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三試題

高三語文閱讀專項練習題

本文已影響 3.65W人 

  【高三語文閱讀專項練習題】

【一】

高三語文閱讀專項練習題

頭一次背娘

李憲民

在市醫院住了十天十夜,娘終於出院了。

我結完賬,一路小跑着回到病房。娘斜躺在牀上,見我回來,努力支起虛弱的身子。我趨前遞上住院清單,一米多長,12000多元,娘瞅了半天,嘆了口氣,沒說話。

算上年初在峯峯醫院住院花的4000塊,意味着大半年的退休金成了泡影,怎能不令娘心疼?!

我攙着娘,穿過醫院長長的走廊,從來蘇水味,還有說不出來的各種各樣的藥味脫身出來,步入院內的天井。

午後的秋陽,暖暖地照在身上。踩着甬道上斑駁的碎影,感受着陽光的溫暖,看着來來往往的人羣,心中驟然響起溫弗爾特讚美生活的詩歌——“世界美如斯”,我慶幸,娘從蛛網中掙脫出來。

在醫院門口招了一輛計程車,扶娘貼窗坐下,一路上,娘一句話不說,只是貪婪地望着窗外。

很快,車到我住的小區。娘驚訝地說:“這麼一軲轆,就10塊錢?”我笑着付錢,算是回答她的疑問。娘不依不饒地追說:“從峯峯到邯鄲才7塊五,那可是九十里呢!”

來到我住的樓下,娘執意要自己爬樓,輕微腦血栓初愈,步履蹣跚,剛攀上幾級,額頭已滲出大滴的汗珠。

我在一旁註視着娘蒼白的頭髮,佝僂着的腰,顫巍巍的樣子,腦子突然閃過一個念頭,脫口而出:“娘,我揹你上樓吧”,說完這句話,自己也愣了。

活到四十,還從來沒背過娘,這可是人生頭一遭啊。

娘也愣了,略顯遲疑地看着我。娘一向固執,但這次卻沒有堅持,只是欲言又止地點了點頭。

我不再說話,彎腰,在娘面前蹲下,娘伸出雙臂,繞過我的肩頭,輕輕地伏上我的脊背,手上裸露的青筋好像蚯蚓在爬,七橫八拐。

小心翼翼地,託着娘,起身,邁步,上樓。原以爲會很吃力,沒想到,娘輕飄飄的,還沒有一袋面沉。

“曾記當年騎竹馬,轉身便是白頭翁”。娘已74歲了,想到我的娘已是風中之燭,瓦上之霜,鼻子一酸,強忍着,沒讓眼淚流下來。

過去,娘含辛茹苦哺育我們的一幕幕情景,清晰地浮現在眼前:娘一共生了我們三個子女,哪個娘不是背四五年,這樣算來,娘竟有15年在背孩子。尤其是我,最不讓娘省心,兒時體弱多病,生下來睡反了覺,一放到炕上就哭鬧不止,一趴上孃的背就安靜下來,直到5歲了,娘還揹着我。據爹說,那時的我在娘背上一趴就是一個下午,就像膏藥一樣扯都扯不下來!不管娘是生火做飯,洗洗涮涮……

娘就這樣背過春,背過夏,揹着我們一個個長大,成家,生子。還沒來得及喘氣,娘又毅然地背起第三代,眼見孫女、外甥從孃的背上穩穩地站到地面,這下,該輕鬆了吧。但隨着我們讀書,結婚,買房,她不得不爲此左挪右借,又扯下一身的饑荒……

我揹着娘,小心翼翼地,拾級而上。腦子裏好像裝了架放映機,一會兒正轉,一會兒倒轉。

一步,一階,一層……七十多斤的娘輕飄飄的,卻“壓”得我鼻子陣陣發酸。

“累不,老二”,正值我回想的當兒,孃的發問把我從過去拉回到現實。我搖搖頭,故作輕鬆地說:“不累。”

誰知,她略帶愧意地說:“當初要不是困難,也不會買6樓,讓你們住着不方便。”當時六樓是頂層,樓價最便宜。

驀地,我的心就像針尖戳了一下似的,隱隱作痛,我哽咽地安慰娘:

“頂樓蠻好的,陽光充足,通風也好,還能鍛鍊身體……”

沒想到,娘接着說了一句:“累你爬了72級臺階。”

剎那間,我錯愕無語。

活了這麼大,我就背過娘這一次。這一次,難報母愛於萬一。娘爲我們付出從來都是傾其所有,但娘對於我們的給予,卻從未忽略一點一滴。

(選自《特別關注》2014年第3期)

1、出院了本是好事,自然就會洋溢種康復的喜悅,可文中的“娘瞅了半天,嘆了口氣,沒說話”。試着探討娘嘆氣的原因。(6分)

2、試着分析下列語句精妙之處。(4分)

①在娘面前蹲下,娘伸出雙臂,繞過我的肩頭,輕輕地伏上我的脊背,手上裸露的青筋好像蚯蚓在爬,七橫八拐。

②“ 一步,一階,一層……七十多斤的娘輕飄飄的,卻“壓”得我鼻子陣陣發酸。”

3、下列對全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有誤的二項是【 】(4分)

A.“剎那間,我錯愕無語。”是作者心靈感動的體現,“錯愕無語”是因爲母親在每時每刻都爲自己孩子操心和理解的行爲引人深思:也太不注意自己了。

B.“曾記當年騎竹馬,轉身便是白頭翁”引用詩句體現時光易逝、光陰不在,也表達了“我”對母親日漸衰老的嘆息。

C.文章通過對接母親出院後回家途中所發生的事情的描寫,再現了母女之間的濃烈親情,突出體現母親對“我”的深沉偉大的母愛;也對“我”的心靈產生了一定衝擊。

D.“據爹說,那時的我在娘背上一趴就是一個下午,就像膏藥一樣扯都扯不下來!”用用比喻手法,表現了“我’小時候對母親的依賴。

E.全文主要運用了比喻、擬人、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通過語言描寫、動作描寫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二】

爲流浪貓喝彩

① 每一種動物都有它的生存之道,但如果以人的角度去看流浪貓的生存狀態,心有慼慼。

②立冬前一天,秋雨瀟瀟,我有點感冒,在樓下,聽到花圃裏傳來微弱的喘息和輕輕的乾嘔聲。走近發現,一隻黃色流浪貓趴在地上,全身被雨水打溼,它不停地嘔吐,吐一陣後又努力起身去吃身邊的幾棵叫不出名的青草。見我在看它,它非常警覺,但它已經沒有力氣躲避了。

③我想它馬上要死了。

④上了樓,躺在牀上,在感冒藥的作用下,我很快睡着了,醒來已是傍晚,我想起那隻流浪貓,從陽臺上看下去,它還在那裏,仍然在動。小區裏的人們下班回來了,它不再躲避。它的同類此刻不知道在哪裏,它得不到任何援助。

⑤我知道,貓有獨自療傷的本領,人類有時幫不了它們的忙,我希望它能挺過來。

⑥這一幕,讓我想起人生中最無助、最黯然的場景。我的人生中也有類似那隻流浪貓的經歷,雖然我生活的圈子裏有朋友,有親人,有愛人,有父母,但是一個人受傷了,醫好心靈,再親密的人也做不到,只有自己才能做到。人與動物的區別,除了思想之外,人類還可以得到援手和愛心,但人與人之間的任何一種援手其實只是外力,只能維持一時。對於深重的人生災難,別人無法幫你扛,只能自己扛下來,並且你得找個沒人的地方慢慢去療傷。

⑦ 有一位大娘,白天喜歡唱越劇,晚上會去跳排舞。她有一兒一女,兒子在政府部門工作,女兒女婿開了一家酒店,生意興隆,她不愁吃穿。在別人看來,這事非常完美的生活,但只要想起父親,她就會嚎啕大哭。她父親早年死於車禍,母親改嫁,她流離失所,靠親戚朋友接濟上完學,親戚給了她很多幫助。時光已經走過五十多年,但她仍然走不過12歲那個傍晚,走不過幾個人擡着父親遺體走進家門的那一刻。

