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薦】文言文作文

本文已影響 2.94W人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你知道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言文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薦】文言文作文

文言文作文 篇1

【讀書與作文】

讀書如銷銅,聚銅入爐,大鞴扇之,不銷不止,極用費力。作文如鑄器,銅既銷矣,隨模鑄器,一冶即成,只要識模,全不費力。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者此也。

【讀書與作文翻譯】

讀書就像熔化銅一樣,把銅聚集起來放進火爐裏,用大皮製鼓風器扇火爐,銅沒有熔化鼓風器就不能停止,很費力氣。寫文章就好像澆製器皿,銅已熔化了,(人們只需)按照模具鑄造器皿,一冶煉就能成功。只要知道模型,就根本不費力氣。這叫做在讀書時多用功,寫作時就會輕鬆。

【讀書與作文字詞註釋】

1.銷:熔化。

2.鞴(bèi):古代皮製鼓風器。

3.鑄:澆鑄。

4.既:已經。

5.矣:語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了”。

6.冶:此指冶煉,即使金屬熔化後鑄器。

7.模(mú):模具。

8.所謂:這叫做。

9.勞於讀書:在讀書上多用功。

10.逸:輕鬆。

讀書與作文文言知識

逸。“逸”是個多義詞。一指“安逸”“輕鬆”。上文“逸於作文”中“逸”,即指“輕鬆”,意爲在作文時就會感到輕鬆。二指“逃跑”“奔跑”。如“兔逸”,意爲“兔子逃跑了”;“盜逸”,意爲小偷溜走了。三指“超過一般”,現代漢語中有“超逸”“逸羣”。

讀書與作文啓發借鑑

不少學生怕作文,不是他們沒有生活內容,沒有可寫材料,而不知道如何表達。原因在哪裏?在於讀書太少,或者沒有認真讀書。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遍,不會寫詩也會吟”,意思是書讀得多了,表達自然會流暢起來,寫作材料也會豐富起來。上如上文所說,只要“識模”--即掌握文章體裁及基本結構,就能輕鬆寫出好或較好文章。所以,要寫好作文,首先要多讀書。

讀書與作文原文選自《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

中國元代一部論述家塾教學程序著作史稱讀書工程”或進學規程”編撰者程端禮(1271~1345),字敬叔、敬禮,號畏齋、慶元,鄞縣(今浙江鄞縣)人曾任廣德建平縣(今安徽郎溪縣)、池州建德縣(今浙江建德縣)儒學教諭,台州路(今浙江臨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學教授,集慶路(今江蘇江寧)江東書院山長。生徒甚衆,學宗朱熹。他作此書目,是依朱熹“讀書明理”思想,糾正當時讀書人“曾未讀書明理,遽使之學文”、“失序無本,欲速不達”缺點,認爲注重教學程序,才能“使理學與舉業畢貫於一”書首錄朱熹等所訂學規作爲綱領。全書共三卷。第一卷依朱熹讀書法,規定讀經程序: 8歲入學之前,讀程逢原增廣《性理字訓》; 8歲入學之後,讀朱熹《小學》,次讀《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孝經》,再讀《易》、《書》、《詩》、《儀禮》、《禮記》、《周禮》及《春秋》並三傳;15歲後再“以朱子法讀四書注”,並抄讀以上經書 第二卷規定在讀經基礎上學史學文程序:先看《通鑑》,讀韓愈文章,讀《楚辭》;之後“以二三年之工專力學文,既有學識,又知文體,何文不可作”,練習“科舉文字”,準備應試。二卷末附五種表格,註明每日功課綱要。第三卷錄王柏輯《正始之音》,以明辨音義之方法;最後闡明朱子讀書法六條:循序漸進 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着緊用力、居敬持志。當時國子監曾將此書頒行郡邑學校,明代諸儒讀書亦奉爲準繩,清代陸隴其曾刊刻此書以資流傳。此書可說是中國古代家塾一個詳細讀經學文教學計劃。它注意教學程序,重視基本功訓練,強調經常複習和考查,這對當時及後代家塾教學有一定影響。

