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三試題

2016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

本文已影響 3.33W人 

第I卷 閱讀題 (共70分)

2016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有人說到“經”,便有意無意地把它等同於“經典”,而提起“中國經典”,就轉換成“儒家經典”。這種觀念有些偏狹。中國經典絕不是儒家一家經典可以獨佔的,也應當包括其他經典,就像中國傳統是“複數的”傳統一樣。

首先,中國經典應當包括佛教經典,也應當包括道教經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實在是東方的中國與西方的歐洲在文化領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國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國的皇帝,不僅知道“王霸道雜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絕不只用一種武器。因此,回顧中國文化傳統時,僅僅關注儒家的思想和經典,恐怕是過於狹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當複雜的內容,有偏重“道德自覺”的孟子和偏重“禮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視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視心性理氣的新儒家。應當說,在古代中國,關注政治秩序和社會倫理的儒家,關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贖的佛教,關注生命永恆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擔着傳統中國的不同責任,共同構成中國複數的文化。其次,中國經典不必限於聖賢、宗教和學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廣泛些?比如歷史著作《史記》《資治通鑑》、比如文字學著作《說文解字》,甚至唐詩、宋詞、元曲裏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經典並非天然就是經典,它們都經歷了從普通著述變成神聖經典的過程,這在學術史上叫“經典化”。沒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經典的尺寸和樣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爲它寫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覺着充滿真理,又被反覆解釋,有的還被“欽定”爲必讀書,於是,就在歷史中漸漸成了被尊崇、被仰視的經典。因此,如今我們重新閱讀經典,又需要把它放回產生它的時代裏面,重新去理解。經典的價值和意義,也是層層積累的,對那些經典裏傳達的思想,原則甚至知識,未必需要亦步亦趨“照辦不走樣”,倒是要審時度勢“活學活用”,要進行“創造性的轉化”。

閱讀經典可以使人們瞭解從古至今“人類究竟面臨哪些重大問題”,但古代經典並不是不可違逆的聖經,畢竟歷史已經翻過了幾千年。因此,對於古代經典,既不必因爲它承負着傳統而視其爲累贅包袱,也不必因爲它象徵着傳統而視其爲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經典在中國是和我們的文化傳統緊緊相隨的巨大影子,你認爲扔開了它,其實在社會風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傳裏面,它總會“借屍還魂”;第二,歷史上的經典只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你不打開它,資源不會爲你所用,而今天的社會現實和生活環境,是刺激經典知識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經典中的什麼資源被重新發掘出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背景”召喚什麼樣的“歷史記憶”;第三,經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釋”的,只有經過解釋和引申,“舊經典”才能成爲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繼續起作用的,呈現出與其他民族不同風格的“新經典”。

(選自葛兆光《中國經典十種·序言》,有刪改)

1.下列關於“中國經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中國經典一般意義上與“經”應該是一致的,但將其轉換成“儒家經典”的觀念在作者看來則有些偏狹。

B.中國經典應當包括儒家、佛教、道教經典,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國與歐洲在文化領域中最爲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國經典內容豐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構成中國多元的文化,並在古代中國發揮了重大作用。

D.中國經典的認定,除了要考慮聖賢、宗教、學派的思想著作,還需考慮歷史、文字學名著以及唐詩、宋詞、元曲裏的名著佳篇等。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在古代中國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統治者並不僅僅使用一種思想工具實行統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身,用道教思想治心。

B.儒家的思想內容比較複雜,偏重“道德自覺”的孟子和偏重“禮法治世”的荀子都關心社會倫理,而重視心性理氣的新儒家只關注政治秩序。

C.能成爲被人們尊崇和仰視的經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廣泛引用、被認爲充滿真理、被一再解釋的優秀著作,它們還曾被“欽定”爲必讀書。

D.經典與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密切相關,其思想內容總是會留存在社會風俗、人們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傳中,如影隨形,並不時地表現出來。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經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經歷了從普通著述到神聖經典的層層積累的經典化過程,這一過程正是經典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B.閱讀經典時,如果將其放在那個產生它的歷史時代裏面去重新理解,我們就可以瞭解人類從古至今曾經面臨的重大問題。

