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教案(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3.24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教案(精選10篇)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教案 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語文三年級上冊選讀第一課《不懂就要問》

1. 學習重點:

是瞭解孫中山小時候是怎樣勤學好問的。

2. 學習難點是理解孫中山爲什麼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要求獨立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習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學習他勤奮好學的精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私塾、霎時、戒尺、鴉雀無聲等詞語。

教學準備: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質疑激趣

1、(出示孫中山先生的畫像)這位偉人,大家認識嗎?他就是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

2、生簡介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蹟。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孫中山先生少年時候學習生活的課文。揭題:不懂就要問

4、齊讀課題,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課文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爲什麼要這樣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着問題藉助拼音自讀課文,不明白的字、詞意可,字典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劃劃、圈圈。讀完課文還可跟周圍的同學小聲議論議論。

2、說說你讀懂了什麼?(解決前面的問題及理解私塾、戒尺、

霎時、鴉雀無聲的詞義)還有什麼不懂的?

3、指名分讀課文正音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裏讀書,爲了弄懂書裏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三)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1、快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中的孫中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仔細默讀課文,思考:你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勤學好問?劃出相關的詞句

3、集體交流閱讀心得,並在交流中,及時解決學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

重點交流:

a、照例、流利、壯着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爲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願望。

b、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後,學生的表情有什麼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後有什麼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從中可以體會到什麼?(側面描寫,更突出了孫中山對待學習的認真、執著的態度)

c、向先生提出問題爲什麼還要捱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爲什麼卻鼓勵學生提問呢?(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或教育的不同。)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於提問,你有體會到什麼?(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願捱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同時,解決孫中山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的意思。

4、分角色朗讀課文:四人小組全班交流

5、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

6、讀了這篇課文後,你想到了什麼?

7、討論交流:你在平時的學習中,怎樣做到勤學好問?

(四)拓展閱讀,注重遷移

1、積累格言,明讀書道理。

同學們,我這裏有一些關於讀書方面的格言,請你用心讀一讀,悟一悟,定會有收穫。

①奮發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②蜂採百花釀佳蜜,人讀萬卷知深理。

③書聲歌聲聲悅耳,粉筆鋼筆筆生花。

④恆心搭起通天橋,勤奮撥開智慧門。

⑤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⑥千古文章書卷裏,百花消息雨聲中。

⑦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恨讀書遲。

⑧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2、佈置作業:

a、遷移練習。

用不是糊里糊塗、壯大膽子、不懂就要問、弄清楚、連連點頭等詞語寫一段話來讚揚一位同學的勤學好問精神。

b、收集有關孫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c、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來自勉呢?

D、把課文中你認爲是最打動你的句子抄寫下來。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教案 2

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的學習,瞭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度,學習他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會本課“要、先、思、很、少、講、於、氣”9個生字,認識四個偏旁。

教學重點:

理解孫中山回答同學的那句話,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正確規範書寫生字。

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理解爲什麼孫中山寧可冒着挨批評的危險,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融入情境,以疑促學。

1.小朋友們,誰知道孫中山先生?你給大家介紹一下好嗎?(同學們交流有關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蹟。)

2.今天我們來學習孫中山先生小時侯的故事,叫“不懂就要問”(板書課題)

3.看到這個題目,小朋友們心中會產生哪些疑問?(課文裏是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爲什麼要這樣說?……)鼓勵學生在朗讀中尋找答案。

二、嘗試學習,識字讀文

1. 自由讀課文,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 教師範讀課文,交流: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合作學習。(各組選一段嘗試自學)

學習任務:

a.用喜歡的符號標出生字、讀準字音。

b.用好辦法記住生字的字形,並給它們找找朋友(組詞)。

c.先畫出帶有生字的句子逐句讀一讀,再把這段話連起來讀正確、讀流利。

d.合作方式:

組長組織大家圍繞上述任務學習、交流。

明確分工各負其職,人人做好當小老師的.準備。

如:可以一人負責教生字的讀音,一人負責介紹識記生字的方法並組詞,一人負責領讀帶有生字的句子,一人負責指導朗讀整段話。

e.教師巡視,瞭解學情。

三、學生彙報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1.各組輪流上臺,人當小老師,指導其他小朋友學習課文的其中一段。

a.在彙報交流過程中,各組的組員之間、臺上的小老師與臺下的小朋友之間可以互相補充。

b.教師點撥:

引導學生讀準生字字音:“思”是平舌音,“很”是前鼻音,“着(zhe)、要(yao)、背(bei)”是多音字。“着”是輕聲。

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有效的方法識記生字,並認識“心字底(心)、雙人旁(ㄔ)、言字旁(訁)”。

幫助學生把每一段課文都讀得正確、流利。

指導學生學會評價。

2.小組合作學習本組選擇的段落之外的三個自然段,教師巡視指導。

四、朗讀全文,鞏固生字。

1.同桌練讀;各組練讀。以小組爲單位比賽,比比哪一組讀得最正確、流利。

2.鞏固生字。

出示生字,學生開火車讀。

創設情境,做“摘果子”遊戲。(複習生字和詞語)

五、指導書寫,重點:“要、很”。

1.學生觀察範字,然後分別描紅,再試寫一個。

2.對照範字評一評。選擇出現問題較具普遍性的作業,引導學生對照範字評議。

3.教師範寫,提示要點:“要”字下部的“女”中的橫要寫在橫中線以下,寫得稍長。整個字形的特點是形態稍長、上窄下寬; “很”是左窄右寬的字,第七筆豎提寫在豎中線上。

4.學生練習。

六、佈置作業

1.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讀課文。

2.想一想:孫中山提問的時候害怕嗎?那他爲什麼還要問?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導入

1. 聽寫生字

2. 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故事?

