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七年級試題

初一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測試卷

本文已影響 1.49W人 

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練習初一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測試卷。

初一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測試卷

 一、(本大題共26分)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3分)

A.遷徙(xǐ) 鑰匙(shi) 譬如(bì) 利爪(zhǎo)

B.酷熱(kù) 棲息(qī) 漲紅(zhàng) 穿梭(suō)

C.遨遊(áo) 企盼(qǐ) 給予(gěi) 怦怦(pēng)

D.茁壯(zhuō) 噴水(pēn) 截然(jié) 膝蓋(xī)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 )(3分)

A.自出機抒 居高臨下 氣勢碑礴 虛無縹緲

B.披枷帶鎖 連綿不斷 荊棒遍地 喘息不定

C.眼花繚亂 化險爲夷 載沉載浮 瞬息萬變

D.珊珊來遲 娓娓動聽 立竿見影 橫徵暴斂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這篇文章見解深刻,切中時弊,提出了一些嚴峻的社會問題,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B.同學們問我學習的方法是什麼,依我的門戶之見,上課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向老師請教。

C.直到鋃鐺入獄,這個犯才痛定思痛地說了句心裏話:“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可吃,我落到今天這個下場,教訓真是刻骨銘心。”

D.有些爲別人作序或作跋的人,不但對書稿內容缺乏研究,甚至只瀏覽書稿的一鱗半爪,便率爾成文。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如果不重視網絡道德建設,一些道德敗壞現象及消極落後思想就可通過網絡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違反正常的社會秩序,損害改革發展的大局。

B.“藍牙”是一種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它能以內置的藍牙芯片取代傳統的線纜,讓不同的設備在10米左右的距離之內,以無線的方式連接起來。

C.李局長在新學期工作動員會上特別強調,思想政治課要改革,要結合實際,講求實效,應該把政治常識和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結合起來。

D.青年組的設計方案令人耳目一新,整座大橋橫跨河面的部分,沒有一個橋墩,橋身全靠鐵索拉起,這在國內還是先例。

5.按要求用課文中的原句默寫填空。(7分)

(1)闡述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也是一種樂趣的句子是 ?

(2)當別人不瞭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爲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是 ?

(3)孔子闡述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的語句是 。用來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語句是 。

(4)與“學而時習之”內容相近的句子是 ?與“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5)兩千多年前,孔子發出了“逝者如斯夫, ”(《論語子罕》)的人生感言,告誡人們要珍惜光陰。

6.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我的老師》通過幾件具體的事情,表現了小學時的蔡雲芝老師對“我”和同學的摯愛,抒發了對溫柔美麗、慈愛偉大的蔡老師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B.《再塑生命的人》語言精美而流暢,富有詩意,感情真摯而深沉。

C.《王幾何》一文,通過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手法,描寫了一個熱愛教學,教學有方的平凡中學教師形象。

D.《我的早年生活》中的丘吉爾用調侃的語調,寫出自己早期的幸運,但有點悲觀。

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後面的問題。(4分,每小題2分)

成都市中小學正掀起“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高潮,不少學校,正大力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讓孩子們與經典相伴。

材料一 某小學在校園環境文化的營造中,充分利用書香長廊、櫥窗、牆壁、黑板報等空間,以多種藝術表現形式滲透國學經典的文化元素,讓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中快樂成長。

材料二 某學校提倡快樂學國學。校園內衆多的楹聯、教學樓牆上的《弟子規》、經典美文以及出自經典的指路牌(“三樂苑”“積步軒”)等等,都讓學生隨時能接觸到經典。

材料三 某中學讓古詩文、名言警句上牆、上板報。只要走進校園,就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老子等聖賢的經典名句把各個角落的櫥窗裝點一新,可以看到同學們以國學經典爲內容的書法展,可以看到以國學經典爲主題的板報,處處顯現出同學們與傳統文化的親近。

(1)從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一個什麼結論?

(2)你對學校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建議是什麼?