C.經典知識如何再生和重建,經典中哪些資源被重新發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今社會現實、生活環境的需要。

D.對“舊經典”進行了 重新解釋和引申,就能讓它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呈現出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格。

二、古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杜暹,濮陽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謹,事繼母以孝聞。初舉明經,補婺州參軍,秩滿將歸,州吏以紙萬餘張以贈之,暹惟受一百,餘悉還之。時州僚別者,見而嘆曰:“昔清吏受一大錢,復何異也!”俄授鄭尉,復以清節見知,華州司馬楊孚深賞重之。尋而孚遷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結罪,孚謂人曰:“若此尉得罪,則公清之士何以勸矣?”

開元四年,遷監察御史,仍往磧西覆屯。會安西副都護郭虔瓘與西突厥可汗史獻等不葉,更相執奏,詔暹按其事實。時暹已回至涼州,承詔復往磧西,因入突騎施,以究虔瓘等犯狀。蕃人齎金以遺,暹固辭不受。左右曰:“公遠使絕域,不可先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驚,度磧追之,不及而止。暹累遷給事中,丁繼母憂去職。十二年安西都護張孝嵩遷爲太原尹或薦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奪情擢拜安西副大都護。明年,于闐王尉遲眺陰結突厥及諸蕃國圖爲叛亂。暹密知其謀,發兵捕而斬之,並誅其黨與五十餘人,更立君長,于闐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綏撫將士,不憚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爲戶部尚書。上行幸東都,詔暹爲京留守。暹因抽當番衛士,繕修三宮,增峻城隍,躬自巡檢,未嘗休懈。上聞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幹。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肅官僚,惠及黎庶。慰朕懷也。”二十八年,病卒,諡曰“貞孝”。

暹在家孝友,愛撫異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儉爲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親友贈遺,以終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視其喪事,內出絹三百匹以賜之。尚書省及故吏賻贈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約,皆拒而不受。

(選自《舊唐書·列傳第四十八》,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3分)

A.十二年/安西都護張孝嵩遷爲太原尹/或薦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奪情擢拜安西副大都護/

B.十二年/安西都護張孝嵩遷爲太原尹/或薦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奪情擢拜安西副大都護/

C.十二年/安西都護張孝嵩遷爲太原尹/或薦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奪情擢拜安西副大都護/

D.十二年/安西都護張孝嵩/遷爲太原尹/或薦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奪情擢拜/安西副大都護/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文中“初舉明經”的意思是起初通過明經科考試。明經,漢朝出現的選舉官員的科目,始於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爲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數民族和漢人。“夏”是古代漢民族的自稱;在古代,以中原爲中心,人們將處於東、西、南、北方的少數民族分別稱爲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親友贈遺”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遷”“補”“擢”是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常見的還有“拜”“轉”“徙”“升”等。“授”“拜”“轉”“補”是關於任職授官的,“擢”“升”是關於提升職務的,“徙”“遷”是關於調動職務的。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杜暹孝順友愛。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裏不僅特別恭敬謹慎地侍奉繼母,而且十分關心愛護異母弟弟杜昱;在任給事中時,還因繼母去世而辭去官職,回家守喪。

B.杜暹爲官清廉。在他進入突騎施營帳查究蕃人與郭虔瓘等人的衝突時,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贈送的黃金,但他把黃金埋在幕帳之下,走出蕃境以後,才傳書讓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磧西期間,于闐王尉遲眺祕密勾結突厥和一些蕃國圖謀叛亂,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陰謀,便發兵逮捕斬殺了他,並誅殺其黨羽,重新選任君長,使于闐得以安定。

D.杜暹勤幹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撫將士,不怕勞苦,深得蕃漢人民擁戴;皇上巡幸東都,作爲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調輪流值勤的衛士,修繕三宮,加高城牆,受到了皇上的稱讚。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俄授鄭尉,復以清節見知,華州司馬楊孚深賞重之。(5分)

