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6篇

本文已影響 3.64W人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學過程:一、實驗激趣,提出探究問題,幼兒園大班<浮與沉>的教案。教師出示兩個同樣大小、顏色相同的塑料球,讓學生猜測:把這兩個塑料球同時放入水中,會出現什麼現象?學生猜測:“一個浮,一個沉。”“都浮在水面上。”“都沉入水底……”師:“到底會發生什麼現象呢?請大家認真觀察。”(教師演示實驗:把兩個小球放入水中,結果一個沉,一個浮。)“同樣的塑料球爲什麼會一個上浮,一個下沉?能不能讓上浮的塑料球也沉下去呢?”“什麼樣的物體在水中會上浮,什麼樣的物體在水中會下沉?”探究的問題自然而然地隨着實驗現象產生了。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生學習的趨動力,問題是科學探究的起點,這個情境的創設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讓學生從實驗現象中發現和提出了問題。二、分組實驗,自主探究。這一環節設計兩個探究活動:1、實驗:判斷物體的沉浮;2、實驗: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活動(一)實驗:判斷物體的沉浮此探究活動按“預測——實驗探究——表達與交流”三個探究過程進行。1、預測物體的沉浮。每組學生介紹蒐集到的實驗材料,預測其在水中是上浮,還是下沉,並說出預測的根據,然後,讓學生把實驗材料按預測結果分類。2、分組實驗,探究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溫馨提示:①把材料貼近水面輕輕地放入水中;②每次只放一種材料;③認真觀察實驗現象,並做好實驗現象記錄。④小組要分工,更要合作。分組實驗在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要融入到學生之中,充當四種角色:① 組織者:爲學生創設和諧、愉快的氛圍,組織學生實驗;② 探究者:做一名好奇心很強的學生,與學生共同探究;③ 發現者:仔細觀察實驗情況,並認真傾聽學生交流,發現學生實驗中的問題;④指導者:當學生探究感到困惑時,要及時指導。設計意圖:教師最大的成功是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如若一味地牽引,則是剝奪了學生自我發展的權利,因此教學中,我給予學生極大地探究空間和充分的探究時間,在開放中組織,在參與中指導,讓探究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3、表達與交流①分組彙報實驗現象:在彙報時,要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尤其是不同的意見。如:小玻璃瓶在水中有的灰上浮,但有的組會下沉,這就要讓學生把瓶子拿出來,再做實驗,然後觀察,會發現有的瓶子沒有蓋,水進去了,就沉下去了……②思考總結:讓學生認真觀察上浮和下沉的物體,發現這些物體的特點:上浮的:輕,是用木頭、塑料、泡沫等材料做的;下沉的:重,是用玻璃、金屬、石頭等材料做的。設計意圖:材料是活動的基礎,爲學生提供什麼樣的材料,什麼時間提供材料是大有學問的。教師提供的材料,必須經過仔細選擇:既簡單,能爲每個孩子開闢一條探究之路;又要豐富,讓孩有可能通過各種各樣的路子去探索;還要有結構,能在探究中體現學生的獨創性,教案《幼兒園大班<浮與沉>的教案》。探究活動(二)實驗: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此探究活動按“選擇問題——制定探究計劃——實驗探究——表達與交流”四個過程進行。1、選擇問題教師出示探究問題:⑴小玻璃瓶在水中上浮,用什麼辦法讓它沉下去?