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求初二語文第7課《雷電頌》的教案

本文已影響 1.85W人 

教學目標:

求初二語文第7課《雷電頌》的教案

知識目標

1.初步瞭解戲劇文學的特點一—劇本主要靠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

2.瞭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和象徵手法,體會表達效果。

能力目標培養閱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1,指導學生誦讀,體味文章氣勢,感受情感律動。

2,品味語言,理解語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情感目標理解並走進屈原的內心世界。

教學方法:1.聽一讀一賞一讀:讓學生在迴環往復的讀書中,體悟、理解。

2.課堂討論:培養學生閱讀欣賞能力,形成朗讀、思維、說話多維交流。

3.多媒體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各種器官的感受,理解課文,走進人物。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預習

提供參考書籍及相關網站,讓學生走進戲劇,走進郭沫若,走進屈原。

二、導入新課

學生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交流有關感受。

教師播放《橘頌》的背景畫面(電影《屈原》插曲),學生感受草木颯颯的悲涼氣氛,傾聽屈原在波濤洶涌的沅水岸邊的仰天長問,情境導入新課,教師板書課題。

三、整體感知

多媒體課件展現情境及課文錄音,學生欣賞體驗,品味文章語言,體悟文章氣勢,並談整體感受。

四、研習課文

1.學生誦讀,以讀帶品,體會文章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

2.小組交流、討論品讀感受。

3.學生就文章的內容和形式談有所感的句段,並讀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五、欣賞品味

全體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從局部理解回到整體感知。理解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六、小結

通過聽一讀一賞一讀,在迴環往復的讀書中,體味文章氣勢,感受情感律動,理解屈原,走近屈原。

七、課後語文實踐活動

課代表組織安排《雷電頌》片段朗誦會,由教師和學生代表組成評委,評出一、二、三等獎。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抓住特徵展開想象,達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發戰鬥激情。

2、指導學生誦讀,注意語氣、語調,在誦讀中把握人物內心情感及性格。

3、體會屈原熱愛祖國,抨擊黑暗,熱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辭手法、象徵手法,並體會其表達效果。

2、理解文章語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學法指導:

1、學習本文,道德要掌握相關的戲劇知識,瞭解此文的創作背景。

2、反覆朗讀,熟讀以至成誦。

3、本文中含義深的語言要加強小組間的合作、研討。

教學準備:

學生:

1、利用書籍或網絡,瞭解屈原、郭沫若及其創作的時代背景,接觸戲劇。

2、課前三讀:一讀要求學生弄懂生字詞,熟悉課文內容;二讀要求學生寫出自己最爲強烈的感受;就課文不理解的地方質疑,以備課堂上交流。

教師:

1、屈原和郭沫若的有關資料。

2、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幻燈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這樣一個人,他身材魁梧,飽經風霜的臉上,愁眉不展。腰繫博帶,佩陸離長劍,戴切雲高冠,着雪白羅服。瑟瑟秋風下,踱步遠方,似行吟澤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那麼,同學們,在你們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樣一個形象呢?

2、板書課題、作者:雷電頌 郭沫若

3、請同學們講述你們查找資料後所瞭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創作的時代背景、大致內容,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4、教師利用幻燈片展示有關資料:

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戰國時期楚國人。用楚辭的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因看透了秦國吞併六國的野心,力勸楚懷王聯齊抗秦,後來遭奸人陷害,罷官放逐,但仍心繫祖國。楚國被攻佔後,自投汨羅江而死。

郭沫若,進步文化界的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既從抗戰的現實鬥爭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聲和時代的責任,又從往昔的歷史回顧中汲取着鬥爭的力量與澎湃的詩情。

《屈原》寫於1942年1月,這時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也是國民黨統治最爲黑暗的時候。蔣介石集團消極抗日,發動“皖南事變”,大肆屠殺愛國抗戰軍民,掀起反共高潮。

二、朗讀課文

1、課堂範讀:播放《雷電頌》的朗誦帶。要求學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語段所使用的語氣、語調、語速。

2、你覺得本文在氣勢上有何特點?