文言文作文 篇2

薄暮而曀,雲歸而萬物暝,鱗雲蔽天,或明或暗。倦鳥歸窠,雲隙窺天。倏爾狂風漫卷,作則飛沙走土,措手不及,爲風所制。樹影婆娑,沙沙起浪,若乳虎嘯林。如麻雨腳,紛至沓來。點樹,擊石,融水。悄然來去,潤物無聲。空氣清潤,雨絲微涼,微風拂面,其喜洋洋者矣。若夫雷鼓聲響,竟有豔日撥雲,天見鈞分,東墨西赤,晦明交融,電閃雷鳴。至若霞光溢天,霶霈傾盆,忽有一虹飛誇南北,明滅可見。

夜至,皓月當空。厚雲歸,爲朵,爲盾,唯近月處留葉狀闕處。月明如洗,靜如鏡,若魚眼。遠天澄如水。風起,雲動,月遮。蔽月處,雲熠燿。天若河,雲似岸,鉤月作帆使。惟嘆無星波光見。

觀天之樂何極!

文言文作文 篇3

隨着我們步入的年級越來越高,文言文已經成爲了課文中的常態,但,顯然古人的語言令大多數同學很難理解,有什麼方法可以理解他呢?

方法很簡單,對於一整篇文言文來說,我們只需略知一二處就行了。比如《愛蓮說》中的有一句“水陸草木之花”中的“水”和“陸”指的是“水上”和“地上”,“草木之花”指的是花花草草,只需知道個別字的意思,可以將句子前面易懂的'詞語串聯起來,於是,整句話也就順理成章的翻譯了下來。

這僅僅是對句子的一個翻譯,如果是背誦全文,其實也很簡單。

文言文只是我們現在文的另一個文本,背誦全文,只需背下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將所聯想的畫面,熟悉一下文字的意思,再去大聲背誦罷了。久而久之,你會感受到與古人的對話是多麼的美妙呀!

但,文言文也是需要自己理解其中的意義的,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對於那些基礎好的同學,可以適當的將文言文中的值得鑑賞的句子積累下來,將那些有助於提高自己學習和生活的句子背下來,遇朋友父母交談時,可以引用幾句話,更顯示出自己的素質與文化。

文言文既是一場古與今的跨時空的對話,也是我們青少年需掌握的,歷史的,傳統的文化。運用了以上的方法,你是否對文言文有了一個新的理解了呢?

文言文作文 篇4

煌煌京洛,昭代文治。周公定鼎,事燦星馳。衣伊闕兮帶洛水,開金谷兮倚翠微。西扼三秦之咽喉,東收齊魯之漁鹽,北鄉燕趙之廣闊,南匯湘楚之肥饒;且依黃河,以爲映帶,澤萬畝之良田;伏牛橫亙,以爲眉眼,造千里之廕庇。偉哉運河,溝通南北之豐產;雄哉絲路,濟輸東西之瑰麗。復有聖明,危坐明堂,來九夷之梟首,御天下之烝烝。百家臣子,鹹集於此,授百姓以教化;陶竇大富,齊擲萬金,築亭臺與樓閣。絕國使者,來覲聖明,斐中原於海外;公倉私廩,俱以豐盈,小戶樂足,大家殷富,章臺折柳,金谷攀樹,別情憂愁,不知何物。玉石沙礫,金銀作木。此東都之極盛日也,其景萬端,極盡筆力而不逮十一;潘江陸海,亦難全述。

惜哉惜哉!沖天一炬,舊景全非。牽子負老橫道哭,橫門淚作傾盆雨。墟里餘煙,百里不散,黎民百姓,爲禽獸食,王侯家女,允爲私婢,舊時妝鏡,日日顏煥,今止十日,海獸葡萄皆漫滅也!太倉所藏,上陽所妝,橫行太液,恣意未央。斫析官柱,傾倒籬牆。御園舊物,十世所珍,九代所藏,經營持愛,置之幽廊。一旦傾頹,毫不能有!白骨蔽野,千里無煙。漢魏古都今作古,隋唐千城化塵土。僭用太廟,以爲狸祠,列祖列宗,盡蒙辱。詩人身死,能度盛唐之曲?梨園寥落,可作霓裳之音?教坊子弟,白髮俱新,路人問焉,徒揮鋤而不顧。比洛邑之極衰日也,疇昔神都,湮滅青蕪,中州耗敦,榮華難復。

數代烽硝,攻伐不己,其爲要衝,地在中都,舊丁未去,新兵既來,珍器貴玩,遊弋一空;不可奪者,烽炬置之。如此以往,洛邑之富饒,三世而斬。明元以來,新都於燕京,突兀崢嶸之士,舟車載之北上。舊城以東,言皆離黍;昔日金城,遍穴鼯鼬。洛陽橋下,盡蕎麥青青,春秋逝盡,歲月崢嶸。惟餘伊闕之殘佛,馬寺之清鍾,冷清自持而已。

