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二試題

高二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測試題(帶答案)

本文已影響 1.44W人 

  第Ⅰ卷(選擇題,30分)

高二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測試題(帶答案)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黯然(àn) 頹廢(tuí) 官邸(dǐ) 自詡(xù)

B.婀娜(nuó) 浸漬(zé) 混沌(dùn) 罪孽(niè)

C.馴鴿(xùn) 歆羨(xīn) 攢射(cuán) 普陀(tuó)

D.熾熱(zhì) 牡蠣(lì) 落蕊(ruǐ) 著衣(zhuó)

答案:C

解析:A項“詡”的讀音爲“xǔ”,B項“漬”的讀音爲“zì”,D項“熾”的讀音爲“chì”。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1)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__________。

(2)但是中外的殺人者卻__________昂起頭來,不知道個個臉上有着血污……

(3)人生必於憂患備嘗之餘,才能體會杜老“眼枯見骨”的__________。

(4)故都的深秋,總能引起多愁的詩人一種深沉、__________、蕭索的感觸。

A.傾瀉 竟然 哀痛 幽遠 B.傾泄 居然 悲痛 悠遠

C.傾瀉 竟然 悲痛 悠遠 D.傾泄 居然 哀痛 幽遠

答案:D

解析:“傾瀉”用於洪水,“傾泄”用於感情;“居然”與“竟然”都有出乎意料之意,但“居然”語氣更強烈;“悲痛”指傷心,“哀痛”指悲傷、悲痛;“幽遠”多用於感情、意境;“悠遠”多用於時間、距離。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

A.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B.眼淚不爲一己的悲痛而是爲芸芸衆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淚。

C.“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見王道士轉過臉來,滿眼百思不解。

D.他依依惜別,感謝司大人、貝大人的“佈施”。

答案:C

解析:C項“百思不解”應改爲“困惑不解”。

4.對本單元幾篇課文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記念劉和珍君》選自《朝花夕拾》,是作者爲了悼念在1926年的“三一八”慘案中犧牲的劉和珍等愛國青年寫的。

B.《故都的秋》選自《郁達夫文集》,作者郁達夫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1945年,郁達夫被日本憲兵祕密殺害於蘇門答臘。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認他爲烈士。

C.《道士塔》是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第一篇。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甘肅敦煌莫高窟中的文物被外國人騙走這段歷史進行深沉的反思。

D.《淚珠與珍珠》選自《琦君散文》,這篇文章探討了“憂患和苦痛的價值,以及親情和人性的真諦”。

答案:A

解析:A項《朝花夕拾》應改爲《華蓋集續編》。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話,完成5—7題。

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願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

5.本段文字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 )

A.舉例論證 B.對比論證 C.比喻論證 D.類比論證

答案:C

解析:從“正如”一詞可明確是比喻論證。

6.“但請願是不在其中的”中的“其”指代的是( )

A.煤的形成。 B.大量木材

C.結果卻只是一小塊 D.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

答案:D

解析:“其”指代的應是這個比喻句的本體。

7.魯迅先生對“徒手”請願所持的態度是( )

A.贊成這種勇敢 B.不主張徒手請願

C.堅決否定這種做法 D.以上三項都不對

答案:B

解析:作者的態度應是不主張徒手請願,認爲它沒有多大意義。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餘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是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着,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着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着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爲以藍色或白色者爲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叫長着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8.作者寫對故都之秋的懷念時,重點描寫了住在最平凡的“皇城人海”中的“一椽破屋”時的所見所感,而對於“陶然亭”等名勝只是一筆帶過,這樣寫的原因是( )

A.作者想嘗試那種寧靜的平凡生活。

B.“陶然亭的蘆花”等景物不能體現故都的秋的特點,沒有秋味。

C.作者沒有去過陶然亭,所以不知道那兒的景色如何。

D.選擇這樣的地方寫,更能體現出北國之秋“清”“靜”“悲涼”的特點,符合作者要表達的思想。

答案:D

解析:寫景是爲了表情達意,D項正確。

9.在這段文字中寫了什麼景?最恰當的一項是( )

A.靜景 B.動景 C.靜景與動景 D.近景與遠景

答案:C

解析:此段以靜景爲主,動景爲輔。

10.文章中的秋色以“清”“靜”“悲涼”爲基調,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不能正確說明其原因的一項是( )

A.作者受到了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

B.作者撤退到隱逸恬適的山水之間,思想苦悶。

C.“清”“靜”“悲涼”是故都之秋的極有特色的“客觀色彩”。

D.受古詩詞影響,潛意識裏有悲秋之感。

答案:D

解析:結合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D項分析欠妥。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後面的問題。(10分)

