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三試題

高三語文閱讀專項練習試卷

本文已影響 1.06W人 

  【高三語文閱讀專項練習試卷】

東坡居士 林語堂

高三語文閱讀專項練習試卷

蘇東坡由現在起.由情勢所迫,要一變而爲農夫。由氣質和自然的愛好所促使,要變成一個隱士。社會,文化,學問,讀歷史的教訓,外在的本分責任,只能隱藏人的本來面目。若把一個人由時間和傳統所賦予他的那些虛飾剝除淨盡,此人的本相便呈現於你之前了。蘇東坡若回到民衆之間,那他就猶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陸地上拖着鰭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個海豹。蘇東坡最可愛,是在他身爲獨立自由的農人自謀生活的時候。中國人由心裏就讚美頭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邊田間的農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詩,擊牛角而吟詠。他偶爾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這時他成了自然中偉大的頑童——也許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這副面貌吧。

在元豐三年(1080)正月初一,蘇東坡已和長子邁離開京都,啓程前往幽居之地黃州。黃州是長江邊上一個窮苦的小鎮,在漢口下面約六十里地。

蘇東坡幸而死裏逃生,至少是個驚心動魄的經驗。他開始深思人生的意義。在六月他寫的別弟詩裏,他說他的生命猶如爬在旋轉中的磨盤上的線蟻,又如旋風中的羽毛。他開始沉思自己的個性,而考慮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寧。他轉向了宗教。

在元豐四年(1081),蘇東坡真正務農了。他開始在東坡一片田地裏工作,自稱“東坡居士”。他過去原想棄官爲農,沒料到在這種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農夫。在他那《東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說:“地既久荒,爲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闢之勞,筋力殆盡。釋來而嘆,乃作是詩,自憨其勤。庶幾來歲之入,忽忘其勞焉。”

他看着稻莖立得挺直,在微風中搖曳,或是望着沾滿露滴的莖在月光之下閃動,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滿足。他過去是用官家的俸祿養家餬口;現在他才真正知道五穀的香味。

蘇東坡的鄰人和朋友是潘酒監、郭藥師、龐大夫、農夫古某;還有一個說話大嗓門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裏像豬一般啼叫。黃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壽昌,也是對蘇東坡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人。再一個是馬夢得(字正卿),始終陪伴着蘇東坡,而且非常忠實可靠,過去已經追隨蘇東坡二十年。蘇東坡曾說,他的朋友跟隨他而想發財致富。那如同龜背上採毛織毯子。那時蘇東坡又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兩個是道士。

因爲蘇東坡對長生的奧祕甚感興趣。但是東坡最好的朋友是陳慥。今天中文裏有“季常之痛”一個典故,季常是陳慥的號。陳季常這個朋友,蘇東坡是可以隨便和他開玩笑的。蘇東坡在一首詩裏,開陳季常的玩笑說:“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爲這首詩,在文言裏用“河東獅吼”就表示懼內,而陳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這個名字也就千古流傳了。

蘇東坡自己善於做菜,也樂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頗爲高興。根據記載,蘇東坡認爲在黃州豬肉極賤,可惜“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頗引爲憾事。他告訴人一個燉豬肉的方法,極爲簡單。就是用很少的水煮開之後,用文火燉上數小時,當然要放醬油。

他又發明了一種青菜湯,就叫做東坡湯。這根本是窮人吃的,他推薦給和尚吃。方法就是用兩層鍋。米飯在菜湯上蒸,同時飯菜全熟。下面的湯裏有白菜、蘿蔔、油菜根、芥菜。下鍋之前要仔細洗好,放點兒姜。

在這種農村氣氛裏。他覺得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像田園詩人陶潛的生活,他對陶潛極其佩服。蘇東坡寫過一首詩。說陶潛一定是他的前身。這種說法若出諸一個小詩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蘇東坡說出來。只覺得妥當自然。他越讀陶詩,越覺得陶詩正好表現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蘇東坡很容易接受哲學達觀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牆上門上,他寫了三十二個字給自己晝夜觀看,也向人提出四種警告:

出輿入輦,厥痙之機。 洞房清宮,寒熱之媒。

皓齒峨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酸,腐腸之藥。

失去人間美好的東西之人,纔有福氣!蘇東坡能夠到處快樂滿足,就是因爲他持這種幽默的看法。後來他被貶謫到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當地無醫無藥,他告訴朋友說:“每念京師無數人喪生於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

蘇東坡現在衣食足堪自給,心滿意足。他今日之使我們感到親切自然之處,是那一片仁愛心。當年在他所住地區溺死初生嬰兒的野蠻風俗,最使他痛心。蘇東坡自己成立了一個救兒會,請心腸慈悲爲人正直的鄰居讀書人古某擔任會長。救兒會請富人捐錢.每年捐助十緡,多捐隨意,用此錢買米.買布,買棉被。古某掌管此錢。安國寺一個和尚當會計,主管賬目。這些人到各鄉村調查貧苦的孕婦,她們若應允養育嬰兒,則贈予金錢、食物、衣裳。蘇東坡說,如果一年能救一百個嬰兒,該是心頭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緡錢。他行的纔是最上乘的佛教教義。

我總以爲,不管何處,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興。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隨之腐爛了。

(摘自《蘇東坡傳》第十五章《東坡居士》,有刪節)

19.聯繫全文,說說蘇軾爲什麼要自稱“東坡居士”?(4分)

20.作者爲什麼說“我總以爲,不管何處,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興。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隨之腐爛了。”(5分)

21.蘇東坡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請結合本章內容具體說明。(6分)

  參考答案:

19.(4分)①“東坡”是他被貶黃州後居住的地方,更是他生平第一次參加農耕的地方,這裏有他辛勤的汗水,更有他自力更生的快樂,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地方,故以“東坡”爲號。②居士,即學佛的居家之士,介乎隱士和佛徒之間。他此時是一個被貶的人,而且受氣質和自然的愛好所促使,他選擇做隱士。③他的思想開始轉向宗教,想從宗教中尋找心靈的解脫安寧,但他選擇的是參禪而不是遁入空門。此刻的他,恰恰是介乎隱士和佛徒之間,以“東坡居士”自稱,符合他的處境也符合他的心境。④他以這段特殊的經歷的標誌爲號,表明他不以這種身份、生活爲辱,反以這種身份、生活爲豪,這體現出他的豁達快樂的天性。(答對1點得1分,意思對即可)

20.(5分)這句話是對蘇東坡的讚美與肯定(2分)。讚美蘇東坡具有人道精神,在被貶遭難的時候,還心繫百姓疾苦,而且親自奔走,通過救嬰兒來解決百姓的實際問題。宗教應該以救人渡生爲宗旨,不如此,則毫無意義。蘇東坡身體力行了宗教救苦救難的教義(3分)。

21.(6分)身處逆境的蘇東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樂,但他卻能事事處處體會到快樂甚至創造快樂,更可貴的是,他的快樂是跟百姓大衆聯繫在一起的。林語堂舉了許多事例來表現這一點:①務農之樂。務農是艱辛的.,尤其對一個毫無經驗又要以此爲生的士大夫來講,這還是一種壓力和折磨。但蘇東坡卻從中體會到實實在在的務農之樂。②交友之樂。被貶至窮鄉僻壤,蘇軾可交往的朋友甚少,但他照樣可以從中體會快樂。他與老百姓交朋友,能感受淳樸的友情。與不離不棄的朋友交往,感受忠貞的友情。還有與奇人異友交往的樂趣,更有與好友交往的無拘無束的樂趣。③做菜之樂。蘇軾從庸常的家居生活中也能體驗快樂,在做菜中蘇軾體驗創造的快樂。④無醫之樂(倖存之樂)。病痛時無醫無藥,這是可悲之事,但蘇軾卻也能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品出其中的樂。⑤救人之樂。蘇軾不以自己的苦爲苦。在救嬰的過程中,蘇軾爲能解民困、導民風而感到快樂。⑥隱居之樂。蘇軾過着艱苦的生活,但他十分滿足,覺得一償心願,覺得自己天生適合隱居,因此,他以陶潛爲榜樣,甚至認爲自己是陶潛轉世,以自己像陶潛那樣農耕與寫作爲快樂。(能答出三種快樂並能適當解釋即可,每點2分,共6分)