(2)暹坐公事下法司結罪,孚謂人曰:“若此尉得罪,則公清之士何以勸矣?”(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8~9題。

卜算子 張元幹

風露溼行雲,沙水迷歸艇。臥看明河月滿空,鬥掛蒼山頂。

萬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張元幹,宋代愛國詞人。

8.上片前兩句中的“溼”“迷”二字使用準確生動,試作簡要賞析。(5分)

9.結尾兩句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請作簡要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關係的句子是:, 。

(2) 白居易《琵琶行》中“, ,”兩句,側面烘托了琵琶曲的動聽及琵琶女彈奏技藝的高超。

(3)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 ”兩句,收束了對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寫,引起後面對歷史的緬懷。

乙 選考題

請在第三、四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鄰居吳老先生 葉聖陶

一天早晨,太陽很好,可沒見同院的鄰居吳老先生出來,像往常一樣曬他的手提皮箱。一打聽知道他病倒了。說是病其實不大貼切,胸口有些悶,就懶得起來。他那兒子任夫先生,一個公務員,對我解釋道:“只爲昨天表兄來了,隨隨便便說了一句話。”

“什麼話呢?”

“家父問他家鄉情形怎麼樣,他說秩序還不錯,地方上跟日本人處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說,你們這兒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國人。就是這麼一句話。”

“他老先生聽了怎麼說?”

“他聽了閉上眼睛皺着眉,不說什麼。半晌纔看定了我,‘我決意做遷川第一世祖了’,他說。最出色的中國人,日本人口裏評定的,咱們不能跟他們一夥兒住。我是老了,無所謂,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往後有人問你貴處哪兒,你就說鄙籍四川。千萬不要把家鄉的名兒說出來,打這會子起,我對家鄉的名兒感到羞慚,我不好意思再說我是某地方人。”他老人家說了這麼些話,到夜就沒有吃晚飯。”

“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聽說成渝鐵路又將動工他高興,聽說盟國在計劃發展民航事業他高興,今兒勝利等不到明兒動身似的。”

“你看他見着太陽總不忘曬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動身日子一到,爲了曬皮箱耽擱。”

“他老先生真的就橫了心,不想回去了嗎?”

“我想也不過說說罷了。昨天他說了,我當然順着他,說做四川人也好。到那一天把日本人趕了出去,我們還不是鑽頭覓縫想辦法,最好擠上頭一班下水船?我們爲什麼不回去?你想,人家是動也沒動一動,死守在本鄉本土,當順民,當小漢奸,到了那個時候,你們哪兒還說得嘴響?我們可完全不一樣,我們是吃盡辛苦,跑了幾千里路,跟着政府內遷來的,我們是義民——誰說的,一下子想不起來了。總之沒有錯,我們是義民。地方上什麼事啊務的,還不該由我們來承擔?就是說兩句公衆話,我們當然也特別有力量,我們爲什麼不回去?”

我雖然跟他們吳氏父子一樣,家鄉還在淪陷中,自己是寄寓在四川,可沒有想到將來回去可以享受特殊權益,像任夫先生說的。我想這個想頭有些妙,一時說不下去,只見任夫先生嫌他的身材不夠高似的,狠狠地挺了一挺。

兩天過去,吳老先生好了,可是從此以後,太陽雖好,再沒見他曬他的手提皮箱。廊沿前種着兩盆石斛,以前幾乎見我一回說一回,石斛這東西滋陰,清內熱,煎湯喝是最妙的飲料,回去的時候一定要帶着走,哪怕多花些腳力,川石斛,在下江是太名貴了,這些話,現在也不再說了。

他改變了不出門的習慣,正月初七遊草堂寺,春二、三月青羊宮趕花會,四月初八望江樓看放生,有什麼應景的名目他都要去看看。回來就氣吁吁的躺在廊下那張竹榻上,見着我或是他兒子,往往說:“成都確也不錯,成都確也不錯。”有時還加上說:“只是菜吃不慣,吃了足足六個年頭還沒有慣,樣樣要加上些花椒麪和辣子,還有蔥蒜,簡直是跟舌頭鼻子爲難。”

