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神奇的克隆》課文及教案

本文已影響 1.17W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神奇的克隆》課文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神奇的克隆》課文及教案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神奇的克隆》課文

西遊記》裏的孫大聖,緊急關頭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氣,毫毛立刻變成了一羣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孫悟空。這當然是神話,不過用今天的科學名詞來講,那就是孫悟空能夠快速地克隆自己。

我們知道,高等動物一般要通過雄性和雌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才能繁殖後代,人們把這種繁殖叫做有性繁殖。換句話說,每隻動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媽媽。如果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後代,就叫無性繁殖,也稱克隆。

許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例如,從一棵大柳樹上剪下幾根枝條插進土裏,枝條就會長成一株株活潑可愛的小柳樹;把馬鈴薯切成許多小塊種進地裏,就能收穫許多新鮮的馬鈴薯;把仙人掌切成幾塊,每塊落地不久就會生根,長成新的仙人掌……此外,一些植物還可以通過壓條或嫁接培育後代。凡此種種,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單細胞微生物,如細菌,經過20分鐘左右的時間,就可以一分爲二,再分爲四個、八個……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麼,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從20世紀開始,科學家在這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國科學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羊。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轟動了當時的科學界。科學家借用一名鄉村歌手的名字,給這隻克隆羊起名爲“多利”。

克隆技術是一項可以造福於人類的科技成果。

人們將克隆技術與其他科技成果結合,可以根據需要培育出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質優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飼養效率。

克隆技術還可以挽救一些瀕危物種,讓一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免遭厄運,從而調節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人們利用克隆技術能夠培植人體的皮膚進行植皮手術;能夠“製造”出人的耳朵、軟骨、肝臟和心臟等人體“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裝配”……

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神奇的克隆》教案

一、教材解讀: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說明文,通過學習引導學生了解克隆的意義及其神奇,瞭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並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這篇文章中心突出,條理清楚。按照什麼是克隆?分類舉例說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類,前景誘人的順序鋪排展開。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關鍵。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課文的條例,理解課文電腦內容不,瞭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敘述的條例,知道克隆的意思,大致瞭解當前世界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總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學習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語,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條例。

2、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1-2自然段),初步理解克隆的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板書“克隆”――讀!

質疑討論:你知道克隆嗎?(生交流)

師:克隆是英語單詞clone的譯音,源於希臘文klone。原來指的是用植物的幼苗或嫩枝進行的一種繁殖方式。現在我們說的克隆就不再是那麼簡單的一回事了。

而今天意義上的克隆,我們的祖先早就想到了。你信不信?爲什麼指名說呢?究竟什麼是克隆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閱讀第一、二自然段,看誰最先找到答案。

2、交流:你知道什麼叫克隆了嗎?

二、初讀課文

1、過渡導讀:

我們已經有點知道什麼是克隆了。那麼自然界的生物又是怎樣進行克隆的呢?科學家又是怎樣應用克隆技術爲人類服務的呢?

請同學們帶着問題自讀課文。從課文中讓我們去尋找答案。

2、學生初讀課文,明確初讀要求:

(1)默讀課文,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生字的音讀準,聯繫課文內容想一想詞語的意思。

(2)讀課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所講的內容,用自己的話練習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3、檢查自讀課文情況。

(1)讀生字詞語,進行詞義質疑。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指導讀好長句。

(2)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穫:我知道了什麼?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條例。

1、交流概括課文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1)孫悟空快速克隆自己。(2)克隆就是無性繁殖。(3)植物的克隆。(4)低等生物的克隆。(5)高等生物的克隆。(6)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7)克隆技術可以用以培育優質產品。(8)克隆技術的其他廣泛應用。(9)克隆技術正在展示誘人前景。】

2、練習根據自然段意義之間的關聯給課文分段

根據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將相關的或者關係比較密切的.合爲一段,這樣,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三大部分(三段),你能做到嗎?

(學生思考分段,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第一段:什麼叫克隆;第二段: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第三段: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前景誘人。)

3、教師小結。

四、學習課文的一段――什麼是克隆

指名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討論:孫悟空真的能夠用自己的毛變出許多個自己嗎?

