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老街的舊院,燈火名店散文

本文已影響 2.63W人 

北京的護國寺,當年古建高偉、廟會紛繁、燈綵高懸,人流如涌。記得當時,未擺脫孩童朦朧的我,看不懂殿堂的泥塑與石雕,更不解雜劇的情節與人物,經常躲開喧鬧處,攥着一二分錢,走進廟會一隅的小院,站在白晝也亮燈的小屋,把錢遞到老奶奶手中。而後,便掃視色彩繽紛的微型糖果,選一二個粉紅色或明黃色或蔥綠色的“江米碗兒”。輕薄如紙,小的能一口吞嚥的江米小食,酥脆感雖瞬間在舌尖消失,但留在口中那點滴香甜,每每讓我一陣驚喜。以致走出小院很遠,還頻頻回頭。

老街的舊院,燈火名店散文

走出護國寺,便是東西走向、不長不寬的老街。商店、書店、飯館、小吃店、府邸、古槐、花店、攤點、劇場、民宅……各有情調。每到五月、每到凌晨,當街燈未滅時,前輩談起的一幕情景翩然入夢——槐花送走夜色,飄入護國寺老街。起早的老人,拿着笸籮,仔細撿拾槐花。鮮嫩、潔白的槐花,在暗淡街燈下紛落,如雪如絮。陽光升起,街燈關閉,小院中槐花餅的香氣便彌散開來。那年月,不管是三合院還是四合院的近鄰,誰家制作了別緻吃食,四鄰都可“嚐鮮”。當我一覺醒來,槐花餅便隨着父母的道謝聲由遠而近,落入手中。金黃、清香且微甜的花餅,酥脆與鮮嫩交替,陽光與欣然相擁。

老北京人的市井生活,如史海激盪後遺存的蜜蠟手串。其古色包漿,在記憶的掌心,總是那麼圓潤、深沉、飽滿、剔透……

昔日的繁華早已遠去。曾被列爲北京八大寺廟之一的名勝,而今只留下殘垣頹壁,幸好以古寺爲名的老街還在。晨昏間,柔和的燈光還在。讓我這個在衚衕深處度過童年、少年的人,總想陶醉其中。

東西走向一公里、幾條衚衕口沿途呈現的老街,黃昏後的燈光,常閃現文化範兒。兒時,眼中的一切都充滿童話。每逢新月初上,每逢被父母牽手散遊,總感到街燈在閃動着神祕,街景在優雅起舞……

記得老街最東端,有一座講究的院落。夜燈初亮時,深深院中,便傳來圓潤、渾厚的京二胡伴奏連同高亢、悠揚的京劇唱唸。古色門樓、青磚灰瓦、梨園風韻,夜色老街……讓過往者恍然進入早已遠去的時代。於是紛紛止步,以驚羨表情注視京劇名旦之首——梅蘭芳的居所。

老街中部,曾有一家連環畫借閱小店。不足10平米,四周牆上貼滿了連環畫的封面。木質櫃檯後,總有一位不苟言笑、惜話如金的`阿姨。在昏黃燈光下,以恬靜神色,面對攥着幾分錢鋼鏰試圖一飽眼福的小讀者。當年,我視野初開、高度興奮之源,就是用4分錢借閱兩本以古典名著編繪的“小人書”。在散發油墨香的冊頁裏,我與諸葛亮、武松、孫悟空、賈寶玉、岳飛、林則徐……相繼“結識”。

臨近古街西端的深宅大院,是“末代王爺”溥傑居所。硃紅色大門總是緊閉,偶爾有人出入,大多是一臉凝重。仲春黃昏後,不知誰家院裏的桃杏花紛落,花瓣隨風飄來,在那座廣亮門門洞中迴旋。瞬間,粉嫩色小精靈、硃紅色木門、金黃色門環、玉白色石階以及門楣上鉛灰色磚雕……凸顯童話感。

與此情此景相映成趣的是“王爺府”隔壁的人民劇場。那是凸顯飛檐斗拱、碧瓦紅牆、規模奇偉的京劇演唱地。夏季,晚風從西北方向襲來,劇場門前的燈籠開始起舞。繼而,山雨欲來,雨燕在綠色琉璃瓦周邊集結、環繞、紛飛,似乎在大聲呼喚。一場急雨過後,劇場內璀璨的燈光如舊。京劇名家的唱段剛剛謝幕,掌聲如大雨去而復返。

