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跟蹤颱風的衛星》評課稿+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46W人 

  《跟蹤颱風的衛星》評課稿

《跟蹤颱風的衛星》是一篇科學童話。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了第三代氣象衛星緊緊地跟蹤、監視颱風的動向,爲人類預防颱風襲擊,減少損失做出了貢獻,從而形象地向小讀者展現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文章情節生動,語言活潑,讀來情趣盎然,引人入勝,在形象的童話情境中傳播了科學知識,是加強語言訓練,激發科學興趣的好教材。

《跟蹤颱風的衛星》評課稿+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我也曾上過兩遍,這次聽徐老師上課,又有許多收穫。以下幾點是我要向徐老師好好學習的:

一、複習詞語,巧妙導入

教學的開始,徐老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兩組詞語,讓學生複習朗讀。第一行是描寫小衛星的:盯住 監視 跟蹤 報告行蹤,而且都是動詞;第二行是描寫颱風的:嚷道 狂怒 怒吼 暴跳如雷 ,都是描寫颱風情緒的詞。然後請學生結合詞語說說颱風和衛星在心目中的印象。這樣的複習不僅檢測了上節課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還在交流的過程中,把握了課文主人公的主要形象,同時也爲這節課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二、精讀感悟,層層深入

精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徐老師緊扣颱風與衛星的對話、動作,指導學生體會人物特點。

首先,徐老師在指導精讀課文第一、二段時先請學生自讀,在讀之前先提出問題“他們初次見面的情景是怎樣的”。讓學生帶着問題讀,幫助學生養成有目的地朗讀的讀書習慣。其次,指導品讀。組織學生交流自讀情況,徐老師相機引導,與學生共同品析文中重點語段和詞句。如抓住 “舒展開巨大的身子”與“小星星“的對比,感受颱風的”大“和衛星的“小”,再抓住颱風和衛星的話語感受颱風的蠻不講理和衛星的毫不懼色。最後,指導朗讀。在學生品悟到颱風和衛星的形象時,徐老師適時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送進課文進行感情朗讀。

颱風與衛星三個回合的較量是全文的重點,這一環節徐老師以“以讀爲主”,“讀中感悟”、“讀中體會”的方法,在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任務“颱風和衛星發生了幾回合的較量,分別有什麼狀況發生”之後,靜心讀文,邊讀邊畫、邊讀邊思文中的關鍵語句給予了充分的時間之後,開始組織學生交流。交流中,徐老師側重於以讀代講,以評代導,整個環節中徐老師注重正確即時的課堂教學評價,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知識有效建構,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寫法指導,深入淺出

課文學完了,徐老師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回顧整個學習過程,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穫。讓學生暢所欲言,在此基礎上,徐老師還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以及寫作方法方面回顧總結。徐老師用一個看似不經意的問題:“從課題來講,課文主要想寫衛星,爲什麼還用這麼多文字寫颱風?”引起學生的思考。經過交流、引導,學生明白了這是反襯的寫法,目的是突出衛星的本領大。

四、課外拓展,激起興趣

課後徐老師設計了讓學生蒐集有關資料,選擇一種衛星進行研究。這樣一個作業設計,我想目的在於結合語文特點,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以課文爲橋樑構建大語文閱讀體系”,實現了課內外相結合,縮短了“大社會”與“小課堂”的'距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

  以讀代講,走進“對話”——《跟蹤颱風的衛星》教學反思

《跟蹤颱風的衛星》是一篇科學童話。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了第三代氣象衛星緊緊地跟蹤、監視颱風的動向,爲人類預防颱風襲擊,減少損失做出了貢獻,從而形象地向小讀者展現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文章情節生動,語言活潑,讀來情趣盎然,引人入勝,在形象的童話情境中傳播了科學知識,是加強語言訓練,激發科學興趣的好教材。

