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一試題

揭陽市兩校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聯考試卷

本文已影響 3.23W人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揭陽市兩校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聯考試卷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體系中的每個概念都具有豐富的內涵。這些概念需要凝結成一個整體,以應對無限豐富的現實問題。反思當代的審美文化現象,有助於我們梳理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以兩個概念爲例。一個是“富強”。民衆求富,國家求強。日常生活中,總有人以珠光寶氣、香車美人“炫富”。“炫富”表面上是在展示美,但在觀者的眼中卻是醜,或者“臭美”。人們對這種美醜區分的一般解釋是:“炫富”是物質追求,審美是精神追求。以物質和精神來區分“炫富”與審美其實是一個誤解。且看“炫富”的內容,集中於名牌服飾、名酒、名錶、名車、名度假地。奢侈品林林總總,共同點卻只有一個,就是觀念性的符號(“名”)。在審美活動中,自然美、藝術美都屬於精神世界的內心意象,卻也離不開物質的載體(比如有一定的質地、色彩、聲響等)。因此,奢靡炫富雖然基於物質,實質卻是精神性的。

奢靡與審美都屬於精神的追求,意義的深度卻有天壤之別。對追逐符號的人而言,大量珍貴的人力物力被降低爲一紙商標的陪襯。追逐奢華揭示着意義的貧瘠和精神的無力。審美的意象則以意義的充盈見長。人心的意象,既可以讓金銀珠玉裝點堂皇的宮殿廟宇,也能令日常的景色轉換成大師的傑作,使普通的詞語凝結成千古不朽的詩句。審美和藝術創造體現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例如在戲曲藝術中,舞臺角色的氣象全繫於演員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正是爲了突出人的因素,戲裏的一切飾物皆爲假扮,道具也被精簡到了“以鞭代馬”“一桌二椅”。在物質較爲充裕的今天,“富”的體現應該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富貴氣。富貴氣是一種自然流露的美,這種美得自個人長期的、自覺的涵養,也得自社會的普遍氛圍。富貴之美是花錢買不來的。

另一個是“和諧”。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不同的利益、意見、信念在一個統一體中既保持着各自的特點,又彼此相容、互補,進而造就一個共生多贏的局面。中國的傳統美食是“和”的典範。精於烹調的人,會借用各種輔料的配合來約束主料,去其偏狹激烈之氣,以便更好地呈現其獨特的味道。近年來的社會文化則極端地強化“同”:大拆大建之後的千城一面、模式雷同的綜藝節目和影視劇情……“和”與“同”看似是審美觀念的分歧,卻反映着人把握意義的能力高下。 “和”意味着包容力,使人發現相異因素之間的交集,在共識、共情的基礎上促成彼此的互補、互動;“同”則意味着不能理解差異。古人說,“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越能尊重和欣賞差異,越能得道多助,建設性的事業越容易展開。一個“大時代”之所以爲“大”,是因爲能包容衆多彼此相異的“小時代”,爲每個人提供登上時代舞臺的機會。

由此可見,“美”意味着意義的豐富,意味着創作和表達的自由。這種“美”也是“平等”“自由”“民主”和“文明”等概念的題中之義。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

1.下列各項中,其性質不屬於原文所論“炫富”的一項是(3分)

A.24歲的金景娥做客韓國一檔電視節目時,戴着價值兩億韓元的鑽石項鍊,拿着超過3500萬韓元的手提包,自稱不用工作就有父母的大筆零花錢。

B.一個貴州女孩把自己一張“左手提一個LV大旅行包,右手挎一個橘紅色愛馬仕包”的照片傳到了網上展示,她這一套行頭,價值足有10萬餘元。

C.陳光標帶着15萬元現金到雲南災區向每名災民發放200元現金後,從一沓百元大鈔中抽出兩張舉起來,並要求大家做出和他同樣的動作合影留念。

D.在舊貨市場,一個小女孩在別人驚訝的目光中把價值千元的絕版芭比娃娃以30元拋掉,她另有價值1500元的寵物玩具,幾千元的變形金剛,一堆LV的包包待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炫富”雖基於物質,但卻指向“名”這一觀念性符號,因此其實質是精神性的;在審美活動中,自然美、藝術美雖然屬於精神世界的內心意象,卻離不開物質的載體。

B.用金銀珠玉來裝點堂皇的宮殿廟宇,這種行爲使得大量珍貴的人力物力降低爲符號的陪襯,只能揭示意義的貧瘠和精神的無力。

C.讓日常的景色轉換成大師的傑作,使普通的詞語凝結成千古不朽的詩句,這些審美和藝術創造,體現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

