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範文

本文已影響 3.07W人 

教學目標:

七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範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語境理解和掌握“訓練”“嶙峋”“納罕”“啜泣“灰心喪氣”等詞語的意義與用法。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文學欣賞能力,體味散文特點。

3、抓住文章標題,以此爲線索指導學生精讀課文,領會以小見大的寫法。

4、聯繫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1、通過閱讀課文掌握記敘文六要素。

2、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通過朗讀、複述把握課文情節,設疑探討文章主旨。

2、多角度閱讀,就文章的人物、情節、寫作手法等提出自己有創意的解讀角度。

3、多方面探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和生活哲理。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着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不難做作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後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爲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爲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啓示。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他是怎樣克服自己的困難的嗎?

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頓亨特(板書題目、作者)。剛纔這個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選入教材時做了刪節。作者講自己之所以能夠戰勝困難,是由於小時候的一段經歷留下的啓示。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到底作者小時候發生過一件什麼事,可以使他在長大之後,勇於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

文體:本文是敘事散文。散文,是以緊湊短小的篇幅、自由靈活的抒寫、生動活潑的語言,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廣泛的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樣式。根據表達方式側重點不同,可分爲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它取材廣泛,結構自由,表現方法多樣;“神不散’指立意明確,主題鮮明而集中。

二、檢查預習(生字詞的積累)

訓誡(jiè):告誡、教導。 聳立(sǒng) 迂迴(yū)

嶙峋(lín xún):形容人瘦削。 凝視(níng) 頭暈目眩(xuàn)

啜泣(chu qì):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小心翼翼(yì):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翼翼,謹慎、嚴肅的樣子。

三、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課文,給段落標上記號,並把文章分成起因、經過、結果、啓示四個部分。

(1)起因(1――3)遊戲玩厭,去爬懸崖

(2)經過 (4——15) 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3)結果(6——2)父親指點 ,擺脫困境

(4)啓示(24)走一步 , 再走一步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本文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勝困難和挫折。

(2)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費城。

(3)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七月裏一個悶熱的日子。

(4)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5個。

(5)有名字的是哪兩個?——內德、傑利。

(6)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約20米;約7米。

﹙7﹚“我”爬山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玩遊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8﹚“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麼?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9﹚父親爲什麼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爲“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爲了鍛鍊“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3、複述:簡潔地複述課文的主要情節,也就是作者在童年的這一段經歷。要求:用三分鐘的時間瀏覽課文,複述課文,提出明確要求:

⑴ 交代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⑵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⑶ 儘量用自己的話。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過、結果)

文章講述了一件感人的事:五十七年前的一個夏日,“我”和五個小男孩在一起玩耍。禁不住同伴們的激將,“我”和他們一起去爬一座二十來米高的懸崖。但爬到離崖頂還有三分之二路程的岩石架時,體弱多病的“我”再也不敢向上攀登了。五個小男孩爬上崖頂後沿着一條迂迴的小路下山回了家,而“我”卻困在石架上沒法下來。直到天黑,父親在“我”的好友傑利的陪伴下匆匆趕來。父親用手電光照着“我”,鼓勵“我”一步一步往下走。經過自己的努力,原本膽小的“我”終於爬下了懸崖。【費城七月的一個悶熱的日子,“我”和一羣孩子攀爬懸崖,我在懸崖邊上不去下不來,最後在爸爸的引導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爬下了懸崖,並且得到了寶貴的人生啓示。】

【要旨:無論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擁有自信,向着預定的目標走下去,終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字詞,解釋詞語

2、熟讀課文,找出文中有關動作和心理描寫的內容並體味其哲理。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複述故事,已經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記敘的事件,而且也悟出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過“我”的脫險經歷告訴人們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困難嚇倒,不管這困難多麼嚇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通過研讀重點情節再進一步領會文章。

【全班朗讀脫險部分】

二、局部品味,問題分析。

1、找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想想有什麼作用。

夜色降臨更進一步地烘托內心“我”內心的恐懼與緊張,也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1)渲染氣氛。

(2)烘托人物心情。

(3)推動情節發展。

(4)間接表現人物性格、思想情感

2、分析心理活動描寫。

第二部分:當“我”被棄於懸崖,我是一種怎樣的心理?找出描寫作者處於險境中的心理狀態的詞句:

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裏鼕鼕直跳,心驚肉跳,嚇得幾乎要暈倒,軟弱地哀求,頭暈目眩,啜泣,恐懼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這裏有委屈、羞辱、迷惘、後悔,以及強烈的恐懼感。

3、第三部分: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於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

【“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朗讀這三句話時應把重音放在哪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麼不同?後兩句寫出了我的什麼變化?】

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要分別讀出父親平靜的寬慰的、“我”驚恐的和敘述者從容的不同語調來。(學生朗讀,教師評點)要求學生概括出爬下懸崖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過程。

最初:毫無信心(我不下去!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繼而:信心萌發(這似乎能辦得到。)

隨後:信心大增(我頓時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後:巨大的成就感(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

整個變化過程有層次而令人信服。

4、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麼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後者有複雜情感,有歷險的餘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5、“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什麼?