⑧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有療傷的本領,一旦受傷就會退出圈子,努力讓自己生存下來,從不謀求任何同類的幫助。

⑨有時候,人類需要向動物學習。受傷了,落單了,孤獨了,是自己的事,療傷是緩慢的、艱難的過程。扛起來,走下去,挺下來,像那隻流浪貓,即便到了死亡的邊緣,也要自救一把,看能不能活下來。

○10我在小區裏又能看到那隻流浪貓了,它在花圃裏穿梭,靈活極了,有時爲了一點食物和它的同類在草從中追成一團。

○11我爲它喝彩,爲生命的頑強喝彩。

(選自《特別關注》2014年第3期,有刪改)

1、 分析“這一幕,讓我想起人生中最無助、最黯然的場景。”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2、 細細體會,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全文主旨。(3分)

3、 試從語言及情感角度賞析下列句子。(4分)

(1) 受傷了,落單了,孤獨了,是自己的事,療傷是緩慢的、艱難的過程。

(2) 每一種動物都有它的生存之道,但如果以人的角度去看流浪貓的生存狀態,心有慼慼。

4、 分析第七段在全文中所起的特定作用。(4分)

【三】

請你做一個勇敢、堅強的怪胎

小時候,我沒有多少朋友,因爲他們覺得我很不同。這種不同並非我有多出色,而是我很怪。

那時我不愛說話,總是沉默;並不是不想說,而是真正聽我說話且能聽懂的人特別少。我不愛穿裙子,不留長髮,騎破舊的自行車,沒有漂亮的首飾,經常和男孩子一起爬單槓,所以女孩子們不願和我玩。漸漸地,男孩子們也不和我玩了,覺得丟臉。我經常被人遺忘,孤單地站在人羣外,索性開始不參加他們的活動。我一個人也過得挺開心,沒覺得有什麼不好。

後來長大一些,從港臺劇學到不少新詞彙,開始有人喊我“嘿,怪胎”“嘿,異類”。

四年級,我初次明白原來與大家不一樣是會受到孤立與歧視的。

班裏有一個女孩,她爸爸從香港給她帶回一個MP3,只在電視中看過的MP3。MP3裏只有幾首兒歌,但還是成功吸引了全班同學圍觀。她很大方,允許每人戴上耳機聽10秒鐘。輪到我的時候,她忽然收回了MP3,說:“我不能借給你,你是個怪胎,要是傳染給我怎麼辦?”我站在那裏,緊緊攥着校服的衣角,聽他們大聲笑,像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赤身裸體站在大街上那般無助。

我以爲,沉默再沉默,減少存在感,就不會被歧視。後來才發現,這是枉然,他們覺得你是異類,即使什麼都不做,存在也是錯。沒有人願意和我說話,否則會被“連坐”,會成爲第二個我,被全班同學孤立。

六年級時,我被燙傷了手,大夏天起了水泡,很癢,一抓就流膿。疼痛伴隨着腥臭的腐爛氣息,同學經過我旁邊時會誇張地捂住鼻子,或者不小心碰到我就要去洗手,似乎我染上了什麼不得了的傳染病。

我不記得自己哭了多少次,有一次甚至崩潰地爬上了天台。當然,我沒有勇氣跳下去,只是花了很大力氣把自己變成另外一個人:蓄長髮,向父母要錢買小玩意兒討好班裏的同學,幫他們值日、抄作業,玩遊戲時自動選擇最不討好的角色……時隔多年,現在,我已經可以笑着做自己不喜歡的事,笑着去迎合別人,與誰相處都遊刃有餘,也學會小聲地和別人討論:“嘿,那個小A真是個怪胎,真討厭!”