D.“富”的美應該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富貴氣,它是一種自然流露的美,它得自個人長期的、自覺的涵養,也得自社會的普遍氛圍,與金錢沒有必然關係。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戲曲藝術中,雖然戲裏的一切飾物皆爲假扮,道具也被精簡到了極其簡單的程度,但演員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卻依然能創造出角色的美。

B.中國的傳統美食之所以是“美”的,主要在於精於烹調的人,會借用各種輔料來約束主料,去掉主料的偏狹激烈之氣,最終呈現獨特的味道。

C.城市中大拆大建後出現的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雖然整齊劃一,卻是隻有“同”沒有“和”,這反映出建設者不理解“君子和而不同”的意義。

D.“和諧”的美,體現在對差異的尊重和欣賞,它能爲每個人提供登上舞臺的機會,從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造就一個共生多贏的局面。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木匠李直

海飛

名滿暨陽的斯宅大財主斯元儒要造一幢一千根柱子組成的大房子,斯元儒讓人把告示貼遍了暨陽城的大街小巷。誰要是能把工程包下來,誰就能成爲一個不小的財主。上百木匠像螞蟻一樣從四面八方涌向了斯宅。

斯元儒穿着白色綢衫,指了指堆在地上的一堆歪來扭去似乎只能當柴燒的木頭,輕聲問:“這些木頭可以派什麼用場?”一個木匠走了,又一個木匠走了,上百木匠像螞蟻一樣四散。

空蕩蕩的門前,突然多了一個年輕人,年輕人也輕聲說:“這些木頭可以做架馬。”架馬是江南一帶木工用的輔助工具。斯元儒看了年輕人很久,年輕人也看了斯元儒很久。斯元儒說:“你叫什麼名字?”年輕人說:“我叫李直。”

從此李直的影子就時常出現在斯宅千柱屋的工地上,他從來不親自動手幹活,但是一直稱自己是著名的木匠。有許多時候,他關起門來讀書,而且寫寫畫畫。他把斯元儒讓他住的房子當成了書房。當然也有許多時候,他會出現在工地上,工人們都是他招募來的,工人們對他異常恭敬,都叫他“李師傅”。他從來都不曾和工人們說話,他只會在聽到工人叫他時,輕輕地答應一聲。

隔一些日子,他會拿出一張圖紙,再隔一些日子他又拿出一張圖紙,東陽的木雕師傅來了,義烏的磚雕師傅也來了,許多工匠們聚集在一起,像一支部隊一樣。李直就是首長,李直髮誓要造這個世上獨一無二的房子,它不會比皇宮大,但至少要比皇宮精緻。許多工匠發現,李直的頭髮居然在短短一年內變白了,而工程卻遲遲未能完工。工匠們還發現,斯元儒的女兒斯冬梅,經常跟在李直的屁股後頭巡視工程進度,還有就是斯冬梅咯咯的笑聲經常出現在李直的房間裏。

建好的千柱屋,美輪美奐,方圓幾百裏,恐怕無以能比。斯元儒給工人們發了工錢,他多喝了幾杯,突然說:“今天我把小姐斯冬梅許配給李直。”工人們正在划拳行令,突然停了下來,很靜。稍頃,工匠們齊聲歡呼。李直笑了笑,用手理了理頭髮,他的頭髮像一叢白菊怒放着。

接下來的日子,李直在千柱屋裏住了下來,只是讀書寫字。斯冬梅常伴着他,有一天對李直說:“我爹說你不是木匠,你可能是一個好的設計師,但不會是一個木匠,因爲你的手這樣白嫩,你從來沒有接觸過鋸斧刨。”李直說:“我不僅是優秀的設計師,還是優秀的木匠,優秀的木匠是不用自己親自動手做活的,就像優秀的廚師從不自己切菜一樣。”

斯冬梅笑笑,斯冬梅在又一個日子裏說了同樣的話,李直說:“你拿工具來。”鋸斧刨等工具都拿來了,千柱屋裏住着的斯元儒一家包括老媽子等幾十口人全來了。斯元儒說:“李直,如果你做不來木匠,你就得離開這裏了,我想把我的女兒許配給一個優秀的木匠。”

李直沒說話,他取了一根歪七扭八的木頭,到黃昏的時候,他做了一匹歪來扭去的馬,所有人都大笑起來,在大笑聲中開始離開,只有李直一個人立在原地,默不作聲。而他白嫩的手上分明多了幾個紫血泡。

李直要離開了,斯元儒付清了所有的工錢。離開之前,斯元儒請李直吃一個剛剛送來的西瓜,李直拿起一把鑿子,三下五除二把西瓜分成許多塊。然後他拿起一塊笑着說:“這一份是我的。”他邊吃西瓜邊走出了千柱屋的大門,走出許多路以後,他扔掉了手中的西瓜,一回頭看到了倚在門框上的斯冬梅,就笑了一下。