然自傾頹以後,文化豈不興邪?雖非都邑,亦爲大郡,數代豪傑並起,隋唐之風,亦未遽衰。及至近代,解放中原,重興建設,齊鑄偉篇,實未有之功業。飛樑新構,輪車急轉,齊雲落星,直搗青天,彩虹穿帶,橫絕洛水,芳園喧妍,佳客留連,豈不安居,遠遊思旃,季鷹歸未,江寧冰寒。

吾輩吾儕,忝爲國才,雖無仲墨之賢,亦應具孫匡之專。國之有命,豈不盡力,天將降任,奚復敢言?淥水法法,青山茵茵,諸君勉勵,齊築偉勳。古今之事,西周之後三千年之興替,何也?維人心之鄉爾。後之冢宰,豈能不鑑之而參省乎?

浮生若夢,百代匆匆之過客,萬物一瞬而已,朝菌晦朔,蟪蛄春秋,何以狎歡?惟披甲策馬急報效也。某年月日,洛陽王某記。

文言文作文 篇5

今晨,吾閒無事,乃往二橋觀遊。

餘隨父驅車至二橋,停而賞景。時天穹蒼而蔚青,遙望而無知盡也,天無飛雀,萬里無雲,絕如靈璧之清澈矣,實深邃之意。水深無底而通明,遍視久之而無波瀾,如明鏡反映天色,毫無瑕疵,明淨亮潔。一葦立於水畔,其影亦反,豈知鏡中爲水焉或水中存鏡焉?吾奇之,目視之似凝。此水天同連,難相分隔,極目遠視則難辨,天邊亦爲一色,其景甚妙,然忽一舟依天邊而駛,行之頹然,實不知爲船在長天漫遊,又以船於碧水輕飛者否。

後餘見二橋者,雙虹跨於橋上,如巍然龍門,俯瞰水上,實大氣度。遠有大堤,橫攔大湖,似無邊際。而長堤乃舊建之,是以防洪多年也。吾因思,昔封建滿清,始建之政治清明、君王勤勉、體恤民生,時黃河泄口,百萬餘衆受其災,上乃出資治之,此二十年,歲歲固修,百姓乃安。終因其惜民,清乃開康乾盛世,盛極一時。然清末君昏臣庸,奢靡腐朽,乃缺資以治水患,百姓怨之,清遂亡。反觀高郵湖堤,嘗決其口。吏邃治之,遂定,十年不復,民悅其功。是以,治國安邦要於愛民,給民之需,足民之求,可得太平盛世也。

良久,吾默然而離。既歸,遂記此文。

文言文作文 篇6

校園文學是當今主流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校園文學的主要寫作者是在校學生,這些人的綜合素質決定了校園文學的高度。現實情況是大部分學生知識面狹窄,社會閱歷淺,寫作內容相對簡單。光有一對想象的翅膀,寫出來的東西會缺乏推敲;一味的借鑑又有斧鑿痕。時常可以聽到沒有東西可寫、不知從何動筆的抱怨。學生手上很少沒有作文書的,有的可能還有好幾本。可是佔有優秀作文書之多與寫出優秀作文之少之間已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何必捨近求遠,實實在在地抓住課本,好好地消化好編者精心挑選的範文,甚至只是文言文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甚至創造新篇。

語文學習的魅力就在於走進文本,感知文意;走出文本,習得技巧。這就是有效地文學鑑賞。我們作文水平的提高正有賴於此。同樣是學習語文,有的人學了十多年依然寫不出隻言片語,就是寫了也語意不通;有的卻可以在高考那樣有限的時間裏,寫出文質兼美的文言應試之作;更有的少年成就文名,享受特招讀夢寐以求的大學。除卻天資,這對文本的鑑賞能力和水平就是關鍵了。

可是許多學生並不注重課文的學習,尤其時下高考題目和語文課本之間的聯繫不太緊密的情況下,部分學生對於文本鑑賞尤其文言文閱讀深惡而痛絕之。就寫作而言,這是捨本求末的做法。這樣做的惡果就是每到寫作文的時間他們感到度日如年,搜索枯腸依然一無所獲;或者東拼西湊、張冠李戴些“文章”來交差,更不用說創作了。這就是當前的現狀。