小A是我的初中同學,她一直是個怪胎。我們看言情小說,她在操場撿石頭;我們把校服改得花裏胡哨,偷偷染髮、燙髮,她還是清湯掛麪,穿着寬得可以多塞一個人的校服;我們早戀、寫情書,她在撿易拉罐、飲料瓶;我們春遊嬉鬧,她把自己關在家中搗鼓着撿來的東西……我們特別害怕和她在一起,覺得她髒、噁心,有傳染病,更重要的是她從來不和我們在一起,是異類。於是,我們歧視並孤立她,在她的椅子上倒紅藥水、放小石子,在她的課桌上寫髒話……

排除異己,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若是一個異類、一個怪胎,便要將他剷除,讓他消失——這惡毒的想法不知從哪兒衍生,從此生生不息。

只是小A和我不一樣,她始終波瀾不驚,繼續走自己的路。

後來初中畢業,我們去了不同的高中,和以前的同學提到小A,他們都是一臉嫌惡:“她啊,估計去撿垃圾了吧,誰願意知道她的事啊……”再後來,我沒有聽到過小A的消息。

今年暑假,參加初中的同學會,以爲小A會像以往一樣離羣,沒想到她出現了,且把我們嚇了一跳。現在小A在中央美術學院上學,還未畢業就已經幫很多公司設計產品。但她本人沒什麼變化,普通T恤、過時長褲,與爭芳鬥豔的女同學一比,天差地別。

她安靜地坐在角落喝飲料,我忍不住走近,問:“你一直都是這樣嗎?”

“是,一直這樣老土、邋遢、不合羣。”她倒是直接,“不會迎合別人,學習、生活、工作中經常碰釘子!”

“那,你沒想過改變嗎?”

她笑了:“我是很怪,但我活得很暢快。我又沒有阻礙到別人,爲何要改變?”

那一刻,我才真正地懂得:她不是怪胎,我纔是。

不敢直麪人生,不敢承認孤獨,不敢做自己喜歡的事,費盡心機地迎合別人只爲得到認可,但其實從改變的那一刻起,我們已經否定了自己。

小時候,我沒有多少朋友,因爲他們覺得我很不同。這種不同並非我有多出色,而是我很怪。

那時我不愛說話,總是沉默;並不是不想說,而是真正聽我說話且能聽懂的人特別少。我不愛穿裙子,不留長髮,騎破舊的自行車,沒有漂亮的首飾,經常和男孩子一起爬單槓,所以女孩子們不願和我玩。漸漸地,男孩子們也不和我玩了,覺得丟臉。我經常被人遺忘,孤單地站在人羣外,索性開始不參加他們的活動。我一個人也過得挺開心,沒覺得有什麼不好。

後來長大一些,從港臺劇學到不少新詞彙,開始有人喊我“嘿,怪胎”“嘿,異類”。

四年級,我初次明白原來與大家不一樣是會受到孤立與歧視的。

班裏有一個女孩,她爸爸從香港給她帶回一個MP3,只在電視中看過的MP3。MP3裏只有幾首兒歌,但還是成功吸引了全班同學圍觀。她很大方,允許每人戴上耳機聽10秒鐘。輪到我的時候,她忽然收回了MP3,說:“我不能借給你,你是個怪胎,要是傳染給我怎麼辦?”我站在那裏,緊緊攥着校服的衣角,聽他們大聲笑,像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赤身裸體站在大街上那般無助。

我以爲,沉默再沉默,減少存在感,就不會被歧視。後來才發現,這是枉然,他們覺得你是異類,即使什麼都不做,存在也是錯。沒有人願意和我說話,否則會被“連坐”,會成爲第二個我,被全班同學孤立。

六年級時,我被燙傷了手,大夏天起了水泡,很癢,一抓就流膿。疼痛伴隨着腥臭的腐爛氣息,同學經過我旁邊時會誇張地捂住鼻子,或者不小心碰到我就要去洗手,似乎我染上了什麼不得了的傳染病。

我不記得自己哭了多少次,有一次甚至崩潰地爬上了天台。當然,我沒有勇氣跳下去,只是花了很大力氣把自己變成另外一個人:蓄長髮,向父母要錢買小玩意兒討好班裏的同學,幫他們值日、抄作業,玩遊戲時自動選擇最不討好的角色……時隔多年,現在,我已經可以笑着做自己不喜歡的事,笑着去迎合別人,與誰相處都遊刃有餘,也學會小聲地和別人討論:“嘿,那個小A真是個怪胎,真討厭!”

