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二試題

高二語文上冊第二次月考檢測題

本文已影響 1.86W人 

第Ⅰ卷閱讀題

高二語文上冊第二次月考檢測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秋節從產生之始,就是一個關於月亮的節日。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爲了先民崇拜的對象。月亮在陰陽理論中,象徵着陰。所以在古代神話中,月神往往是女性。中國最早的神話著述《山海經》記載,西王母居住於玉山和崑崙,此二山皆爲月精所住。在漢代畫像磚中,也有西王母居於月亮一方,以蟾蜍作陪,和日神東王公相會的情節。而我們熟悉的嫦娥,原型則是《山海經》中的帝嚳之妃常羲。到漢代這個故事逐漸演化,《淮南子》載:“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奠定了今天嫦娥奔月故事的基礎。

除了神話故事,中國人對月亮的祭祀活動同樣開展得很早。先秦時期,《國語》便記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統治者在春分祭祀太陽,在秋分祭祀月亮,以此來取得教化民衆的效果。到隋唐之時,祭月的傳統漸漸從秋分移到了中秋日。由於中秋天氣乾燥,空氣潔淨,圓月顯得格外明亮,是日祭月,強化了祖先們對月的崇拜。與此同時,祭祀活動逐漸演化爲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在中秋夜與楊貴妃在太液池憑欄望月,說明當時中秋賞月已經成爲風俗。

中秋作爲一個正式的節日從何時而起,現在已經難以考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唐朝中秋已經相對固定,幷包含一定的節日內涵了。從那時起,中秋與“團圓”這一主題便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成爲這個節日最核心的價值理念。

在中國的傳統思想裏,圓這一概念代表着圓滿、完整,加之不露鋒芒、渾圓飽滿等幾何特徵,使得圓成爲了中國人生活理想狀態的一個具體表現。中秋因爲正值月圓,自然引起了人們的讚歎與欣賞,也引起了人們關於團圓的無數遐想。就連食物,也要做得圓潤,名爲月餅。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中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

盛唐以後,中秋話題開始大量出現在詩歌當中。這類詩歌表達最多的感情,自然是思人思鄉。這種情緒,一方面來源於人生波折分別,就像月相盈虧的不可控制。中秋月圓,襯托得人間離散更爲傷感。所以蘇軾發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無奈感慨。而韓愈面對一年一度的中秋明月,則有“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的嘆息。另一方面,思念之情也因爲天下之人此刻得以共賞一輪明月,便能遙寄相思。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寫道:“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舉頭望月,便是秋思落地之時,所以也就有了“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的哀傷。

由家庭的團圓而生髮出的家國情懷,也是中秋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環。中秋雨霽,月色入戶,陸游只能感慨:“平生無此一杯酒,玉笥峯頭看月生。”玉笥峯頭的一輪明月,也是他心頭難以割捨的故國家園。中秋的明月,寄託着太多的家國理想,士大夫們在月下祈禱着國家的統一、政治的穩定。如今,每逢傳統節日,海外華僑華人以及留學生團體,都會自發組織活動慶祝。大家通過製作傳統食物、展示才藝,一同遙寄對祖國的思念。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爲中國傳統節日的中秋節,其誕生和月亮有着密切的關係。月亮和太陽作爲先民的崇拜對象存在於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中。

B.在古代神話傳說中,月神常常是女性的形象。這從《山海經》和漢代畫像磚中有關西王母的居住之地的記載中可以得到證明。

C.雖然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形象原型爲《山海經》帝嚳之妃常羲,故事也很早就見於《淮南子》,但祭月活動和中秋賞月已與它沒有聯繫。

D.對月亮的祭祀在先秦就已經存在了,由《國語》中 “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的記載可以看出,當時祭月的目的是教化民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由先秦到隋唐,祭月的傳統發生了變化,主要體現在祭月的時間由秋分日變成了中秋日,以統治階級爲主題的祭月活動逐漸演化爲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