斯元儒也在吃西瓜,他吃了很多西瓜,他的心裏也在笑,女兒許給木匠那是自己一時衝動,現在這個相當知趣的木匠自己走了。但是他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用小小鑿子切的西瓜竟平整得像刀切一樣。他愣住了,一陣風吹來,那匹院子裏李直做的木馬,原本是站着都在晃的,現在在風力作用下竟然嘚嘚地奔跑起來。斯元儒的臉突然變青了,他遇到的不是一個只爲了賺一點工錢的木匠,而是一個世外高人。

斯冬梅也愣住了,眼淚在眼眶裏轉了很久,卻始終沒有掉下來。斯冬梅對斯元儒說:“我一定要跟他走。”然後,斯冬梅去追趕李直。在一個叉路口,斯冬梅看到了一個箭頭,又一個叉路口,又看到了一個箭頭。斯冬梅追上李直的時候,李直說:“我怕你追不上我就畫了許多箭頭。”李直又說:“你跟我走吧,我給你造一幢精緻的木房子,你給我生十個孩子。”

李直說:“我要讓他們成爲十個優秀的江南名匠。”這時候,一場清涼的雨開始飄落,斯冬梅撲進李直的懷裏,開始了一場一生之中最痛快的流淚。

(選自《21世紀金獎小小說》)

4.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上百木匠像螞蟻一樣從四面八方涌向了斯宅”“像螞蟻一樣四散”,兩個“像螞蟻一樣”的重複,形象而又幽默地表現了建造一千根柱子的大房子的工程難度之大。

B.斯元儒指着一堆歪來扭去的木頭“輕聲問‘可以派什麼用場’”,李直“輕聲說‘可以做架馬’”,兩個“輕聲”重複,表現了前者語輕而用意深,後者語輕而信心足。

C.斯元儒看了李直很久,李直也看了斯元儒很久,兩個“看了……很久”的重複,表現了前者對對方的賞識與信任,後者對承接工程的堅定信心。

D.李直在工地上從來不動手幹活,從來不主動和工人們說話,說明了他脫離生活實際且有點傲慢,增添了小說的真實性,爲下文寫其遭到嘲笑做了鋪墊。

5.小說在刻畫木匠李直時,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徵?請結合小說內容簡要概括分析。(5分)

6.作者寫到的木匠李直技藝高超,爲什麼要寫他在衆人面前“出醜”?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文心清如許,譯筆生豪情

1912年,朱生豪出生於浙江嘉興。他幼年失怙,家境中落。然而,他癡迷讀書,從不懈怠,從秀州中學到之江大學,教會學校的背景培育了他中英文俱佳的文學功底,詩文清秀,才華穎脫。一代詞宗夏承燾先生執教之江大學,對這位學生的才華“一唱三嘆”,贊爲“不易才”。

20世紀30年代,朱生豪大學畢業後來到上海,此時國 民黨當局在“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下進行文化圍剿。他在當時上海的世界書局任職,耳聞目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鎖,思想上憤懣彷徨。書局英文部負責人詹文滸先生了解到朱生豪的中英文功底,向他作出了重要建議——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

這個建議讓這位溫和靦腆、“淵默如處子”的青年文人,胸中翻涌起了豪邁的激情。朱生豪在給妻子的信中說:“某國人說中國是無文化的國家,連老莎的譯本都沒有。我這兩天大起勁……”朱生豪說的“某國 ”就是當時覬覦中華、到處挑釁的日本。

莎士比亞戲劇大部分爲詩體劇。一位學者曾評說:只有詩人方譯得出詩人之劇。朱生豪在新舊體中文詩詞方面極富才華;他的英文詩歌創作也十分有靈氣,具有清新自然的田園牧歌風格。然而,莎劇如按中文詩體來譯,難度極大,且在語言文字的使用上受限頗多,最終,朱生豪決定用散文體來翻譯莎劇。

儘管如此,朱生豪在處理劇本中的歌詞及唸白時,仍儘量採取詩體形式,在韻律、節奏和意境的把握上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以圖存留莎翁原本的風貌。特別是針對不同的戲劇場景,分別採用了自由體詩或詩經體、騷體、古體詩等中國傳統詩歌體裁,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原文中角色所處的環境與情緒,竭力避免翻譯文學中通常會出現的“洋味”和陌生感。

翻譯莎劇需要的不僅是激情,也不僅是才華。梁實秋先生譯莎劇,最後宣告要與莎士比亞“斷絕來往”。雖爲危言,並非聳聽,樑公花費30餘載始得譯完莎翁全集。林語堂先生也曾面對翻譯莎劇的邀約,但婉拒之,言到老年再作打算。

然而,譯莎並非年長者的專利。莎士比亞發表第一部劇作是在26歲時,青年的熱血激情只有同爲青年的譯者纔會感受深切。朱生豪翻譯莎劇,消耗的是他二十二歲到三十二歲這樣充滿才情、詩意、熱情、血氣方剛而義無反顧的精華年齡段!