明確:激情澎湃,氣勢雄渾。

3、模仿朗讀:根據聽到的錄音,仔細揣摩語氣、語調、語速,自由朗讀全文。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把握課文內容結構。

1、與以往的課文相比,這篇課文在形式在有什麼特點?

明確:是屈原的內心獨白。追問:雷電頌其實是作者在頌誰?板書明確:屈原頌

2、結合課文背景,根據你的理解,談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的內容可分爲兩個大的方面。

第一部分(從“風!你咆哮吧!”到“把這包含着一切罪惡的黑暗燒燬了吧!” )詩人呼喚與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自然力,表達了對黑暗的憤激和對光明的禮讚與嚮往。

第二部分(從“把你這東皇太一燒燬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抨擊昏庸當權者。

四、品味語言修辭(分小組討論)

討論;

1、《雷電頌》既然是屈原的內心獨白,那麼我們就能夠從這些話中讀出屈原的內心世界。請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讀給大家聽,並說說這裏寫出了屈原怎樣的內心情感。

要求其他同學對發言同學的朗讀及分析分別給予評價。教師可加以點撥。

指導:

⑴“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 這幾句對風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對風的急切的渴盼!風即是改變黑暗的變革力量,對風以及後面的雷、電的呼喚實際也就是對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的呼喚。朗讀時應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⑵“發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電,你這宇宙中的劍,也正是,我心中的劍。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 一連串的反覆,“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開,劈開,劈開!”一個比一個強烈、一個比一個堅決,我們朗讀時語氣應不斷加快、加重,以表達屈原想要衝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斷的決心。

⑶“火,你在天邊,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這熊熊地燃燒着的生命,我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難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瞭嗎?” 這幾句是屈原對光明的狂熱的呼喊,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嚮往與追求。朗讀時應把握那如火一般熾熱的感情及雷霆萬鈞的氣勢。

⑷“把你這東皇太一燒燬了吧!把你這雲中君燒燬了吧!你們這些土偶木梗,你們高坐在神位上有什麼德能?你們只是產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產生社會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實際上就是指的世間昏庸腐朽、無德無能、欺民惑衆的當權者和官僚統治集團。表現了作者鞭撻一切污穢、橫掃一切邪惡的頑強戰鬥精神,體現了他與黑暗勢力決鬥到底的浩然正氣。

2、在前面的朗讀中,我們還發現,課文中作者將很多事物都賦予了其它的含義。歸納一下,作者究竟賦予了這些事物以什麼特別的含義?這又是一種什麼手法?

指導:(出示幻燈)

風雷電:象徵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

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徵人民羣衆。

無形的長劍:指堅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羣像:象徵無德無能、欺民惑衆的官僚統治集團。

象徵手法。

3、《雷電頌》這段獨白激情澎湃,氣勢雄渾,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指導:從句式,修辭等角度使這段獨白激情澎湃,氣勢雄渾。

A、運用擬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達了愛憎。

B、運用排比與反覆,使句式整齊,鏗鏘有力。

C、多用短句,表達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語氣。

五、概括總結

1、通過前邊的朗讀及對屈原內心情感的分析,你認爲屈原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愛國愛民,忠貞不屈,有着浩然正氣和英勇無畏的鬥爭精神的人。

2、從文中你體驗到了什麼?從中獲得了哪些有益的啓示?

3、就文中不理解之處質疑,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六、配樂朗讀

全體學生配樂朗讀,再次體會屈原憂國憂民、英勇無畏的偉大精神。

七、語文實踐(課下讓語文學習小組舉行)

舉辦班級朗誦會。同學們自行選取《雷電頌》中的片段進行朗誦,優勝者給予獎勵。另外有興趣的同學還可結合《屈原》的劇情,進行話劇表演。

八、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

2、熟讀成誦,細細品味作者情感

3、預習新課

板書設計:

雷電頌

教後反思:

通過指導學生誦讀,使學生能在誦讀中很好把握了作者是情感和人物的內心,學生朗讀情緒高漲。但學生對象徵手法的運用理解得還不是很好。

海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領會作品深刻的象徵內涵,理解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覆誦讀理解作品的詩情、詩理和詩味,品味本文語言激越奔放強烈的特點;體會比喻、擬人、反覆等修辭手法對錶達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對比、襯托的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對革命鬥爭的艱鉅性和複雜性有一定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無畏而樂觀的精神。