二、深入學習,質疑解疑。

細讀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質疑、討論研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什麼叫“私塾”?“私塾”與現在的學堂教與學有什麼不同?

(這一問題的提出,要讓學生懂得,正因爲先生只教讀和背,從來不講意思,所以才發生了孫中山提出問題,要先生講意思的故事,這也是故事發生的原因。)

2.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質疑、解疑。

“流利”、在課文裏是要說明什麼的?孫中山是怎樣對待學習的?對先生的提問爲什麼要“鼓起勇氣”?對先生請求時用了禮貌用語說明了什麼?

(通過兩次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從 “流利”、 “鼓起勇氣”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爲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願望。)

3.找出帶有下列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一愣、解答”。

接着看課文插圖,想一想,先生的態度怎樣?

圍繞上列詞語展開討論研究: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後,先生的態度有什麼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出示課文插圖,啓發學生展開想象,並能有感情地運用有關詞語複述圖意。

4.質疑:以前的小朋友爲什麼不敢向先生提出問題呢?而今天的老師爲什麼卻鼓勵我們提問呢?(教師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教育與今天教育的不同。)

5.學習第四自然段。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於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麼樣的精神?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他爲什麼要這樣做?(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是害怕也要鼓起勇氣,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

三、深入畫面,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三人爲一組練習角色朗讀。

2.請兩組同學彙報。

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如“……,有什麼用呢?”這句話是說孫中山認爲糊里糊塗沒有用,要讀出肯定的語氣;又如“請您給我講講吧!”應讀出懇求、期待的語氣;“……,但是爲了學知識,不懂就要問。”應讀出肯定的語氣。)

四、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1、學習了課文,你覺得孫中山是個怎樣的人?

(①孫中山小時候讀書刻苦,背誦非常流利,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②在別人都不敢問時,孫中山爲弄清道理,敢於向先生提問,他認爲“爲了學知識,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2、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會怎麼辦呢?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教案 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敢於獨立思考,敢於質疑,爲了弄懂書裏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懲罰,大膽地向先生提出問題的事情,讚揚了孫中山認真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學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也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篇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介紹什麼樣的課文是略讀課文和怎樣學習略讀課文,使學生明確這一類課文的學習要求,並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和策略。

教學建議

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要儘量放手,多給學生朗讀、思考、質疑、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無論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語言的體會和品味,都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究,儘量由學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1個生字,掌握2個多音字。

2、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把有新鮮感的詞句畫下來和同學交流。

【過程與方法】

獨立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孫中山小時候勤學好問的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

1、會認11個生字,掌握2個多音字。

2、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難點

理解孫中山回答同學的那句話,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準備

教師:關於孫中山的相關資料及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瞭解孫中山的生平經歷,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切入課文

1、同學們,在學習上你們有哪些好習慣?(學生暢所欲言)

2、我國有許多科學家、偉人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孫中山就是其中的一個(出示孫中山的照片,交流資料)。孫中山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跟他從小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是分不開的,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指出“*”,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個標識嗎?帶有這個標識的課文叫略讀課文。略讀課文,我們應該怎樣學呢?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略讀課文可以讀得粗略一些,瞭解課文大意即可。除了課文後雙橫線內的字,如果文中有個別的字不認識、個別的.詞語不理解,也沒有關係。

2、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

3、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擂臺賽讀等方式檢查識字情況。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5、全班交流,教師總結。

(課文敘述了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學習時請求先生講解所背的書的意思的故事。)

三、品讀感悟,積累語言

1、指名讀課文。

交流:從課文中你讀懂了什麼?從哪句話讀懂的?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通過“照例、壯着膽子”等詞語體會孫中山是如何學習的。

(1)通過同學們的反應:“高聲唸書、嚇呆了、鴉雀無聲”來體會同學們的震驚、害怕,以及當時的緊張氣氛。

(2)通過先生態度的變化:“拿着戒尺,厲聲問、收起戒尺、講得很詳細”來體會先生被孫中山善於思考、敢於提問的精神所打動。

在學生提問時,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哪些問題是重要的,哪些問題不重要。培養學生善於提問的能力。

四、朗讀欣賞,昇華情感

課文中哪些詞句讓你覺得很新鮮,找出來讀給同學聽,並說說爲什麼覺得新鮮。

五、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說說因爲你的好問或不好問,得到了哪些益處或遭到了哪些損失。

梳理板書

不懂就要問

孫中山——勤學好問讀書求理

教學感悟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在自主質疑、自由討論中學習,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動腦筋思考,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大家討論,從而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教案 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會“要、先、思、很、少、講、於、氣”8個字,會認“那、背、跟、着、答、怕、識”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練習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及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遇到問題要積極面對,不懂就要問。