門前有挑着樹苗賣的,隨便講價講成了,他老先生買了兩株橘樹苗。他叫他兒子種在院子裏,他在一旁相度,兩株該距離多少遠將來纔可以各自發展。種停當了,他坐下來,自言自語道:“開花,總得七八年,結果,總得十來年吧。不過沒關係,反正有人聞它的香味,吃它的橘子,就是了。”

從橘子談到了四川的果子。他說除了橘子、廣柑、蘋果、龍眼以外,其他都不好吃,尤其是枇杷,一層厚皮包着顆核兒,單單忘了長肉。他說他們家裏有兩株大枇杷樹,每年結上五六擔,紅毛白沙,個兒有核桃大,甜得勝過冰糖,冰糖沒有它那股鮮味。他說現在是採枇杷的時令了。

他沉默了一會兒,突然朝我說:“葉先生,古人說到處爲家,你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人不比樹木,樹木生根在地裏,移動不得,人 當然可以到哪兒住哪兒。”我迎合着老先生的意思。

“你看,這兒四川這麼多的人,打聽他們的祖先,都是旁的地方來的。他們來了,住下了,一樣在這兒成立了家室,長養了子孫。”老先生說。

任夫先生朝我看看,同時擦掉他掌心的土。

吳老先生低下頭,喃喃地念着不知道哪兒來的文句:“其俗柔靡,人輕節義。”

(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因爲從家鄉來的表兄隨便的一句話,吳老先生氣得大病了一場,並由此對家鄉的地名感到羞慚,表示再也不說回家鄉的事兒。

B.作品前半部分藉助“我”與任夫先生的對話,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和起因,並巧妙地體現了吳老先生的思想認識和心理活動。

C.吳老先生融入當地生活,決意“做遷川第一世祖”,他的兒子任夫先生雖不贊同這決定,但一直不明確表態,說明他兒子很孝順。

D.作品注重用細節表現人物心理,吳老先生買橘樹苗叫兒子種在院子裏,表現出吳老先生從巴望回家鄉到要以成都爲家的變化。

E.作品通過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環境描寫,形象描繪出抗戰時期的社會衆生相,表明作者對底層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態度。

(2)作品開頭寫吳老先生“曬他的手提皮箱”,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3)作品中的吳老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4)作品爲什麼以吳老先生喃喃念着文句爲結尾?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中國職業教育的先驅——黃炎培

1903年春,川沙小學舉行開學典禮,這是黃炎培教育生涯的發端。作爲校長,黃炎培只盡義務,不領薪水。他還親自上講臺,每天講課3小時。在他的努力下,這所小學辦得如火如荼,人們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小學爲榮。

1906年,黃炎培創辦了浦東中學。從設計藍圖到監督施工,黃炎培都衝在第一線。所有教師的遴選、聘用,都由他把關、拍板。黃炎培在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提出了“勤、樸、誠”人生修養三要點。革命家張聞天、文學家葉君健、物理學家王淦昌、翻譯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堅白、會計專家潘序倫、歷史學家范文瀾、導演謝晉以及蔣介石的兩個兒子蔣經國、蔣緯國,都曾就讀於浦東中學。該校在當時享有“北南開,南浦東”的盛譽。

辛亥革命後,黃炎培任江蘇省教育司長,在充分的調查研究基礎上,擬出了科學、嚴謹、可行的《江蘇今後五年間教育計劃書》,全力以赴進行落實,使得江蘇省很快成爲中國最有成就的省份,爲教育界樹立了楷模。

