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二試題

2016古城中學高二年語文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

本文已影響 2.29W人 

滿分150分 時間150分鐘

2016古城中學高二年語文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卷

一、現代文本閱讀(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文,完成1—3題。

人的活動是一種自然的生命的活動,其生命活動和生活需要的全部物質都依賴於自然界。地球生物圈是人類的誕生之地和生存環境,湯因比將其比喻爲人類的母親。人類也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種一樣,其生存環境依賴於和生物圈血肉相關的聯繫,也必須服從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則,因此構成了人對自然界的對象性關係。這種對象化的活動方式就是生產活動。而傳統的生產活動完全服從歲時的安排,逐漸形成了順應自然變化、適應社會生活的歲時節令習俗。

那達慕是否可以稱爲節日,學術界似乎還有爭論。與農耕民族的節日相比較,草原民族的節日似乎不是固定到“日”,草原那達慕的節日的文化場域也比較寬泛。據調查,自1963年以來,該旗首府烏里雅斯太鎮共舉辦大型那達慕10次,大都出於慶賀牲畜增加頭數。牧人說,哪年雨水好,就舉行那達慕。還有一種說法:舉行了那達慕,雨水就更好。而雨水好是牧業豐收的代言詞。所以傳統那達慕的節期是相對固定的,一般在農曆6—7月。民俗,它與人們的出生地、族屬、國籍、性別等與生俱來之物相關,那達慕節期的選擇既是蒙古族情感的產物,又建立在民間知識的基礎上。

這個節日的產生與蒙古族古代的歷法有關。蒙古族世世代代從事的隨水草而遷徒的遊牧活動需要掌握天文曆法知識。在對天象的觀察中,他們創造了自己的歷法。由於草場是牧業的生命線,他們以草木計年。宋彭大雅《黑韃事略》雲:“但見青草則爲一年。”宋孟珙《蒙韃備錄》雲:“其俗每青草爲一歲,有人問其歲,則曰幾草矣。”牧草的榮枯標識着牧業生產的一個週期,因此“草”具有年的意義。注意這裏的草不僅含有自然意義,而且含有人文意義。對於時間,正如法國哲學家所說,我們不可以深入理解,只可直覺與體驗。牧人對時間的體驗與農民不同,他們觀察天體的變化是以草爲參照物的。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下從事不同的生計方式對時間的體驗有所不同。什麼叫節日?節日是人們在生產中與生活中對時間感受和對時間進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記,在每年特定的節期、特定的文化空間,人類表演慶典的整體形態。草原那達慕的時間選擇在夏末秋初,這個節慶的時間有相對的固定性:“時間標誌法取決於不同工作條件及其與自然節奏的關係”。在夏末秋初這個一年裏的特定時間,草原上舉行那達慕,體現的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精神。

與農耕文化的節日的文化空間不同,那達慕的文化空間是廣袤的草原。文化空間從其自然屬性而言,必須是一個文化場所,即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間和場所,必須具有周而復始的循環性;從其文化屬性看,則應該具有歲時性、週期性、季節性、神聖性、娛樂性等等。

草原是牧民的生活之源。在草原上,遊牧民所從事的勞動、遷徙,與五畜、與自然界的草場和氣候構成了生態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人是文化的人,人與自然的關係是通過文化的中介表達的,牧業的生活方式是在草原生態中生存的牧人的一種特殊的文化表達。“對於人類學家而言,每一個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從該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們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義。”那達慕的文化空間是廣袤的草原,因爲經過牧民的勞動,把自然界的草原變爲文化的草原。草原是牧民的家園,同時也是牧民節日的文化空間。

(選自邢莉《在第六屆草原文化節•草原文化論壇上的發言》)

1.下列關於前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那達慕,作爲草原民族的節日,它不像農耕民族的民俗節日那樣具體到某一天,它的節日的文化場域相對比較寬泛。