B.隋唐史選擇在中秋祭月,與天氣乾燥、空氣潔淨以及月亮本身的明亮密不可分。對唐玄宗和楊貴妃中秋賞月的記載,表明中秋賞月在唐已成風俗。

C.“團圓”作爲中秋節的主題,與中秋日正是月圓之時以及“圓”所代表的圓滿、完整等特徵關係密切,“團圓”也因此成了人們心中最核心的價值理念。

D.中秋作爲詩歌吟詠的對象,在盛唐以後纔開始大量出現在詩歌之中。這些詩歌也多是借月抒懷,表達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借中秋月表達思人思鄉詩歌的出現,除了和月相盈虧與人生波折極爲相似易引起傷感之情有關之外,還與離散之人共望明月,藉以寄託相思有關。

B.由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中的相關記載可以看出,中秋節人們互贈月餅,取其“團圓”之意,這在後來成爲一種流行的節日文化現象。

C.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和陸游的“平生無此一杯酒,玉笥峯頭看月生”的詩句,同爲寫月,但寄託的情感是不同的。

D.由個人的家庭團圓到國家的統一穩定,文人士大夫們面對中秋月衝破小家的束縛,而形成的家國情懷,是中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諸孫也。六歲善辭章。麟德初,劉祥道表其材,對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時諸王鬥雞,勃戲爲文檄英王雞,高宗聞之怒,斥出府。勃既廢,客劍南,登山曠望,慨然思諸葛之功,賦詩見情。又嘗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輒殺之事覺當誅會赦除名父福畤坐是左遷交趾令。勃往省覲,途過南昌。時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成,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將令其婿作記,以誇盛事。勃至入謁,帥知其才,因請爲之。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酒酣辭別,帥贈百縑,即舉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時年二十七。勃屬文綺麗,請者甚多,金帛盈積,心織 而衣,筆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人謂之“腹稿”。嘗言人子不可不知醫,時長安曹元有祕方,勃盡得其術。又以虢州多藥草,求補參軍。倚才陵藉,僚吏疾之。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於世。

(《唐才子傳王勃》)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又嘗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輒殺之∕事覺當誅∕會赦除名。

B.又嘗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輒殺之事覺∕當誅會赦∕除名。

C.又嘗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輒殺之事覺∕當誅會赦∕除名。

D.又嘗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輒殺之∕事覺當誅∕會赦除名。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①六歲善辭章 善:擅長。②勃往省覲 省:探望、問候。

B.①勃至入謁 謁:拜見。②僚吏疾之 疾:厭惡。

C.①王通之諸孫也;②慨然思諸葛之功;③劉祥道表其材;④勃盡得其術 ①②中“之”意義和用法 相同;③④“其”意義和用法不同。

D.①以誇盛事②又以虢州多藥草③心織而衣④頃刻而就 ①②中“以”意義和用法不同;③④“其”意義和用法相同。

6.與“事覺當誅”句式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客有吹洞簫者 B.童子何知

C.懷帝閽而不見 D.儼驂於上路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麟德初,劉祥道表其材,對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

(2)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

(二)古代詩歌閱讀(11 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唐多令

劉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礬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注】①劉過:南宋愛國詞人,號龍洲道人,曾多次上書朝廷,屢陳收復中原大計,但不被朝廷重用。②南樓:樓名,在武昌,二十年前詞人與故人到此登樓攬勝,武昌當時是抗金前線。

8、這首詞的開頭兩句描繪了什麼景象?有何作用?(5分)

9、本詞表達的感情比較複雜,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 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莊子《逍遙遊》中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爲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喪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 ”。

(2)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兩句,寫的是演奏正式開始之前的準備過程。

(3)杜牧《赤壁》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兩句,設想了赤壁之戰雙方勝敗易位後將導致的結局。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聚宴

符浩勇

下班的時候,阿炳打來電話說,讓我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去一下。

我猶豫了,從我這兒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幾乎繞大半個城,下班這當兒車流人河,我蹬自行車就得大半個小時呢。我說,有什麼事就在電話裏說吧。