小A是我的初中同學,她一直是個怪胎。我們看言情小說,她在操場撿石頭;我們把校服改得花裏胡哨,偷偷染髮、燙髮,她還是清湯掛麪,穿着寬得可以多塞一個人的校服;我們早戀、寫情書,她在撿易拉罐、飲料瓶;我們春遊嬉鬧,她把自己關在家中搗鼓着撿來的東西……我們特別害怕和她在一起,覺得她髒、噁心,有傳染病,更重要的是她從來不和我們在一起,是異類。於是,我們歧視並孤立她,在她的椅子上倒紅藥水、放小石子,在她的課桌上寫髒話……

排除異己,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若是一個異類、一個怪胎,便要將他剷除,讓他消失——這惡毒的想法不知從哪兒衍生,從此生生不息。

只是小A和我不一樣,她始終波瀾不驚,繼續走自己的路。

後來初中畢業,我們去了不同的高中,和以前的同學提到小A,他們都是一臉嫌惡:“她啊,估計去撿垃圾了吧,誰願意知道她的事啊……”再後來,我沒有聽到過小A的消息。

今年暑假,參加初中的同學會,以爲小A會像以往一樣離羣,沒想到她出現了,且把我們嚇了一跳。現在小A在中央美術學院上學,還未畢業就已經幫很多公司設計產品。但她本人沒什麼變化,普通T恤、過時長褲,與爭芳鬥豔的女同學一比,天差地別。

她安靜地坐在角落喝飲料,我忍不住走近,問:“你一直都是這樣嗎?”

“是,一直這樣老土、邋遢、不合羣。”她倒是直接,“不會迎合別人,學習、生活、工作中經常碰釘子!”

“那,你沒想過改變嗎?”

她笑了:“我是很怪,但我活得很暢快。我又沒有阻礙到別人,爲何要改變?”

那一刻,我才真正地懂得:她不是怪胎,我纔是。

不敢直麪人生,不敢承認孤獨,不敢做自己喜歡的事,費盡心機地迎合別人只爲得到認可,但其實從改變的那一刻起,我們已經否定了自己。

請你做一個勇敢、堅強的怪胎。

( 選自《青春美文》2013年12期)

1、看似簡單的陳述事情,其實作用巨大。分析首段在本文的所起作用。(4分)

2、有人說本文第5段純屬冗長的文字,無什麼太大的意義,可以刪去;也有人說5段可謂精心之筆。對此,你怎麼看?並結合全文說明理由。(5分)

3、試着探討文中劃線句現在,我已經可以笑着做自己不喜歡的事,笑着去迎合別人,與誰相處都遊刃有餘,也學會小聲地和別人討論:“嘿,那個小A真是個怪胎,真討厭!” 所有的表達效果。(4分)

4、文中有“在她的椅子上倒紅藥水、放小石子,在她的課桌上寫髒話……”,你覺得……可能省略了哪些內容?請聯想其可能代表的事。(4分)

5、 “那一刻,我才真正地懂得”,“我”那時候明白了什麼?結合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分析所懂得的道理。(6分)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敘述,正確無誤的兩項是【 】(4分)

A.“我不記得自己哭了多少次,有一次甚至崩潰地爬上了天台。”襯托出了作者當時內心的痛苦,體現同學對我身體和心靈的傷害。

B.當“我”看到現在的小A與過去今非昔比、天差地別,“我”感到無比驚訝與好奇。

C.“是,一直這樣老土、邋遢、不合羣。”既是對小A直白性格的體現,也是對“我”的暗諷。

D.本文記敘中有插敘,通過對比、舉例、反襯等手法,層次鮮明,層層深入,再現了“我”的情感世界;最後也領略到人生的哲理。

【四】

憶劉半農君

這是小峯出給我的一個題目。

這題目並不出得過分。半農去世,我是應該哀悼的,因爲他也是我的老 朋友。但是,這是十來年前的話了,現在呢,可難說得很。

我已經忘記了怎麼和他初次會面,以及他怎麼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 在《新青年》投稿之後,由蔡孑民先生或陳獨秀先生去請來的, 到了之後,當然更是《新青年》裏的一個戰士。他活潑,勇敢,很打了幾次大仗。 譬如罷,答王敬軒的雙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創造,就都是的。 這兩件,現在看起來,自然是瑣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單是提倡新式標點,就 會有一大羣人“若喪考妣”,恨不得“食肉寢皮”的時候,所以的確是“大仗”。 現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約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單是剪下辮子就會坐牢或殺 頭的'了。然而這曾經是事實。

