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八年級試題

鄂教版初二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測試卷

本文已影響 2.94W人 

一、《桃花源記》練習題

鄂教版初二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測試卷

【訓練一】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

⑴尋向所志 ⑵未果,尋病終 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⑷悉如外人 ⑸鹹來問訊 ⑹後遂無問津者

2、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字的古今義。

⑴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古義: 今義: ; 絕境: 古義: 今義:

⑵阡陌交通:古義: 今義: ; ⑶無論魏晉:古義: 今義: ;

⑷芳草鮮美:古義: 今義:

3、第②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

4、有些成語出自選文,請寫出:

5、下列加橫線詞的意思和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彷彿若有光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6、下列句中加橫線詞語與“鹹來問訊”中的“鹹”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一一爲具言所聞 B、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C、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D、不足爲外人道也

【訓練二】1、第②自然段描寫了美好的鄉間圖景,請從下列三個方面分別指出“美好”的含義。(不抄原文,簡要回答)

⑴自然環境: ⑵社會壞境: ⑶人們生活:

2、桃花源人“皆嘆惋”的原因是:

3、第⑤自然段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尋病終”,它的作用是在說明

4、本文作者陶淵明生活在一個戰亂頻繁、生靈塗炭的時代,他爲什麼在這裏卻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的現實社會相對的美好境界?

5、文章表達了作者所要追求的是怎樣的理想世界?

6、“不足爲外人道”的原因是:

7、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於桃花源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⑴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⑵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9、寫桃花源中寧靜安樂的生活環境的主旨是什麼?

二、短文兩篇練習題 (一)陋室銘 【訓練一】

1、作者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意在表明

2、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是在於說明

3、能統領全篇的一個詞語是

4、回答下面問題。

⑴能反映作者對世俗生活厭棄的一句是

⑵渲染了居室恬靜的氣氛的句子是

⑶寫不受世俗、官場干擾的句子是

5、用一句話概括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

6、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7、翻譯句子。

⑴“何陋之有?”

⑵“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⑶“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8、用文中的語句填空。

“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與“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 ”。

9、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⑴無絲竹之亂耳 ⑵無案牘之勞形 ⑶有仙則名 ⑷惟吾德馨

10、解釋加橫線的字,並寫出含有這個字且意義、用法相同的成語。

惟吾德馨 惟: 成語:

【訓練二】 1、按下面的要求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⑴描寫“陋室”環境的句子: ⑵用比喻讚美“陋室”的句子:

2、這段文字從主人的生活環境清幽、 、 及不受世俗官場干擾等四個方面,表現“陋室不陋”

(二)愛蓮說 【訓練一】

1、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在文中的意思。

⑴可愛者甚番( ) ⑵出淤泥而不染( )

⑶濯清漣而不妖( )( ) ⑷陶後鮮有聞( )( )

2、有許多同學喜歡“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因爲這兩句寫出了蓮的高潔、質樸,比喻君子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詡。你還喜歡本文中描寫蓮的那些語句?爲什麼?

3、文中作者把“蓮”比做君子,那麼,作者認爲君子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

4、某市在確定市花的活動中,據民意調查前三名是蘭花、梅花、桂花。如果讓你從這三種花中選擇一種,你贊成那種花?並談談理由?

5、解釋下面加橫線的字,並寫出含有這個字且意義、用法相同的成語。

⑴香遠益清:益: 成語:

⑵陶後鮮有聞:鮮: 成語:

6、比較下面的兩段文字,體會這兩句話分別表達了作者什麼用意?

⑴“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這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⑵“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⑴ 作者是在慨嘆 ,譏諷 達了作者 。

⑵ 句表達了作者 。

【訓練二】

1、“牡丹之愛,宜乎衆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 ”。結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對 的世風的鄙棄。

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讚美寄寓者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3、“牡丹之愛,宜乎衆矣”,從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說愛牡丹者多而愛蓮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 。作者這句話譏諷了怎樣的世態?

4、“可愛者甚番”的“番”在文中的近義詞是 ,反義詞是 。並分別用這兩個詞各寫一個成語: 、 。

5、本文描寫蓮的形象“形”“神”兼備,從 、 、 三個方面準確地表現了它的外部特徵,有傳神地揭示了它的內在氣質。

6、理解填空。

⑴第一段中描寫蓮花高潔、質樸的語句是 , ;描寫蓮花的正直的語句是 , 。

⑵短文以蓮花爲寫作對象,寫菊、牡丹的目的是 。

⑶從上下文連貫的角度看,第二段結尾句“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應該放在“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將它放在結尾的目的是 。

7、下面加橫線“之”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水陸草木之花 B、蓮,花之君子這也 C、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D、何陋之有