阿炳沒有多說什麼,只說來一下就知道了。隨即,他掛了電話,那口氣彷彿有什麼不見面就不好說或不能說的。

我瞭解他的執拗,知道跟他再說也不會有變,只好騎自行車繞道城郊向着城南蹬去。

我和阿炳認識是在朋友的飯局上。席間,他幾乎不動聲息,比我的話還少。有好事者欺我不勝酒力,企圖借勢灌醉我,吵嚷之間,他竟橫身奪過我的酒杯往他嘴裏倒。這讓我一下子就記住了他。

那晚,阿炳送我回家,到了我樓下,有個孕婦跪在街邊,面前攤着一張白紙,寫着歪歪扭扭的字,不用看也能猜出大概內容。我竟發現阿炳攙扶着我時,也不忘掏出五元錢丟在紙上……

沒想到,我繞道城郊走,路上行人並不稀疏,一條本不寬敞的小路被擠得更窄小了。丁字路口處,那堵圍牆後破敗的院落,是阿炳曾經上班的地方。阿炳告訴過我,他是參加工作三年後聽人鼓弄下海去的,卻什麼也沒撈着。如今好不容易在城南租個小鋪面開了一家音像店,賺利很薄,剛能抵上養家餬口。但阿炳樂在其中,按他的話說, 別看音像店門臉小,聲樂的世界可大着呢。 我和他一來二往混熟後,不時就相邀小聚,大多是到郊外農家菜館去,要幾樣應時的小菜。阿炳酒量並不見好 ,獨獨喜歡三春椰酒,喝到醉眼曚曨時,便學着電視裏 的廣告詞,戲說你好我也好。由此我常常想起認識他的那個宴席上他爲我擋酒,心裏便陡增些許敬意。

街邊車水馬龍,一個老漢沿街乞討着。記不清多少次了,我和阿炳走在街邊,見到乞丐或殘疾人,他總是像準備好了似的,悄然丟下三五元錢。我說,那些都是裝出來的。有電視臺採訪一位在街邊乞討的孕婦,結果她拔腿就跑,原來大肚子是墊起來的。他聽了只是笑笑。我知道他未必相信我的話,或者就不打算相信。有一次,我明知不能說服他,卻還是說:“你就圖個心安?”他卻說:“不是心安不安。只要他們高興,而且這付出也是我能承受的。”

也許這只是緣起。後來一件窩囊透頂的事,弄得我的心情很不平靜,想必阿炳的心情也不會平靜。

那是朋友的朋友介紹的朋友的朋友,從貴州大山裏趕來,辦了一個小型慈善講座。主講人林山似乎還沒有抖落從遠山而來的疲憊,他給我們看了九幅富有感染力的照片——木板釘成的牆壁、渴求的眼神、龜裂的手指等等,訴求貴州遠山深谷裏教育亟待拯救。他的演說聲淚俱下,震撼了 在場所有的人。現場募捐時,我掏了600元,阿炳捐了2000元。我知道那是他籌集的進貨款。那時,他的音像店幾乎沒有進賬。

事後一個月,阿炳似乎還沒有從貴州的大山裏走出來。他說,如果可能,真想去貴州支教,哪怕是一個月。於是我設法聯繫朋友的朋友,可是林山似乎人間蒸發了,倒是打聽到那天在場41人捐了16.4萬 元。朋友的朋友找到朋友,說是林山的手機關了,他們也只是在一家網站上認識林山的。我特意上了那個網站,網站上有林山貼的很多圖片,色括演講現場見到的那 些照片;還有很多帖子,呼籲社會關注貴州大山裏的孩子。林山失蹤後,網站上的資料也就停止了更新。種種情況表明:我們受騙了。但阿炳並無失落,他始終相信 他固執的直覺:林山深遂的眼眸裏燃燒着誠意……

一年過去,我和阿炳仍會在朋友聚會小酌時相互關照,但我心裏不覺有點生分,害怕他會提起因我的冒失而引致的尷尬結果。漸漸地,我甚至覺得他每一次對我的笑都意味深長。但阿炳像沒有發生任何事一樣,對捐 助貴州大山的事隻字不提。不時,我和他還是相約到郊外農家菜館去,依舊是點幾樣應時小菜,酒還是熟識的三春椰酒,卻未見他再沉醉過。上週末,阿炳外埠的朋 友來了,我還應邀到城郊農家菜館去赴宴;今天週四,他打來電話非讓我去找他,究竟有什麼事不能電話裏說呢?