教學重點:

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及其作用;比喻、擬人、反覆等修辭手法對錶達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對比、襯托的運用。

教學難點:本文的象徵意義。

教學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程序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由《雷電頌》中的風、雷、電的形象導入。

在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雷電頌》誰能說說文中的風、雷、電代表了哪類人物呢?(學生搶答後教師繼續講述)可以說,在革命戰爭年代,在白色恐怖時期,我們的革命先烈常常借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喊來表達對革命的嚮往與呼喚,比如,前蘇聯無產階級文學家高爾基就是借海燕對暴風雨的呼喚來表達對革命的渴望。那麼作者高爾基是怎樣借海燕對暴風雨的呼喚來表達對革命的渴望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高爾基所寫的《海燕》吧!(教師板書課題《海燕》)

二、新課研讀

1.形象感知,領略海燕風采。教師出示“海燕形象圖課件”,讓學生認識、感受海燕的形象,讓學生對海燕有初步的認識。

2.熟悉背景,把握時代脈博。(讓學生知道高爾基爲什麼要寫對海燕進行歌頌)

(1)讓學生根據自己查閱的資料,向全班同學作一交流。

(2)教師總結: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也是前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生於木匠家庭,四歲喪父,十歲就爲生活所迫,走向社會,到處流浪。他當過鞋鋪學徒,輪船雜役,麪包工人等,備嘗人間苦難。他親眼看到勞動人民在沙皇統治下所遭受的壓迫和剝削,這爲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他第一次投稿時具名爲馬克西姆·高爾基(俄文意爲“苦難”)。著名作品有長篇小說《母親》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詩,是高爾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寫於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的革命運動正不斷高漲。高爾基參加了種種反沙皇統治的鬥爭,發表了尖銳抨擊沙皇的演說。他根據自己的鬥爭經歷,寫了一篇帶有象徵意義的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又譯爲《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它的發表具有極大的宣傳性和號召力,受到了列寧的`高度重視和稱讚。

3.整體感知,描摹活動場景。

(1)教師播放課文錄音。

要求:學生聽讀(不看書,仔細聆聽),並在班上交流聽後感,談自己在聽讀時的所感所想。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重音、停頓和語速的處理。

教師個別指導:

示例一:“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在飛翔。”中“高傲”要重讀,語速要快一些。

示例二:“――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要帶着滿腔激情來讀,“更猛烈”要重讀。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並討論:

本文是一首感情強烈的抒情散文詩,以是一幅富有音樂節律和流動感的畫。請同學們思考海燕在幾個不同的場景中活動,在這幾個不同的場景中海燕又有什麼表現?

學生討論交流後明確:全文給我們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畫面,海燕在這三幅典型環境中活動,其形象逐步完整、鮮明:第一幅,風捲雲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風雨的到來;第二幅,暴風雨迫近,海燕博風擊浪,迎接暴風雨的到來;第三幅,暴風雨將臨,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態呼喚暴風雨。這三幅場景以時間爲序,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爲線索,按海面景象的發展變化逐步展開。

4.品味探究,賞析藝術形象。

(1)學生自主品味。

教師問:同學們,你們讀了本文後,你覺得海燕在你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要求:學生髮表自己的言論,在同學間交流自己的感悟。

(2)學生細讀課文,畫出本文中正面描寫海燕形象的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作用。

示例一:“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

賞析:這一句從兩方面來寫。一是從形狀、顏色角度寫,既表現海燕矯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現出一點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從行動角度寫,形容海燕藐視惡劣環境的英勇氣概。

示例二:第二、三段。

賞析:先承前面的“飛翔”而來,以瞬息交替的動作,寫海燕的勇敢低飛,又迅疾高翔的矯健雄姿。而後從聲音角度寫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

示例三:第九、十段。

賞析:再現前面對海燕的描寫,又用比喻補寫海燕形象。在這裏,作者繪形繪聲地描寫了海燕在海浪與雲空拚搏的背景裏,“叫喊”“大笑”“號叫”,顯示其歡快、豪狀;海燕從“飛翔”到“飛舞”,從“直衝”到“穿過”,從“碰着”到“掠起”更顯出其敏捷、勇猛。

