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課文《北京》教學反思大綱

本文已影響 2.19W人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課文《北京》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文《北京》教學反思

課文《北京》教學反思1

現行教材中的許多事物對小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這時候若光靠教師講解,學生是不易理解的。藉助多媒體課件就能爲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化難爲易,並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北京》,要求學生說清楚天安門廣場上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建築物,這對於大多從未去過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天安門廣場四周的景物,學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學習任務。

又如在教學《看雪》一課時,課件依次出現雪後的各種美景,用逼真的畫面使學生領略到北國風光的壯麗雄偉,感受到瑞雪兆豐年的喜人氣氛。這樣一來,情景交融,學生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怎樣把語言文字的美也能展示給孩子,吸引他們激情徜徉在文學的殿堂中呢?我針對這個目標,精心計了導入和朗讀過程。導入效果出乎地預料得好。

課文《北京》教學反思2

《北京的夜景》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描繪了作者在飛機上看到的北京美麗的夜景,反映了北京在公路和住宅建設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表達了愛北京的思想感情。課文共4個自然段,2-3段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由於絕大多數學生沒有在飛機上觀看夜景的生活經歷,因此讀懂課文有一定的困難。

因此教學時,我用圖片引入課題激起學生興趣後,拼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後直插文章重點,閱讀2-3自然段體會北京的夜景怎麼美,並劃出作者在飛機上看到了什麼。在其後的交流中,我引導學生讀文字,想象文字所表達的意思,再借直觀的圖片幫學生理解文字,激發學生讀的慾望,把讀課文引向深入,使學生彷彿看到了美景,並體會作者當時驚喜又激動的心情,突出了重點也突破了難點。

在閱讀交流的過程中,我結合課文內容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一條和一條條等數量詞的不同作用。

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比較合理,以文本爲依據,引發學生的想像,引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課文。但教學中,根據板書文字學習生字的環節學字記字形式與學課題中的字一樣,形式單一。雖然沒有割裂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但也有一定的影響。

在閱讀交流的過程中,當學生讀得不到位時,我做示範引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某一句話,而後卻沒有給孩子再讀繼續提高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一心想着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聽課習慣的關注不足,課堂常規抓得還不夠。一年級學生常規教育很重要,可以說與教學同等重要。學生中有的不能跟着老師的思路走,老師沒能有效地組織,教學效果不是很好。課上老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認真讀書。寫字的指導仍不到位,沒有引導學生充分觀察字的結構及各部分佔格,對學生寫字能力的培養仍不夠。

課文《北京》教學反思3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運用了信息技術可以刺激學生的表現慾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在網絡資源環境下,可以使每個學生得到及時的反饋,學生學習的真正的持續的動力來自內在的、自發的學習動機,而不是外在的教師、家長等各方面的壓力。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學生的表現慾望被激發並得到滿足,而學習內容所自然形成的評價標準使學生只有在深入學習後才能得到更充分、更出色的表現。有人說,在網絡上最重要的是抓住別人的眼球,那麼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只有更新的資源、明麗的色彩、豐富的動畫,更有新意的觀點,纔能有效的吸引別人的眼球,因此,網絡學習環境在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進而促進學生主動的學習有着重要的意義。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感知、想象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強得多。現代教育技術,將被感知、被想象、被推理的事物及其發展變化的形式和過程,用仿真化、模擬化、形象化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儘量表現出來。這種教學可以使學生直觀地觀察、發現、體驗、利用生動的資源,透過現象探索本質,從而形象地建立起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本質屬性圖像,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學生通過網絡實現資源共享,通過查看網絡資料,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古詩一類的課文,內容距今天的時空比較遠,學生在學習時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教學時,教師將收集到的有關文字、註釋、作者介紹、圖片、影視資料,製成資源庫,讓學生調用,彌補學生因時間和生活閱歷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課文內容而出現的“斷層”現象,增強了學生的感知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創新思維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可實現實時交互的功能,實時干預、引導、學生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學生通過網絡的交互性獲得個別化指導,就能較快較好地把握課文重點,理解難點,獨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培養。學生特別喜歡網絡,一進入網絡環境就充滿生氣,遇到困難,也不害怕,從而在學習上有了較大的提高。

