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59W人 

  《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反思一

《裝滿昆蟲的衣袋》寫的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故事,通過描寫他對昆蟲的癡迷,表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教學這一課時,我從題目入手,抓住“着迷”,讓學生悟情、悟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反思

一、課題入手,質疑問難

這篇課文題目新穎特別,涵義深刻,作爲文章的“眼睛”,我認爲可以以課題爲突破口,啓發學生質疑問難。上課開始,我先板書課題,然後詢問學生:“讀了這個課題,同學們有什麼疑問嗎?”並順手在課題上打了個“?”,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熱烈,有的問:“誰的衣袋裝滿了昆蟲?”“他的衣袋裏爲什麼要裝滿昆蟲?”有的問:“裝滿了昆蟲是爲了做什麼的?”“他的口袋裏裝的僅僅是昆蟲嗎?”還有的問:“課文爲什麼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做題目?”學生思維的機器在一開課就積極運轉起來了,他們興趣盎然,主動思考問題的答案,自覺探求問題的結果。

二、扣住課題,理清脈絡

文章的層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樣,只有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才能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我讓學生通讀全文,邊朗讀邊找出文中提到“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語句。學生仔細讀書,很快畫出了這樣幾個句子:“他還揀了好多的貝殼和彩色的石子,把兩個衣袋裝得鼓鼓囊囊的。”“揹着大人把衣袋裝得鼓鼓的,躲起來偷偷地玩。”“後人爲了紀念法布爾,在爲他建造的雕像上,把兩個衣袋做得高高鼓起,好像裏面塞滿了許許多多的昆蟲。”我引導學生認真思考,自由討論課文應該怎樣分段。由於學生對課文已有整體的把握,因此很快討論出了結果。有的學生說分三段,有的認爲分四段,他們各持己見,理由充分,我沒有簡單地公佈“統一”答案,更沒有粗暴的否認一方,而是充分肯定學生愛思考、勤動腦,對於他們的不同觀點都予以贊同。我認爲此時重要的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學生尋求答案的過程,他們積極動腦,勇於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是多麼可貴的學習品質!也是學生身上缺少的、急需培養的好習慣。

三、抓住“着迷”,逐段分析

文章的開始就提到了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着迷,正因爲着迷,才能夠潛心研究,才使法布爾最終成爲著名的昆蟲學家。“着迷”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問題進行教學,纔能有的放矢,線索分明。學習第三段時,我讓學生朗讀、討論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法布爾對昆蟲的着迷。學生答案豐富多彩,他們不僅找到有關語句,還說出了合情合理的原因。大多數學生找到了“敏捷”、“高興極了”、“小寶貝”“放進蝸牛殼,包上樹葉,裝進衣袋”、“欣賞”、“鼓鼓囊囊”、“甜滋滋”等詞語。有的同學更加細心認真、愛動腦筋,從父母對法布爾的責備中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如“只顧自己玩,揀這些沒用的玩意兒!”“老是捉小蟲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纔怪呢!”法布爾“難過極了,眼淚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願地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了垃圾堆。”找到有關語句後,我針對這些重點句子指導朗讀,讀出法布爾對蟲子的喜愛之情,讀出父母責備的語氣,讀出法布爾不情願地扔掉小蟲子的難過心情。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入情入境,讀得感情充沛,引人入勝。

四、適當滲透,感悟寫法。

課文學完了,我讓學生討論一下文中哪兒寫得好,爲什麼。我只略作點撥,並不明說文章的寫作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領悟、理解。比如第一節有幾句是典型環境的描寫,爲下文作了鋪墊,也說明了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他周圍的環境。我故意說文章的第一節環境描寫太多餘了,可以刪掉。學生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大家各抒己見,在激烈的爭辯中越辯越明,感悟到文章的環境描寫是非常重要的。再比如我引導學生朗讀父母責罵法布爾的話,啓發學生思考:“從責罵聲中你能看出什麼?”有的學生說看出父母親很嚴厲,有的說父母親很愛兒子,有的則看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從而使學生感悟到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的不同,間接描寫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總之,我認爲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更要靈活多變,要讓學生更自由、更生動、更主動、更活潑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更要注重啓發學生思維,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的提高素質,增強能力。

  《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反思二

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非常入迷的故事,通過兩個具體的故事表現法布爾從小對昆蟲入迷的程度。課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情況,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一、抓住重點詞語,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點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教學本課時我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抓住“三天前”“終於”“一動不動”“小心翼翼”“寶貝”等重點詞語,通過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形式,讓學生談體會、感情朗讀、造句……,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學會品味課文。

二、創造想象空間,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想象來源於生活實際,但由於時空限制,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的課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隔遙遠,給學生學習造成了障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這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因此我在教學法布爾找紡織娘這件事時,引導學生想象法布爾當時是怎樣找的,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從而幫學生感悟到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三、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

上語文課關鍵還是讓學生習得語言,運用語言,每節語文課都得滲透一個點或者兩三個點的語言文字訓練。這節課上我着重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和複述能力。在學生學完捉紡織娘的段落後,我讓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詞語去介紹紡織娘。學完第二個故事後讓學生練習複述故事。我想學習語文不是僅僅讓學生讀懂每一篇課文,更重要的是提高全面的語文素養。

這節課也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由於課是在下午第一節上的,由於自己的疏忽,沒有讓學生提前到校,學生匆忙進入多媒體教室後,紛紛沒有進入學習狀態,看到很多老師又顯得比較緊張,整節課學生的顯得拘謹,生硬,思考問題膚淺。這種狀態完全是可以靠我來調節的,可由於教學機智不夠,課上不能很好的調節學生的學習狀態,感覺整節課老師拽着學生走,老師拉着累,學生學得沒勁。還有在備課時沒有考慮到教學的趣味性,只顧着從學語文的角度去深挖教材了,其實這篇課文充滿童真童趣,如果教學兩件事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第二個故事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講一講,再引導學生從文字中去品讀,去感悟,效果會更好。看來備課還是沒有充分地去備學生。

  《裝滿昆蟲的口袋》教學反思三

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不是一件易事。課堂放開了,熱熱鬧鬧;學生活躍了,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還有許多是老師始料不及的問題。教師面對學生的爭論無所適從,有的置之不理,有的不置可否,有的給予的評價一律都是“好”。從表面上,學生是動起來了,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但仔細觀察,這些課只停留在形式上熱熱鬧鬧,沒有真正激發學生的深層次思維。該點撥的沒點撥,該講清楚的沒講清楚,教學效果差。對此,我在上完《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後,感觸頗深。質疑導入要學的內容後,就放手讓學生選項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主學習20分鐘。結果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了五花八門,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我只能對每一個環節匆匆帶過,文中許多語言文字來不及細細體會,一堂課草草收場。

由此可見,改革教學方法不能簡單化,課堂教學改革不只是調動積極性、主動性,不能把課改簡單地理解爲就是讓教師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學習。

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既動得了,又動得好呢?《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的第一條就指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還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就強調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教師必須精心組織,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的任務、目標和重點,使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二是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引導,恰當控制節奏,使學生在課堂上科學有序地進行學習;三是教師要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要不斷地啓發學生深入思考,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疑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總之,自主探究式學習並不是一種無序、盲目行動,學生的知識儲量、學習能力、生活閱歷的侷限,需要藉助教師的引領、參與與調度。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