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初二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綜合試題及答案

本文已影響 3.19W人 

 一、積累與運用(30分)

初二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綜合試題及答案

1.漂亮的書寫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請把下面這句話正確、規範、美觀地抄寫在方格內。(2分)

諷諫,就是用委婉的語言暗示、規勸或指責。

2.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昳麗yì 納諫jiàn 謗議bàng 旗靡mí

B.怫然fú 休祲jìn 縞素gǎo 徒跣xiǎn

C.色撓náo 詣王zhǐ 酒酣hān 與熙xī

D.提防dī 諫諍zhèng 佞臣nìng 仕途shì

3.下列詞語中有四個錯別字,劃出來並在方格中改正。(4分)

門庭若市 一鼓作氣 慧星襲月 白虹貫日

張袂成陰 比肩繼腫 誅連九族 阿諛奉迎

揮漢成雨 自我反省 三緘其口 虎視眈眈

萬古流芳 奴顏媚骨 排憂解難 從善如流

4.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欠妥的一組是( )(2分)

A.徐公來,孰視之。

孰:“熟”的古字,仔細。

B.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鄙:卑鄙。

C.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逆:背逆,不順從。

D.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病:煩惱,沒趣。

5.下列判斷不當的一組是( )(2分)

A.《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作者是西漢的劉向。

B.《曹劌論戰》選自《左傳》,《左傳》是春秋時期的編年史,相傳是春秋未期的魯人左丘明所作。

C.《唐且不辱使命》選自《戰國策》,題目的含義是唐且勝利完成了出使任務,沒有辱沒自己的使命。

D.《晏子使楚》選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記述晏嬰言行的一部書。

6.閱讀下面古詩 , 按要求回答問題。(6分)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 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詩中第二聯 ,運用比喻的方法 ,將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詩人以“風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________。(3分)

⑵對尾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名句從抒情方法和內容上作簡要分析。(3分)

7.根據下列材料按要求代勞作題。建設節約型學校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組成部分。這項工作需要老師和同學共同出謀獻策,爲此,學校決定6月份舉辦“建設節約型學校”徵文活動。請你爲校長室擬一篇“徵文啓事”。(6分)

8.我國有許多成語來源於寓言故事。請寫出與下面這則寓言故事相應的成語及故事寓意。(提示:寓意可按原文的寫,也可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寫出新的見解。)(6分)

楚國人到鄭國去賣珍珠,把珍珠裝在匣子裏,匣子裝飾得很華貴。鄭國人就買下匣子,把珍珠退還了。

⑴成語: (2分)

⑵寓意: (4分)

  二、閱讀理解(40分)

(一)閱讀下面課內語段,完成9—15題。(21分)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9.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得意思。(4分)

(1)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

(2)聞寡人之耳者

聞:

10.下面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受上賞 上書諫寡人者

B.羣臣進諫 臣之妻私臣

C.乃下令 令初下

D.門庭若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1.下面句子中的“之”跟“聞寡人之耳者”中的“之”意義完全相同的是( )(3分)

A.吾妻之美我者。

B.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12.下列句子中的“者”跟“上書諫寡人者”中的“者”意義完全相同的是( )(3分)

A.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D.雖欲言,無可進者。

1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2)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

14.《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向人們揭示了一個什麼道理?(4分)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5-19題。(19分)

習慣成自然

葉聖陶

①“習慣成自然”,這句老話很有意思。

②我們走路爲什麼總是左腳往前,右腳往前,兩隻胳膊跟着動盪,保持身體的均衡,不會跌倒在地上?我們說話,爲什麼總是依照心裏的意思,先一句,後一句,一直連貫下來,把要說的都說明了?因爲我們從小習慣了走路,習慣了說話,而且“成自然”了。什麼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麼心,彷彿本來就像那樣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推廣開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纔算是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強強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連勉勉強強做一做都不幹,當然更說不上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了。