朱生豪深愛莎劇,在着手翻譯之前早已熟讀並反覆揣摩了原作。在《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的“譯者自序”中,他寫道:“餘篤嗜莎劇,嘗首尾研誦全集至十餘遍,於原作精神,自覺頗有會心。”在譯著進程之中,他更是每每大聲反覆吟誦,以此定奪文意優美且適合劇院演出的表達方式。

他在1935年23歲之時開始籌備譯莎大事,而手頭的工具只有舊版《牛津詞典》和《英文四部詞典》。從1936年開始的九年間,大部分譯作陸續完成。由於日軍侵華,譯莎手稿兩次毀於戰亂。直至1944年病逝,他堅持重譯被毀的部分,並繼續握管不輟,一共完成31部半莎劇的翻譯工作。

自1954年以來,朱生豪散文體譯本在大陸以單行本、戲劇集、校訂補譯本全集、英漢對照(註釋)版等多種方式出版,出版延續時間之長、出版頻率之高、印刷數量之大可謂空前,超過任何其他莎劇中譯本。

朱譯本的社會影響也是最廣泛的。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莎翁名句,如“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雷特》)、“慈悲不是出於勉強,它是像甘霖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於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於施與的人”(《威尼斯商人》)等均出自朱生豪的翻譯。

(選編自《光明日報》2017年01月16日)

【相關鏈接】

朱生豪翻譯語言生動、華麗,初讀便有起身想動起來的衝動。誠然,翻譯是文字的功夫,更是文字之外的打磨。譯文對戲劇舞臺的親和力實在是身體力行得來的,並無半分的臆斷想象啊。 (戲劇導演陳薪伊語)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朱生豪幼年熱愛讀書,勤奮刻苦,教會學校的背景使他具有深厚的中英文文學功底,這爲他翻譯莎劇奠定了基礎。

B. 作者將梁實秋、林語堂翻譯莎劇的情形和朱生豪進行比較,意在說明朱生豪翻譯成就的偉大是他人難以比擬的。

C.朱生豪對於覬覦中華、到處挑釁的日本,在給妻子的信中以“某國”稱之,表現出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D.朱生豪的翻譯語言生動、華麗,和舞臺契合緊密,人們津津樂道的許多莎翁的名句均出自朱生豪的翻譯。

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國民 黨當局進行文化圍剿,朱生豪苦悶彷徨,爲了突破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鎖,他在同事的建議下,走上了翻譯莎劇的道路。

B.朱生豪翻譯莎劇採用的是散文體,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翻譯的質量,但這只是白璧微瑕,對譯作的藝術魅力影響不大。

C.在翻譯莎劇時,朱生豪對不同場景採用了自由體詩和諸多中國傳統詩歌體裁,既準確再現劇本中的情景,又增強了民族色彩。

D.朱生豪一生一共完成31部半莎劇的翻譯工作,無論是譯作的水平還是出版的熱度、數量都超過了任何其他莎劇的中譯本。

E.文章記述了朱生豪翻譯莎劇的坎坷歷程,介紹了朱生豪在莎劇翻譯方面的偉大成就,表達了對他獻身文學的敬仰之情。

9.朱生豪在翻譯莎劇時,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借鑑?請結合文本具體說明。(4分)

二、古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席旦,字晉仲,河南人。七歲能詩,嘗登沉黎嶺,得句警拔,觀者驚異。元豐中,舉進士,禮部不奏名。時方求邊功,旦詣闕上書言:“戰勝易,守勝難,知所以得之,必知所以守之。”神宗嘉納,令廷試賜第。

徽宗召對,遷右司諫。御史中丞錢遹率同列請廢元祐皇后而冊劉氏爲太后,旦面質爲不可。遹劾旦陰佐元祐之政,左轉吏部員外郎。俄拜御史中丞兼侍講。內侍郝隨驕橫,旦劾罷之,都人誦其直。帝以其章有“媚惑先帝”之語,嫌爲指斥,旋改吏部侍郎,召爲戶部侍郎。

以顯謨閣直學士知成都府。自趙諗以狂謀誅後,蜀數有妖言,議者遂言蜀土習亂。或導旦治以峻猛旦政和平徙鄭州入見言蜀人性善柔自古稱兵背叛皆非其土俗願勿爲慮遂言:“蜀用鐵錢,以其艱於轉移,故權以楮券,而有司冀贏羨,爲之益多,使民不敢信。”帝曰:“朕爲卿損數百萬虛券,而別給緡錢與本業,可乎?”對曰:“陛下幸加惠遠民,不愛重費以救敝法,此古聖王用心也。”自是錢引稍仍故。