想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勢,只有狠抓文本鑑賞,提高鑑賞水平,以期寫作能力水漲船高。“文無定法”可是絕大部分的文章都有一個共同之處:要麼以情動人,要麼以理服人,要麼兼而有之。抓住情與理這個賞析點,一般能求得本質的理解。

一旦學生明白了情感在先,圍繞情感選材纔是記敘文的真諦,那麼應試作這類文章便不再是難事,還能舉一反三進行更有意義的創作。像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高明的鑑賞家用自己的理解化用舊材料而寫出的傑作。我們像古人一樣用心體驗生活,用高尚的情感洗滌心靈,提升人生的品味,學習古人寫人記事的方法,一些回憶類文章,祭文,課本劇,演講稿學生創作便陸續在週記中出來了。這些作品雖然語言不夠成熟,但是體現了對生活嚴肅的審視,從中學生的獨特視角展現的一方情感天地。有的作品參加全國作文競賽獲了優勝獎,有的在校刊上發表,有的在教師的公開課上使用。來源於課內的鑑賞知識化成的驕人成績,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創作熱情。

對高中生來說,文言文最有借鑑價值的還屬《鄒忌諷齊王納諫》《燭之武退秦師》《伶官傳序》《過秦論》這類經典的'政論文,古人以文取士,短小的篇幅中就融貫滿腹經綸,超卓的見識。有機會學到歷朝歷代最頂尖的論文,集衆名家之智慧,本來就是當代中學生的幸運。學生寫作議論文的示例也正在此。事實上,中學生存在議論文寫作障礙。這與他們對政論性文言文的牴觸情緒不無關係。只有真正認識到了這些文章的價值,他們才能學到精髓,並且把論說的技巧運用到議論文寫作中。領悟能力高的還能得到見解上的突破,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用義正詞婉的方式來寫作時事評論,雜文,演講稿等論說性質的文章。展開辯論賽,背誦比賽等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教育學生寫作時要像這些經典的論說文一樣,抓住一條根本原則:以理服人。文章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禁得住推敲。

鑑賞《陳情表》這樣既以情動人又能以理服人的巔峯之作,更是要用心理解,反覆朗誦,融會貫通,成爲寫作的高標,化爲自己的東西。

學習文言文,能讓人注意說話的策略,幫助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但可以提供行文要以情動人的示範,而且以理服人的思路對作文對做人都收益終生。課內文言文有效鑑賞,多學善思,擇取對自己有益的知識,對校園文學的繁榮無疑起着積極促進作用。

文言文作文 篇7

餘讀《左傳》、《漢書》、《三國志》,尋尋覓覓以求運道,成功諸法,然每見古之名士不得其主未嘗不廢書而嘆焉。至如三國之李蕭遠作《運命論》曰:“夫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餘未嘗不涕泗橫流,扼腕嘆息曰:“古今之士、之賢、之聖豈受制於三者乎?至如仲尼受困陳蔡,李廣難封,哀哉。”後餘飽覽古今賢士之文,遠近名聖之跡,乃釋懷,有三嘆作焉:一曰士運在此不在彼,再曰士運在勤不在求,三曰士運在我不在他。謂予弗信,請見陳詞如下:

昔者仲尼學富五車、胸藏禮樂,遍施仁義欲以正道援天下於溺,學於郯子、師襄、老聃之徒欲以廣其聞,周遊天下欲以布其道。其志壯哉,其行壯哉,其言壯哉。然其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遍歷七十國而不一遇其主,豈不嘆哉!然其尊庠序之教,而有顏回出;修古之聖典,而有六藝作。其志彰矣,不然以我百代後一孤陋書生,豈得聞其名而後深贊哉。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人有不棄於壯志之道而後必有不知有處得之。此餘所謂“士運在此不在彼。”

戰國之時,齊有孟嘗田文,趙有平原趙勝,楚有春申黃歇,魏有信陵無忌。當是時,有志之士投之則中,未有不得意之人。餘以爲弗是也,孟嘗之徒獨養雞鳴狗盜之徒,未有匡扶國家之才賢。是故蘇秦散盡資才而不說聽其言,後起六國而權傾天下。曩時其所孜孜求之而不得,當時盡有矣;曩時其所躞蹀之公卿門,當時盡開矣。富埒人主,權衡國君,誰得而當之?是矣王勃曰:“老當益壯,守(寧)移白道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此非餘所謂“士運在勤不在求”乎?