 二、(本大題共44分)

(一)閱讀《〈論語〉十二章》,回答後面的問題。(17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爲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爲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爲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8.下列對第⑨章兩個“其”、兩個“之”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兩個“其”含義相同,兩個“之”含義也相同。

B.兩個“其”含義不同,兩個“之”含義也不同。

C.兩個“其”含義相同,兩個“之”含義不同。

D.兩個“其”含義不同,兩個“之”含義相同。

9.第①章主要講了哪三個方面的內容?請簡要分析。(3分)

10.第⑤章是爲了告誡弟子什麼?(4分)

11.怎樣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的深刻含意?(3分)

12.通過學習本文,你得到了哪些教益?(4分)

(二)閱讀下文,回答文後問題。(11分)

白梅無價

韓靜霆

①當代大畫家李苦禪撒手人寰駕鶴西遊的時候,我的老師許麟廬正在山東旅行。許老聽到噩耗,立即登車,直奔北京。到了苦禪靈堂,滿頭白髮的老人,長跪不起,慟哭不止。他和苦老,同是齊白石大師的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還親。師兄師弟,年輕時在白石先生左右,一個是左膀,一個是右臂。貧困的時候,他們一個燒餅掰作兩半兒充飢。藝術上更是志趣相投,畫畫兒畫瘋了的時候,兩個人一夜之間畫一刀紙,一百張,酣暢淋漓。這會兒苦禪一去不歸,許老恨不能跟隨而去。那哭聲,真是撕心裂肺,好幾個年輕人才把他從靈前拉起來。透過老人迸濺的淚花,我能感受到兩位畫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感受到這種滲透着深深文化氣息的友誼是何其珍貴。

②第二天,許老到我家來,進門就說:“靜霆啊,苦禪兄走了啊……”接着又嚎啕起來,這回是在“家”裏哭,而且當着我和我妻子的面兒。許老失去了大師兄,那種絕望的悲傷,那種真情的傾瀉,讓我永生永世都忘不掉。

③那天,妻子做了老師愛吃的餅,弄了幾樣好菜,還有好酒,可老師吃不下飯去,看許老骨瘦形銷的樣子,我們執意請他休息一會兒,睡個午覺。誰知,許老剛躺下,又爬起來,大叫“拿宣紙來”。我那時經濟不大寬裕,哪裏有好宣紙存用?翻箱倒櫃,才找到兩張質量低劣的四尺宣紙,兩支破毛筆。許老捉了筆就在四尺宣紙上橫掃。他哪裏是在作畫,簡直是要劃破陰陽之界。他筆筆中鋒,含淚揮筆畫梅花。只聽見宣紙沙沙地響,力透紙背,情透紙背。毛筆直衝斜行,猶如劍器在許老手中揮舞。他把痛悼師兄之情,傾灑在紙上,朵朵梅花都是淚!老師畫枝幹的時候,一言未發,該點蕊了,說了四個字“泥裏拔釘”。梅蕊雖“拔”了出來,可他卻無法從情感中自拔。

④這張四尺宣紙上的白梅花,乾溼濃淡,墨色淋漓,疏影橫斜,筆意縱橫。筆墨狂放霸氣,不僅世間難得如此珍品,就連許老自己也絕對不可能再畫出第二張。就像人不可能誕生兩次一樣,這幅佳作不能克隆,不可重複,甚至不能臨摹。那個年代,那個下午,許老那種橫掃千軍的運筆速度,那種大悲大慟之後,尋覓到的恣意宣泄情感的方式,也絕對沒有第二回。

⑤那天,許老收了筆,兀自對着那張白梅看了好半天。我大氣也不敢出。心裏癢,想要這幅畫兒,可是不敢說。沉吟半晌,許老說:“帶上,到我家蓋上章子,給你了。”我張着嘴喘氣,不知道說什麼好。

⑥白梅,已經成爲我的傳家之寶。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和妻子纔會小心翼翼地把這張畫兒展開,來一番精神享受。我不敢拿到裱畫店裏去裱褙,怕裱壞了。仔細想想,許老的這幅畫昭示了一個道理:在中國畫界,松竹蘭梅筆情墨意,難免重複,可至珍至寶的神品,不是百無聊賴時的遣興,也不是文人的筆墨遊戲,而是在筆端凝注了濃烈的情感,集人生和藝術的體驗,在某個特別的時間創作的東西。正因爲如此,神在,許老的白梅在。開卷總有一股真氣撲面,那種感覺,常常是唯見神采不見梅花。那些神來之筆,甚至畫家自己也始料不及。

⑦我記得白石老人曾贈給許老一幅畫,上面題了一行字,大意是:是許姓好子孫,當寶之。許老沒有在這幅白梅上題這些字,可我會珍藏好的。因爲,白梅無價。

(有刪改)