B.從已經舉行過的大型那達慕看來,它們大多出於慶賀牧業豐收,而牧業豐收的前提就是雨水好,所以傳統那達慕的節期相對固定。

C.自1963年以來,該旗首府烏里雅斯太鎮共舉辦大型那達慕10次,大都出於慶賀牲畜增加頭數,據此可見,那達慕是牧業豐收的代言詞。

D.傳統那達慕的節期一般在農曆6—7月,這節期的選擇既是蒙古族情感的產物,又建立在民間知識的基礎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人對自然界形成對象性關係,因而人類生存環境必須依賴於和生物圈血肉相關的聯繫,人類的生產活動也必須服從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則。

B.彭大雅《黑韃事略》說“但見青草則爲一年”,孟珙《蒙韃備錄》說“其俗每青草爲一歲”,從宋朝的這記載中可見蒙古族當時是以草木計年。

C.節日是人們在生產與生活中對時間感受並進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記,它具有三大元素,即特定的節期、特定的文化空間和呈現表演慶典的整體形態。

D.草原民族在自己的勞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從而把自然界的草原變爲文化的草原,廣袤無垠的草原就成了那達慕的文化空間。

3.根據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像那達慕這樣的歲時節令習俗是蒙古族順應自然變化、適應社會生活的結果,也是其傳統的生產活動完全服從歲時安排的結果。

B.蒙古族世世代代從事的隨水草而遷徙的遊牧活動需要掌握天文曆法知識,而他們創造的天文曆法知識自然要服從並服務於他們的生產生活。

C.不同的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決定着不同的時間感受,所以牧人對時間的體驗與農民不同,因爲他們觀察天體的變化以草爲參照。

D.對於人類學家,每一個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從該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們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義。

二、古代詩文閱讀(27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9分)

柳敬亭傳 黃宗羲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獷悍無賴,犯法當死,變姓柳,之盱眙市中爲人說書,已能傾動其市人。久之,過江,雲間有儒生莫後光見之,曰:“此子機變,可使以其技鳴,”於是謂之曰:“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方俗,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期月而詣莫生。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歡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末發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於縉紳間。華堂旅會,閒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於心稱善也。

寧南侯(左良玉)南下,皖帥欲結歡寧南,致敬亭於幕府。寧南以爲相見之晚,使參機密。軍中亦不敢以說書目敬亭。寧南不知書,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設意修詞,援古證今,極力爲之,寧南皆不悅。而敬亭耳剽口熟,從委巷活套中來者,無不與寧南意合。嘗奉命至金陵,是時朝中皆畏寧南,聞其使人來,莫不傾動加禮,宰執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稱柳將軍,敬亭亦無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爾汝者,從道旁私語:“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

亡何國變,寧南死。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時,始覆上街頭理其故業。敬亭既在軍中久,其豪猾大俠、殺人亡命、流離遇合、破家失國之事,無不身親見之,且五方土音,鄉俗好尚,習見習聞,每發一聲,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有非莫生之言可盡者矣。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然必句性情,習方俗 句:勾畫。 B.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 簡:簡單。

C.軍中亦不敢以說書目敬亭 目:看待。 D.援古證今,極力爲之 援:引用。

5. 下列語句編爲四組,全部直接表現柳敬亭說書技藝高超的一組是( ) (3分)

(1)之盱眙市中爲人說書,已能傾動其市人

(2)子言末發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

(3)華堂旅會,閒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

(4)而敬亭耳剽口熟,從委巷活套中來者

(5)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

A.(1)(3)(4) B.(2)(4)(5) C.(1)(2)(5) D.(3)(4)(5)

6.下列對原文的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柳敬亭機智靈活,後來又在莫後光的指導下,說書技藝經過三重境界的提升,達到了精妙的程度。

B.柳敬亭說書技藝達到精妙程度後,先後到了盱眙、揚州、杭州、金陵等地,名聲顯揚於達官貴人中。

C.寧南侯結識柳敬亭後,感覺相見恨晚,並且讓他在府中擔要職,因此軍中官員也不敢輕視柳敬亭。

D.寧南死後,柳敬亭上街頭重操舊業,他結合在軍中的見聞,使得說書造詣超過了莫後光所說的那種境界。

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華堂旅會,閒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於心稱善也。(3分)

(2)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3分)

(3)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4分)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共8分)