黃炎培從中國的實際需要出發,在國內外進行多方考察。1914年2月,他以《申報》記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歷時95天,寫成《黃炎培考察教育日記》第一集。同年9月,他又到山東、北京、天津考察教育,歷時36天,寫成《黃炎培考察教育日記》第二集。1915年,他又隨中國實業考察團在美國考察了25個城市52所學校,歷時三個月,廣泛接觸各界人士(包括總統威爾遜、大發明家愛迪生),尤其注重考察美國的職業教育。1917年,他還到日本、菲律賓考察,歷時兩個月。黃炎培由此獲得了“中國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譽。

黃炎培考察的重大收穫是更加肯定了職業教育的戰略意義,他下定決心要在中國大力推行職業教育。1917年5月6日,中華職業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黃炎培擔任辦事部主任。職教社誕生以後,逐漸形成一個完整、宏大、有機的體系,它的觸角伸展到許多領域,成果之豐碩,實屬罕見。光是一箇中華職業學校,從1918年創立到1952年被輕工業部接管,培養畢業生多達7000人以上,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數學家華羅庚、社會活動家徐伯昕、經濟學家顧準、演員秦怡等等。

在長期致力於職業教育實踐的基礎上,黃炎培不斷地發展、深化着自己的職業教育思想。

黃炎培於1913年發表《學校教育採用實用主義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脫離生產的弊病,提倡教育與學生生活、學校與社會實際相聯繫,倡導重視實物教學、直觀教學。這篇文章是黃炎培對於自己教育主張的第一次系統闡述,成爲黃炎培職業教育的理論雛形。

後來,在實用主義基礎上,黃炎培進一步提出了“大職業教育主義”,即辦職業教育必須聯絡和溝通教育界和職業界,參與全社會的活動和發展,積極地尋求職業教肓對於外部環境的適應。至此,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黃炎培的教育思想散發着濃厚的平民氣息。他認爲,社會的組成,以人民爲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會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

黃炎培崇尚簡樸生活。他從不添置家產,臥室就是會客室。國難當頭之時,黃炎培要求職教社同志勤儉節約,不浪費一滴水一度電,用過的信封還要使用背面。抗戰勝利後,職教社總社遷回上海,由於國統區物價飛漲,民不聊生,黃炎培不得不賣藏書、字畫以資生活。杜月笙聽說了,送來兩千大洋資助他,黃炎培卻把這筆數目不小的錢全部捐給了職教社,自己依舊賣字。

黃炎培的朋友江恆源,曾經用“俠骨慈腸、錦心繡口”一語評價他。對此評價,黃炎培當之無愧。終其一生,他淡泊從容地面對人世滄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他的心中居於重要地位的永遠是國家、人民、職業教育。他用一生的執著追求和光輝事業,完美地詮釋了“利居衆後,責在人先”八個字。

(摘編自《從中小學講壇成長起來的傑出人物》)

【相關鏈接】

①黃炎培始終如一地將愛國主義灌輸於日常教導之中。中華職業教育社章程的第一條是:“同人認此爲救國家救社會唯一方法,矢願相與始終也。”

②黃炎培始終秉持一個堅定的志向:拒不做官。北洋政府兩次任命他爲教育總長,他堅辭不就,矢志不渝,埋首教育事業。

③黃炎培先生的愛國思想、民主思想和教育爲國家建設服務的思想,貫串在他一生的業績之中,是很值得傳諸後人的。(孫起盂1988年l1月6日題詞)

(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黃炎培創辦的浦東中學,由於有張聞天、葉君健、王淦昌、卞之琳、蔣經國、蔣緯國等名人在那裏就讀,使該校享有“北南開,南浦東”的盛譽。

B.1914年以後,黃炎培歷時多天,在國內外進行了多方考察,他的考察都是從中國的實際需要出發,瞭解各地職業教育發展狀況。

C.黃炎培獲得“中國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譽,是因爲他不但經常深入各地考察,而且善於根據考察見聞寫出自己的考察日記。

D.《學校教育採用實用主義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不讓人從事農業生產的弊病,是黃炎培對於自己教育主張的第一次系統闡述。