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而獲得的。教學時,學生通過閱讀文本資料和查閱資源庫中的資料,經過分析、思考、歸納後在電腦上完成練習。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同,答案也就各異。但這正體現了學生的智慧火花和創新精神。

課文《北京》教學反思4

教學反思:

《落葉》第一次活動的目標是:引導幼兒感受秋天落葉這一自然現象,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引導幼兒學習散文,理解散文內容,豐富詞彙:飄落。

首先,師幼一起扮演落葉,律動進入教室。然後提問:當樹葉被秋風秋雨染黃了,一片一片飄落下來的'時候,它會落在哪裏?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出散文的內容。然後老師邊有感情地朗誦散文邊板書:地上——小蟲——屋子……幫助幼兒記憶理解散文。引導幼兒在自主學習散文的過程中,他們邊說邊模仿角色動作,把本次教學活動推向了高潮。

接着,帶着孩子們去學校的小花園感受落葉飄落的情景。孩子們在小花園裏彷彿變成了一片片落葉,在隨風飛舞。我飛到了地上,我飛到了溝裏,我飛到了河裏,我飛到了……這是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活動目標輕鬆達到,師幼一起迴歸自然、情景交融,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課文《北京》教學反思5

《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是一篇散發着濃郁鄉土氣息的散文。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勾起讀者對年味的嚮往,對傳統節日文化習俗的留戀。

針對本課授後的教學實際,我作出如下反思:

1、 在教學過程中能貼近學生生活,注重以生爲本,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因爲在講授本節課時,我們的新年剛剛結束不久,學生對自己及家鄉狗年的習俗還記憶猶新,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同學們爭先恐後、滔滔不絕地發表着自己的見解,整堂課學生們自始至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課堂氣氛比較熱烈、濃厚。這樣的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學習的興趣,通過他們彼此之間的交流還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於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留意生活的良好習慣。

2、本課教學設計採用列圖表的形式合理流暢,能全面把握教材。學生不僅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順序,還一目瞭然的辨析出作者的寫作方法。

3、注重課本和閱讀銜接的聯繫。將老舍的《北京的春節》和梁實秋的《過年》、斯妤的《除夕》作對比閱讀。讓學生體會不同區域不同的年文化、年習俗及不同階段的人物心理。

4、老舍被譽爲“人民藝術家”,他的作品語言很有特色。在本節課上。我放開手引導學生卻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

但是,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在教學的過程中,這一節課,也有以下不足:

1、在教學中,我努力地想讓孩子們多說一點,把課堂還給他們,卻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今後的授課中,我應該學會更好的把握教材,做到收放自如。

2、指導學生整理資料不到位,學生課前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他們還沒有學會處理資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關係不太緊密的內容,從一大堆資料中提煉一些有用的精華資料。因此,我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啓發學生、耐心地培養學生,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3、對於生字的教學環節,我忽略了。問題即課題,立足於教學實際的研究必將有利的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

課文《北京》教學反思6

《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習俗。文章語言簡潔通俗,描寫細膩生動,結構清晰完整,給人一種近乎於拉家常一樣的平易近人之感。

針對本課的教學實際,結合教學的參考,我作如下反思:

1、本課教學設計合理流暢,把握教材準確深入,針對東部孩子的特點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給予了充分肯定。

2、教學分析中貼近學生生活,教師注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同學們爭先恐後、滔滔不絕地發表着自己的見解,整堂課學生們自始至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課堂氣氛比較熱烈、濃厚。

但是,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所教學的這一節課,也有以下幾點不足:

1、在教學中,我努力地想讓孩子們多說一點,把課堂還給他們,同時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今後的授課中,我應該學會把握教材,課上適當的放和收。

2、指導學生整理資料不到位,學生課前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他們還沒有學會處理資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關係不太緊密的內容,從一大堆資料中提煉一些有用的精華資料。因此,我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啓發學生、耐心地培養學生,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3、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對作者語言的體會應該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本課的感悟程度還不夠,不能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問題即課題,立足於教學實際的研究必將有利的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