種梅① 劉翰

淒涼池館欲棲鴉,彩筆無心賦落霞。

惆悵後庭風味②薄,自鋤明月種梅花。

註釋:①此詩是作者於宋亡之後,避居武夷山中十年之久,重返故里時所作。

②後庭風味:陳後主不理朝政,奢淫無度,常集衆狎客作樂,並自制新曲《玉樹後庭花》。

8.詩人爲何“無心賦落霞”?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請就三四句的表現手法做簡要賞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大題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

10.補寫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今宵酒醒何處, ,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

(2)大江東去,浪淘盡, 。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3)潦水盡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閣序》)

(4)舟遙遙以輕颺,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5)木欣欣以向榮,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6)落霞與孤鶩齊飛, 。 (王勃《滕王閣序》)

(7)想當年, ,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8)雲無心以出岫,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四、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病 人

每天下午,她都要準時來到醫院大門口左側臺階上,鋪下一張報紙,靜靜地坐在那兒看書。那是一本很厚的書。她的面前是一個花壇,紅色的鬱金香正在燦爛地開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時候,能看到她的那雙大眼睛,平靜而清澈。雖然病號服並不合身,但並不能掩蓋住她的典雅的氣質。她很友善,每當有人找她問事的時候,她表現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師或幼兒園阿姨。

起風了,她輕輕地合上書,又整整齊齊把那張報紙疊好,轉身走進了大樓。

樓裏的人漸漸多了起來,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視的日子,電梯剛停下,人們爭着擁了進去,電梯馬上有了反應,發出“受不了”的報警聲,最後上來的人沒有下去的意思,她就從中間擠了出來,等下一趟。

下一趟的人照樣很多,不過還好,電梯沒有報警,人們紛紛選擇自己要去的樓層數。有個農民模樣的大伯觸動數字7的時候,那數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還有些緊張。一遍一遍地摁。但沒有人告訴他爲什麼。她發現後,急忙說:“大伯,這部電梯雙層停。”大伯顯然沒有明白什麼是“雙層停”。說話間已經到了8層。大伯不知道該怎麼辦,不肯下。她非常客氣地對電梯內的人說:“請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樓梯口。”她讓大伯從8層走到7層。其實樓梯離電梯也就四五步遠,她很快就回來了,電梯內的不少人只是表情嚴肅,並沒有說什麼。當然,肯定有人心裏想:這人真多事。

電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藍的小夥子自言自語: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層呢?她主動接過來說,是的,往左拐。

電梯到了14層,一位急忙下電梯的姑娘不小心丟下了插在塑料袋裏的一枝玫瑰。塑料袋裏有幾盒營養品,但只有這一枝玫瑰。這時電梯門將要關上,她迅速觸動開門鈕並撿起那枝玫瑰,還沒有說完“請等我一下”就跨出了電梯。她一定想把這枝玫瑰還給那位姑娘。對於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溫馨的玫瑰,可以療傷的玫瑰。

但她沒有想到,她的後腳剛剛邁出電梯,電梯內一位戴眼鏡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電梯給關上了,並且觸動了上行按鈕。“神經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氣沒有發泄乾淨,繼續說,“真的,這個人我知道,在這裏住了一個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我覺得她的行爲不太正常。”另一個人接着說。

電梯內剩下的十餘人恍然大悟。

11.第一段結尾說“她”有典雅的氣質,請在本段中找出哪些地方可以襯托這種美好的氣質。 (5分)

12. 結合全文分析“她”的性格特點。(6分)

13.小說末尾在寫電梯裏戴眼鏡的女士和衆人時,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寫這些人有什麼作用?(6分)

14.小說題爲“病人”,你認爲文中到底誰是“病人”?談談自己的看法。(8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本大題共6小題,21分)

15.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的讀音都不同的一組是( )(3分)

A. 甲冑/茁壯 兆頭/肇事 女婿/酗酒

B. 校對/發酵 赳赳武夫/靈柩 衆口鑠金/數見不鮮

C. 沏茶/契約 梟雄/採擷 噤若寒蟬/兢兢業業

D. 許諾/懦弱 巔峯/靛藍 無辜/呱呱而泣

16.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3分)