教學重點:

1、學會16個生字,認識新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學習孫中山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具:生字詞卡片。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學習生字詞。

2.學習課文1—2段。

學習重點:

1.會讀16個生字。

2.會寫“要、先、思、很”。

學習難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孫中山是我國的國父,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他小時侯上學的事情。

2、板書課題,讀題。

二、找“生字夥伴”,評“識字大王”

1、教師範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生字夥伴”。

2、合作交流:

這些生字你認識幾個?做“小老師”教同學們讀一讀,爭取把字音讀準。

3、以小組形式向全班展示學習情況,評選“識字大王”。

4、出示生字詞卡片,全班認讀。

三、學習1—2段。

1.生自由讀課文,想:你讀懂了什麼?

2.同座互相交流。

3.指名回答。

4.指導朗讀。示範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孫中山背得這麼流利,可課文說的是什麼意思,他卻一點也不懂,那孫中山會怎麼做呢?

四、學習生字

1、藉助多種識字方法識字。

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等。

2、寫字比賽:教師範寫,學習新筆畫,引導書空筆順。學生練習後,自薦寫字,並評獎。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1.學習3—4自然段。

2.學習孫中山勤學好問的精神。

3.學會“少、講、於、氣”

學習重點:

1.學習3—4自然段。

2.學會“少、講、於、氣”

學習難點:

學習孫中山勤學好問的精神。

學習過程:

一.複習導入。

認讀生字卡。

二.學習3—4自然段。

過渡:面對不懂的問題,孫中山會怎麼去做呢?

1.自由讀3—4自然段,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

2.同座交流各自學習的情況。

3.全班討論讀懂的內容。

重點指導:孫中山爲什麼會這樣想?

他爲什麼能做到“不懂就問”?

4指導朗讀孫中山的話。

5.拓展訓練: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會怎麼辦?

三.朗讀全文。

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明白什麼道理?

四.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卡片。

2.出示四個生字。

3.生交流如何記憶字形。

4.重點字師範寫。

5.生描寫。

板書:4不懂就要問

孫中山勤學好問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教案 5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並繼續複習和鞏固看拼音寫句子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孫中山小時候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學習精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孫中山思考的問題和他回答同學的那兩句話,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理解課文最後一段中孫中山說的一句話:“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

教學思路:

首先讓學生認識孫中山,向學生簡單介紹孫中山的生平事蹟,使學生對孫中山有個初步的瞭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願望。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大致有個初步的印象,再抓重點語句逐段講解,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中山“不懂就要問”的認真學習的精神。最後通過總結朗讀,加強對課文內容的整體認識,並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你從孫中山勤學好問的故事中受到了什麼教育?從而使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也能養成“不懂就要問”的好習慣。

教學時要注意把識字教學融於講讀教學之中,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要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學詞。而且生字的教學也應有所側重。

教學用具:

孫中山的照片掛圖一張、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孫中山是誰嗎?(出示孫中山的大幅照片掛圖)

教師簡介孫中山的生平事蹟。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二、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板書課題)

1.出示字卡“懂(d%ng)”,認識“懂”字,再齊讀課題。

2.讀題後,你們想知道些什麼?(誰不懂向誰詢問?問明白了嗎?)

3.下面,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問題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1)用“1 2 3……”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生字新詞,然後藉助拼音反覆讀幾遍。

三、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回答: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逐段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啓發學生評議、訂正。

3.教師範讀課文。要求:注意聽生字的讀音,同時看清字形。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

1.孫中山小時候在哪裏讀書?(私塾)

2.教師簡介“私塾”:是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採用個別教學的方法,沒有一定的教材和學習年限。

3.那時候的私塾是怎樣上課的呢?畫出有關詞語。[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念——熟讀——背誦(不講)]出示字卡,認識“誦”字。

4.現在學校的老師是怎樣上課的?

5.討論:你認爲是現在的學習方法好還是過去那種“只背不講”的做法好?爲什麼?

6.過渡:孫中山對私塾這種只管會背,從來不講書裏意思的做法是怎樣對待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1.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課的情形。

2.導語過渡。

孫中山是怎樣對待私塾這種只背不講的做法的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孫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後是怎樣學習的?有哪些詞語能表現他學習的情景。

2.出示字卡,認識“照”、“例”兩個生字。

3.“照例”是什麼意思?(按照平常的做法,課文指每天都是這樣。)“流利”一詞說明了什麼?(說明孫中山學習非常用心,是個勤奮學習的孩子。)

4.先生聽後,有什麼反應?這又說明了什麼?表現“先生”動作的詞語有哪些?