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於呼吸視聽,那裏還能有什麼言語?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後的。而此後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尤使我覺得悲哀。我已經出離憤怒了。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於非人間,使它們快意於我的苦痛,就將這作爲後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於逝者的靈前。

(1)“出離憤怒”中的“出離”是由哪句話引起的?(3分)

(2)“使它們快意於我的苦痛”中“它們”指代什麼?“苦痛”指什麼?(4分)

(3)魯迅爲什麼說“祭品”是“菲薄”的?(3分)

參考答案:(1)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

(2)反動軍閥及其走狗文人;劉和珍等愛國青年的犧牲引起的苦痛。

(3)因爲這點“祭品”還不能完全表達自己對劉和珍等烈士的熱愛和尊敬的感情。

解析:(1)這句話前作者寫了對兩種人的兩種情感,他“出離憤怒”的應指文人的陰險論調。

(2)“它們”和“苦痛”來源於文章中作者提及的兩類人:反動軍閥、御用文人。

(3)對劉和珍等青年,魯迅是關心和愛護的,當這些愛國青年犧牲以後,魯迅認爲自己只能寫一篇文章來記念,還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感情。

12.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問題。(8分)

行 宮

元 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1)這首詩語少意足:有一個字形象地體現了宮女數十年與世隔絕的生活,這個字是______;有一個詞把花與人不着痕跡地聯繫在一起,這個詞是_________。

(2)“以小見大”“以樂景寫哀情”是這首詩的藝術特徵,任選一角度賞析這首五言絕句。

參考答案:(1)白 寂寞

(2)這首詩選取了白頭宮女閒坐談論玄宗遺事的“小景”,淡淡點染,卻傾訴了宮女無窮的悽苦哀怨之情,寄託着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花紅景美一般烘托歡樂情緒,這裏反襯悽苦哀怨的心境。

解析:(1)體現宮女數十年生活的不幸的字是“白”;“寂寞”一詞是深宮花與人的共同心態。

(2)“以小見大”,宮女“小”,玄宗“大”;宮女的哀怨“小”,國家盛衰“大”。“以樂景寫哀情”,用花紅來反襯宮女的悽苦。

13.填寫下面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5分)

(1)慘象,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郁達夫(1896—1945),現代著名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小說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已使我目不忍視了 尤使我耳不忍聞 沉默啊 沉默啊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2)小說 散文 《沉淪》 《春風沉醉的晚上》 《故都的秋》 《北平的四季》/《懷魯迅》

  五、(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冬季小語

假如春季是大地的再生,那麼凋零的冬季不正是一種孕育嗎?

時序更迭,四季循環,極像一個生命的歷程,由明媚清純的春進入熱情活力迸發而理想高燃的夏季,然後自盛放的夏轉入成熟的秋,由恬美成熟的秋進入沉思的冬季。於凜冽的冬季,極像走完了人生的一個歷程,正期待另一個新的超越,正企望另一次新的突破,再展開另一種生命的新境界——期待另一個生命春天的來臨。生命就是需要不斷地超越,也需要不斷地突破,纔不致枯滯的。

冬季真是屬於沉思而非凋零的季節。田野上,成熟的稻子已收割,田野裸裎自己的胸膛沒有稻穗搖曳,更無從聽羣蛙齊鳴,往昔有着青春絢麗,如今倒像進入禪境。這時農人正忙着堆肥,成車成車地堆肥正肥沃着貧瘠的土地;在冬季,泥土正吸收着新的養分,當明春來臨,牛犁翻鬆了新土,那土地就再洋溢無限的生機,我們所熟知的自然界,有些動物正在冬眠,冬眠並非死亡,而是一種新蛻化,有些樹木花草也棄絕了紅花綠葉,但那也不是枯死,明春嫩綠的新芽,將開展一個新的絢麗的夢境。

而守候一季的寒冬,你心裏孕育着什麼?正想做何種的突破?