示例三:文章的最後三段。

賞析:這是寫海燕的呼喊,寫它的兩次大聲疾呼,表達了海燕作爲報訊者的歡快之情,作爲勝利預言家的豪邁情懷。

海燕的形象終於隨着暴風雨的漸次迫近而更加鮮明、完整。

(3)學生齊讀課文同,深入體會海燕形象。

三、師生共同歸納海燕形象

全詩通過對海燕在暴風雨來臨時勇敢、樂觀、大聲疾呼形象的描寫,再現了一個勇猛堅強、樂觀自信,富於獻身精神的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先驅者的形象。

四、佈置作業

課後的“研討與練習1-3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上節課,我們感知了海燕形象,知道了作者是如何來描寫海燕的,那麼作爲詩的語言,又是怎樣來表達作者的感情的呢?本節課,我們共同探究這一問題。

二、新課研討

1.指名朗讀課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讀出激情雄渾的氣勢。

2.理解本文深刻的寓義,即象徵手法的運用。

(1)學生回憶在《雷電頌》中所講的象徵手法,教師強調:本文的作者也運用了象徵手法。即象徵是“託義於物”也就是“藉此言彼”。

問:本文的“大海”、“烏雲”、“閃電”等事物以具有怎樣的象徵意義呢?

(2)以小組爲單位,分類總結自己在文中所勾畫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徵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討論明確:

海燕象徵英勇善戰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暴風雨象徵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的革命形勢,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治的無產階級革命;大海象徵革命高潮時的廣大人民羣衆的力量;“海鷗”、“海鴨”、“企鵝”這一組意象羣象徵害怕革命會破壞它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寫海鷗“呻吟”“飛竄”“恐懼”“掩藏”,海鴨“呻吟”“嚇壞”,企鵝“膽怯”“躲藏”的驚恐萬狀的醜態,正是爲了與海燕“高傲的飛翔”、歡樂的“叫喊”形成鮮明的對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堅強、樂觀自信的形象,作者對它們進行了無情的鞭撻;烏雲、閃電、雷聲、狂風這一組意象羣象徵反革命的黑暗勢力,寫它們的猖狂是爲了點明海燕所處的險惡的環境。

此外,本文還兩次寫到大海與風、雲、雷、電展開了殊死搏鬥,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與反革命鬥爭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終戰勝烏雲、閃電,象徵了無產階級革命必勝的前途。

3.問題討論,合作探究。

教師出示下列兩組問題,學生合作探究:

(1)在文章的結尾,海燕爲什麼像“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爲什麼海燕對暴風雨充滿了渴望?海燕的兩次大聲疾呼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本文是如何綜全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的?

三、歸納總結本文:

作者對海燕搏風擊浪,勇敢、樂觀、堅強的描寫,讚揚了像“海燕”一樣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鞭撻了“海鷗”“海鴨”“企鵝”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烏雲、狂風”爲代表的反革命勢力,表現了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度。

鞏固練習

1、給下列多音字注音。

號:號碼()號叫() 卷:卷集()答卷()

2、從課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同義詞或近義詞。

咆哮()驕傲()膽小()震怒()

3、在暴風雨將要來臨的畫面中,其他海鳥和海燕形成鮮明對比。請發揮想像,深入體味海燕在海上振翅飛翔時會有什麼想法,它對海鷗海鴨、企鵝會說些什麼,試心“海燕的宣言”爲題說一段話,充分展示海燕的心理活動(不少於50字)。

提示:海燕的心理活動應包括以下幾點:(1)歡樂之情;(2)對暴風雨的熱情和渴望;(3)無畏和戰勝暴風雨的信心。

拓展延伸

暴風雨

①悶熱的夜,令人□□,我輾轉不眠,窗外,一道道閃電劃破漆黑的夜幕,沉悶的雷聲如同大炮轟鳴,使人□□。

②一道閃光,一聲清脆的霹靂,接着便下起了瓢潑大雨,甲,撕開天幕,把天河之水傾注到人間。

③狂風咆哮着,猛地把門打開,摔在牆上,煙囪發出嗚嗚的聲響,乙。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頂,衝擊着玻璃,奏出激動人心的樂章。

