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六一感言作文推薦

本文已影響 3.1W人 

“六一”兒童節到了,我認識的一個家長興高采烈地和自己剛上一年級的兒子自來到商場,買了一套200多元的李寧牌服裝,一雙300多元的波鞋,還有一臺500多元的自行車,作爲送給孩子的節日禮物。

六一感言作文推薦

根據商場老闆介紹,這幾年來六一前後生意非常紅火,兒童用品更是人供不應求,那些爲孩子購買節日禮物的家長都很捨得花錢,真是“一切以孩子爲中心”,孩子說東絕不會說西,從幾元錢一杯的飲料、幾十元一件的玩具到幾百元的高檔服裝,甚至上千元的筆記本電腦、遊戲機等,幾乎有求必應。近日,我專程到書店了作了調查,書店老闆告訴筆者,兒童圖書熱潮至今波瀾未興,生意只是比平時略好一點點,家長帶孩子買書的比較少。那麼家長們爲什麼不買書,而給孩子買這些價格不菲的消費品呢?有位家長告訴我:“是有點貴,可是還可以接受,孩子不愛讀書,他要的東西你不順從他就哭就鬧,與其讓他哭哭啼啼,不如狠狠地買下來算了,現在的孩子不多隻生一個,怎會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聽了一席話,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難怪現在的“兒童節”有些變味了,居然也是“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我們允許一部分人先好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好起來,目地是更快地實現共同富裕”。

六一兒童節,家長盯緊孩子的物質享受,對於商家來說,可謂財神爺敲門——天大的好事,怎會不笑得見牙不見眼呢?但是筆者卻不敢苟同,我認爲兒童節裏,家長適當地給孩子買點小禮品意思一下,本無可厚非,但不能僅僅給予物質上的關愛,面對孩子日益膨脹的'物質要求,家長應當學會拒絕,只要對孩子有所幫助,拒絕他也是一種偉大的愛。Moneyisabottomlesssea,inwhichhonor,conscience,andtruthmaybedrowned。(金錢是深不可測的海洋,能淹沒廉恥,良心和是非感)對孩子一味地百依百順,會踏進愛的沼澤,溺愛的結果只會使孩子變得貪婪無度,爲孩子的發展製造人格障礙。我們應該知道,要想孩子有好的未來,首先要使孩子有優秀的的思想道德,其次要打好良好的知識基礎,我們不妨多進行些思想教育,不妨多帶孩子到書店走走買些有益的書籍和學習用品,也不妨帶孩子去旅遊一番,使壓抑的心靈得到休息,同時可以增長見識,這對於孩子的未來纔有所幫助。

英語有一句諺語“Thriftisnotonlyagreatvirtue,butalsoagreatrevenue”,意思是說節儉不僅是一大美德,而且是一大財源。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詠史》中也說“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勤儉的楷模,在他的家鄉鳳陽,還流傳着四菜一湯的故事。據說當時正遇上天災,各地糧食歉收,朱元璋看到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可是一些達官貴人仍窮奢極欲,過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便借馬皇后生日之機,率先做個勤儉的榜樣,以一頓粗茶淡飯宴請文武百官,還當衆宣佈:“從朕做起,今後請客,不管招待什麼人,最多隻能四菜一湯。今天皇后的壽宴就是榜樣,誰也不許違反,否則從嚴懲處。”以此教育羣臣,自此四菜一湯的規矩從皇宮一直流傳到民間。後來有人把這四菜一湯編成四句歌謠傳唱:

皇帝請客四菜一湯,

蘿蔔韭菜長治久安。

小蔥豆腐一清二白,

太祖廉政百姓喜歡。

試想,朱元璋貴爲皇帝尚且如此勤儉,何況我們普通黎民百姓呢?現今的勤儉之風還比不上明代,如今從上到下,奢靡之風遍及全國各地,不少人戲稱爲“新三光政策”:“吃光”、“貪光”、“賭光”,政府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夠。孔子曾對他的學生講:“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孔子一生中曾經鐘鳴鼎食享受過萬鬥俸祿,也曾顛沛流離被困於陳蔡,因此輕裘寶馬、榮華富貴對飽經人世滄桑的孔子來說都是身外之物,所以他曾力贊生活儉樸的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而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中國古代歷來重視家庭教育,朱柏廬在他的《治家格言》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曾國藩也主張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他在家書中寫道:“餘教兒女輩惟以勤儉謙三字爲主……弟每用一錢,均須三思,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權勢,則家中子弟最易流於驕,流於佚,二字皆敗家之道也。”他常對子女說,只要有學問,就不怕沒飯吃,他還認爲門第太盛則會出事端,主張不把財產留給子孫,子孫不肖留亦無用,子孫圖強,也不愁沒飯吃,這就是他所謂的盈虛消長的道理。作爲家長,應該學習先賢的教育方法,從小培養孩子們良好的思想行爲習慣,讓孩子體會生活之艱難和勞動之辛苦,務必從小學會勤儉節約,淡化物質觀念和個人私慾,逐步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對於孩子健康成長是十分必要的,否則現今所提倡的“八榮”、“八恥”何從談起?

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日本的家長與中國家長絕然不同,令人深思。日本人想方設法給孩子灌輸刻苦教育,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根據1992年那場中日夏令營中的較量,出現了許多令人堪憂的現象:日本孩子炒了菜,熬了米粥,禮貌地請大人們先吃;中國孩子以爲會有人把飯送到自己面前,發現沒有飯時,就向領隊哭冤叫屈;中國孩子病了回大本營睡大覺,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本家長乘車走了,只把鼓勵留給發高燒的孫子;中國家長來了,在艱難路段把兒子拉上車……那場較量中,無論是體質還是精神意志,中國孩子都輸給了日本孩子。然而15年後的今天,教育專家孫雲曉仍然憂心忡忡地說:“許多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更加嚴重了!”這15年來,從“80後”到“90後”,中日青少年一代有過許多次“較量”,但始終未走出失敗的陰影!反映了我們教育的缺失,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我們的教育只抓考試重分數,忽視意志、性格、心理品質等方面的引導和磨練,沒有進行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尤其是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包攬了一切,讓“小皇帝”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爲成績好”,從而導致他們四肢不勤、五穀不分。這種作法,中國哪裏有不落後之理?現在中國人買日貨成風,應該從我們的教育去找原因。

日本人甚至公開說,你們這代孩子不是我們的對手!面對如此不加掩飾的表露,國人應當猛醒!爲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們應當怎樣培養和教育下一代?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話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