遠遠的,我聽到從阿炳的音像店裏飄出來天籟般的旋律,正想呆在街邊沐浴一番。不想阿炳從店裏出來了,不容我遲疑,催我進屋。

屋裏不大的空間,擺了一張扁形飯桌,放着一瓶貴州醇白酒,還有外買的幾樣小菜,卻擺了三個座位。我機警地問:“還有誰?”

只見阿炳抖出一張發皺的都市報,神情有些異樣,他說:“還記得嗎?那位貴州大山來的林山,他,他沒有騙我們,他是在回貴 州途中遭遇不測的……好在那個無意傷害他的人發現了那些錢(捐款)的來路……最終那些錢用在山區小學的建設上了 ……”

那晚,我和阿炳都喝得酩酊爛醉;那晚,我和阿炳暢遊在音樂的潮浪裏,我只記得阿炳的眼眸裏好亮好亮。

(——選自《第六屆小小說金麻雀獎獲獎作品》,有刪改)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A.小說開頭寫阿炳叫“我”到他的音像店去,卻不肯在電話中告訴“我”究竟有什麼事,這一方面給讀者留下了懸念,一方面也暗示阿炳想要告訴“我”的事情不同尋常。

B.小說第五段將飯局上有些好事者對“我”的態度與初次見 面的阿炳對“我”的態度進行對比,委婉地批評了一些人不顧他人健康強行勸酒的不文明餐桌風氣。

C.小說第八段寫“我”看到“一個老漢沿街乞討”的場面,觸景生情,不覺回憶起“我”與阿炳交往中的一些小事,併爲阿炳屢屢不聽“我”的提醒和勸告而感到遺憾。

D.“我”冒失地鼓動阿炳把兩千元的進貨款捐給了林山,林山攜善款失蹤後,“我”感到特別窩囊,心情很不平靜,見到阿炳時感到不自在,懷疑他內心對“我”有所不滿。

E.小說倒數第二段用三個省略號,一方面是爲了省略枝節,簡明扼要地交代林山失蹤的真相;一方面是爲了再現阿炳說話的語氣,表現他沉痛而又略感欣慰的心情。

(2)小說中的阿炳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3)小說中的“我”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4)這篇小說在收入作者的小說集時,標題被改爲“拯救”,你認爲“聚宴”和“拯救”這兩個標題哪一個更好?請結合文本簡要闡述理由。(8分)

四、 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陳宜張的錚錚風骨

2013年12月20日,正值隆冬,上海天寒地凍。筆者在第二軍醫大學教學館見到滿頭銀髮、精神矍鑠的陳宜張院士,他早早就來到教室檢查幻燈、翻看講義…… 這是陳宜張數十年堅持爲學生授課的一個場景。

爲上好每一節課,87歲高齡的老院士仍精心準備,課前查閱海量最新專業文獻充實講義,課堂上用中英文雙語原汁原味講解,不斷啓發學生獨立思考,枯燥的基礎醫學課程被他講得有聲有色。六十一甲子,陳宜張從意氣風發的青年,教到了一頭銀髮的老者,年復一年。 “神經系統電生理學”在20世紀70年代是門新課,沒有現成教材。陳宜張一邊白天上課,一邊利用午休和夜晚撰寫講義。繁重的工作量使陳宜張頭暈目眩、眼睛疼痛。於是,他就每5分鐘按摩眼眶1次,爲節約時間左右眼輪替休息,一晚上常常要按摩上百次才寫出幾千字。書稿出版後,成爲該領域國內首部研究生教材,並作爲經典,長期沿用。