⑵橡皮泥在水中下沉,用什麼辦法讓它浮上來?學生分組選擇一個問題進行探究,有興趣的可以探究兩個問題。2、制定探究計劃首先由小組討論,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如讓小瓶下沉的方法有:灌水,灌沙子或裝石子,把小瓶綁在石塊上……然後小組彙報交流,完善探究方案。設計意圖:設計實驗方案既減少了實驗的盲目性,又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孩子們設計的實驗也許是稚嫩的,站在科學的高度上講也許是不太科學的,但是學生在根據自己的設想進行實驗時,初步的學會了科學的看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有利於實驗方案更趨於科學可行。3、分組探究在學生分組探究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在學生探究出現問題需要幫助時,出出主意,還要關注學生獨特的實驗方法。4、表達與交流彙報實驗情況要注意以下三點:⑴要讓學生邊演示邊彙報;⑵讓學生說清實驗步驟和方法,尤其是說清從失敗到成功的實驗過程。⑶在學生交流時肯定學生的多種方法,尤其是有創意的方法。我預設的交流情景:生:我們小組研究的是:讓橡皮泥浮上來。我們是這樣做的,橡皮泥做成小片(下沉)——捏薄點兒(下沉)——捏得更薄(沉、漏了)——再捏(先浮後沉)——捏成碗狀或船形(浮)——放入曲別針(仍然上浮)師:通過捏你們發現橡皮泥有什麼變化?生:橡皮泥的形狀變了。被捏成了船的形狀。師“形狀變了,就可能改變物體的沉浮。坐過船嗎?鋼鐵做的輪船能浮在水面上是什麼道理呢?生:改變了鋼鐵的形狀。裏面是空心的。師:還有什麼方法讓橡皮泥上浮嗎?生:我們把橡皮泥粘在木塊上,也會上浮。生:粘在乒乓球上也上浮。……師:藉助比橡皮泥輕的物體也能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設計意圖:全班交流的過程是學生髮散思維的過程,許多閃光的思想火花會在交流中產生,教師不應該滿足於“沙+黃豆”的交流層面,而應該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小蘇打+白醋”生成新物質的研討層面,這樣才能使不成熟的想法更成熟起來,在相互交流中,會使學生的想法更科學,認識更完善。三、拓展活動,嘗試解決實際問題1、揭祕:通過以上的兩次實驗探究,讓學生揭開 課始 兩個塑料球一浮一沉的祕密。2、潛水艇實驗;出示自制的潛水艇模型,讓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潛水艇自由上浮和下沉的祕密,並說明道理。3、設計打撈沉船方案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教育要體現STS目標,即科學-技術-社會與生活的聯繫,這個活動能讓學生體驗到科學爲生活服務,讓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四、實驗設疑,激發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師出示沉浮子:“水中的小瓶能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一個位置”,這太奇怪了,這是爲什麼呢?是小瓶有什麼祕密,還是水有什麼特殊?……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有趣的'實驗現象,會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探究繼續下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能唱數1~50;學習5和10倍數的跳唱練習。