E.黃炎培的一生對職業教育傾注了無數心血,他認爲興辦職業教育可以拯救國家和民族,他也因而成爲中華民族職業教育的偉大先驅。

(2)黃炎培在教育實踐中有哪些重大貢獻?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3)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4)黃炎培的人格魅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許多體現,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8分)

第Ⅱ卷 表達題(共80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3分)

(1)空調污染是夏季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有關專家建議,除經常通風外,定期對空調散熱片和濾網進行清洗已是。

(2)近年來採取各種措施應對高成本的壓力已經成爲衛浴企業面臨的一個巨大考驗。對此,業內人士指出,整合資源優勢,加速企業轉型。

(3)他時刻關注天氣情況,希望來一場颱風,而颱風帶來的降水能解決漂流缺水的。

A.當務之急 燃眉之急 迫在眉睫

B.迫在眉睫 燃眉之急 當務之急

C.當務之急 迫在眉睫 燃眉之急

D.燃眉之急 當務之急 迫在眉睫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走節儉型政府之路就是要採取嚴厲措施,從政府入手,從公務消費入手,堅決杜絕浪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將省下來的錢,用在爲民謀利的“刀刃”上。

B.商家儘管在“禁令卡”影響下遭遇銷售冷門,但這一禁令多數市民持支持態度,認爲公款應該用在正地方,無需浪費,應提倡節約。

C.財政部緊緊圍繞推動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加強監督工作爲中心,進一步強化對重大財稅政策和保障改善民生的監督力度,積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D.如果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那麼,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之魂。

15.填入下面這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句是( )(3分)

他人的微笑,真僞難辯,但 微笑戰鬥,強似哀兵必勝,那微笑是給予對手的飽含憐憫的批判。

A.即使是陰冷的奸笑,也無妨還之以笑顏;即使是虛僞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視,仍可報之以嫣然一笑。

B.即使是虛僞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視,仍可報之以嫣然一笑;即使是陰冷的奸笑,也無妨還之以笑顏。

C.對虛僞的笑,不必怒目而視,要報之以嫣然的微笑:對陰冷的奸笑,也當笑顏相迎。

D.對陰冷的奸笑,爲什麼不可以還以笑顏?對虛僞的笑,爲什麼不報之以嫣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視?

16.下面是關於“核電”的評論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請在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

核電有零排放的環保優勢, (1) 。在選擇支持核電之前,一位環保人士如此糾結。其實,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 (2)?汽車與車禍、飛機與空難、摩天大樓與熊熊大火……科技發展提供了便捷,也帶來了風險;發展中不同訴求的交織、衝突, (3)。如何在面臨兩難時做出權衡,在面對風險時保持理性,在全力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大力利用新技術,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也正是在與這種“宿命”抗爭的過程中,不因噎廢食,不一勞永逸,人類纔不斷創造着新文明,實現着更加全面自由的發展。

17.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助人爲樂和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下圖是“中國青年志願者”的標誌,請寫出構圖要素,並說明圖形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80個字。(6分)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學2016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寫文章。

新春,小爬山虎要長大了。媽媽告訴他屋頂上有美麗的風景,但要觀賞到它卻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於是,小爬山虎便沿着牆壁往上攀援了。牆角的竹筍嘲笑他柔弱才疏、動作遲鈍,路邊的小草諷刺他胸懷野心、趨炎附勢,低矮的牽牛花則羨慕他堅毅有力、能爬高牆。在太陽伯伯和風姑娘的鼓勵下,小爬山虎終於爬上了牆頂。舉目四望,雖然視野開闊了,可風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樣美麗,小爬山虎不免有點失望和悵惘。突然樓上一個孩子推開窗,看到蔥鬱的綠葉,高興地對爺爺說:“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們有陰涼了。”小爬山虎聽了心裏甜甜的,一時百感交集,陷入了深思……

請根據上述材料的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選文體(詩歌除外),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語文參考答案

1.A(曲解文意。依據第1段第1、2句判斷。)