5.小結:孫中山每次都是認真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他讀書認真,功課完成得很好,老師也相當滿意。接着,先生又開始教課了,先生是怎樣教課的呢?畫出有關句子。

6.認識“圈”、“段”兩個生字。

7.結合上堂課所講的板書內容幫助建立“前後照應”的知識概念。

上堂課我們通過學習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私塾上課的情形,這一自然段中哪句話又提到了這一內容?(這就叫做“前後照應”。)

8.孫中山爲什麼壯着膽子向先生提問?當時他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孫中山不滿足於只能夠流利地背誦,要求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9.指導朗讀。讀孫中山的話時要讀出那種渴求知識而又緊張不安的心情。

10.過渡:當孫中山壯着膽子向先生提出請求時,同學們表現得怎麼樣?請看課文第三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本段。

2.看書中插圖,注意圖中同學們的眼神、表情,體會同學們一個個嚇呆了的樣子。

3.出示字卡,認識“呆”字。

4.孫中山大膽地向先生提問,同學們一個個都嚇呆了,課堂裏霎時變得鴉雀無聲。這裏的“霎時”是什麼意思?(指時間很短)“鴉雀無聲”是什麼意思?(形容沒有聲音,十分安靜。)

5.過渡:先生又是怎樣對待孫中山的`呢?

四、學習四—七自然段。

1.帶着過渡語中提出的問題默讀四—七自然段,並畫出有關的詞語和句子。

2.指名回答:當孫中山勇敢地向先生提出問題時,開始先生是什麼樣的態度?

(1)“戒尺”是幹什麼用的?(舊時私塾先生對學生施行體罰時所用的板子,用來打學生的手心。)

(2)出示字卡,認識“厲”字,“厲聲”是什麼意思?(指聲音嚴肅而厲害)

(3)小結:當孫中山壯着膽子向先生提出問題時,同學們一個個都嚇呆了,先生也發怒了,說明在那個時候向先生提出這樣的請求是要準備捱打的。但孫中山仍然大膽地向先生提問,由此可見,孫中山對待學習多麼認真,在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寧願捱打,也要弄清。這是多麼的不簡單呀!

3.先生的態度改變了嗎?先生爲什麼會改變態度呢?畫出有關語句。

歸納:通過孫中山“會背了”、“一字不漏地”背誦,說明正因爲孫中山確實已經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課,他渴望進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內容,而不是在課堂上無理取鬧,所以先生才改變了態度,破例給孫中山講解書中的內容。

4.指導朗讀。

五、學習最後兩個自然段。

1.過渡語:孫中山不滿足於學習現狀,勇敢地向先生提出請求時,使全班同學都嚇呆了,同學們爲什麼會嚇呆了呢?(害怕先生的戒尺打自己的掌心)

2.難道孫中山就不怕捱打嗎?孫中山是怎樣說的?3.齊讀孫中山的答話。

4.理解句子:

(1)“學問”是什麼意思?(知識)

(2)怎樣才能求得真正的學問?(要學習就要學懂,不懂就該問個明白。)

(3)孫中山爲什麼能做到“不懂就問”?(是爲了弄清道理,求得真正有用的學問。)

六、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小時候勤學好問?他爲什麼要這樣做?

2.聯繫實際,討論。

從孫中山勤學好問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麼教育?

第三課時

一、指名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孫中山小時候是怎樣勤學好問的。

二、課後第二題作業,指名讀題中的8個詞語,再齊讀,然後抄寫下來。

三、課後第三題作業。

1.先默讀思考。用直呼的方法熟練讀出題中的兩句話。

2.在熟讀直呼的基礎上,用漢字把句子寫出來。

3.集體訂正,再齊讀。

四、指導分析字形,記憶字形。

1.形聲字識記:懂、誦、例。

2.對比識記:圈—園 保—呆 段—設 厲—歷

3.在分析字形時,儘可能讓學生說出各自獨立的識記方法。

五、指導書寫。

1.重點指導“段”、“圈”、“懂”的結構安排。

2.突出“圈”字中的“卷”,要與“券”區別開。

懂:左右結構,右上是“艹”,右下是“重”。

六、作業:

每個生字寫兩遍,再組一個詞,當堂完成。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教案 6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度,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

2、指導學生會認本課兩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孫中山回答同學的那句話,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理解爲什麼孫中山寧可冒着捱打的危險,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心中會產生哪些疑問?(課文裏是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爲什麼要這樣說?……)

2.帶着問題藉助拼音自讀課文,不明白的字、詞意可查字典,字典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劃劃、圈圈。讀完讀文還可跟周圍的同學小聲議論議論。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裏讀書,爲了弄懂書裏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4.同學們交流有關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蹟。

二、深入學習,質疑解疑。

細讀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質疑、討論研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什麼叫“私塾”?“私塾”與現在的學堂教與學有什麼不同?

(這一問題的提出,要讓學生懂得,正因爲先生只教讀和背,從來不講意思,所以才發生了孫中山提出問題,要先生講意思的故事,這也是故事發生的原因。)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質疑、解疑。

“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在課文裏是要說明什麼的?課文前面寫了先生對孫中山的學習背誦是“連連點頭”,而後面孫中山自己卻認爲這樣糊里糊塗地讀書沒有什麼用。孫中山是怎樣對待學習的?對先生的提問爲什麼要“壯着膽子”?對先生請求時用了禮貌用語說明了什麼?

(通過兩次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從“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壯着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爲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願望。)

3.找出帶有下列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嚇呆了、害怕、霎時、鴉雀無聲、拿着戒尺、厲聲問道、收起戒尺、讓孫中山坐下”。

接着看課文插圖,對比想一想,同學們的表現與先生的'態度怎樣?