活動準備:

1、準備豆子、大淺盤兩個,小汽車或其他可供幼兒搬運的教具。

2、寬敞的場地,計時錶或手錶,1~50數字圖卡。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在教室較寬敞的地方擺放可搬運的教具。

2、教師告訴幼兒,要進行一個搬運工人的遊戲,這個遊戲不但要注意安全,而且要比賽看誰搬得又快又好。

3、教師說明遊戲規則。

4、比賽開始,依照幼兒熟悉程度,教師可引導幼兒加快速度。

5、鼓勵幼兒的表現,並讓幼兒在體能活動後稍作休息。

(二)團體活動

1、準備兩盤豆子,教師取其中一盤,另一盤放在一邊,等待幼兒挑戰。

2、告訴幼兒,教師會數數魔法,有誰要來挑戰?

3、請自願的幼兒拿另一盤豆子。由另一位教師協助主持數數比賽,

4、不論幼兒怎麼數,教師皆以5的倍數快速計數。引發幼兒敏銳的觀察與學習的動機。

5、教師與幼兒一起驗算。

6、請幼兒說一說,爲什麼老師數得比較快?問幼兒要不要學老師的數數魔法。

7、教師以豆子(或圖卡、磁鐵等),引導幼兒以5的倍數計數。

8、當幼兒熟悉後,可以同樣方式,引導幼兒進行10的倍數計數。

9、取出1~50的數字圖卡,其中,5的倍數以同一種顏色表示;而10的倍數以另一種顏色表示。

10、教師與幼兒一起將數字圖卡排在黑板上。

11、請幼兒念出5的倍數的圖卡:5、10、15、20、25、30、35、40、45、50。

12、再請幼兒念出以10爲倍數的圖卡:10、20、30、40、50。

13、反覆練習,直到幼兒可以不用看圖卡,就可以念出5與10的倍數。

14、依照一開始的團體遊戲,進行幼兒間的數數比賽。

(三)操作活動

1、全班進行數數魔法比賽,由老師負責計時,看誰能在最短時間內將5或10的倍數唸完。

2、請幼兒取出圖卡,排出正確的答案。

3、操作完成後,結束教學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利用各種材料,探索取出瓶中乒乓球的不同方法,體驗探索的樂趣

2.在操作中感知一種物體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用標記記錄探索的過程和結果,並能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幼兒實驗材料:把乒乓球放在杯中;筷子、勺子、鐵絲、吸管、報紙(小組一份);幼兒記錄單,大記錄單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一隻乒乓球被管老師不小心掉到了杯子裏,你能把乒乓球取出來嗎?有什麼辦法呢?(幼兒相互交流)

二、引導幼兒嘗試利用材料取出乒乓球

1、提出問題:那如果手不能直接伸進去,也不能把乒乓球直接倒出來,在杯子不動的情況下,用什麼方法可以把乒乓球取出來?(幼兒想辦法)

2、介紹材料和記錄單。

(1)老師這裏有很多的材料,有勺子、筷子、細鐵絲、報紙、吸管,請你猜猜哪些可以把乒乓球取出來呢?(幼兒猜測,教師在記錄表上記錄)

(2)到底他們能不能把乒乓球取出來呢?你可以每一種材料都去試一試,然後把你的發現用標記記錄在記錄單上。

(3)幼兒探索操作

(4)交流探索、記錄的結果。誰願意來說說你的發現。

(5)總結性提問:從記錄單上我們可以看出勺子……能取出乒乓球,有的鐵絲能取出乒乓球,有的報紙卻不能取出乒乓球,這又是爲什麼呢?你是怎麼用鐵絲取出乒乓球的?解決鐵絲取出乒乓球:可以改變形狀。

3、探索用細鐵絲、報紙把乒乓球取出來。

(1)發散性提問: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讓細鐵絲、吸管、小棒把乒乓球取出來呢?(幼兒自由講述辦法)到底你們說的行不行呢,只有試試看才知道。(第二次操作)

(2)幼兒探索用細鐵絲、報紙把乒乓球取出來。教師巡迴指導,並用數碼相機拍下幼兒實驗的情況

(3)再次交流探索操作的結果。怎麼樣,都成功了嗎?你這次用了什麼把乒乓球取出來的?用了什麼方法?

(4)展示照片,看,xx是用什麼方法把乒乓球取出來的?

(5)小結: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多去嘗試,細鐵絲、報紙也能把乒乓球取出來。

4、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是從杯子裏取出了乒乓球,如果杯子裏掉進去的是鐵球呢?在不動杯子子的情況下能用什麼方法取出呢呢?我們以後遊戲的時候去試一試。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學會" sh "聲母,讀準音,認清形,能正確書寫。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一、複習1、順序背誦學過的17個聲母。

2、讀6個單韻母。

3、帶調的單韻母。

二、藉助插圖學習聲母"sh"的音形1、學生自己藉助圖學習聲母的音形:

2、問誰能結合圖的意思試着讀一讀字母的音?