8、下面加橫線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出淤泥而不染(顏色) B、亭亭淨植(筆直) C、有仙則名(取名) D、談笑有鴻儒(有學問的人)

9、讚美蓮花品質的名句是 ;《陋室銘》統領全篇、點明主旨和作者品德的句子是 。

10、“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類比“陋室”,其用意是 。

11、翻譯下列句子。

⑴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⑵蓮,花之君子者也。

12、作者“獨愛蓮”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三、核舟記 1、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

⑴明有奇巧人( ) ⑵長約八分有奇( ) ⑶能以徑寸之木( ) ⑷以至鳥獸、木石( )

⑸中軒敞者爲艙( ) ⑹神情與蘇、黃不屬( )⑺東坡右手執卷端( )⑻佛印絕類彌勒( )

⑼矯首昂視( )⑽高可二黍許( ) ⑾計其長曾不盈寸( ) ⑿詘右臂支船( )

2、最能體現王叔遠構思巧妙、技藝精湛的話是哪一句?(用原文中一句話回答)

3、雕刻家把蘇軾《赤壁賦》、《後赤壁賦》的名句分刻在船艙左右的小窗上有什麼作用?

4、解釋下列加橫線的字,並寫出含有這個字且意義、用法相同的成語。

⑴其兩膝相比者:比: 成語: ⑵珠可歷歷數也:歷歷: 成語:

5、翻譯下列句子。

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⑵神情與蘇、黃不屬。

6、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通計一舟 B、詘右臂支船 C、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 D、左手倚一衡木

7、選出跟“則題名其上”中“名”的用法相同的一項( )

A、不能明其一處 B、對聯、題名並篆文 C、莫名其妙 D、不可名狀

8、下邊朗讀停頓的正確的一項是( )

A、爲/念珠/各一 B、爲念珠/各一 C、爲/念珠各一 D、爲念珠/各/一

9、核舟的奇妙之處主要表現在兩點,第一點是: ;第二點是:體積小。能證明這一特點的句子是:

四、大道之行也

【訓練一】 1、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詞的意義。

⑴大道之行 ⑵故人不獨親其親

⑶不獨子其子 ⑷盜竊亂賊而不作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⑴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⑵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4、作者從哪兩個方面從正面論證了“天下爲公”這一中心思想的?

5、作者認爲理想的“天下爲公”的“大同”社會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訓練二】 1、給下面句子中加橫線的字注音並解釋。

⑴選賢與能 ⑵男有分,女有歸 ⑶貨惡其棄於地也

2、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兩句話的內涵。

⑴選賢與能 ⑵講信修睦

3、“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請舉例說明。

4、對“貨惡其棄於地也……是謂大同”一句請用一個八字短語加以概括。

5、解釋下面加橫線的字,並寫出含有這個字且意義、用法相同的成語。

⑴選賢與能 ⑵貨惡其棄於地

6、總領全文的句子是 ;照應此句的是 。

五、杜甫詩三首 (一)望嶽

1、“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了泰山的 ;“造化鍾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 ;“絕眥入歸鳥”一句蘊藏了 。

2、寫近望中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形象的兩句是: , 。

3、這首詩頷聯是描寫近望泰山所見的景物,其中“鍾”“割”兩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割”好在何處?

4、“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已成爲流傳千古的名句,是分析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雄心和氣概?並品析其中蘊涵的人生哲理。

5、王安石的《登飛來峯》中與“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

6、登高是傳統習俗,更是古代詩人表情達意的重要方式。在他們的筆下有多種多樣的“登高”。請你寫出與“登高”有關的古詩詞名句。(課內外不限)⑴ ⑵

(二)春望

1、詩的前四句都統領在一個“ ”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

2、展開聯想與想象,請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一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所展現的畫面。其中“破”“深”兩字用得很好,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兩這個字好在哪裏。

3、請展開想象,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並揭示詩句的含義。

4、本詩將眼前景、胸中請融爲一體。通讀全詩,談談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5、詩人爲什麼會“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三)石壕吏

1、《石壕吏》一詩所敘的故事發生在唐代有名的 這一歷史事件當中,詩寫“吏”與“婦”尖銳矛盾的詩句是“ , ”。詩人“暮投石壕村”時“翁”與“婦”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時竟“獨與老翁別”。請根據自己的理解談談:⑴老翁此時是怎樣的心情?

⑵詩人此時的感情是什麼?

2、這首詩是以什麼方式來表現全詩的主要內容的?試分析用這種方式的好處?

3、《石壕吏》中寫了“夜色”,它在詩中起到什麼作用?

1.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測試卷及答案

2.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測試卷(附答案)

3.2016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測試卷

4.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同步測試題(有答案)

5.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考試卷及答案

6.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