我們生命所以貧瘠,原因往往不是放棄了工作,便是因工作而放棄了沉思;要不斷地工作,也要不斷地沉思。生命原是一個不知來自何處去至何方的奇蹟,存在也是一個時空的偶然,我們需要不停地奮鬥,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來印證我們生命真正的存在,這樣我們便需活躍我們的思維,點燃靈臺的明燈,燃亮我們該走的路,以便我們繼續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斷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績,不管昨日你果園裏開了多少花朵,那是屬於昨日;若你一心沉湎昨日的喜悅,就難享今日更清純的歡欣。今日,一個新的開始,更需要我們前進,更需要我們孕育,人生是一條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淚盡……

在這冬季,原不是告退的季節,守候一季寒冬,原在孕育明媚的春天。詩人意味深長地說過: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在冬季,讓沉思豐盈你的生命,也孕育更新你的疲憊或已充滿創傷的心靈,來孕育一個嶄新的春天。冬季原來是沉思的孕育的季節啊!

別放棄,別嘆氣,別忘了冬季是沉思的季節。

14.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寫到春季是大地的再生,凋零的冬季則是一種孕育,據此請回答(1)(2)兩題。(6分)

(1)“春季是大地的再生”是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季正是一種孕育”是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春季萬物復甦,萬象更新

(2)萬物通過冬季新陳代謝,迎來生命的春天

解析:“再生”指春天萬物復甦,“孕育”的內容可從第三段的“在冬季……絢麗的夢境”中概括。

15.文中認爲生命貧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2個字)(4分)

參考答案:放棄了工作,放棄了沉思

解析:答案從第五段中第一句裏概括。

16.作者在最後兩個自然段中分別引用詩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和“別放棄,別嘆氣,別忘了”,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6分)

(1)引用詩句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語排列使用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說明春天由冬天孕育而生

(2)突出強調了冬季既是孕育萬物的季節,又是人生冬季沉思的季節

解析:(1)從內容上說明冬天與春天的關係:春天由冬天孕育而生。(2)從形式上起一個強調作用,強調冬季的意義。

17.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鑑賞,正確的兩項是__________。(6分)

A.全文分爲三部分,前三個自然段對自然界的冬季進行分析;第四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後面的自然段對人生的冬季進行分析。

B.文章首句是個兼用了反問和擬人修辭格的假設複句。

C.第三自然段闡釋:冬季是吸收、孕育、蛻化和準備再生的季節。

D.第五自然段的主旨是:生命要不貧瘠,就要不停地奮鬥,不斷地跋涉。

E.文章行文語氣沉穩舒緩,但頗具懾人的力量,讓人入耳入心,產生共鳴。

F.作者認爲,人生的冬季包含人生的疲憊、挫折和磨難,但不包含人生的成功。

答案:BC

解析:A項第二部分應是第四、五兩個段落。D項的主旨“不斷地跋涉”應加上“不斷地沉思”。F項“但不包含人生的成功”說法欠妥。

  六、(15分)

18.(2006雲南高中畢業生統一檢測,20)請自選角度,就下面這則消息所傳遞的主要信息,結合你對生活的認識,說說你的看法。(不超過100字)(6分)

前一段時間,有專家學者甚至人大代表,從所謂學求的角度向政府建言,要限制大城市人口數量,建議擡高進入大城市的學歷門檻,以防止低素質人羣進入大城市。而所謂的低素質人羣的指向,是那些外來打工者,甚至直接指向外地人。

參考答案:略。

解析:此爲開放性試題,能結合生活實際,言之成理,語言流暢即可。

19.運用語言要得體。得體就是適合語言環境,用語恰如其分。爲下面的句子、段落的空缺處選擇詞、句(只選序號),並說明理由。(4分)

(1)接連一個禮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車上搖晃11個鐘頭,我已經___________(①疲憊;②睏乏;③困軟)得像一團棉花了。

(2)那年春天,他去拜訪一位久未見面的老同學。那天,天氣特別好,連綿的陰雨過後,豔陽高照,春光融融。老同學打開門,看見是他,高興地說:“嗬,老朋友,___________”(①你的到來讓我們喜出望外!②你給我們帶來了溫暖的陽光!③你光臨寒舍真是蓬蓽生輝!)

答案:(1)③ (2)②

解析:(1)“困軟”有“疲勞”“睏乏”的意思,又和下文的“一團棉花”相呼應,最爲恰當。

(2)藉助時令天氣,一語雙關地表達了對客人到來的喜悅和歡迎,可謂恰到好處。

20.請描述下面漫畫的畫面內容,並寫出它的寓意。(5分)

參考答案:一隊小狗正要通過沒有蓋的井,帶望遠鏡的狗和眼睛正常的狗都掉進了井裏,只有失明的狗走了過去。說明只有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下去才能成功,只看遠方不看眼前好高騖遠只會招致失敗。

解析:對畫面描述要準確完整,語言簡練;對寓意的概括要貼切、深刻,從偶然中思考出必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