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裝滿昆蟲的口袋》九年級語文教案

本文已影響 1.76W人 

一、教材分析

《裝滿昆蟲的口袋》九年級語文教案

這是一篇記敘文,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兩件事。兒時的法布爾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並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裏,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課文並沒有寫法布爾是怎麼成爲一名昆蟲學家的,而是記敘了他小時候對小蟲子非常着迷的兩件事。這是課文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要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啓示,從小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着迷。

3、學會蒐集資料,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延伸,使課文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構想

讀着《裝滿昆蟲的口袋》,一個迷戀昆蟲的孩子躍然紙上。爲了捉到紡織娘,他鍥而不捨地尋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鴨子,他卻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憑着這種濃厚的興趣,他成爲了一個偉大的昆蟲學家。讀着讀着,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被這個孩子所吸引。

在閱讀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時,我們驚奇地看到,法布爾用流暢的語言、生動的描述、詼諧的語調,把一個個昆蟲寫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讓我們情不自禁、興趣盎然地隨着他漫遊於昆蟲的王國。

在讀法布爾的傳記時,我們看到了許多令人感動的細節。不論是在童年還是在後來的日子中,他始終是那麼迷戀昆蟲。

讀完這一切,我們真的想說:興趣的確是最好的老師呀!

在教學時,我努力想把一個真實的法布爾全面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在本課,我引導學生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但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學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根據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

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下二點:其一,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激活學生的讀書需求,使師、生、文本之間進行和諧的對話。其二,充分利用學生課前蒐集的資料,把法布爾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多層面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有小時候觀察昆蟲的癡迷,也有以後一如既往對昆蟲的迷戀;既驚歎於他對科學的執著,也欽佩他優美的文筆、流暢的語言。學生學完後,腦海中留下的,除了對課文的全面感知,還有對法布爾的深深欽佩。

教學重點

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澱和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內心,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並蒐集相關資料。

四、教學流程

(一)、交流資料,,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聽一段錄音:《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螳螂捕食蝗蟲

2、聽了這個片斷,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這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

3、你們對法布爾有什麼瞭解嗎?

(學生課前已蒐集了很多關於法布爾的資料,對法布爾的事蹟有了大致瞭解。)

4、你是通過什麼方法蒐集到資料的?

(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了解資料的獲得有多種方法:到圖書館查閱。上網查詢等等。)

5、爲什麼法布爾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呢?相信我們讀了這個故事就會明白。。

出示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指名讀、齊讀課題

(通過《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斷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法布爾富有詩意的語言和他敏銳的觀察力。當學生互相交流了蒐集到的關於法布爾的資料後,對法布爾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增強了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課文讀通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後學生進行評議,評議重點是生字字音是否讀準

3、教師出示重點詞卡檢查:濃厚、訓斥、迷戀、怒氣沖天。

(本環節設計是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通過自學、學生之間的評議及教師的指導,幫助學生掃除生字障礙)

(三)、整體感知,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1、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對小時候的法布爾有哪些瞭解?誰能用最簡單的話說一說。

2、通過剛纔的讀書,同學們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的瞭解,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相信同學們對法布爾會有更多的認識。

(學生在初讀課文之後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瞭解,對課文大致內容有了整體感知)

(四)、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自由讀2、3段。

你們對法布爾有哪些瞭解?

說明:依據學生當時的讀書感受和情感表達的需要,教師結合重點做相機的調控。師生共讀、共議。交流的重點內容及過程如下:

生:我覺得法布爾觀察昆蟲很着迷。我是從“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活,發現法布爾不見了。不由得着急起來,在田野上高聲呼喊兒子。”這句話看出來的,他爲了觀察昆蟲,居然連回家都忘了。

生:我從“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裏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於找了這位‘歌唱家’。”這一句感受到法布爾很執著,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在仍在尋找。我從“終於”這個詞感受到他找到這隻紡織娘是很不容易的。

師:你們想想,爲了找到這隻紡織娘,法布爾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麼克服的?