13.本文主要用五個場景來寫人敘事,請依次概括前四個場景。(每個場景用5個字回答)(4分)

場景一: 場景二:

場景三: 場景四:

場景五:深夜賞白梅

14.結合文章內容,說說爲什麼作者認爲“白梅無價”。(4分)

15.本文的描寫和議論都飽含感情,請以第③段的相關內容爲例,作簡要賞析。(不超過150字)(3分)

(三)閱讀下文,回答文後問題。(16分)

怎樣的“水土”才養人

遊宇明

①不久前聽了一場演講,演講者引用了一句俗語,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聽了之後就在反覆問自己一個問題:怎樣的“水土”才養人?

②中國人習慣於將“天”“地”“人”相提並論,其實,“天”與“地”就是自然的“水土”。這“水土”給了我們生存的'憑靠。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沒有天空、高山、河流、原野,我們從何處獲得光雨、木料、飲水、糧食,人怎麼去生活?這“水土”也給了我們心靈的慰藉。看到天空之遠,我們會放飛夢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們會產生愉悅之情。然而,我們也應該想到,能養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們的天空被霧霾籠罩,如果我們的高山從地底被掏空,如果我們的河流被各種廢水污染,如果我們的原野四處荒蕪,這樣的“水土”不僅不能養人,還會害人。

③大自然的“水土”是這樣,社會的“水土”也同樣如此。假若一個社會人文生態和諧,人的心靈就會被養得活潑開朗;假若一個社會風氣乖戾,人的心靈必然變得狹隘偏激。

④在我看來,社會的好“水土”至少需要具備這樣幾個條件:第一是誠信,第二是良善,第三是能讓每個人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才能。

⑤人不是孤立的個體,他必須與社會的其他成員相聯繫。成員間的誠信是構建社會大廈的粘合劑,沒有了它,社會就會瓦解,大廈就會坍塌。有了它,我們上學不擔心拿到假通知,做生意不憂慮被欺詐,上醫院不會收到“大處方”,社會矛盾就會大量減少,社會就會變得和諧,我們對這個世界就有了信心,人們就會被養育成大寫的人。

⑥任何社會都不敢保證沒有作惡之人,但社會的總體必須是良善的。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車禍,旁觀者幫助送一下醫院;學生無錢讀書,有能力的人捐上一點。這都不需要我們付出太大的代價。然而,有了這樣的溫暖,得到救助的人感受到了社會的關心,日後就能傳遞這份愛心。當社會總體的良善養成了,我們的言行也就會變得紳士良淑。

⑦心理學理論認爲,人最高層次的需求是自我實現。所謂自我實現,就是想做的事最終做成。一個人的自我實現一方面固然依賴個體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依賴社會給予必要的幫助,換句話就是,一個人有了某種才華,社會應該給他提供必要的舞臺,使他可以及時展示自己。社會這樣做了,人們的上進心纔會被激發,我們的社會纔有了持久前行的推力。

⑧養人需要社會的好“水土”,但這好“水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會從地底生出來,它說到底還是要依賴兩種力量,一是個體力量,二是社會力量。每個個體都有人人是別人的“水土”的意識,儘可能給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會的“水土”自然會越來越好。社會有足夠的責任感,能夠認識到自己肩負的使命,纔會抓好社會體制、機制的設計,將絕大多數人的美好願望變成政策、法律,讓社會的列車在良性的軌道上運行。

(選自婁底新聞網,有修改)

16.下列對文章中心論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自然的好“水土”才養人。

B.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C.好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生態和諧的社會環境才養人。

D.社會的總體是良善的,人們的言行就會變得紳士良淑。

17.聯繫上下文,回答括號裏的問題。(4分)

(1)大自然的“水土”是這樣,社會的“水土”也同樣如此。(“這樣”指代的內容是什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會應該給他提供必要的舞臺……(“舞臺”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②段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具體證明了什麼觀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④段與⑤⑥⑦段在結構上是什麼關係?請簡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打造“養人”的“水土”的過程中,個人應該怎麼做?請結合文章內容和自身實際,談談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題共50分)

21.在現實生活中,面對正義、面對危難、面對挫折、面對誘惑,我們該以怎樣的勇氣和精神去拷問自己的靈魂?是直面還是退避?是迎擊還是躲讓?是承擔還是推辭?

請以“面對 ”爲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不要寫成詩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