2.D(A項張冠李戴,“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項無中生有,文中未說“新儒家只關注政治秩序”。C項以偏概全,“其中有的還曾被‘欽定’爲必讀書”)

3.C(A項“這一過程正是經典的價值和意義所在”表述錯誤。B項“我們就可以瞭解人類從古至今曾經面臨的重大問題”於文無據。D項原文是必要條件關係。)4.B(根據大意及提示性詞語斷句)

5.D (“轉”是關於職務調動的,《張衡傳》中有“再轉復爲太史令”。)

6.C (C項,應爲“杜暹擔任安西副大都護期間”。)

7.(1)不久杜暹被任命爲鄭縣縣尉,又因清廉節儉而被人所知,華州司馬楊孚非常賞識器重他。(授、以、被動句、重分別1分,句意1分)

(2)杜暹因公事獲罪交由法司斷罪,楊孚對人說:“如果這個縣尉獲罪,那麼公正清廉之士靠什麼來勉勵呢?”(坐、下、賓語前置句、勸分別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杜暹,濮陽人。自杜暹的高祖到杜暹,一家五代同居,杜暹特別恭敬謹慎,侍奉繼母以孝順聞名。起初通過明經科考試,補任婺州參軍,任滿將還鄉,州吏贈送他一萬多張紙,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張,其餘全部還給州史。當時來告別的州府官員,看到這種情景感嘆道:“從前清廉的官吏接受一枚大錢,杜暹之舉又有什麼不同!”不久杜暹被任命爲鄭縣縣尉,又因清廉節儉而被人所知,華州司馬楊孚非常賞識器重他。不久楊孚升任大理正,杜暹因公事獲罪交由法司斷罪,楊孚對人說:“如果這個縣尉獲罪,那麼公正清廉之士靠什麼來勉勵呢?”[來源:學,科,網]

開元四年,杜暹升任監察御史,於是前往漠西檢查屯田駐軍。適逢安西副都護郭虔瓘與西突厥可汗史獻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責,詔令杜暹查明事實。當時杜暹已返回涼州,接到詔令又前往漠西,於是進入突騎施營帳,以查究他們與郭虔瓘等人衝突的情況。番人以黃金相贈,杜暹堅決推辭不受,左右的人說:“您遠道出使這邊遠的地方,不可辜負了番人的情意。”杜暹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接受了黃金,埋在幕帳之下,走出番境以後,他才傳書讓番人去收取。番人大驚,越過沙漠追趕他,追趕不上,方纔作罷。杜暹多次升遷,任給事中,因繼母去世辭去官職回家守喪。開元十二年,安西都護張孝嵩調任太原尹,有人推薦杜暹前往代替他,番人佩服他的清廉謹慎,十分思念仰慕他,於是杜暹喪期未滿起任安西副大都護。第二年,于闐王尉遲眺祕密勾結突厥和一些番國圖謀叛亂,杜暹暗中探知了他的陰謀,便發兵逮捕斬殺了他,並誅殺了他的黨羽五十多人,重新選任了君長,于闐才安定下來。杜暹在安西四年,安撫將士,不怕勞苦,很得少數民族和漢人的擁戴。

開元二十年,杜暹任戶部尚書。皇上將要巡幸東都,詔令杜暹爲京城留守。杜暹因此抽調輪流值勤的衛士,修繕三宮,加高城牆,他親自巡查,從不懈怠。皇上聽說後稱讚他說:“卿一向清廉正直,而且又勤勞能幹。自從擔任留守,事事都能盡職,治政使官吏整肅,恩惠能施及百姓。朕心中十分欣慰。”開元二十八年,病逝,諡號爲“貞孝”。

杜暹在家孝順友愛,十分關心愛護異母弟弟杜昱。杜暹常以公正清廉勤勞節儉爲己任,年輕時立誓不接受親友饋贈,一生如此。他去世後,皇上感到十分惋惜,派宦官到他家中探望喪事的辦理,宮內拿出三百匹絹賜與他家。尚書省及過去與他共事的官吏贈給的喪葬財物,他的兒子杜孝友遵守父親一向的約束,一概拒絕不曾接受。