本篇童話內容構築在一個頗具意味的童話情節上,語言、動作特色十分顯著,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對話、動作,特別是在關鍵的對話上下足了工夫。整堂課以朗讀颱風和衛星的對話爲主線,引導學生深入文中角色,藉助五次對話的朗讀練習層層深入,在有梯度的讀書實踐活動中反覆品味語言文字,體會人物性格特點,感受氣象衛星的獨特作用。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讀是其中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感知活動。在這一節課中,我始終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層次分明的“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曉暢直至內化、提高,充分發揮了讀的功能。

一、讀有目的,注重實效

閱讀教學十分強調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昇華。整體感知主要靠讀,有所感悟主要靠讀,培養語感主要靠讀,情感薰陶主要靠讀,積累語言更是靠讀。但學生的讀絕對不是小和尚唸經式的呆讀,學生的每一遍讀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和具體的要求,這樣的讀纔會有質量,纔能有效果。我在學生每一遍讀前都清晰地提出讀的要求,首先,以“跟蹤”一詞爲切入點,提出的要求是“默讀課文,畫出文中三次出現“跟蹤”一詞的句子。” 這是對初讀情況的檢查,也是對全文建立整體印象的過程。“不動筆墨不讀書”,提出邊默讀邊批註的要求,有利於學生靜心與文本對話,更有利於培養學生抓住重點句子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緊接着進行深入學習颱風和衛星的對話,在第一次人物對話的朗讀訓練時,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是“自由練習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瞭解颱風和衛星斗智鬥勇的全過程。”這一次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讀通讀順對話,老師提的要求指向性強,學生一聽就明白。檢查初讀效果時,我再對照評價指導,易於落實。學生再讀對話,教師要求學生“關注提示語,練習朗讀。這些詞語有什麼作用?請通過你的朗讀把它們的作用表現出來。”第三次朗讀訓練,去掉提示語,直接展示四個回合的對話。教師要求學生“自由練讀,看誰的朗讀能讓老師回想起文中的重點提示語。” 第四次朗讀訓練,再次出現對話描寫,重點標出幾個語氣助詞。要求“注意讀出不同語氣助詞的感覺,同桌自由分角色朗讀訓練”,旨在讓學生進入角色,爲下一步變朗讀爲說話做準備。第五次朗讀訓練,要求學生“脫離屏幕上的對話內容提示,將朗讀轉變爲對話。”讀的要求雖然一次比一次高,但教師巧妙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提示,每次提出要求的表述形象具體,學生很容易接受,學生的朗讀也水到渠成。

學習如登山,如果把爲教學“爬坡”所做的鋪墊稱之爲“綠葉”的話,梯度的呈現就是盛放在課堂上的絢麗花朵,使課堂自始至終呈現出一種生長的美,一種不斷向上的美。

2、讀得充分,讀得巧妙

要想讓學生讀出感悟,讀出情感,讀出收穫,教師一定要把讀書的時間和機會讓給學生。整堂課教師安排學生16次朗讀、6遍學生自主讀和1次默讀,通過23次不同層次不同目的的與文本對話,學生對全文的理解與感悟隨着一次次有質量的讀已瞭然於胸。

有目的地讀、充分地讀,還要有技巧地讀,才能讀出文本的理解、文本的情感。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對讀的技巧指導,要求學生首先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再從引導學生關注提示語中的重點詞語、語氣助詞着手,巧妙地提升讀的要求,使學生讀出味道和感覺來。在這一過程中,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哪裏該停、哪裏該重……而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受去揣摩,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充分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體驗和感悟。另外在讀的過程中還通過及時有效的積極評價促進學生的朗讀,不斷喚起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處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由學習上的“被牽引者”變成了愉悅的“自我發展主體”。

縱觀整堂課,紮紮實實的訓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果。課堂密度不大,但步步爲營;訓練點不多,但點點到位,不貪多求全,卻注重實效。課已畢,但

留給我的思考仍在繼續:作爲新時代的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