課文《北京》教學反思7

《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真摯感人,字裏行間蘊涵了對北京濃濃的熱愛之情。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生動,字裏行間透出人人歡歡喜喜過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我們同屬北方,過年的習俗大致相同,對於課文的理解相對比較容易,教學時,我主要以讀爲主,輔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我們高村完小在08——09學年度語文教研組查進行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小課題研究,因此,學生養成了提前預習的習慣。在教學課前我讓學生蒐集相關資料,開闊眼界;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有關老北京過年的每個習俗的來歷。瞭解作者的生平簡介,主要作品等等。爲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課堂上,我通過檢查導學案,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瞭解生字的掌握情況,課文的大致瞭解情況。課堂上通過研讀除夕夜的段落讓學生感悟春節的喜慶祥和。

我覺得教學這篇課文對課文的理解不是重點,因爲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對春節習習俗的理解不是難點,難點我覺得應該是寫作方法的學習,以及課堂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在研讀了除夕夜這一部分之後,我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家除夕夜的情景,學生仿照老舍先生的除夕夜真實地再現了自己家除夕夜的情景。課例大教研中有的老師說現在的孩子對春節不是很感興趣,寫的除夕夜大多是看春晚,但我們的孩子卻不是這樣,有的孩子饒有興致的寫了自己家供財神的情節,怎樣擺供品,爸爸和自己怎樣磕頭、許願等等,真實俗白非常貼切,這或許是城鄉的差別吧。通過這樣的小練筆不僅讓孩子們瞭解了家鄉春節的獨特習俗,也明白了真實的生活纔是最好的寫作素材。

儘管通過教研組集體備課,自己精心準備,但還是存在很多不足,聽完徐元霞老師執教的“北京的春節”以及楊主任的講話,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覺得還存在如下不足:不敢真正的放手給學生,對課標的解讀還不是很到位。今後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課文《北京》教學反思8

《北京》一課運用了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北京天安門、立交橋、以及風景優美的公園和名勝古蹟,以先概括再具體最後又總結的方法寫出了天安門的美景,讓人讀了入情入境。詞彙豐富,語言優美、結構嚴謹是這篇課文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本課有許多難理解的詞語,如“矗立”“川流不息”“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等,這些詞語二年級孩子理解起來有難度。

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理解“矗立”的:

師:大家看這個“矗”字,你發現了什麼?

生:有三個直組成。

師:你能從中猜出這個字的意思嗎?

生:矗就是直的意思。

師:只是直嗎?再觀察一下這個字。

生:高。

師:是啊,同學們,人民英雄紀念碑身高37。94米,有五層樓那麼高,比對面的天安門城樓還要高一些。再觀察這個“矗”字,成什麼結構排列?

生:品字形結構。

師:品字形結構,底下寬大而堅實。(觀察圖畫)這就是矗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它下面的碑座寬寬的,高高地直立在天安門廣場上。這就是“矗立”。

在理解這一個詞語時,我先引導學生觀察字形,學生說出了高、直,堅實,然後又結合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資料讓學生體會,步步深入,學生深刻地理解了“矗立”一詞的意思。

而“川流不息”則是這樣理解的。

師:孩子們,誰來給這個“川”組詞?

生:山川,四川。

川:通過組詞,你知道“川”是什麼意思嗎?

生:“川”是河流的意思。

師:是啊,川是河流。大家看這個字,多像流動的河水啊。

師:給“息”組個詞。

生:休息、停息。

師:(出示川流不息的汽車flash)什麼是川流不息呢?

生:河水流動不停。

師:爲什麼形容汽車呢?

生:因爲汽車一輛接一輛,像河流不間斷。

2、創設情境,學習課文

本單元口語交際是做小導遊,介紹遊覽過的風景名勝。教學本課時,我緊扣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創設情境:“同學們,假如有外國小朋友到我們中國北京旅遊,你是小導遊,你該如何向他們介紹北京呢?”“誰知道,導遊一見到遊客會有一段自我介紹,你該如何介紹自己呢?先和同桌練習一下。”孩子們結合實際經驗,侃侃而談。我又問:“能不能聯繫課文內容,來介紹北京?自己看着課文先來練習一下。”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說的興趣,然後結合課文內容來介紹北京,降低了難度,爲本單元口語交際介紹旅遊過的地方做了很好的鋪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