伯牙遇子期乃暢其意,相如因得意逐名漢武,商鞅得景監方說秦王。士運在人手乎?奈何以我之力,以我之學,以我之滔滔雄辯需假人之手?餘思淳于髡聞之必仰天大笑,疑纓索絕。俞伯牙有繞樑之音,司馬相如蘊絕世之才,公孫鞅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變法。韓退之雲:“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竊以爲餘爲千里馬亦先已於伯樂矣。“士運在我不在他”昭矣。

《詩》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天下皆慕聖德。《運命論》曰:“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衆必非之。”又曰:“通之斯爲川焉,塞之斯爲淵焉,升之於雲則雨施,沉之於地則土潤,體清以流(洗)物,不亂於濁;受濁以濟物,不傷於清。”又曰:“是以聖人處窮達如一也。”是也夫。餘誾誾於此,欲作沛然之辭以廣餘意,終日孜孜不倦於古今典籍,所爲何事?所擁何志?張載《日知錄》志曰(《近思錄》記張載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文言文作文 篇8

雲霧繚繞,山峯高聳入雲,在這座山崖上矗立着一座竹亭。飛鳥盡去,在這空蕩的山間,飛雁撲棱翅膀的聲音顯得格外突兀。

突然一道琴聲打破天際,繼而傳來不斷的琴聲,錚錚——音調低沉緩和,如江流般一瀉千里,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忽而音調突變,豪放昂揚,如山峯般高峻挺拔,突生一種磅礴之氣。琴聲時高時低,時起時伏,令飛禽走獸駐足癡望。錚一曲終畢,擡手撫琴,但見此人呈現毫不拘泥之態,舉手投足間盡顯瀟灑之氣,原來是調琴高手俞伯牙。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好!隨即一陣鼓掌聲從遠方傳來。俞伯牙緩緩睜開雙眸,詫異地擡眼望去,只見一位素衣男子佇立在不遠處,外貌清秀,低眉淺笑,神態中滿懷欣佩之情。正疑惑間,面前男子作揖道:打擾了,在下姓鍾名子期,先生這等高超的琴技,想必是聞名天下的俞伯牙俞先生吧。俞伯牙起身,抱揖回道:正是鄙人。鍾子期笑道:久仰久仰,方纔我聽到先生的琴聲,感覺時而置身於崇山峻嶺中,徒生浩然之氣,又時而置身於流水潺潺中,泰然自若,不禁心生喜愛,不免駐足於此。聽到這一番話,俞伯牙不禁一喜:這天下竟有人能會意吾的琴旨,實是能稱得上我的知已啊。於是說道:過獎了,先生可願每日來這裏傾聽鄙人的琴聲?鍾子期回道:幸甚至哉。

於是,每日於這竹亭之中,俞伯牙備琴等待,熱上一壺濃茶,在這茶香氤氳中,鍾子期如約而至,不必言語,相視一笑便可會意。愈伯牙專注調琴,手指快速飛動,婉轉動聽的`音樂傾瀉而出。而鍾子期則手執清茗,淺酌低嘗,表情時而悲傷;時而歡笑;時而激帛;時而低沉。變幻無常,彷彿置身於琴聲之境中。一曲終了,鍾子期稍作點評,二人飲茶作樂,談笑風生,實是欲界之至樂。

然而一日,俞伯牙照舊備琴等待,熱茶也已備好。日漸黃昏,卻遲遲不貝鍾子期的到來,心甚焦慮,翹首楚盼,等待的人依舊未來。這時正值秋季,空谷清幽,猿鳥哀啼,旁邊的老樹落葉紛紛,佝僂的枝幹無力地伸展着,遠處的斜陽置於山間,卻顯孤獨寂寥之感。俞伯牙長嘆一聲,失望離去。

飛雁傳書,卻帶來不幸的消息,得知好友病逝,俞伯牙攜琴再次來到了竹亭中,正襟危坐,雙手覆於琴絃上,錚——琴聲卻與以往的激昂豪放格然不同,悲沉婉轉,似對知己的悼念,又似對往日的追憶,終不解意。曲畢,物是人非,望着周圍空蕩的氛圍,俞伯牙悲從中來,擡手揮袖,檀琴被打翻在地,仰天大嘆:知己已不在,吾要這琴何用!一滴清淚泫然落下。

此生若能得一知己,無悔,足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