坐進對淹留,黜知滁州。久之,帝思其治蜀功,復知成都。朝廷開西南夷,黎州守詣幕府白事,言云南大理國求入朝獻,旦引唐南詔爲蜀患,拒卻之。已而威州守焦才叔言,欲誘保、霸二州內附。旦上章劾才叔爲奸利斂困諸蕃之狀,宰相不悅,代以龐恭孫,而徙旦永興。恭孫俄罪去,加旦述古殿直學士,復知成都。時郅永壽、湯延俊納土,樞密院用以訹旦,旦曰:“吾以爲朝廷悔開疆之禍,今猶自若邪?”力辭之。卒於長安,年六十二,贈太中大夫。旦立朝無所附徇,第爲中丞時,蔡王似方以疑就第,旦糾其私出府,請推治官吏,議者哂之。

(選自《宋史席旦傳》,有刪改 )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或導旦治/以峻猛旦政/和平徙鄭州/入見/言/蜀人性善柔/自古稱兵/背叛皆非其土/俗願勿爲慮/

B.或導旦治以峻猛/旦政和平 /徙鄭州/入見/言/蜀人性善柔/自古稱兵/背叛皆非其土/俗願勿爲慮/

C.或導旦治以峻猛/旦政和平/徙鄭州/入見/言/蜀人性善柔/自古稱兵背叛/皆非其土俗/願勿爲慮/

D.或導旦治/以峻猛旦政/和平徙鄭州/入見/言/蜀人性善柔/自古稱兵背叛/皆非其土俗/願勿爲慮/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右,中國古代有崇尚右的習俗,很多朝代在官職上,把右作爲上位,右比左的地位高。

B.戶部,是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戶籍、賦稅等職事,長官爲戶部尚書。

C.有司,官吏的通稱。古代設官分司,各有專司,所以稱官吏爲“有司”。

D.朕,文中是皇帝的自稱。朕作爲第一人稱代詞,是皇帝專用的自稱,其他人不能用。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席旦有才華,有見識。他很小就能作詩,曾寫下令人驚異的詩句;他上書闡述戰與守的辯證道理,得到皇帝的讚賞,獲得功名。

B.席旦爲官正直,忠於職守。他彈劾罷免了驕橫跋扈的內侍郝隨,京城的人稱讚席旦正直;他要求懲治私自出宅第的蔡王,而被人嘲笑。

C.席旦不懼權貴,被打擊報復。他當面反對錢遹等人關於廢立的請求,被錢遹陷害;他揭發焦才叔的罪行,卻觸犯了當權者而被調到永興。

D.席旦爲政務實,反對開疆拓土。他從實際情況出發,對蜀地使用的錢幣提出看法;郅永壽等人歸順,樞密院因席旦此前反對開疆拓土而罷免他。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5分)

(2)黎州守詣幕府白事,言大理國求入朝獻,旦引唐南詔爲蜀患,卻之。(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4~15題。

初授官題高冠①草堂

岑參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闌。

自憐無舊業,不敢恥微官。

澗水吞樵路,山花醉藥欄。

只緣五斗米,辜負一漁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參終南山隱居地。

14.下列對詩歌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兩項是(5分)

A.岑參,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同爲晚唐邊塞詩派的代表,此詩是岑參舉進士授官後爲辭別終南山隱居地高冠峪而作。

B.“宦情”,做官的志趣、意願。首聯寫三十多歲好不容易有個官做,感到自己終於要實現抱負了,於是發出“宦情多欲闌”的感慨。

C.頸聯描寫了谷水淹沒山間小路,山花裝點欄杆、旁若無人怒放的情態,描畫出高冠谷秀麗清幽的自然環境,爲下文的抒情做鋪墊。

D.尾聯表現詩人爲微官薄祿不得不割捨閒適自得的隱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E.“漁竿”運用借代手法,代指隱逸生活;“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祿。

15.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複雜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5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氓》是一首敘事詩,詩中寫男主人公“言既遂矣,至於暴矣”,詩歌前文對男主人公變化埋下伏筆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白居易《琵琶行》中穿插的景物描寫很好地起到了渲染感情的作用。如“___________ ”一句借秋江冷月抒寫琵琶女的孤單與寂寞,畫龍點睛。

(3)韓愈在《師說》中以“__________ ,__________”兩句強調“道”與“師”同在,從師是爲了學道。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運用,全部錯誤的一組是(3分)

①如果說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非專門研究者不忍卒讀,那這本《二十四史人物故事》恰好是瞭解歷史的好門徑。

