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初一語文下冊第七單元練習題及答案

本文已影響 1.9W人 

  【初一語文下冊第七單元練習題及答案】

初一語文下冊第七單元練習題及答案

  第一部分:

  1.下列各組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殺而鬻之() 留圉() 姬侍()

B、涿州() 以奴驂乘() 擄掠()

C、憚之() 擊楹() 恂恂()

D、敦厚() 因敕() 蹙額()

 2.將下面對應項連線:

《包拯》   辛棄疾   《後漢書

《董宣執法》   脫脫    《續資治通鑑》

《岳飛》   范曄    《稼軒長短句》

《西江月》   畢沅    《宋史

3.下面文句翻譯有誤的是(  )

A、召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譯:徵召暫時代理開封府府尹,升爲右司郎中。

B、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慄。譯:從此捕捉打擊依仗權勢橫行的人,沒有誰不害怕得發抖。

C、飛事親至孝,家無姬侍。譯:岳飛侍奉母親最講孝道,家裏沒有侍女。

D、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譯:士兵中有奪取老百姓一把麻束捆飲料草的,就讓他站着斬首來示衆。

4.下面各組字的意思和用法不一樣的是(  )

A、知: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知天長縣。

徙知端州,遷殿中丞。

B、嘗:張俊嘗問用兵之術……

以宣嘗爲二千石,賜艾綬,葬以大夫禮。

C、之:楊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D、子:子無撲矣。

子亦猶是也。

 5.原句填寫:

⑴       ,       。纖纖擢素後,札札弄機杼。

⑵《渡荊門送別》的首聯是 。

⑶《春望》一詩的末句是 。

⑷《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起過渡作用的一句是 。

⑸寫出《西江月》的下闋:

 第二部分:

(一)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6、詩中“抵”的意思是 ,“渾”的意思是 。

7、詩前兩句描寫出 的景象。

8、詩中切題,表現“望”的內容的詩句是 。

9、詩人對“搔頭”“插簪”之類進行細節描寫有何用意?

10、解釋下列詩句,說說你對這些詩句的理解。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二)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1、這是一首 詩,

12、解釋下列字詞:

盡:   大荒:

仍:   海樓:

13、說說下列兩句詩的含義: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14、詩的前兩句交代了哪些內容?

15、下列說法不妥的一句是(  )

A、⑶⑷句寫了山和水。

B、⑸⑹句中,一“月”一“雲”,一“天鏡”一“海樓”,寫在白天和黑夜兩個時間欣賞到的江面上的獨特奇觀。

C、這首詩想象瑰麗,意境幽遠。

D、題目中的“送別”意思是指荊門送自己離別蜀中之地。

16、詩的末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7、這首詩的作者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創作了許多佳作,請你寫出他另外的詩一首(含題目):

18、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首聯交代了作者出遊出發的地點是荊門,到達的地點是楚國。

B、頷聯形象地描繪了渡過荊門後長江兩岸特有的景色和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

C、頸聯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江面平靜時的夜景和白天雲彩興起變幻的無窮奇景。

D、尾聯點題,面對流經故鄉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鄉之情。

19、“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烘托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三)

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雞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謂曰:“此公欲來,能相容否?”對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纊、麻枲(枲,麻)之屬,皆不私藏,與衆共之,故可同處。子果來,忽攜金珠錦繡珍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於人耳。”楊謝而從之。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迫暮,與老人同出。

20、下面句中“此”字分別指代什麼:

⑴此公欲來。指代( )

⑵老人肯相引之此。指代( )

⑶此殊不缺也。指代( )

21、下面各組詞義相同的一組是(  )

A、落:落英繽紛  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尋病終  子果來

C、屬: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吾此間凡衣服、飲食……之屬

D、處:處處志之  故可同處

22、補出下面句子中的主語:

(    )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迫暮,(    )與老人出。

23、對短文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文中穴中人與桃花源中人一樣過着與世隔絕、自給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記》中是漁人自己偶然發現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楊氏是經一老人引導才進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訴楊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給土地,然後自己來耕種養蠶,不能向別不求取食物。

D、楊氏聽了穴中人的話後,不願意留在洞中,所以,臨近傍晚又與老人一同出穴。

24、翻譯下列句子:

⑴此公欲來,能相容否?

⑵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

 第三部分:

解讀寓言,一是通過分析它的內容和形象,揭示其深刻的.寓意,二是通過分析它的表現手法,瞭解寓言的寫作特點。在此基礎上對作品做出恰當的評價。

讀《黔之驢》或《杞人憂天》,並寫出分析、評價。

 參考答案

1.A 2.略 3.D 4.C 5.⑴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⑵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⑶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⑷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⑸略 6.值、相當;簡直 7、戰亂後人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8、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9、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慼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稀疏短髮,幾不勝簪,“白髮”爲愁所致,“搔”爲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更增一層悲哀。 10、擬人的手法,意思是由於戰亂,都城破敗,彷彿花也因感嘆時事而落淚,鳥也因人世間的離別而驚心。因爲戰亂,詩人“感”“恨”交織,愁思萬千,於是便移情於物,借物抒情。抒發了詩人因國破家亡而產生的悲傷之情。 11.五言律 12、略 13、略 14、點明瞭行程和出遊方向。 15、D 16、對家鄉的思念、留念之情。 17、略 18、A 19、一望無際的平野,滔滔奔涌的長江,烘托詩人開闊的胸懷,開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 20.⑴楊氏⑵大穴⑶金珠錦繡珍異等物 21、C 22、穴中人;楊氏 23、D 24、這個人想到這裏來,你們能容納他嗎?您親自把他引來,那他一定是很人才能的人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