陳宜張嚴謹細緻,嚴格育人。1986年,一位進修講師在跟隨他做實驗時,用大剪刀剪動物的皮膚和神經,陳宜張立即嚴厲制止,要求她必須按照操作規範,用大剪刀剪粗的皮肉組織,小剪刀剪皮膚。如此的不近人情,把40歲的講師當場說哭。 可實驗一完,陳宜張又耐心地教她縫合傷口,一針一線,技術嫺熟,精準到位。陳宜張的一舉一動讓那位講師深受感動、終生難忘 。 60多年來,陳宜張爲我軍萬餘名軍事醫學人才講授過多門基礎醫學課程,培養出李蘭丁、李素芝等英模,以及一大批以曹雪濤院士等爲代表的醫學才俊。1996年,他被解放軍總後勤部授予“一代科學技術名師”稱號。

在陳宜張的眼裏,“一個科學家最重要的,就是實事求是。做任何事一定不能弄虛作假,要對事實負責。” 幾十年來,他要求學生將實驗項目、過程記錄得清清楚楚,即時分類整理打印出來,不能摻一點“水分”。他的第一位碩士研究生袁文俊教授告訴筆者:“陳宜張教授要求我們實驗標本至少要保存10年,所有的實驗數據和記錄都要真實,要經得起檢驗。多年來,他負責指導的論文,沒逐字逐句看過絕不會簽字;他幫別人修改的SCI論文,發表時一律不準署他名字。”

一次,某政府部門和一家醫藥廠商邀請他對某健腦產品進行鑑定。作爲專家組組長,陳宜張第一時間對其實驗數據進行鑑定,覺得實驗結果很漂亮。可在鑑定會的當天,見到產品實物的陳宜張卻要求暫緩簽字,因爲他不能確定該產品是直接從實驗室的實驗物提煉的,還是經過二次加工的雜合物。次日,當地媒體報道了以陳宜張院士爲首的鑑定組順利通過該產品鑑定一事,並過分吹噓產品功效。陳宜張看到報紙後很是生氣,立刻打電話給有關單位說,“如果下次再看到你們這樣違背事實報道,我要通過法律手段訴訟你們!”

在工作上一向精益求精、嚴格要求的陳宜張,在生活上卻節儉質樸得近乎苛刻。至今,他身上仍穿着領子洗得發白的03式舊軍裝襯衣,以及鞋底磨平又釘上後跟的舊制式皮鞋,隨身攜帶部隊發的土黃色舊挎包作爲公文包。他用紙張一律寫滿雙面才肯丟掉,還常常積攢火車票和各種商標紙,用其背面作爲便箋來記錄。一些紙張多餘的空白邊角,他會裁下來訂在一起,掛在桌下,用來隨手做記錄。儘管個人生活標準低到“精摳細算”,但對國家和亟須幫助的人,陳宜張卻毫不吝嗇、傾囊相助。2000年,陳宜張捐出浙江大學醫學院發給他的全部工資,又和老伴徐仁寶教授湊出了大部分積蓄,前後積累到100萬元,在該院設立“徐仁寶—陳宜張獎學金”,獎勵家境貧寒的優秀學子。

與陳宜張共事4年的醫學院原常務副院長、現浙大副校長羅建紅教授對筆者說:“陳宜張院士在浙大醫學院工作期間,帶出了一個好班子,影響了身邊的一大批人,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他給我們作出很好的表率。他在個人品格、學術修養、爲人處世等方面爲我們樹立了標杆,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摘自《光明日報 》2014年06月27日 05 版,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在20世紀70年代,陳宜張面對沒有現成教材的“神經系統電生理學”,他堅持撰寫講義,最終講義書稿出版後成爲該領域國內首部本科教學教材。