“用今天的科學名詞來講,那就是孫悟空能夠快速地自己科隆自己。”這是作者說的,可見我們的祖先早就懂得克隆這種技術了,對吧?

(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克隆?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讀了課文第二段,你知道什麼是克隆了嗎?能舉個例子嗎?

(生交流。)

質疑:我們知道,孫悟空的變化其實根本就不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克隆,與克隆也沒有任何關係,所以老師覺得,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完全可以刪去,你認爲呢?有什麼理由?

(用形象化的內容巧妙有趣地說明克隆的含義,可以引起讀者的興趣。)

五、課堂小結,完成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語。

3、從課文中找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

迅速()複製()繁殖()臨近()

噩運()協調()奇特()成效顯著()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精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3-9自然段,瞭解植物和一些低等生物是怎樣進行自我克隆的,瞭解科學家對高等生物的克隆情況。知道克隆技術對於人類的好處。

2、理解課文是如何有條理地進行介紹的,通過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文字去感受克隆技術的奇妙之處。

3、初步懂得,科學的發展,其根本宗旨就是爲了造福人類。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討論

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你知道什麼是克隆嗎?(生交流)

二、導入新授

(一)學習課文第二部分(3-5節)

1、我們知道克隆就是無性繁殖。那麼在自然界有沒有這樣的生物,它們就是通過克隆來繁殖的呢?

請同學自讀課文3-5小節,找找答案。

2、討論1: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自然界生物自我克隆情況?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

(1)課文從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三個方面來介紹自然界的生物克隆情況。

(2)課文運用了舉例說明的方法,通過我們比較熟知的一些例子如:柳樹扦插成活、馬鈴薯、仙人掌等的繁殖,細菌的分裂等來說明自然界植物的克隆情況。3

3、討論2:高等生物的繁殖都是有性繁殖,但是科學的發展,使得高等生物的繁殖也出現了成功的克隆。

讀課文第三段。請用一句話概括這一段的內容。

(1996年科學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羊。)

師: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它爲動物的克隆開闢了廣闊的道路。那麼克隆技術的發展究竟對於人類又有什麼意義呢?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6-8節)

1、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六至八自然段,想一想: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

2、交流:

出示句子:克隆技術是一項可以造福人類的科技成果。

朗讀,爲什麼這麼說?課文是如何具體向我們作介紹的?

(交流:可以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品質優良的家畜。可以挽救瀕危物種,培植人體“配件”。)

齊讀:奇妙的克隆技術正在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3、小結:

這一段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克隆技術對於人類的意義,課文采用了怎樣的結構方式來進行說明的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一段按“總—分—總”的結構來說明問題,前後呼應,條理清楚。)

三、回顧全文,歸納總結。

1、《克隆之謎》是按怎樣的順序向我們介紹有關克隆的知識的?你能用自己的話把課文內容概括一下嗎?

2、關於克隆,你還有什麼想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神奇的克隆》教學反思

初讀第七課《神奇的克隆》,說實話自己對克隆的概念也是知之甚少,所以開始在網上不斷搜索有關克隆的資料,惡補這方面的知識。再和年級組的老師交流一番後,頓時清晰了許多。在學生這方面,我佈置他們在預習的同時充分利用好身邊的教學參考書,鼓勵他們可以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請教什麼是壓條什麼是嫁接,哪些植物也有先天克隆的本領。

在充分預習課文的基礎上,我和孩子們一起走進了課堂。雖然這是一篇我布怎麼擅長執教的課文,但是走上講臺的我依然自信,因爲有了先前的準備工作我的底氣足了!孩子們也不曾因爲這是一篇科普類的說明文而感到乏味,他們依然高舉着激動的小手爭先恐後地與我交流。我想這樣的情景不就是我們教師一直追求的教育幸福嗎?

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對於人類來說,克隆是有利還是有弊?學生們分成兩派,各抒己見,爭得面紅耳赤,最後全班同學達成一致意見:克隆技術對於人類來說,有很大的作用,會造福人類,但無限制地克隆動物或人,也會給地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這堂課就在大家的感慨中結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