A.繡闥 齎發 宗愨 碎瓊亂玉

B.捧袂 莽蒼 渾家 解腕尖刀

C.酒饌 搠倒 茶峒 逸興遄飛

D.窈窕 暇觀 差撥 叨陪裏對

17.下面語段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反映賽德克族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電影,影片運用藝術的手法將衆多的歷史場景展現得淋漓盡致。爲拍好這部電影,導演專門聘請了賽德克人郭明正爲歷史顧問,經過十年的苦心經營,影片最終在臺灣大獲成功。電影的取材來源於歷史,故事既有演繹,也不乏虛構。專家認爲,觀衆如果想要更充分地瞭解臺灣原住民這一悲憫的抗日史實,需要補充閱讀其他文獻資料。

A.淋漓盡致 B.苦心經營 C.演繹 D.悲憫

18.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美國,官員財產申報已經成爲一種慣例,美國政府認爲進行申報的目的是旨在幫助各機構發現官員職責與其個人財產利益可能存在的利益衝突。

B.莫言在瑞典學院發表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演說主題是“講故事的人”,他表示,他要用他的故事來歌頌真善美,揭露和鞭撻善惡美醜。

C.今年春節以來,連續出現的霧霾天氣蔓延到國內多座城市。機動車尾氣排放盡管不是PM2.5的主要來源,但依然成爲衆矢之的。

D.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各新聞媒體全方位地踐行改文風精神,報道的公信力、涉及範圍和感染力顯著提高,是新聞界改進新聞文風的一次成功實踐。

19.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3分)

愛因斯坦非常重視想像力,他說:“ , , , 。 。”

①而想像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②因爲知識都是有限的

③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

④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⑤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A.⑤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⑤ C.②①③④⑤ D.⑤②①④③

20.下列各組詞語都與我們學過的課文有關,請你任選一組,寫一段話。(6分)

(1) 沈從文 邊城 翠翠 淳樸

(2) 林沖 山神廟 陸虞侯 反抗

(3) 別里科夫 學校 華連卡 套子

要求:四個詞語都用到,切合文意,語言通順,不少於30字。

六、作文。 (60分)

21.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個四五歲男孩,平時總愛反着穿襪子,父親有時幫他把襪子好好地穿上,他還要自己脫下來,再翻個面穿上去。有一次父親生氣地問他:“你爲什麼總要反着穿呢?線頭露在外面,多難看!”沒想到他竟理直氣壯地說:“襪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給別人看的,線頭在裏面,會使我的腳不舒服,我當然要把襪子翻過來!”

上面的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文體。②不少於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1.C。C項,“那達慕是牧業豐收的代言詞”的說法錯,原文是“雨水好是牧業豐收的代言詞”。

2.A。A項內容在第一段,原文是:“人類……生存環境依賴於和生物圈血肉相關的聯繫,也必須服從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則,因此構成了人對自然界的對象性關係。”此項說法犯了因果倒置的錯誤。

3.D。D項“只要從該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們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義”的說法與原文“只有從該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們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義”不符合。

4.B 【簡:選擇。】

5.C 【 (3)是側面描寫。(4)不是表現說書技藝。】

6.B【時序顛倒,盱眙在柳敬亭說書技藝達到精妙程度前。】

7.(1)在豪華大廳的盛大集會之上,在安靜亭榭的獨坐之中,(人們)爭着請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藝,沒有不從內心感到滿足,說他演得好的。(延、當各1分,句意1分)

(2)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

(3)拄着柺杖出去到處走走,隨時隨地休息,常常擡起頭向遠處望望。

8、(1)①時光流逝,避居武夷山中十年之久,憂世傷時,不禁有淒涼之感。②因這淒涼之情,再加上詩人的清高嫉俗,故無心在詞藻上爭一日之長,無心在文壇上追逐名譽。(答對一點得2分,兩點得4分)

(2)①用典。(1分)詩人用陳後主的“後庭風味”,揭露宋末統治者的醉生夢死的奢靡之風,表達詩人對此的鄙視之情。(3分)

②對比手法。(1分)詩人用陳後主的奢靡消沉與梅花的高潔不俗形成鮮明對比,(1分)表達了詩人清高嫉俗之情。(1分)(答對其中一點即可,3分)