B.陳宜張曾經把一位跟隨他做實驗的講師當場說哭,這件事看出他性格中的不近人情。

C.作爲一位科學家,陳宜張深知實事求是的重要性,所以無論對他的學生,還是對他自己都嚴格堅持着這一原則。

D.一次某政府部門和一家醫藥廠商邀請陳宜張對某健腦產品進行鑑定後,因爲有關單位沒有提前告知他要進行報道,所以他得知後很生氣。

E.文章最後一段引用羅建紅教授所說的話,能更好地豐富人物形象並增加文章的真實性。

(2)本文第一段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3)“一個科學家最重要的,就是實事求是。做任何事一定不能弄虛作假,要對事實負責。”這種精神在陳宜張身上是如何體現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4)陳宜張身上有着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錚錚風骨?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達題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3 分)

(1)剛剛參加體壇風雲人物頒獎的張繼科在開賽當日 趕到賽場,結果1 比3 爆冷輸給了小將樑靖崑。

(2)近日一段廊坊固安老人孤身騎三輪車尋找走失兒子, 歷經千辛萬苦的視頻,讓很多網友爲母愛的偉大而感動。

(3)民警找到對山況熟悉的守林人卓金龍,警民聯手在深山中 近7 公里,耗時近6小時,終於找到了6 名驢友。

A. 跋山涉水 風塵僕僕 風餐露宿 B. 跋山涉水 風餐露宿 風塵僕僕

C. 風塵僕僕 風餐露宿 披荊斬棘 D. 風塵僕僕 跋山涉水 風餐露宿14.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3 分)

A.當城鎮化率過半、“鄉土中國”開始轉向“城市中國”時,我們也迎來了城市大發展大建設的階段,如何建設、規劃、管理好城市家園,也擺在了各級管理者的面前。

B.站在2016年的起跑線上,回望曾經的風雲激盪、前瞻遠方的漫漫征途,我們不禁感到自豪和喜悅,不由得不生出憧憬和渴望。

C.我省環境污染責任險推廣遭遇尷尬,投保企業數量遠低於周邊省份,這主要是由於企業投保意識不強,普遍抱有僥倖心理造成的。

D.美國安全智庫在其年度預測報告中稱,2016年美國將加強在南海的活動,並鞏固與東南亞夥伴國家的軍事合作。

15. 填入下面空缺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賈母因要帶着劉姥姥散悶,遂攜了劉姥姥至山前樹下盤桓了半晌,又說問她這是什麼樹,這是什麼石,這是什麼花。劉姥姥一一的領會,又向賈母道:“誰知城裏不但人尊貴,連雀兒也是尊貴的。__________。”衆人不解……劉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綠毛紅嘴是鸚鵡哥兒,我是認得的。那籠子裏是黑老鴿子,怎麼又長出風頭來,也會說話呢。”衆人聽了,又都笑將起來。

A.這雀兒到了你們這裏,變得既俊有會說話了

B.偏這雀兒到了你們這裏,他會說話了,也變俊了

C.偏這雀兒到了你們這裏,他也變俊了,也會說話了

D.這雀兒到了你們這裏,變得既會說話又俊了

16. 江西滕王閣有一副對聯,其下聯的句序結構已經被打亂,請根據所給出的上聯進行適當的調整,並指出對聯中的“孤鶩”的意思。(6分)

上聯: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下聯:帝子閣中,問江上才人,古今才一瞬,比當年風景如何

下聯應改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近期2016年杭州G20峯會標識正式發佈。讀圖,請簡要分析標識構成及其意蘊。(5分)

五.作文

18.在一場電視訪談節目中,清華大學的學生樑某表達了他的人生迷茫:擁有法律本科、金融碩士、新聞傳播博士三項清華學歷,他不知道自己畢業後該去做什麼工作。針對樑某的困惑,三位嘉賓作出了這樣的人生提示:

甲:你不問自己能爲改變這個社會做些什麼,卻問我們你該找什麼工作,你愧不愧對清華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 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乙:沒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詩和遠方”?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丙:我覺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誰”、“我要去哪裏”。如果你是魚,不要迷戀天空,如果你是鳥,不要癡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種說法,你認爲哪一種更有道理?請綜合材料內容和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和價值判斷。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和抄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