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課文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81W人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就採用以畫促讀的形式引導學生感受這片景,體會這份情。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課文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課文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

  課文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1

《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值得學生好好朗讀,好好品味,好好仿寫。

一、詞語仿寫

課文中出現了很多有特點的詞語,比如表示顏色的詞:銀灰、橘黃、血紅、絳紫、金黃等,再比如ABB式的詞語:沉甸甸、樂呵呵等,還有ABAB式的詞語:烏黑烏黑。在瞭解了這些詞語的特點和意思之後,我讓孩子們進行仿寫,進行得比較順利。孩子們發揮了自己的想象,想出了:雪白、粉紅、墨綠、碧藍、笑哈哈、綠油油、烏黑烏黑等詞語。

二、句子仿寫

課文中還有很多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很美很有意思,值得學生仿寫,爲後面的寫作奠定基礎,如:這些流雲在落日的映照下……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着五彩斑斕的錦緞。把落日映照下的流雲比作了五彩的錦緞。再如:成片的大豆搖動着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把大豆當作人來寫,生動形象。這樣的比喻句和擬人句還有很多,我讓孩子們找出了每句句子的特點和比喻詞,進行了仿寫。孩子們興致還不錯,寫出了一些比較讓人滿意的句子,比如“楓樹葉隨風飄落,像一隻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我想,寫文章就是由詞句組成的,掌握了這些好詞好句,好文章自然會孕育而生。

三、段落仿寫

第四小節是總分的結構,也是值得好好仿寫的。課堂上進行了分析,課後進行仿寫。總的來說,比較成功,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孩子還沒掌握,後經過單獨講解,才使得他們真正理解。

  課文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2

倪蓮芬老師在我執教的蘇教版第五冊《北大荒的秋天》一課中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讓我受益非淺。

1.一堂成功的課,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內容,在此基礎上再設計教學過程。

2.教師的語言要具有一定的震懾力量,每說一句話都能牢牢地抓住學生的的注意力。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要具有親和力。如:當一個學生正在回答老師剛纔提出的問題時,作爲教師你不能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這位學生身上,而忽略了班裏其他的同學,這樣會導致這部分學生注意力的分散,思維脫離了課堂(有的學生趴在桌上,有的學生東張西望,還有的學生無所事事的隨意的做着小動作……)當你想重新集中全班學生的注意力時,就顯得微弱了許多,這樣就大大地減弱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4.對於課文中一些重要的字詞未能很好的把握,沒有完全讓學生深入地去體會感受。如:一碧如洗、抖動、燃燒……當講到“一碧如洗”這個詞時,不僅需要讓學生明白這個詞語的意思(天空好象被水洗過一樣,非常美麗),更應該讓學生感受到到,天空被水洗過後的那一種乾淨、明亮。我們不能把重點放在“洗”這個字上面,而應該把重點放在“乾淨”這一個詞上。說到“燃燒”這一詞時,教師沒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理解,應該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北大荒的人們那一種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沒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原野的“熱鬧非凡”。在這兒,可採取一種對比的方法,先出現一小片大豆,再出現一大片的大豆,讓學生在視覺上有一個真切的感受:大豆的多,笑聲也就多,進而感受到原野“熱鬧非凡”,下面用同樣的方法來教學“高粱”和“榛樹葉子”這兩塊內容。用這種方法就更能讓學生體會“熱鬧非凡”,然後朗讀的時候也就更有感情了。

5.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錯誤的回答應教師應該及時做糾正。,如:在教學到“沉甸甸的寶物”時,我提了一個問題:除了大豆豐收了,還有些什麼呢?學生中有人回答“蘋果”、“香蕉”……這些都是南方的水果,這時教師應及時提醒學生課文中講的是北大荒的秋天,而非我們這裏的秋天,北大荒的秋天盛產的是大豆、高粱、小麥、山查……一些農作物。經過倪老師的細心指導,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中有許許多多的不足,在今後的日子裏我更要虛心學習,不斷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提升,把一個全新的我展現在大家面前。

  課文北大荒的秋天教學反思3

《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以“原野熱鬧非凡”爲中心句,從豆莢、高粱和榛樹葉子豐收的喜氣景象等不同的側面,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進行描寫。此段描寫精彩,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詞句、訓練語感、感悟寫法的良好素材。備課時,我主要設計了兩個環節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說原野熱鬧,是因爲 ”這道填空題。旨在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個性化的解讀文本,體會作者選取大豆、高粱、榛樹葉子等典型事物表明中心的寫法,並在此基礎上,體會原野上物產豐收、熱鬧非凡的景象。

2、分組個人分別讀,暗示作者先分後總的段落結構,並通過朗讀釋放情感,展示學習成果。

然而在實施第一個教學環節時,學生對教師出示的第一個填空題卻難以完成。現在反思,這個填空題雖然統攬全段,具有相當的穿透性。但是對於三年級的學生而言這個問題的設計,顯然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學生難以從簡易的讀書中,把握分三個層次來表現中心的寫法。所以,也就難以歸納出“原野熱鬧非凡”是由於以上三個事物描寫的結果了,也難以從作者擬人化手法總感受到這就是熱鬧的具體表現了。我敏感地意識到這一點。於是,我爲學生設計了坡度: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劃出全段所描寫的事物。學生很容易就找到大豆、高粱、榛樹葉子等事物。教師根據學生的發現,來回答完成所出示的填空題。讓學生明白“原野熱鬧非凡”是因爲大豆、高粱、榛樹葉子。明確了熱鬧的主人公之後;

2、教師進一步引導:光有這些東西就熱鬧了嗎?(教師故意重說了“有”字),有部分同學若有所悟,舉手要求發言。教師示意用心讀書,這些事物有着怎樣的表現才能熱鬧。學生在教師的授意下繼續讀書,重點劃出了描寫事物的句子。

3、在交流說“大豆”時,學生劃出“嘩啦拉的歌聲”。教師順水推舟,你從這“嘩啦拉的歌聲”中聽到了什麼。學生思維的閘門被打開之後,可以說是妙語連珠。“我聽到了大豆在讚美秋天呢,因爲秋天的到來使我們張大了”“我聽到在唱着合唱。”還有的同學根據“大豆搖動着豆莢”看到了大豆的豐收,想象道:“我彷彿聽到了大豆在說——我們張大了,張結實了。農民伯伯又能過一個豐收年了”。是啊,正是這些“大豆”們交談着、爭論着,爲這原野增添了一份活力,一份熱鬧。我及時點撥:那你們說這題怎麼做呢?學生紛紛舉手:是因爲豐收的大豆發出了嘩啦拉的聲音

4、有了前面的學習經驗和方法,關於後面兩個事物的學習,教師只需要稍坐點撥,完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俗話說:要讓孩子摘到蘋果,必須要讓孩子跳一跳就能夠到蘋果。教學伊始,教師就把蘋果掛高了。學生是“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在實際操作中,教師根據課堂的生成把設計好的要求進行坡度化,把蘋果放在了夠得着的地方,再一步一步往上提。看到嚐到蘋果滋味的孩子,我的心裏甜滋滋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