④聽人家說對於樣樣事物要仔細觀察,才能懂得明白,心裏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並不是我們就有了觀察的能力。聽人家說勞動是人人應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資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從勞動產生出來,心裏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並不是我們就有了勞動的能力。聽人家說讀書是充實自己的一個重要法門,書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經驗,讀書就是向許多古人今人學習,心裏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並不是我們就有了讀書的能力。聽人家說必須做個好公民,現在是民主時代,個個公民盡責守分,纔能有個好秩序,成個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裏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並不是我們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這樣說下去是說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舉吧。

⑥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的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的動手去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真的去把書本打開。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真的去做公民應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話很有道理的時候,只是個“知”罷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僅僅是“知”,實際上與“不知”並無兩樣。到了真的去觀察去勞動去讀書的時候,“知”纔會漸漸化爲我們的習慣,習慣成自然,纔是我們的'能力。

⑦通常說某人能力不強,就是某人沒有養成多少習慣的意思。譬如說張三記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譬如說李四發表力不強,就是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寫出來的習慣。

⑧習慣養成的愈多,那個人的能力愈強。我們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成種種習慣。

⑨養成習慣,換個說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於學校,也不限於讀書。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讀書這門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們在學校裏受教育,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種種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己教育,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孔子一生“學而不倦”,就是看透了這個道理。

15.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說話爲例,引出了下文什麼觀點?(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16.第④段列舉了哪些事例?意在闡明什麼?(4分)

17.第⑥段加點的“似乎”一詞能否去掉?請說說理由。(4分)

18.文中在闡述了習慣與能力的關係後,得出了什麼結論?(4分)

19.結合實際,談談你對第⑨段學校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的認識。(4分)

  三、寫作(50分)

20.回首過去,你一定感慨良多。從一個懜懂孩童到一個花季少年,你沒少累過、愁過、怨過甚至哭過。但正因爲你敢於正視現實,勇於超越自我,纔有了失意後的坦然,挫折後的不屈,失敗後的從容。同時也收穫了成功的喜悅,經歷了一次次的磨練,跨越了一步步的艱辛。你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大膽發問;你不怕失敗,樂於付出,所以你變得成熟,變得睿智,變得堅強,變得充盈。在前進的道路上你正在成長、進步;在不懈地追求中,你正在不斷完善自我……請以:“我______,因爲我______”爲題,寫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根據自己的理解,先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後作文。②說真話,敘真事,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第六單元綜合檢測題

一、積累與運用

1.略

2.C

點撥:“詣”應讀作“yì”。

3. 彗 踵 株 汗

4.B

點撥:“鄙”此處指目光短淺。

5.A

點撥:《戰國策》的作者已難查考,劉向是這部書的編定者。

6.⑴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依,時起時沉。⑵這一句採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7.略

點撥:格式要規範,內容包括徵文對象、徵文內容、交稿時間及地點。

8.⑴買櫝還珠⑵例①: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例②:諷刺那些只注重外表,不注重內在的人。

二、閱讀理解

(一)9.(1)當面(2)使……聽到

10.C

11.D

12.A

點撥:例句中的“者”和A中的“者”都是“……的人”的意思。

13.(1)大臣們和各級官員及百姓,能夠當面指出我有錯的地方的人,便能夠得到上等的賞賜。(2)號令纔下去的頭幾天,許多大臣走到宮裏來勸諫威王,擠滿了門口和院子,好似大街上一般熱鬧。

14.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歡聽奉承話。做國君的更要虛心納諫,才能使政治修明,國家得到治理。

(二)15.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纔算是我們有了那種能力。

16.列舉了觀察、勞動、讀書、做好公民四個事例;闡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癟並非具備了相應的能力。

17.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這裏,作者用“似乎”強調了“知”與“不知”並無兩樣,因爲“知”僅僅是懂得了道理,並沒有化爲習慣,形成能力。

18.最要緊的是養成種種習慣。

19.要點:學校教育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養成習慣、培養能力。

點撥:結合實際,表述清楚,意思對即可。

三、寫作

20.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