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記承天寺夜遊》知識總結

本文已影響 9.32K人 

 《記承天寺夜遊》知識總結

《記承天寺夜遊》知識總結

一、重點字詞: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色入戶(  ),欣然(    )起行。念(    )無與爲樂者,遂(    )至( )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       )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蓋(      )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      )如吾兩人者耳。

1、欲:將要。2、戶:門。3、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欣,高興,愉快。然,……的樣子。4、  念無與爲樂者: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念,考慮,想到。與爲樂者,共同遊樂的人。5、  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也被貶到黃州,寄居承天寺。寢:睡

6、遂:於是,就。至:到 . 7、相與步於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與,共同,一同。中庭,庭院裏。8、庭下如積水空明:意思是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自上而下充滿院落,清澈透明。如積水空明:好像積水清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9、藻荇(xìng)  交橫:交叉錯雜。10、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表示肯定,相當於“大概”這裏解釋爲“原來是”。11、閒人:這裏是指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職無權的官,所以他自稱閒人。在句中譯爲清閒的人,或有着閒情雅緻、高雅志趣的人。12、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只不過少有像我們這樣的閒人罷了。但,只是。.耳:罷了。

二、譯文:元豐六年(可不解釋爲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裏,(我)解開衣服準備睡覺,皎潔的月光照進了門,高興地起來走動。(我)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於是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便一起在院子裏散步。月光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有水藻、荇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晚上沒有月亮。哪一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少兩個像我們的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罷了。

三、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書畫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諡號文忠,享年66歲。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與其弟蘇轍和其父蘇洵合稱爲“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爲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分爲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他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合稱“歐蘇”;詩歌與黃庭堅齊名,合稱“蘇黃”;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爲豪放派詞人。

學過他的文章有《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江城子 密州出獵》

四、寫作背景: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是選自《東坡志林》卷一。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爲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複爲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卒於常州,年六十六。

本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低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也就是說做着有職無權的閒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五、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張懷民也沒睡,於是我們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和荇。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哪一夜沒有月亮呢?哪裏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閒人”罷了!

六、結構形式:本文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請按不同的表達方式劃分層次,並寫出各層次大意。

1、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議論。

2、結構層次:

第一層:(1-3句)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達方式是敘述,交代清楚了時間、地點、同遊者、遊歷的緣由)

第二層:(4句)觀月賞景。(寫景、描繪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層:(最後3句)月夜問天,自喻閒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議論,點出作者曠達樂觀的襟懷)

3、寫作技巧:

1.比喻傳神: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正面側面描寫相結合: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3.抓住了瞬間的感受: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七、理解填空

1、全文以“月光”爲線索,依據作者的行蹤,以詩的筆觸描繪了夏夜月光圖,創設了一種清冷皎潔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曠達心境。

2、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語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表達作者微妙複雜的感情語句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主旨句)

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的複雜感情。(曠達胸懷)(1)貶謫悲涼。(2)人生感慨。(3)賞月喜悅;(4)漫步悠閒。

八、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閒人”的含義?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種種微妙複雜的感情盡在其中。(或表現作者雖遭貶謫仍強作輕鬆愉快的複雜心情。既有由賞月詠月而發的自豪自慰,又有爲"閒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悵和苦悶。)

2、文章表現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曠達(豁達)樂觀的胸懷。3、 作者遊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戶,無與爲樂。

3、欣賞:“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一段寫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麼特點?點染出一個怎麼樣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4、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月光(月色)

5、描寫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積水空明……影也”

九、中心思想: 本文表現了作者曠達的胸襟和積極樂觀的情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