生:草叢裏的小蟲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癢,但爲了不驚動紡織娘,他忍着一動不動。

生:他發現紡織娘了,猛地往前一撲,可紡織娘一下蹦走了,法布爾膝蓋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爾發現了這隻紡織娘,連續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叢中,觀察着它,常常連晚飯都忘了吃。

師:你們的描述讓老師好像看到了當時的情景,法布爾捉住這隻紡織娘的確是不容易呀。你們能把這種很不容易的感覺讀出來嗎?

學生練讀2、3段(從學生讀書的語氣中可以聽出他們對“三天前”“終於”這些重點詞都有了較深的感悟。)

師:看你們讀得這麼投入,老師也想和你們一塊兒讀了,行嗎?(學生很高興)

師讀第二段,加上錄音(呼喊的聲音):法布爾!法布爾!法布爾!

生讀法布爾的話“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住了那隻會唱歌的蟲子!”

師:這隻蟲子真可愛!三天前,你就告訴媽媽,花叢裏經常傳來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原來是它呀!你是怎麼找到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叢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師:看來,找到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難怪你這麼高興呢!

生練讀法布爾的話。(學生一個個興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動作,好像真的捏着那隻好不容易捉來的紡織娘。)

(教師積極創設對話情境,入情入境地與學生對話,激發起學生對話的慾望與熱情,在對話中學生自然地走進文本,與法布爾共同感受捉紡織娘的辛苦,捉住紡織娘的那份喜悅,所呈現的是師、生、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美麗場景。)

學生練讀2、3段

齊讀2、3段

師:法布爾就是這樣,對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出示第一段齊讀第一段

(採用變序設計,立體解讀文本,第一段並不需過多地講解,只是當學生通過這件事更深地瞭解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後,再讀第一段,實際上就是把學生零散的印象進行了歸納,但一切又盡在不言中。)

2、法布爾的故事可多啦!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4、5、6段,可以默讀,可以小聲讀,也可以大聲讀,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句子,寫上批註,並多讀幾遍。

學生依照自己的情感體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並說說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據學生髮言,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師相機指導:看看書上的插圖,想一想,法布爾趴在岸上,都觀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現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蟲拾起來,放進一個蝸牛殼裏,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珍珠一般的“寶貝”。

師(相機互動交流)我覺得這一句有些問題,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賞這小小的甲蟲。”因爲我覺得小甲蟲怎麼能比作珍珠呢?

(引導學生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相機指導讀好這一句。)

(3)夕陽快下山時,法布爾口袋裏裝着放甲蟲的蝸牛殼,歡歡喜喜地趕着鴨子回家了。

法布爾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家人的訓斥並沒有削弱他對昆蟲的迷戀,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麼神祕,那麼美好。(引入第一段)

齊讀第一段話。

(在對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後,再次回到第一段,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法布爾對大自然有着濃厚的興趣,並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着總起的作用)

爸爸的訓斥削弱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嗎?

自讀最後一段。

大家預習時蒐集了很多法布爾的有關資料,資料中有許多關於法布爾迷戀昆蟲的事例,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交流法布爾迷戀昆蟲的有關資料。

師補充資料:法布爾受到國王接見時竟覺得國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蟲。

法布爾研究昆蟲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指名讀、齊讀第一句話。

(這部分語言比較簡潔概括,爲學生自己創生語言提供了較大空間。教學中,通過資料的交流,使學生對“迷戀”這個詞有了深刻印象的感悟)

正是這種興趣,把法布爾引進科學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蟲的世界,甚至瞭解昆蟲的內心世界。

聽一段《昆蟲記》的錄音——花金龜的內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筆給人們呈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展現出了昆蟲世界的奇妙。

師:(配樂)法布爾的一生,是爲昆蟲的一生,他一生爲蟲子寫出了十卷大部頭的書,這些寫蟲子的書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了五十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在讀書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轟動,這不能不被稱爲奇蹟中的奇蹟。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結晶,是辛勤勞動的結果,是仔細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