3、根據圖中所畫的 "大獅子"的"獅"來試讀字母"sh"的發音,如果學生讀對了一定給予表揚,如果讀錯了也不要批評,可以請別的同學試讀。

4、字母的音試讀後,教師要進行範讀後告訴學生"sh"這個聲母都是翹舌音。發音時,舌頭都要翹起,但要注意舌頭不要卷得過於往後,不能頂在上齶正中,應當把舌頭頂在上牙牀靠上一點的部位。讀的時候要注意輕短。

5、教示範讀,學生練習讀,教師及時糾正。

6、出示"s sh "對比練讀,讓學生區別比較,對發音有困難的同學教師要加強個別輔導。

7、問你用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的形呀?學生說說即可。

三、 正確書寫"sh"聲母1、讓學生自己觀察"sh"的佔格位置:

2、引導學生觀察"sh"是由哪兩個字母組成的?寫的時候應注意什麼?(要靠攏,不能分開3、教師範寫"sh",學生觀察。

4、學生練習書寫"sh",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同時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對於姿勢合格的同學教師要給予表揚。

6、學生練習書寫,讓學生邊寫邊發音記憶字形。教師個別輔導。

7、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作業書寫好的、進步的,進行表揚鼓勵,激發學生書寫的積極性。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1個聲母朋友,大家不僅掌握了它們的音形,而且書寫得也非常好!特別值得表揚的是你們能運用以前學習字母的方法自己學習字母的音形,非常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2、幼兒喜歡朗讀古詩,並能通過聲音和動作進行表演。

3、理解故事古詩,豐富相關詞彙。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元日”動畫課件、古詩誦讀(MP3)、樂曲兩首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你喜歡過年嗎?我國傳統的過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過年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嗎?

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過年的來歷。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王安石所寫的古詩《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二、學習古詩

幼兒欣賞古詩課件。

你知道古人怎樣過春節的嗎?從詩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師幼共同討論古詩中這些詞的意思。

你還有什麼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嗎?告訴大家,讓大家幫幫你。

三、鞏固古詩

請幼兒對古詩情境進行想象

現在請你們閉眼聽古詩朗誦,在頭腦中想象。

你聽到了什麼?好像看到了什麼?請幼兒說一說

教師帶領幼兒朗讀。

四、表現古詩

教師播放兩首不同的樂曲,請幼兒說一說,可以用那首來配古詩,爲什麼?

請幼兒對古詩進行動作創編

師:多喜慶,多熱鬧呀。你能把這首古詩的熱鬧和喜慶通過讀表現出來嗎?把熱鬧和喜慶通過動作表現出來。

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對古詩進行表達

教學反思:

在《元日》這個語言活動中,目的能跟隨配樂古詩《元日》的朗誦,感知古詩的內容及意境。我把教學內容運用投影儀展示圖片,生動形象的情境,使小朋友很快理解了古詩較難理解的內容。幼兒的積極性被完全調動了起來,就連平時寡言少語的顧晨怡小朋友也都積極舉手發言爭先恐後的回答,幼兒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動之中。可以看出多媒體技術聲情並茂,具有喜聞樂見的特點。多媒體技術用於語言活動中,一方面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羣體的語言向積極方向發展,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內容:

歌曲《老師再見了》

活動目標:

1、讓孩子跟着老師和音樂初步學會歌曲,用連貫的聲音演唱。

2、抒發幼兒畢業前對教師的一片深情。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馬上要畢業了,你們有什麼話對老師說?

二、欣賞歌曲

1、聽一聽歌曲裏的小朋友是怎樣表達對老師的感情的?

2、欣賞後說說裏面唱了什麼?

3、你會對老師說嗎?

4、跟着歌曲一起唱

5、引導幼兒唱出深情的感受。

三、表現歌曲

1、 邊唱歌曲邊用一些動作表示。

2、 集體深情地場給老師聽。

四、老師爲幼兒提一些希望。

活動反思:

即將畢業了,我們的孩子因爲是隻上了一年的大班,所以很多的孩子在情感上面並沒有多少的表現。

而且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中班年齡的所以在情感激發方面也不是很明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