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58W人 

《秋天的懷念》這篇略讀課文是現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史鐵生寫的,主要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的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感人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1

上完《秋天的懷念》,心裏有點沉重。看到聽課的老師們和同學們,有人紅了眼圈。

《秋天的懷念》是作家史鐵生先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現了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以及史鐵生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悔恨。娓娓敘來,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我想是史鐵生對母親的懷念,對生命的敬畏感動了我們,讓我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課堂的重心在於品味詞句,感悟真情,接受一次愛和生命的洗禮。

孩子們表現得很棒!從課堂的氛圍,發言的積極,還有語言組織的連貫性,對生命的思考,都看得出孩子們平常的積累。一雙雙明亮的眼睛閃動着淚光,連貫的語言,智慧的火花在課堂中碰撞。“只要樹根不曾枯死,你一樣能發出新芽!”孩子們把課外閱讀中讀到的句子引入了課堂。“只要你堅強樂觀,殘缺的生命一樣的煥發生命的光彩!”孩子們站在朋友的角度勸慰癱瘓後的史鐵生。“我要像紅色的菊花一樣活的瀟瀟灑灑”!“要像白色的菊花一樣純潔善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算是好好兒活”。“健康快樂就是好好兒活”!這是孩子們討論後發表的對“好好兒活”的理解。恰當的時候我總結:菊花有不同的顏色和姿態,但只要在秋天盡情地努力的開放,花兒的一生就是燦爛的!人生也是如此,不管你以什麼樣的姿態活着,只要你是樂觀的,堅強的,你的人生就是精彩的!……教室裏鴉雀無聲。這時候就應該回過去好好讀讀這句描寫菊花的句子,但我給忘了。

對自己是越來越不滿意了。太在意時間,怕超時,所以在該着重指導朗讀的時候沒敢花太多時間,在抽讀齊讀之後便急急地奔向下一個環節。我忘記了指導朗讀一直是我的強項。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朗讀,鼓勵,領悟,孩子的朗讀應該上到一個層次。而本節課,自己都感覺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怕超時,在孩子們還想侃侃而談的時候,便收回了話題。一節課都在趕時間,怕講不完所準備的內容。導致有些句子體會不夠,深入不夠。

總以爲多一點幻燈片會更直觀。結果上課時總惦記着什麼時候該出示幻燈片,什麼時候該把孩子引向幻燈片的內容,反而禁錮了孩子的思維。孩子們說得不那麼盡興了,而我,怕時間不夠用,也沒再引導孩子們去深入理解母親的語言和神態。

有些地方借鑑得不夠自然。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句話讀完我便急着抓出動詞:撲、抓、忍,然後問了幾個比較突然的問題:撲下去的是什麼?抓住的僅僅是母親的手嗎?忍住些什麼?(這裏的設計借鑑了竇桂梅老師的設計)這個地方顯得有點生硬。

寫菊花的那一段引導孩子們說和讀也都不太到位。孩子們只蜻蜓點水似的說到一些。回顧課文題目《秋天的懷念》,作者在懷念什麼?“懷念母親”。“懷念和母親一起度過的日子。”“懷念母親說的那句‘好好兒活’……”接着孩子們這句“好好兒活”,我總結“這句‘好好兒活’照亮了我一生,影響了我一生,成就了我一生啊……”壓根兒就沒想到還很有必要去回顧一下爲什麼是“秋天的”懷念?這個秋天裏,母親身患重病離我而去;這個秋天裏菊花開的潑潑灑灑;這個秋天裏,有母親未了的心願;這個秋天裏,有太多太多的回憶……

在我娓娓道來的一字一句中,老師和同學們被我感染。儘管我的過渡或總結的語言很生動,但孩子們的朗讀卻缺少了那麼一點震撼人心的力量,那就來自於對文本的理解不夠深入,我指導得不夠到位。

感謝所有聽課和評課的老師們!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

  課文秋天的懷念教學反思2

《秋天的懷念》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而無私的母愛。

在教學中,我除了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的潛力外。還重視學生說的訓練和情感培養,先讓學生採用多種方式把課文讀熟,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所表達的含義。然後對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段各抒己見。說的時候要着重抓住“我”和“母親”的情緒做比較:“我”因癱瘓,脾氣變得暴怒無常,砸東西,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母親”不但不責怪“我”,反而等“我”情緒恢復平靜後撫慰“我”,還說要帶”我“去北海看菊花。經過比較,學生懂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也更體現出“我”對“母親”深深的愧疚、熱愛、懷念之情。

學生說感受:“‘我’暴怒時.‘母親’卻偷偷的躲在一旁流淚,使我想到我平時也是那樣對待我的媽媽的,從今以後,我必須要好好愛自己的親人.不能等失去了他們後纔去悔恨”;“當‘我’答應‘母親’去公園看菊花時,她卻突然暈倒送去醫院,從此與‘我’訣別,臨終時都沒能和‘我’說上一句話。體現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同時也表達‘我’對‘母親’的愧疚、懷念之情”渲染氣氛,創設情景。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訓練,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我說:“又是一個深秋或清明節,假如你是作者‘我’,在‘母親’的墳前,你會對‘母親’說些什麼呢?”學生紛紛演說,真情流露。最後一個舉手的是平時很少發言的男生,我們都明白他父親去年纔去世。此時全班同學都把目光移向了他,我也給他投去溫和和鼓勵的眼神,他站起來沉默了約5秒鐘後才說:“媽媽!我來看你了,是妹妹推着我來的。又是一個深秋,我帶來了你喜愛的菊花,我最後明白你堅決要推我去北海看菊花的原因了,但晚了,還沒出門,你就暈到被送去醫院,我沒想到你的病已經變成這樣,誰明白這一去竟是訣別,連你臨終的話語我也沒能親自聽到,媽媽,可我清楚你要對我說什麼,你是要告訴我要像菊花那樣堅強的活着,好好的帶着妹妹活着。”說到這,他已泣不成聲“我也想對我死去的爸爸說:爸爸,你放心吧!我和媽媽也會堅強的活着的。”同學們聽到這已經是淚流滿面。我也被深深的打動了。

本文情感深摯,輔導學生用心的讀,用情地讀,就會被“母親”對“我”的愛所深深的打動,你會跟着“我”一齊痛,一齊哭,一齊懷念,一齊在愛的支持下,堅強地應對人生。

作者透過一些細小的情節來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從而也使我想起作者史鐵生苦難的一生,“沒有經過苦難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嗎?沒有經歷過痛苦的人生是幸運還是不幸?我想感受那些經歷過大苦大難的人所體味到的人生況味和所獲得的人生價值”這是宋秋雁在《走過苦難——記我無比敬仰的作家史鐵生》一文中的節選。使我想起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貫穿情感性教育和挫折性教育是有必要的。

史鐵生在《合歡樹》一文寫道:“我坐在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喚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喚她去了。”我似乎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穿過。”讀着這些蒼涼的文字,感受到他經歷的磨難和痛苦是不可理喻的,沒有經歷過痛苦的人是寫不出那樣凝重悲壯的文字來的,也永遠感受不到在那蒼茫的底色下汩汩滾落的熱流!

透過對《秋天的懷念》的閱讀,讓學生受到了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理解了一次“愛”的教育;還提高了學生的自讀潛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