②電視連續劇《人間四月天》第6集中,樑思成去見徐志摩,談話中說道:“昨天在宗孟先生那兒緣慳一面,今日特來拜訪。”

③傍晚時分,某小區的一幢居民樓突然起火,火勢之大,令人不可向邇,好在附近居民及時報警,事故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④經過數十次的試驗,廠裏的工程師小張才幡然悔悟,原來問題不是出在機器上,而是出在使用機器的方法上。

⑤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們的諄諄教誨、同學們的熱情協助,更離不開父母的耳提面命和無微不至的照顧。

A. ①④ B. ③④ C.③⑤ D. ①②

18.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 今年5月,參加北京國際合作高峯大會的國家將共建合作平臺,共商合作大計,共享合作成果,爲解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問題尋找方案。

B.麗江古城5A級景區整改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強景區從業人員文明服務意識的教育引導,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主人翁意識,善待每位遊客,維護古城形象。

C.繡花是慢工出細活,刺繡需要精心、耐心和恆心,其實,豈止是脫貧攻堅需要“繡花”功夫,做任何工作都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不可。

D.立足於反腐實踐的影視劇,不僅可以讓觀衆對反腐有更多瞭解,而且有助於更好地營造反 腐的社會氛圍。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句是(3分)

人們爲什麼重視鄰里關係呢?因爲它不僅滿足了日常生活之需,而且守望相助,危難時還可以互相保護,這是客觀的實際利益需要,也受到了基層政治和相關法律制度的保障。搞好鄰里關係, 。良好的鄰里關係還使人體驗到了我們同住在一起的親近感所產生的幸福感和人生意義。

A.不僅基於互利互助的實用功能,而且鄰里和睦,會讓人有精神家園之感,繼而纔會有歸屬感和認同感

B.不僅基於互利互助的實用功能,而且鄰里和睦,會讓人有歸屬感和認同感,繼而纔會有精神家園之感

C.不僅讓人有歸屬感和認同感,而且鄰里和睦,基於互利互助的實用功能,繼而纔會有精神家園之感

D.不僅讓人會有精神家園之感,而且鄰里和睦,基於互利互助的實用功能,繼而讓人有歸屬感和認同感

20.下面一則通知在表達上有五處不妥當,請指出並改正。(5分)

關於舉辦中國傳統節日講座的通知

爲進一步瞭解中國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文化,學校將於4月16日在圖書館403室舉辦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知識講座,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講座內容

本次講座主要牽涉以下節日: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等。

二、講座嘉賓

本次講座我們應邀了德高望重的淦老師,他將拋磚引玉,以深入淺出的語言,豐富詳實的歷史材料,爲大 家帶來一頓精神上的文化大餐。

三、其他說明

請各班主任認真組織,拜託同學們踊躍參加,準時蒞臨圖書館,細心聆聽淦老師的精彩講座。

學校教務處

2017年4月10日

21.把下面的長句變成語意連貫的三個短句。(不改變原意,可適當增加詞語)(6分)

布什總統向國會提出在約旦國王侯賽因逝世後,王儲阿卜杜拉繼位首次執掌國家大權所面臨的最主要的`威脅是經濟薄弱的情況下,美國政府應加快向約旦提供援助的要求。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美國不少高校留學生習慣在宿舍門上張貼寫有自己名字的門牌,以便於交流溝通。但前些日子,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留學生宿舍門上寫有自己中文名字拼音的門牌被撕毀,而中國留學生只寫有英文名字的門牌則安然無恙。

有人認爲這是一起“種族歧視”事件;有人認爲,中文名字對外國人來說的確不好發音,不便於交流;還有人認爲,每個中文名字都有美好的寓意,不能放棄;還有人認爲……

請根據你對“撕門牌”事件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徵鮮明。

語文答案

1.C【解析】文中說“‘炫富’表面上是在展示美,但在觀者的眼中卻是醜,或者‘臭美’”。“‘炫富’的內容,集中於名牌服飾、名酒、名錶、名車、名度假地。奢侈品林林總總,共同點卻只有一個,就是觀念性的符號(‘名’)”。據此可判斷C項不符合。

2.B 【解析】結合原文爲“對追逐符號的人而言,大量珍貴的人力物力被降低爲一紙商標的陪襯”,主體是“追逐符號的人”,這裏把宮殿廟宇的建造與“追逐”精美的宮殿廟宇混爲一談。

3.C 【解析】應該是“不理解‘和而不同’”;另外,建造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與建設者是否理解“和而不同”,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4.B【解析】A.前者表現了前來斯宅的工匠之多,建造工程的吸引力之大。C.“賞識與信任”錯,“斯元儒看了李直很久”表現出的是對李直能否幹好工程的懷疑。D.“脫離生活實際且有點傲慢”錯,寫李直在工地上的表現是爲了體現他的大匠特點,不同於一般的木匠。