8.①地面濃重的風露水氣使行雲潮溼而顯得厚重凝滯,水面迷霧的霧氣使歸舟迷失了航向(2分)。創設了潮溼陰冷、朦朧迷茫意境(1分),表現了作者淒涼、沉重的心情及內心的迷惘(2分)。

9.①用典。化用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表現作者胸懷大志,而報國之志難以實現,內心悲憤無奈。②寓情於景,描寫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達了作者面對國勢衰退內心的悲涼,寄寓了濃郁的愛國情感。

10.略11.(1)答B給3分,D給2分,A1分,C、E不給分。(C項,“他的兒子任夫先生雖不贊同這決定,但一直不明確表態,說明他兒子很孝順”分析錯誤。E項,“形象描繪出抗戰時期的社會衆生相,表明作者對底層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態度”分析錯誤。A項“氣得大病了一場”表述不準確。)

(2)①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②引出下文,爲情節的展開作鋪墊;③用細節開頭,初步顯示吳老先生的思想性格。(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3)①吳老先生眷念故土,見着太陽總不忘曬他的手提皮箱,他曾急切地巴望着回去。

②吳老先生正直愛國,因爲家鄉被日本人評價爲“最出色的中國人”,他痛心失望,以提家鄉名爲恥。

③吳老先生重視氣節。儘管思念家鄉,但他不願回去與那樣的家鄉人爲伍,喃喃地念着:“其俗柔靡,人輕節義。”(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4)①人物形象上,表現吳老先生對世風的不滿,形象更別豐滿;②情節結構上,暗示家鄉人輕視節義的行爲,與前文呼應;③思想內容上,以普通百姓正直愛國反襯家鄉人深化主題;④情感表現上,借吳老先生之口巧妙地表明作者的態度。(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2.(1)答C給3分,答E給2分,答D給1分(A項強加因果;B項到各地是瞭解教育情況,到美國是注重考察職業教育;D“封建教育不讓人從事農業生產”不準確。)

(2)①創辦了川沙小學、浦東中學;②擬出《江蘇今後五年間教育計劃書》使得江蘇省成爲當時中國最有成就的省份;③成立了中華職業教育社;④培養了大批人才。

(每點2分,答出任意3點即可。)

(3)①實用主義。提倡教育與學生生活、學校與社會實際相聯繫,倡導重視實物教學、直觀教學;②大職業教育主義。辦職業教育必須聯絡和溝通教育界和職業界,參與全社會的活動和發展,積極地尋求職業教育對於外部環境的適應;③平民化。黃炎培認爲,社會的組成,以人民爲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會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4)①愛國主義。辦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就是拯救國家。②生活簡樸。從不添置家產,不浪費一滴水一度電,用過的信封還要使用背面。③淡泊名利。北洋政府兩次任命他爲教育總長,堅辭不就。④利居衆後,責在人先。在川沙小學時,只盡義務,不領薪水。親自上講臺講課;創辦浦東中學時,從設計藍圖到監督施工,都衝在第一線。所有教師的遴選、聘用,都要親自把關、拍板;抗戰後,把杜月笙資助自己的兩千大洋,全部捐給了職教社,自己依舊賣字生活。(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3.C14.D(A項“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搭配不當,應爲“提高……效率”;B項中兩個分句是不同的主語,異主,關聯詞應在前面,應爲“儘管商家……”;C項句式雜糅。)

15.B 16.(1)也有安全風險 (2)這樣的糾結豈止是核電 (3)這正是人類社會的“兩難處境”(寫出一處給1分,寫出兩處給3分,寫出三處給5分。意思對即可)

17.該標誌由心、手、鴿子構成。“心”象徵着愛心,“手”象徵着援助,“鴿子”象徵着美好。整個圖案寓意爲:伸出援助之手,把愛心獻給世界,將美好撒滿人間。(答出構圖要素給2分,答出寓意給3分,句子通順給1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