圍繞上列詞語展開討論研究: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後,學生的表情有什麼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後有什麼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出示課文插圖,啓發學生展開想象,並能有感情地運用有關詞語複述圖意。

4.學生質疑:向先生提出問題爲什麼還要捱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爲什麼卻鼓勵學生提問呢?(教師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或教育的不同。)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於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麼樣的精神?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他爲什麼要這樣做?(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願捱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

三、深入畫面,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三人爲一組練習。

2.請兩組同學彙報。

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如“……,有什麼用呢?”這句話是說孫中山認爲糊里糊塗沒有用,要讀出肯定的語氣;“……,不怕捱打嗎?”是別的同學感到奇怪,不明白,才問孫中山的,要讀出疑問的語氣;“你會背了嗎?”是先生厲聲問的,要讀出嚴肅、生氣的語氣。又如“請您給我講講吧!”應讀出懇求、期待的語氣;“我就講講吧!”應讀出表示答應的語氣。)

四、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1、學習了課文,你有哪些體會?

(①孫中山小時候讀書背誦,毫不糊里糊塗,能夠自己對自己提出問題,正如名人所講“讀書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對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是“連連點頭”,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裏,孫中山爲弄清道理,不怕捱打,敢於向先生提問,他認爲“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讀書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2、說說你在平日的學習中是怎樣勤奮好學的。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教案 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的“誦、例”等11個字,認識多音字“背、圈”。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獨立閱讀課文,提出疑問,小組合作解決。

2.指導朗讀,交流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度,引導學生養成不懂就要問的學習習慣,從而學習孫中山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獨立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好問”的習慣,把“不懂就要問”化爲學習的自覺行爲和重要的學習方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簡介偉人,導入課文。

1.(孫中山先生的畫像)

這位偉人,大家認識嗎他就是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

2.簡介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蹟。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孫中山先生少年時候學習生活的課文。

板書課題:不懂就要問。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

略讀課文,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學,給出自讀提示,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出示提示,自學感知。

1.自讀提示:

(1)默讀課文,畫出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與同學交流。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和同學交流你對這件事的想法。

2.根據提示,學生自讀課文,解決相關問題。

三、獨立學習,提出質疑。

1.這篇課文同學們都預習過了,現在請大家大聲朗讀一遍課文,讀完之後,想一想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2.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3.根據學生的交流彙報,教師板書和解決主要問題:

(1)“照例”是什麼意思

(2)“先生”是誰

(3)“戒尺”是什麼

(4)什麼是“私塾”

(5)爲什麼孫中山問問題要壯着膽子

(6)爲什麼孫中山問問題其他同學都嚇呆了

……

既然同學們有這麼多問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爭取把這些問題都弄明白。

設計意圖:

自學,提出自己的困難,找出認爲有新鮮感的字詞和語句,共同商議解決。鍛鍊學生自學和質疑的能力。

四、研讀課文,交流展示。

1.指名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教師指導:注意讀準平舌音“誦”,翹舌音“楚”,前鼻音“圈、段”,邊音“例、厲”。

另外注意多音字“背”,在文中讀“bèi”,組詞爲“背誦”,還有一個讀音是“bēi”,組詞爲“揹包”。多音字“圈”,在文中讀“quān”,組詞爲“圓圈”,還有一個讀音是“juàn”,組詞爲“羊圈”。

2.教師補充資料,

私塾:孫中山小的時候是沒有學校的,想上學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個時候由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採用個別教學,沒有教材,也沒有學習的年限。

先生:那個時候稱呼老師爲“先生”。先生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一切都得聽先生的.,學生不許多問。

3.學生交流如下:

通過兩次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從“照例”“流利”“連連點頭”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爲出色,“壯着膽子”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想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願望。(板書:背誦——很快心想——不懂(好習慣))

4.找出帶有下列詞語的句子讀一讀:“嚇呆了、霎時、鴉雀無聲、拿着戒尺、厲聲問道、收起戒尺、讓孫中山坐下”。(板書:提問——壯膽)

(1)課文插圖

看課文插圖,對比想一想,同學們的表現與先生的態度怎樣

(2)圍繞以上詞語展開討論研究: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後,學生的表情有什麼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後有什麼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3)看課文插圖,啓發學生展開想象,並能有感情地運用有關詞語複述圖意。

5.學生質疑:向先生提出問題爲什麼還要捱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爲什麼卻鼓勵學生提問呢(教師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式教育的不同。)

6.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於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麼樣的精神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他爲什麼要這樣做

(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願捱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

五、深入畫面,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三人爲一組練習。

2.請兩組同學彙報。

3.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

(1)(如“……,有什麼用呢”這句話是說孫中山認爲糊里糊塗地背沒有用,要讀出肯定的語氣。

(2)“……,不怕捱打嗎”是別的同學感到奇怪,不明白,才問孫中山的,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3)“你會背了嗎”是先生厲聲問的,要讀出嚴肅、生氣的語氣。

(4)又如“請您給我講講吧!”應讀出懇求、期待的語氣;“我就講講吧!”應讀出表示答應的語氣。

設計意圖: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部編版教材的教學重點,三年級應該訓練這樣的能力。