明確: 明確:“經驗”有兩層意思:

①是從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使自己終生受益。

②再次將這“經驗”歸納成:“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之後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爲止”。這也就是告訴讀者,在困難面前不應該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析困難,化解困難,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可能積小勝爲大勝,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

明確:屢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課文中用“屢次發現……”強調這“經驗”的普遍意義。

三、探究主旨,回味標題,研究“爲什麼這樣寫”

1、 結合文章最後一段,說說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寶貴啓示:把艱難的歷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關鍵是化整爲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

2、以小見大、由事推理的寫法。

在生活中要善於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個什麼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就成爲一筆精神財富。比如滴水石穿告訴我們堅持的力量,春去秋來暗示着時光的流逝。善於感悟,寫作文,也有東西可寫,在不起眼的題材上也能寫出好文章。

3、指導多角度地閱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獲得啓示。

(1)討論: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你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文中的人物特點,對人物做出合理的評判,也鼓勵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學生在喜歡的人物中選擇父親和“我”,都應視爲正確的,關鍵是把喜歡的理由說足、說全,可互相補充。不喜歡的人物可選在“我”困難時嘲笑“我”的孩子,這一點比較簡單。

有爭議的人物可能是傑利。可能有的同學喜歡他,有的不喜歡他,引導學生評論他做得對的和不好的方面。這樣來談,針對性可能強一點。

(2)傑利與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

傑利:如果我是傑利,我會感到左右爲難,一邊是最要好的朋友,一邊是更多的朋友。四個孩子一定不會讓傑利幫“我”,而傑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這幾個玩耍的朋友。所以傑利雖然“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這也說明傑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爲這麼點懸崖,“我”總會下來的。再說,他一時也幫不了“我”。天越來越黑了,見“我”沒回來,傑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訴了“我”父親,尋求大人幫助,把“我”從危險的邊緣救了回來。傑利雖然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四個孩子:我感覺四個孩子的人品有問題。當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難的時候,他們不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諷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險的石架上,這也是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他們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簡直可惡至極。

(3)把“我”的父親和母親進行對比,兩者的教育方法有何不同?

父親角度:這是一位真正愛自己孩子的父親,他不像別的父親,爬上石架把兒子抱下來,而是讓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這是爲鍛鍊孩子的勇氣和毅力。如果他對孩子百依百順,那只是讓他更加嬌氣,一生一世都軟弱無能。有句話說:“打是親,罵是愛”,只有在磨練下才能成好鋼,沒有磨練的只是土塊、鏽鐵。所以這位父親是對孩子負責的真正愛孩子的父親。

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親。父親完全可以憑自己的實力抱孩子下來,但他不這樣做,而是引導孩子憑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其實,父親這樣做是想給孩子一份經驗,一次鍛鍊,一個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難的勇氣。這是父愛的一種多麼明智的體現,是真正的父愛。他在父親的眼裏,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比生命更重要,因爲,父親知道,溫室裏的花朵是經不起風雨的,同樣,被溺愛的孩子是經不起考驗的。感受父親博大精深的愛,感受父親睿智的教育方式:一開始父親沒有責備兒子不聽話,而是用拉家常的方式對孩子說晚飯做好了,他要和“我”一起回家吃晚飯,讓孩子緊張恐懼的心得到放鬆,壓力得到緩解(父親真是一位高明的心理輔導師),然後安慰“我”,“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還不斷鼓勵“我”,給與信心和勇氣:“你能辦得到的”,“好”,“很好”。就因爲“父親”指點有方,給“我”信心和勇氣,終於有了人生第一次成功的經歷!

母親角度:慈母多敗兒。這位母親一直告誡我不要冒險。在母親的庇護下,“我”變得非常懦弱。如果傑利通知的是母親的話,可能她會聲嘶力竭地叫我別動,嚇得臉色蒼白,神經兮兮的叫了一大幫人來。之後母親可能不允許我跨出家門半步,不准我與傑利玩。從此,世上多了一個廢物,少了一個作家。

小結:哪一位父親不愛自己的子女。這位 “狠心”的用心良苦的父親以獨特的方式在“我”的生命中注入自信的瓊漿,熔鑄了“我”直立的腰桿。他給孩子的不只是一個健康的軀體,還給了孩子一個自信的靈魂。這對孩子的一生無疑是最寶貴的財富。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在感受偉大母愛的同時,也要多理解這份嚴厲的深沉的父愛。

4、課後的研討題目: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爲“我”的同學,你會怎麼做?

培養學生患難與共的愛心,激勵勇敢精神。

總結: 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別忘了,還要把你的這些感受傳給那些正在遭遇困難的人們。

四、佈置作業:

1、背誦最後一段。蒐集名言警句。(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將不一樣……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挫折走一步或許還是失敗,失敗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難邁出;於是就沒有了下一步,於是就沒有了路。路盡天絕處,不妨嘗試着再走一步,萬水千山,只源於最初的那一步!)

2、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爲“我”的同學,你會怎麼做?改寫第三部分內容。

板書: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走下懸崖

毫無信心————萌發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小懸崖:不着眼岩石——走一步再走一步——巨大的成就感

大人生:不害怕困難——積小勝漸成大勝——取得成功

教學反思:

優點:

1、教學設計較全面;

2、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3、重視細節在文中的作用。

不足:

1、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凸現得不夠;

2、朗讀訓練不夠;

3、哲理領會不夠深;

4、課堂細節待改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