魔星高照

“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牛年的春晚中,憑藉一枚戒指、幾隻雞蛋,劉謙,這位來自臺灣的魔術師以“奇蹟”的速度一夜紅遍大江南北。他的這句口頭禪也成爲了一句流行語,那麼,奇蹟究竟是怎樣誕生的呢?

7歲那年,剛上小學的劉謙在一個商場門口看見了一個賣魔術道具的人,魔術的神祕莫測深深吸引了他。每天放學後,他就會到商場門口看這個人變魔術。劉謙的魔術天分從那個時候顯露出來了,“很多大人才會的魔術,我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就能很快熟練掌握,有的時候看別人變,我自己就能慢慢摸索出其中的奧妙,並能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

劉謙對魔術的熱愛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因爲喜歡,我會在上課的時候,也不忘練習手法。有一次上數學課,我正在用硬幣練習,一不小心硬幣就掉到地上,老師看了我一眼,以爲我會收斂,可是我還是控制不住自己,又練,又掉,直到老師忍無可忍,把我身上的硬幣全部沒收。”直到現在也一樣,劉謙的愛好不像其他年輕人一樣是K歌或出去玩,他一有時間就一個人悶在房間裏鑽研魔術。用他的話說,魔術是他一生最大的愛好。

剛開始上臺表演時,劉謙很緊張,不苟言笑。他的表演帶給觀衆的多是緊張和驚奇,少有笑聲。媽媽一直很支持劉謙表演魔術,她發現了這個問題。“觀衆走進劇場,主要還是來尋找快樂的。可你沒給他們帶來快樂,所以媽媽希望你在舞臺上表現出輕鬆、快樂的一面。”這是媽媽給劉謙的提醒和告誡,這讓劉謙恍然大悟。在以後的表演中,劉謙開始不斷嘗試給魔術加入新的元素,例如幽默的語言、俏皮的表情和動作,給觀衆帶來驚奇之外的快樂。而也正是這些突破,使劉謙的魔術表演大受歡迎,而劉謙也成了一個有別於傳統魔術師的偶像明星。這些變化也給劉謙的思想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我的口頭禪是‘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這是舞臺上的話。生活中,我更希望自己常說的是‘哪怕沒有奇蹟,你也要快樂和笑口常開!”’

2009年春節,劉謙在央視春晚通過8分半鐘的《魔手神彩》將奇蹟展現在13億觀衆眼前。自此,魔法王子讓所有人記住了他的名字。

2009年5月7日,劉謙的魔術亞洲巡演成功在南京拉開序幕。巡演首場獲得了極高評價,觀衆紛紛以“完美極了”來評價這場首演。5月9日,劉謙在巡演中成功地用5秒鐘時間分開混在一起的鹽和胡椒粉這一魔術,並承諾以後不會再次公開表演。他透露了“一生只可表演一次”的祕密:“兩年前在匈牙利,我在街頭看到一位老先生,他可以將混在一起的不同顏色的沙子在10秒鐘之內完全分開。我當時想了很久,沒想出來。我回去想了2個月,真的想不到。我就去找這位老先生,他說這是他的祕密。我回國以後,繼續想怎麼也想不通,四個月後我又去了一趟匈牙利,我又找到了他,我說我是個魔術師,我真的非常想知道你是怎麼做到的。那位老先生最後說,我可以告訴你,但你要答應我一件事,那就是這個魔術你一生只能表演一次。”

劉謙掀起的魔術浪潮也在各家電視臺之間引發了一輪“魔戰”。目前,已經有浙江、湖南、江蘇、安徽、四川五家衛視打出了魔術牌,劉謙更成了你爭我奪的目標。安徽衛視在新節目“星光魔範生”中網羅國際頂尖魔術大師:江蘇衛視大力推出“我的魔術猜想”;4月中旬,湖南衛視將播出劉謙、汪涵強強聯手打造的“金牌魔術團”;四川衛視也亮出了獨家祕笈,由劉謙主持的《魔星高照》目前亮相。