5.①沉着自信:輕聲說出似乎無用的木頭的用途,與斯元儒對視很久,認爲自己不光是優秀的設計師,還是優秀的木匠。②堅定執着:發誓造出世上獨一無二的房子,全身心投入設計中,精益求精,以至頭髮變白,指揮衆匠人實現誓言。③矜持自守:面對衆人的嘲笑,借吃西瓜的機會,用小鑿子把西瓜切得平整如刀切,然後離開斯府,以此無聲地抗議。④重情重義:離開斯宅時對斯冬梅笑,表現出感情的留戀,用箭頭爲她指路,向她說明對婚姻的美好設想,表現出對斯冬梅的愛。(答出一點給1分,答出兩點給3分,答出三點給5分)

6.①從情節安排的角度來看,使情節出現波瀾。李直由受擁戴到嘲笑再到讓人震驚,情節跌宕,引人入勝。②從人物塑造的角度來看,豐富人物形象,說明李直不僅僅是出色的設計師,也是一個出色的木匠,手藝高超到一般人無法理解;李直沒有被衆人理解,而自己也不屑爭辯,體現出他高傲的一面。③從主題表現的角度看,作者借李直雕馬的技藝先是受到嘲笑,後來才被察覺出高妙的情節,說明真正優秀的人有時也可能受到冷遇。(每條2分,意思對即可)

7.B【解析】“翻譯成就的偉大是他人難以比擬的”理解錯誤。

(選對一項得2分,選對兩項得5分)

【解析】A.“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鎖”只是背景,作爲目的,依據不足。B.“影響了翻譯的質量”“白璧微瑕”評價不當。D.水平超過任何莎劇的中譯本,無依據。

9. ①滿懷熱情翻譯莎劇,消耗了全部青春年華。②譯作兩次毀於戰亂,堅持重譯,堅定執着。③翻譯前反覆揣摩,翻譯中反覆吟誦,精益求精。④在只有兩本工具書的條件下,不懼困難,完成譯作。(每點1分)

10.C 【解析】根據句意可知。

11.D【解析】“是帝王專用的自稱”錯誤,應該是“在秦始皇以後成爲皇帝專用的自稱”。

12.D【解析】“樞密院因席旦此前反對開疆拓土而罷免他”錯誤,樞密院威脅席旦,席旦自己辭職。

13.(1)沒有人瞭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內心確實是美好的。(“知”“信”各1分,賓語前置1分,句意2分)

(2)黎州守官到席旦的官署報告事情,說大理國請求入朝進貢,席旦舉唐朝南詔成爲蜀地的禍患的例子,拒絕了這件事。(“詣”“白”“卻”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席旦,字晉仲,河南人。七歲就能作詩,曾經登上沉黎嶺,寫下出類拔萃的詩句,看到的人非常吃驚。元豐年間,參加進士考試,禮部沒有把他的名字上呈皇帝。當時正要開拓邊疆,席旦到朝廷上書說:“取得勝利比較容易,鞏固勝利卻很難,知道怎麼得到它,就一定知道怎麼守住它。”神宗高興地接受了他的意見,命令廷試時賜席旦進士及第。

徽宗召席旦入朝對答,升任右司諫。御史中丞錢遹率領同僚請求廢除元祐皇后而冊封劉氏爲皇太后,席旦當面質疑認爲不能這樣做。錢遹彈劾席旦暗中維護元祐時期的政策,被降職轉任吏部員外郎。不久授任御史中丞兼侍講。宦官郝隨驕橫跋扈,席旦彈劾罷免了他,京城人讚揚他正直。皇帝因爲席旦的奏章中有“ 諂媚迷惑先帝”之話,懷疑席旦有所指責,席旦隨即改任吏部侍郎,擔任戶部侍郎。

憑着顯謨閣直學士的身份擔任成都知府。自從趙諗因爲有狂妄的陰謀而被殺後,蜀地多次出現怪誕的邪說,議事的人於是說蜀地有叛亂的風氣。有人勸席旦用嚴厲兇狠的辦法治理,席旦治理政策平和,調任鄭州。入朝拜見皇帝,說:“蜀地人性情善良溫和,自古以來起兵叛亂的都不是蜀人本地的風氣,希望不要擔憂。”於是又說:“蜀地使用鐵錢,因爲鐵錢難以搬移,所以暫時用紙幣,而有些官員希望盈餘,發行紙幣越來越多,使老百姓不敢相信。”皇帝說:“我爲你減少幾百萬虛幣,而另外給緡錢用於本業,可以嗎?”席旦回答說:“陛下賜予遠方的百姓恩惠,不吝惜用巨資來補救不合適的法度,這是古代聖王的用心。”從此發行鈔票逐漸恢復原樣。