六、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1.學習了課文之後,你有哪些體會

(1)孫中山小時候讀書背誦,不糊里糊塗,能夠自己提出問題,正如名人所講“讀書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對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是“連連點頭”,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2)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裏,孫中山爲弄清道理,不怕捱打,敢於向先生提問,他認爲“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讀書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板書:不懂就要問)

2.說說你在平日的學習中是怎樣勤奮好學的

七、拓展提高,積累運用。

1.遷移練習。用“糊里糊塗、壯大膽子、不懂就要問、弄清楚、連連點頭”等詞語寫一段話來讚揚一位同學勤學好問的精神。

2.積累格言,明白讀書道理。

同學們,我這裏有一些關於讀書方面的格言,請你用心讀一讀,悟一悟,定會有收穫。

①奮發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②蜂採百花釀佳蜜,人讀萬卷知深理。

③書聲歌聲聲悅耳,粉筆鋼筆筆生花。

④恆心搭起通天橋,勤奮撥開智慧門。

⑤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⑥千古文章書卷裏,百花消息雨聲中。

⑦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抄一些用來自勉呢

本課的學習方法:

1.概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交流對這件事的看法。

2.交流有新鮮感的詞句。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教案 8

教學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理解由這些生字組成的生詞和熟字組成的新詞語。

2.能按要求完成課後練習第2、3題,能正確回答練習第1題中的兩個問題。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度,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孫中山思考的問題和他回答同學的那兩句話,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2.重點理解“學問”“照例”“私塾”等詞語。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11個生字,掌握它們的音、形、義,並能正確書寫。

(二)掌握由生字組成的新詞並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學會並掌握11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字義、詞義。

(二)初讀課文後,認識到孫中山小時候在學習中做到勤學好問,是不容易的。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12不懂就要問

2.談話導入:簡介孫中山(可掛畫像)。

同學們聽說過孫中山這個名字嗎?他是廣東人,生於1866年,於1925年因病去世。他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國同盟會總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遺囑主張,“必須喚起民衆,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寫孫中山先生小時候的一件事。

(二)讓學生默讀課文,初步瞭解內容。

1.藉助拼音默讀課文,畫出生字詞。

2.標出課文自然段,想想課文講了孫中山小時候的一件什麼事。

3.指名二人讀課文,回答問題。

(共9個自然段。本課書講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裏讀書,爲了弄懂書裏的意思,大膽地向先生提出問題的事。)

4.指名讀本課由生字組的詞,全班對對。

(三)自學生字,記住字音、字形,瞭解字義、詞義,不懂的詞語查字典。

(四)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再齊讀。

強調讀音:懂d%ng;誦s^ng;例l@;呆d1i;圈qu1n。

2.糾正重點字、易錯字的字形,交流方法。“誦”用把“通”字換偏旁的方法記憶。“至”用把“到”去偏旁的.方法記憶。

“例”用把“列”加偏旁的方法記憶。

“厲”裏面是“萬”,不要寫成“力”。

“題”要與“提”字區別用法、寫法。

3.練習組詞,口頭把生字各組幾個不同的詞語。然後齊讀“讀讀寫寫”的詞。

4.理解詞義。(提出文中不懂的詞討論)

私塾:舊時私人(家庭、宗族或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處所。

嚇呆:嚇,害怕。害怕得呆住了。說明非常害怕。

戒尺:舊時私塾先生用來打學生手心的板子。

霎時:指時間很短。

厲聲:嚴肅而厲害的聲音。

學問:在課文中指知識。

照例:照,按照;例,規定。按照一向的做法。

鴉雀無聲:靜悄悄的沒有一點兒聲音。

搖頭晃腦:形容自得其樂或自以爲是的樣子。在本課形容同學們正背得起勁的樣子。咿咿呀呀:形容讀書的聲音。

胡里胡塗:形容對事情一點兒也不明白。

(五)指導書寫:老師板書指導學生抄字頭。

“懂”: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右邊寫緊湊些。

“照”上下結構,上邊大,下邊要小。

“題”半包圍結構,寫時把“是”字的一捺要伸向右半邊,托住“頁”。

(六)作業。

1.寫生字。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講讀課文,理解內容,能回答課後練習第1題的兩個問題。

(二)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認識到孫中山小時候在學習中做到勤學好問,是不容易的,教育學生學習這種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理解孫中山思考的問題和他回答同學的兩句話,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二)理解“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的道理,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做到勤學好問。

(三)能正確流利地讀好這篇較長的課文。

三、教學過程

講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提問:

(1)孫中山小時候讀的什麼書?那時候怎麼上課?

2.理解詞語“私塾”、“至於”。

3.小結第1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裏讀書,先生只讓背誦,從來不講。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默讀本段,思考問題,並在文中標出有關語句。

(1)一天,孫中山來到學校,先做什麼,接着做什麼,後來又做什麼?

(2)理解詞語“照例”、“流利”。這兩個詞說明了什麼?板書這兩個詞並討論。

(“照例”就是按照平常的做法。“流利”就是讀得很通順、熟練。說明了孫中山每天到校都是這麼做的;他學習認真、成績好。)

2.提問:孫中山向老師提出了什麼問題?是在什麼情況下提問的?