與此同時,電視和網絡上卻也出現了不少魔術揭祕節目。央視春晚後,劉謙“雞蛋下戒指”的魔術一躍成爲牛年網絡的第一問,各種“揭祕”的版本也層出不窮。在面對記者的提問時,劉謙說:“如果不是建設性地揭祕,那麼當你知道答案後,你只會瞧不起它。魔術是一個清晰的夢境,一個美夢醒了,還會有什麼樂趣呢?”劉謙表示,對於魔術師而言,魔術的表演方式可能有100種,“魔術的樂趣在於想像的空間帶來的美妙感受”。對於每一個魔術師來說,創造一個魔術的過程十分艱難。“我最快要一個星期,有時候要兩三年,春晚的那個魔術,我從設計到表演用了3年,以後我都不會去解密它。”同時劉謙慶幸網上衆多的發帖揭祕者當中沒一個是職業魔術師。“我要向大陸魔術師的專業素養與操守道德表示敬意,我不排除他們當中有人已經猜到。”

16.結合文本,分析劉謙成爲一位成功魔術師的條件有哪些。(4分)

17.文本中作者多次引用了劉謙自己的話,請選擇其中一處分析這樣引用的作用。(5分)

18.有人肯定劉謙的走紅將對小衆化的魔術帶來積極的意義;但也有人說魔術大衆化,使魔術前景堪憂,甚至表示劉謙已紅,魔術將死。你認爲劉謙的走紅和由此產生的魔術熱是利還是弊?(6分)

  參考答案:

16.【信息整合】(4分)

①魔術方面的天分。他小時候就可以很快學會或悟出一些比較難的魔術;

②對魔術的熱愛。他對魔術充滿了熱愛。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時刻練習;

③媽媽的支持。劉謙媽媽對劉謙的支持和建議使他的魔術表演不斷進步,廣受歡迎;

④對魔術的執着。不論是小時候每天放學都去看人魔術,還是爲了學到新的魔術想了幾個月,而且專門又出國學習。(答出其中一點1分,二點2分,三點得4分。若能夠根據文中答出“善於思考”、“創新”、“勤奮”等也可相應得分。)

17.引用傳主的原話,更爲直接地(真實地)展示傳主的經歷,(1分)同時增強了傳記的生動性和感染力,(1分)有助於讀者更好的瞭解傳主的精神。(1分)例如劉謙講自己上課時不停練習魔術,就直接體現了他對魔術的熱愛,同進表述生動,讓讀者容易理解和接受。(2分)(作用3分,結合文本2分,文本選取可以不同,但必須是劉謙的原話部分。)

18.【問題探究】(6分)

我認爲這些對魔術的發展是有好處的。(1分)劉謙的走紅掀起了魔術的熱潮,不論媒體還是觀衆都對魔術產生了很大興趣,例如各大電視臺爭相製作播出魔術節目和劉謙魔術巡演的展開,這必將推動魔術本身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魔術師互相學習交流提高技藝)。(2分) 魔術的普及和發展豐富了人們的娛樂生活,帶給人們美妙的享受。(3分)

我認爲這些對魔術的發展是有害的。(1分)魔術不同於其它一般表演形式,它的魅力就在於它的不可知的神祕感(“是一個清晰的夢境”),這—特點決定了魔術是屬於小衆化的一種特殊表演形式。(2分)劉謙的走紅掀起了魔術的熱潮,魔術由小衆藝術變成了大衆娛樂,很多人模仿甚至揭祕,包括劉謙在內的不少魔術師的魔術都遭到揭祕,魔術失去了自身的神祕感(“一個美夢醒了”),反而使人們失去了對魔術的期盼感,這不利於魔術的健康發展。(3分) (若持“利弊辯證”觀點,只要能言之有理,可視爲合理答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