犯了拖延入朝對答之罪,被貶爲滁州知州。過了一段時間,皇上想到他治理蜀地的功勞,又讓他任成都知府。朝廷開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黎州守官到席旦的官署報告事情,說大理國請求入朝進貢,席旦舉唐朝南詔成爲蜀地的禍患的例子,拒絕了這件事。不久威州守官焦才叔說,想誘使保、霸二州依附。席旦上奏章彈劾焦才叔爲了私利壓榨困擾各個少數民族的情況,宰相不高興,讓龐恭孫替代席旦的職務,而調席旦到永興。龐恭孫不久因犯罪離職,晉升席旦爲述古殿直學士,又擔任成都知府。當時郅永壽、湯延俊歸附,樞密院用這件事威脅席旦,席旦說:“我以爲朝廷後悔開發疆土造成了禍患,現在仍然還是那樣嗎?”極力要求辭職。在長安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追贈太中大夫。席旦在朝廷上不依附順從別人,被任命爲中丞的時候,蔡王趙似正因爲被懷疑而限制在府第,席旦彈劾趙似正私自出府第,請求官吏審問定罪,議論的人譏笑席旦。

(選對一項得2分,選對兩項得5分)【解析】A.高適和岑參是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詩人。B.“闌”是將盡的意思,“宦情多欲闌”應爲“做官的念頭消磨殆盡”。

15.①先直接抒寫爲官有所祈盼的心情;(2分)②繼而通過對隱居環境的描寫表達對隱逸生活的留戀;(2分)③最後用典故表達爲了生計不得不告別隱逸生活前去爲官的矛盾糾結情感。(2分)

16. (1)將子無怒 秋以爲期

(2)繞船月明江水寒

(3)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5分,每句1分)

17.A【解析】①不忍卒讀: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②緣慳一面:指缺少一面之緣,謂無緣相見。③不可向邇:不可接近。④幡然悔悟:形容迅速而徹底地認識到過錯而悔改醒悟。⑤耳提面命:形容懇切地教導。

18.D【解析】A.語序不當。應先“共商”合作大計,再“共建”合作平臺,後“共享”合作成果。B.成分殘缺,在“要加強景區從業人員……”的“景區”前加“對”。C.句式雜糅,或說“需要下一番功夫”,或說“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19.B 【解析】本句在文段中承上啓下,承接上文的“客觀實際利益”,啓示下文的“精神利益”,且“歸屬感和認同感”與“精神家園”是遞進關係,因此選擇B項。

20.①“牽涉”改爲“包括”。②“應邀”改爲“邀請”。③刪掉“拋磚引玉”。④“拜託”改爲“希望”。⑤“蒞臨”改爲“到達”。(找出並改對一處得1分)

21. ①約旦國王侯賽因逝世後,王儲阿卜杜拉繼位。

②繼位並首次執掌國家大權的阿卜杜拉所面臨的最主要的威脅是經濟薄弱。

③布什總統向國會提出美國政府應加快向約旦提供援助的要求。

(每個短句2分)

22.【審題指導】

“這是一起‘種族歧視’事件”,這個觀點切入了“撕門牌”事件的實質,面對種族歧視,我們該怎麼辦?這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想到這兒,思路也就有了。面對歧視,不能隱忍退讓,而應敢於發聲,去譴責,去抗議,爲自己所屬的羣體爭取利益,贏得理解。基於此,可立意爲摒棄歧視,消滅歧視,拒絕歧視,並由此聯想到相關素材,如聖雄甘地、馬丁路德金、林肯、曼德拉等爲爭取民主和自由而鬥爭的人物,構思行文。

“中文名字對外國人來說的確不好發音,不便於交流”,這是文化融合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現象,面對這種現象,從對方的角度而言,應該尊重文化的差異,包容異域文化;從自身的角度而言,應該讓世界尊重中國文化。所以說,這個觀點必須反駁。如果想寫得再深刻一些,不妨問自己“爲什麼?”“怎麼樣?”如,爲什麼要包容?

“每個中文名字都有美好的寓意,不能放棄”,這個觀點也是批駁第二個觀點的理由之一,它站在民族自尊和自信的高度上談我們民族文化的優越性,難道不值得大書特書嗎?向外國友人傳遞自己名字的厚重內涵,贏得對方尊重,不就是具體做法嗎?基於此,可立意爲弘揚中華文化之美。央視《朗讀者》第一期播出後,迅速走紅的翻譯家許淵衝所從事的不就是在弘揚中華文化之美嗎?類似的翻譯家相信學生們也積累了不少素材,如傅雷、草嬰、季羨林等。

當然,將三個當中的某兩個甚至全部結合起來寫,也應該是不錯的。

其他觀點言之成理也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