(孫中山不滿足於只會背,不理解意思的現狀,他認爲糊里糊塗地死記硬背而不懂得意思是沒有用的。由於這個原因,孫中山“壯着膽子”,向老師提出講解有關教材意思的要求,渴望老師幫助,態度非常誠懇。

3.小結段意:

孫中山讀書認真,功課完成得很好。有一天,他因爲不懂書裏的意思就站起來請求先生講解。

過渡:孫中山這一問引起了什麼?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三)學習第3~7自然段。

1.默讀第4~7自然段,理清思路。

思考:每一自然段講的是誰?怎麼做的?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

2.指名5人讀,每人讀一段後回答問題。(第3段講同學們嚇呆了;第4段講先生厲聲責問孫中山會不會背;第5段講孫中山背出了這段書;第6段講先生答應講解;第7段講先生詳細講解,學生認真聽。

3.從這幾段課文中找出反映當時課堂氣氛和先生態度的詞語,討論理解回答。板書:嚇呆、鴉雀無聲、拿着、厲聲。

4.提問:先生的態度有什麼變化?爲什麼變了呢?

(孫中山“一字不漏”地背誦,說明他確實已經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課,他寫得很認真。他要求先生講文章的意思,是想進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內容,而不是無理取鬧。所以先生才改變了態度,破例給孫中山講解書中的內容。)

板書:收起,講得詳細。

5.把3~7自然段連起來讀一遍,要讀出文中先生態度的前後變化的語氣來。 過渡:孫中山爲什麼要提這樣的問題?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最後兩段。

(四)學習第8、9自然段。

1.指名讀第8、9段,思考回答:

(1)什麼叫“學問”?孫中山是怎麼理解學問的?

(2)孫中山爲什麼敢向先生提問?爲什麼認爲“爲了弄清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呢?

2.討論回答問題。(然後老師補充總結)(“學問”在這裏指的是知識、學識。孫中山認爲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識,就是“不懂就要問”,要問個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識。爲了弄清書裏的道理,爲了學到知識,他當時寧願捱打,這種精神

是可貴的。在當時情況下,孫中山敢於提出問題是一件不尋常的事,是需要有膽量,有魄力的,是求知的強烈慾望促使他這樣做的。孫中山這種認真讀書、不懂就問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3.齊讀最後兩個自然段。

(五)流利、有語氣地朗讀全文,討論: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小時候勤學好問?(讓學生在文中圈畫出反映孫中山勤學好問的詞句,再用自己的話有順序地說一說。)

(六)作業。

1.寫本課生字詞和“讀讀寫寫”的詞各三遍。

2.熟讀課文。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教案 9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漢字,掌握2個多音字,積累有新鮮感的詞句,使用工具書或根據上下文弄清詞語的意思。

2、默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意,和同學交流對這件事的看法。

3、懂得“不懂就要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養成“不懂就要問”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認識11個漢字,掌握2個多音字,積累有新鮮感的詞句,

2、默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意,和同學交流對這件事的看法。

教學難點:

懂得“不懂就要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養成“不懂就要問”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你在學習中有沒有遇到過不懂的問題?當你遇到不明白的問題的時候都是怎麼處理的?

學生自由表達。

預設:問家長、問老師、小組討論、上網學習、查字典等。

2、同學們的學習途徑可真多,我想這也正是同學們學習優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時候的小朋友卻沒有我們這麼好的條件。今天老師帶領大家認識一個人,看看他是怎樣學習的。

課件出示:走近人物——孫中山

常識提示:孫中山,廣東香山人,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學說,1911年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孫中山是怎樣學習的呢?讓我們聽讀課文,瞭解一下。注意:在聽的時候,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畫出新鮮感的詞句。

2、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有新鮮感的詞語。

三、生字認讀,讀準字音

1、課文中有很多生字,有些還比較難,不知道在朗讀的過程中你都認識了嗎?誰可以帶大家領讀一下?

2、出示生字指名領讀。

3、去掉拼音,小組同學進行“你指我認”的活動。

4、重點認讀“段、練、戒、厲、楚”等生字。

6、開火車讀準字音,也可以開火車組詞。

7、剛纔在聽讀和自讀課文時,你畫出了多少有新鮮感的詞語,跟本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吧!

8、老師找到了這些詞語,請你談談自己的認識,你可以說一下詞語的意思或者是造個句子。

出示詞語:搖頭晃腦鴉雀無聲糊里糊塗咿咿呀呀連連點頭私塾戒尺

學生根據詞語進行解釋或造句。

四、讀文見義

導學:讀了課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樣上課的嗎?看看課本上是怎麼說的。

1、出示課文第一段內容,學生自讀。

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那時候上課,先生念,學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至於書裏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

(你喜歡這種學習方式嗎?讀出你的情感來。)

隨文識字:瞭解多音字“背”的用法。

2、課文中具體寫孫中山讀書的情況的是哪一部分?圈出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預設:

讀書流程圖。

孫中山背誦學過的功課。

先生圈出要學的新內容。

先生教讀要學的新內容。

孫中山回座位練習背誦。

你覺得這種學習方式怎麼樣?枯燥乏味。

隨文識字:瞭解多音字“圈”的意義和用法。

3、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孫中山有沒有放棄學習?他學得怎麼樣?