但半農的活潑,有時頗近於草率,勇敢也有失之無謀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襲 擊敵人的時候,他還是好夥伴,進行之際,心口並不相應,或者暗暗的給你一刀, 他是決不會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爲沒有算好的緣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開一次編輯會,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時最惹我注意 的是陳獨秀和胡適之。假如將韜略比作一間倉庫罷,獨秀先生的是外面豎一面大旗, 大書道:“內皆武器,來者小心!”但那門卻開着的,裏面有幾枝槍,幾把刀,一 目瞭然,用不着提防。適之先生的是緊緊的關着門,門上粘一條小紙條道:“內無 武器,請勿疑慮。”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這樣的人——有時 總不免要側着頭想一想。半農卻是令人不覺其有“武庫”的一個人,所以我佩服陳 胡,卻親近半農。

所謂親近,不過是多談閒天,一多談,就露出了缺點。幾乎有一年多,他沒有 消失掉從上海帶來的才子必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豔福的思想,好容易纔給我們 罵掉了。但他好像到處都這麼的亂說,使有些“學者”皺眉。有時候,連到《新青 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於寫稿,但試去看舊報去,很有幾期是沒有他的。那些 人們批評他的爲人,是:淺。

不錯,半農確是淺。但他的淺,卻如一條清溪,澄澈見底,縱有多少沉渣和腐 草,也不掩其大體的清。倘使裝的是爛泥,一時就看不出它的深淺來了;如果是爛 泥的深淵呢,那就更不如淺一點的好。

但這些背後的批評,大約是很傷了半農的心的,他的到法國留學,我疑心大半 就爲此。我最懶於通信,從此我們就疏遠起來了。他回來時,我才知道他在外國鈔 古書,後來也要標點《何典》,我那時還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說了幾句 老實話,事後,才知道半農頗不高興了,“駟不及舌”,也沒有法子。另外 還有一回關於《語絲》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會 上見過一回面,那時候,我們幾乎已經無話可談了。

近幾年,半農漸漸的據了要津,我也漸漸的更將他忘卻;但從報章上看見他禁 稱“蜜斯”之類,卻很起了反感:我以爲這些事情是不必半農來做的。從 去年來,又看見他不斷的做打油詩,弄爛古文2,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 不免長嘆。我想,假如見面,而我還以老朋友自居,不給一個“今天天氣……哈哈 哈”完事,那就也許會弄到衝突的罷。

不過,半農的忠厚,是還使我感動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後來有人通知我,半 農是要來看我的,有誰恐嚇了他一下,不敢來了。這使我很慚愧,因爲我到北平後, 實在未曾有過訪問半農的心思。

現在他死去了,我對於他的感情,和他生時也並無變化。我愛十年前的半農, 而憎惡他的近幾年。這憎惡是朋友的憎惡,因爲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農,他的 爲戰士,即使“淺”罷,卻於中國更爲有益。我願以憤火照出他的戰績,免使一羣 陷沙鬼將他先前的光榮和死屍一同拖入爛泥的深淵。

八月一日。

注:⑴1928年魯迅任《語絲》主編期間,選登了一篇讀者來信。這封信糾正了劉半農發表在該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個史實性錯誤。

(2)指劉半農於1933年到1934年間發表於《論語》《人世間》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詩集》和《雙鳳凰磚齋小品文》等。

1.從“去年來,又看見他不斷的做打油詩,弄爛古文”一句中,作者爲什麼 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爛”字?請從字義與情感兩個方面分析(4分)

2.從文章看,魯迅對有些人所批評的劉半農的“淺”持什麼態度(4分)

3.請根據原文概括魯迅與劉半農之間的關係由親到疏的原因(4分)

4.聯繫最後一段,談談你對“這憎惡是朋友的憎惡”一句的理解(5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