⑤一小股雨水從天窗悄悄地爬進採,緩緩地蠕動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彎彎曲曲的足跡。

⑥不一會兒,鏗鏘的樂曲變成節奏單一的旋律,那優柔、甜蜜的催眠曲,撫慰着沉睡人兒的□□軀體。

⑦從窗外射進來的第一束光線,報道了人間的黎明。碧空中飄浮着朵朵白雲,在和煦的微風中翩然起舞,把蔚藍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⑧鳥兒唱着歡樂的歌,迎接着噴薄欲出的朝陽。被暴風雨壓彎了的花草兒伸着懶腰,丙依在花瓣、綠葉上的水珠,金光閃閃,如同珍珠閃爍着光華。

⑨常年積雪的阿爾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麗裝;遠處林舍閃閃發亮,丁,使人心潮激盪。

⑩江山似錦,風景如畫,豔麗的玫瑰花散發出陣陣芳香。

⑾綺麗華美的春色啊,你是多麼美好!

⑿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個人間毀滅,而它帶來的卻是更加絢麗的早晨。

⒀有時,人們受到種種侷限,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和諧的美。

1、依次填入上文方框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A.疲憊驚恐窒息B.驚恐窒息疲憊

C.窒息驚恐疲憊D.驚恐疲憊窒息

2、根據文意,將下列四句話分別填人文中甲、乙、丙、丁處。(只寫序

號)

A、猶如在黑夜中哽咽B.猶如姑娘送去的秋波

C.猶如剛從睡夢中甦醒D.宛如天神聽到信號

甲處應填乙處應填丙處應填

丁處應填

3、第⑥段中“鏗鏘的樂曲”實指,“節奏

單一的旋律”實指;這裏所用的修辭手法是。

4、作者從視覺、聽覺、嗅覺等方面描寫雨後的美景,其中寫聽覺的句子

有:;寫嗅覺的句子有:。

5、本文和高爾基的《海燕》都寫到“暴風雨”,將兩者作比較,判斷正

確的一項是()

A.兩者都有象徵意義。B.前者沒有象徵意義;後者有象徵意義。

C.兩者都沒有象徵意義。D.前者有象徵意義,後者沒有象徵意義。

6、本文題爲《暴風雨》,卻用相當篇幅描寫了雨後的美景,由此可

見,作者意在表現:

(用文中語句回答)。

答案:1.C2.甲處D乙處A.丙處C丁處B3.暴雨(大雨、暴風雨)

小雨比喻(借喻)4.沉悶的雷聲如同大炮轟鳴(一聲清脆的霹靂鏗鏘的樂曲變成節奏單一的旋律鳥兒唱着歡樂的歌等等)豔麗的玫瑰花散發出陣陣芳香

5.B6.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和諧的美。

佈置作業:

1、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已離我們遠去,那麼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海燕的形象有什麼新的積極意義呢?

2、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溫煦的愛的陽光照耀,也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

考驗。面對生活的暴風雨,你是怎樣做的?

板書設計:

對比

烘托

(勇敢高傲)的海燕 反覆

自信頑強 擬人

充滿鬥志 比喻

大無謂 象徵

不屈不撓

教後札記:《海燕》是一首散文詩。作者以象徵和對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作品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渴望用戰鬥迎來光明前景的熾烈感情。教學本文,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使學生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暴風雨到來之前,海上風雲變幻的壯闊境界,並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現那高傲飛翔的海燕形象,進而體會作者的感情。因此,以朗讀引起學生理解課文的願望,又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到流暢的有感情的朗誦課文,按照朗讀、理解、朗誦這樣三個環節,達到教學目的。朗讀課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師的示範朗讀(最好是朗誦)、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直至學生能夠流暢、有感情的朗誦課文。能夠朗讀好這首散文詩,也就對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讀課文基礎之上,重點在於對海燕的象徵意義的理解。對大海變幻的層次分析,有助於對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適當的層次分析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爲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