10.(1)楊柳岸 (2)千古風流人物

(3) 煙光凝而暮山紫 (4)風飄飄而吹衣

(5)泉涓涓而始流 (6) 秋水共長天一色

(7)想當年 (8)鳥倦飛而知還

11. ①每天下午都要在門口的臺階上鋪一張報紙,看一本很厚的書。②寫花壇裏的鬱金香也是爲了襯托“她”的氣質。③很耐心的幫助向她詢問的人。

12.文中的“她”是一個熱愛生活、內心善良、樂於助人、不求回報的普通女孩兒。例如文中寫她即使在醫院裏住院,每天也很有規律的留時間讀書,表現了她的熱愛生活。幫助向她問事的人,在電梯發出超載警報時“她”從人羣中主動擠出來等下一趟,幫農民模樣的大伯上樓,幫一位姑娘撿起一枝玫瑰等情節表現了她的內心善良、樂於助人、不求回報。(情節答出三處即可得全分)

13.語言描寫、神態描寫。作用:寫這些人是用對比手法表現了世俗的評價,把作爲病人的“她”與作爲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鮮明的對照中,暗示並深化了主題。

14.那些身體上健全的人,在思想上已經麻木、冷漠。他們纔是真正的病人。女孩在生理上可能有欠缺,但是與這些人相比,在思想和道德上更健全。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險,因而更需要治療。(說得有道理即可6分)

15. C

òu/zhuóào.xù

àū/jiùò

C.qī/qìāo/xié.jìn/jīng

òān/diàn.gū

16.D (遐觀 叨陪鯉對)

17. D

悲憫:哀憐;慈悲憐憫。一般用作動詞,用在此處不恰當;宜改爲“悲壯”。 A.淋漓盡致:形容文章或語言等載體把所想要表達的東西表達得非常充分、透徹。B.苦心經營:費盡心思和精力來經營籌劃。 C.演繹:推演引申,鋪陳發揮。

18. C

A、句式雜糅;“目的是旨在•••“刪掉其中一個;B、不合邏輯;“揭露和鞭撻•••美••善”D、搭配不當;“涉及範圍•••提高”。

19.D

概括題幹中提供的主要內容,橫線上的句子應該是表達想象力的重要作用,所以“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放在最前面,帶有觀點的句子,起一個總括作用,然後再通過比較說明原因,②是說明原因,①④必須連在一起,是寫想像力的作用

20.例:沈從文的《邊城》中有最純潔的愛情,翠翠與二老之間的愛來得那麼不經意,卻又那樣讓人怦然心動,所以就算多年過去,人們似乎還能感覺到這愛在當地淳樸的民間盪漾。

21.作文:評分參考意見:(一)材料解讀與立意參考角度

1.兒子角度(關鍵詞:自知、適合自己、堅持自己的做法、親身體驗)

與兒子角度相關的關鍵語句是“襪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給別人看的,線頭在裏面,會使我的腳不舒服,我當然要把襪子翻過來!”這應該是本次作文立意的關鍵句。審題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爲,“自己”一詞爲立意的關鍵點。當然,對於表現出不健康思想的文章,即使緊扣“自己”這一角度,教師也要從嚴扣分。從另一個角度看,材料還有一個如何看待他人與外物的角度,這就給學生留下了辯證思維的空間。解讀此關鍵語句,可有以下立意:

(1)爲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別人的眼光下);(2)堅持自己的正確判斷;

(3)勇於打破常規,選擇適合自己的; (4)只要適合自己,就應該被尊重;

(5)堅持符合自己發展的做法; (6)人生如人穿襪子,苦樂自知;

(7)別人只是觀衆;(8)快樂的感受因人而異;

(9)實踐出真知,行不行要靠親身體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10)人要根據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爲物的奴隸。(物的價值在爲人所用,而非爲了好看。)

2.父親角度 (關鍵詞:別人的感受、合乎習慣常規、站在孩子的角度)