預設:

從“先生聽了,連連點頭。”“讀了幾遍,就背下來了。”“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等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學習是非常勤奮的。我們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勤奮好學。但是孫中山學得不明白——糊里糊塗。根據上下文理解“糊里糊塗”的意思: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

4、面對這種糊里糊塗的情況,孫中山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學生自讀課文,圈出相關內容。

預設:

想:這樣糊里糊塗地背,有什麼用呢?

做:他壯着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纔讓我背的這段書是什麼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

5、對於孫中山的做法,同學們是怎麼看的?大家有什麼反應?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唸書的同學們嚇呆了,課堂裏霎時變得鴉雀無聲。

小組討論:

同學們爲什麼嚇呆了?向老師問問題很可怕嗎?同學們到底在怕什麼?

預設:戒尺,以前做錯事或者不會背是要用戒尺打手心的。

根據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當時的情景。

6、聽到孫中山的問題,先生是怎樣做的呢?

出示: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孫中山跟前,厲聲問道:“你會背了嗎?”

朗讀句子,重點讀好動詞和語言描寫。必要時請幾個同學演一演。

想象一下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不會背,結果會怎樣?

學生大膽發言。

7、最後的結果怎樣?孫中山捱打了嗎?

預設:先生講得很詳細,大家聽得很認真。

思考:孫中山沒有捱打的原因是什麼?

預設:因爲孫中山學習勤奮,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任務。

8、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爲什麼老師一開始不講呢?找出相應的句子

我原想,書中的道理,你們長大了自然會知道的。現在你們既然想聽,我就講講吧!

體會這句話的含義。重點思考關聯詞“既然……就……”的關係。

出示關聯詞:“雖然……但是……”“儘管……還是……”“無論……都……”“因爲……所以……”等四組關聯詞,看看哪一組可以替換文中的“既然……就……”。體會“既然……就……”的`因果關係。

9、同學們都不敢問,只有孫中山去問,這反映了孫中山怎樣的學習態度?

讀一讀相關的句子,尤其讀好最後一段孫中山的名言:“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爲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概括這段話的內容,並想一想這段話與題目的關係——照應題目,點明中心。

五、能力提升

讀書是有方法的。我們來想一想,讀書都有哪些方法?

預設:

1、課文中的“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

2、本文是略讀課文,略讀的意思就是了解大意,不必深究。

3、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問題,要大膽地去跟別人交流,也可以去問老師或者其他人。

4、讀書時遇到不明白的詞語,可以大膽地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去猜測,也可以大膽地猜測故事的情節。遇到不認識的漢字可以查看工具書。

5、你還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六、拓展閱讀

快速閱讀《魯迅的讀書祕訣》,回答問題。

1、閱讀成果,魯迅先生少年時用得到的金質獎章做了什麼?

預設:賣掉獎章,買了幾本書,買了一串紅辣椒。

2、魯迅先生靠什麼度過寒冷的夜晚?

預設: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裏嚼着,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

七、鞏固練習

1、打開“基礎訓練/閱讀訓練—《不懂就要問》”,一起來闖關吧!

2、完成配套練習冊。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不懂就要問》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一)練習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鞏固複習生字新詞,會聽寫字詞。

(三)做課後作業練習第3題,看拼音寫句子。

二、教學重點、難點

看拼音寫句子,完成課後練習3,提高拼讀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練習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老師進行朗讀指導。

(1)課文中的問句和感嘆句,要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如“這樣胡里胡塗地背,有什麼用呢?”這句話反映了孫中山認爲胡里胡塗背沒有用這一看法,要用反問表示肯定的語氣;“不怕捱打嗎?”這句話是那個同學不明白孫中山怎麼敢問的,要讀出疑問的語氣;“你會背了嗎?”是先生厲聲問的.,要讀出嚴肅、生氣的語氣;又如“請您給我講講吧!”應讀得稍重些,表示出懇求、期待的語氣。

(2)第三段是一個長句,要讀出課堂上當時緊張的氣氛。可按下面的停頓和重音來讀。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唸書的同學們|嚇呆了,課堂裏|霎時變得|鴉雀無聲。

(二)鞏固複習生字新詞。(出示小黑板)

1.比一比,組詞語。

列()孫()通()例()孔()誦()提()厲()堂()題()歷()黨()

2.給下面的字加部首組成生字,再組詞語。

董()________昭()________卷()________木()________

3.填空組詞語。

弄清()搖頭()胡裏()連連()壯着()()無聲

4.從下面的詞語中各找出兩組近義詞和反義詞填空。

照樣認真糊塗詳細馬虎仔細明白照例

近義詞:()——()()——()反義詞:()——()()——()

5.完成課後練習第3題,看拼音寫句子。

(1)心裏拼讀,對齊拼音寫漢字,默讀句子。

(2)指名讀拼音寫出兩句話,糾正錯的,再齊讀。

(三)聽寫本課生字詞。

(四)作業。

1.把聽寫中的錯詞各改三遍。

2.寫課堂練習題。

3.熟讀課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