與父親角度相關的關鍵語句是“有一次父親生氣地問他:‘你爲什麼總要反着穿呢?線頭露在外面,多難看!’”父親想引導孩子照常規穿襪,孩子卻不聽從,父親生氣也是人之常情。但父親也不能不尊重孩子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慣例做事。畢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實感受上的,看似違反常規,卻不違反常理,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什麼不好的影響,作爲父親有必要予以尊重,這對培養孩子的個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應該被扼殺,只要孩子的舉動不違背常理,只要適合其成長軌跡都應該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導、鼓勵。因此,面對孩子的另類表現,家長怎樣處理就是一門成長教育的高深學問。

解讀此關鍵語句,可有以下立意:

(1)教育孩子時要尊重孩子的真實感受,因勢利導;

(2)人要努力適應、遵守社會規範(我們的行爲舉止要合乎習慣,順乎常規。)

(3)要多考慮他人感受。

3.綜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適應社會規範。

寫作要求中明確規定,可以從材料中自選角度立意,因而可從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從父親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綜合男孩及父親的觀點立意。對人物觀點可以贊成,也可以反對,言之有理即可。

  參考譯文:

柳敬亭是揚州 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歲時,(因爲)蠻橫兇悍,刁鑽不講道理,觸犯刑法,應當處死刑,(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裏,給人們說書。那時(他說書)已經能使市民佩服、感動。很久以後,到了江南,松江府有個叫莫後光的讀書人見了他,說:“這人機智靈活,可以幫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於是對柳敬亭說:“說書雖是低微的技藝,但也必須勾畫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態,熟悉各地方的風土人情。要象春秋時楚國優孟那樣以隱言和唱歌諷諫,而後才能達到目的。”柳敬亭回到家裏,聚精會神,專心致志,用心練習,反覆推求。過去一個月,(他)前往莫後光處,莫(對他)說:“你說書,能夠使人歡樂喜悅,大笑不止了。”又過了一個月,莫(對他)說:“你說書,能使人感慨悲嘆,痛哭流涕了。”又過了一個月,莫後光不禁讚歎地說:“你說書,還沒有開口,哀傷、歡樂的感情就先表現出來了,使聽衆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說書的技藝達到了精妙的程度。”於是柳敬亭就到揚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說書),名聲顯揚於達宮貴人之中。在豪華大廳的盛大集會之上,在悠閒亭榭的獨坐之中,(人們)爭着請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藝,沒有不從內心感到滿足,說他演得好的。

寧南侯左良玉渡江南下時,安徽提督社宏域想結交左良玉,介紹柳敬亭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惋惜與柳敬亭相見太晚,讓柳敬亭參與決定重要祕密軍務。軍中官員也不敢以說書人的身份來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沒有讀過書,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謀篇,煉字煉句,引古證今,努力寫成,(可是)左良玉都不滿意。而柳敬亭耳朵經常聽到的,口裏經常說的,從僻陋里巷俗語常談中得來的,倒沒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當時南明朝中羣臣都敬畏左良玉,聽說他派人來,上下沒有誰不以恭敬之禮接待(他),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讓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稱呼他柳將軍,柳敬亭也沒有什麼不安的表現。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親近互稱你我的市民,在路邊私下說:“這人是過去和我們一起說書的,如今他竟這樣飛黃騰達了!”

不久,南明朝庭覆滅,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資財差不多花光,又象昔日一樣貧困,於是又開始走上街頭,重操舊業。柳敬亭既然在軍隊裏的時間很長,那些蠻橫狡詐、不守法紀的人,殺人犯法、改名換姓、逃亡在外的人,流離失所、悲歡離合、國破家亡的事,(他)都親眼見過,而且各地的方言,大衆的愛好和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因此他)每講一詞一語,讓人聽起來,有的象刀槍劍戟碰撞,帶甲騎兵突然衝出,颯颯作響,騰空而起;有的象狂風怒號,苦雨泣訴;有的象鳥鵲悲鳴,羣獸驚駭,使人立即產生亡國之恨,聽不清伴奏的樂聲。(他的藝術造詣)已大大超過了莫後光所說的那種境界了。

更多熱門試題推薦:

1.2016高二語文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試卷含答案

2.2016高二語文上第二次月考試卷(人教版)

3.高二語文上冊第二次月考試題

4.琵琶行同步練習題及答案

5.高二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附答案

6.高二下學期月考語文試卷

7.高二語文簡答題及答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