街西口,有一座名爲“婦女商店”的副食品店。售貨員全爲女性,唱收唱付聲洋溢着女性的溫柔。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玻璃櫃臺內的精緻糕點、臘腸鬆肉……而是與我同住一座四合院、臉上總是盪漾柔美笑容的商店經理。上世紀60年代初,由於物質相對匱乏,居民購買副食品須有票證、嚴格限量。而與我同院的女經理,從未見過任何優越感,與大家一道憑票購物,甚至把自家有限的副食供應票證,讓給同院孩子較多的鄰居。

我居住的三合院,有7戶人家。女經理是唯一一位中共黨員、商業負責人。其語言動態,與他人明顯不同。她家那盞燈光。無論是花枝嬌豔的春、蟬鳴四起的夏,楓葉飄零的秋,冬雪紛飛的冬,拂曉時分,總是最先亮起。冬季,迷茫夜雪持續一夜,“黨員阿姨”的屋燈便率先亮起。接着,輕微舒緩的掃雪聲由近至遠。晨陽升起,當院內的孩子們揹着出包推開家門,總會見到她的“傑作”——每家門前的垃圾不見了。雪地中,被精心清掃、裸露深褐色的土路延展到衚衕口……這個畫面,爲何數十年來總是縈繞心頭,令人深切追懷?概因風光不再,或因不見來者?

人民劇場對面,是護國寺小吃店。店內的燈光也是凌晨亮起、入夜方熄。那是一處飄散誘人香氣、展現五彩斑斕的平民進餐地。餐桌之上,紅褐色的是蜜麻花、糖油餅、糖火燒……淡金色的是糊塌子、芝麻燒餅、餎餷、墩餑餑、絲糕、驢打滾、麪茶……深綠的是糉子外衣,灰綠的是豆汁本色,白色的是杏仁茶、鮮豆漿……從晨霞到晚霞,這裏從不斷客流如涌。半個多世紀以來,那甜香氣味持續如舊。

歲月無情,古街有意,而今,這條街已成爲北京什剎海風景區組成部分。聞名而來的外省遊客、絡繹不絕的海外賓朋,在人氣鼎盛的古街徜徉。以“京城美食街”爲標籤的護國寺街,夜燈之下香氣更盛。

人約黃昏後,在老街隨意徜徉,不難見到,產自大江南北的多種燈具與來自四面八方的多類美食微妙互動。一隊隊旅遊外賓睜大驚奇雙眼,飽享口腹之樂甚至不在乎微醉而歸。因爲,老街內,那家以“護國寺”爲名的賓館,是他們陶然之後下榻、入夢之地。

那家懸掛“三星級”的賓館,面積不大不小,檔次不高不低,是京城距旅遊線路地鐵站口最近的星級賓館,因此,中外遊客屢屢光顧。

賓館的燈,不以照明爲目的,而是強調燈下的詩和遠方。門前的大紅燈籠,大堂的剪紙燈籠、客房通道的仿古壁燈,連同京劇票房恍若繁星的頂燈,對於遠客而言,是京城民俗的點點情趣。

賓館上方,有雕樑,大堂之內,有畫柱。放置在醒目處的精緻鳥籠,有綠色鷯哥在守望,不時,向遠來客致以聲聲問候。春華秋實、夏花冬雪,這座面積不大的前廳常常聚集法國遊客。夜色下,他們在民俗主題客房,欣賞“老北京玻璃畫”,燈影中,他們在京劇主題、衚衕主題、名街主題走廊,瀏覽展現老北京“五行八作”的泥塑、京劇臉譜兵器架,邂逅老照片、老掛鐘、老門樓、老門墩、老影壁……

週末黃昏,新月高懸。賓館京劇票房的票友剛唱完經典名段、相互作別。書場、相聲專場便隨着燈光初上陸續登臺。一時間,掌聲、笑聲與演者的抑揚頓挫、拍案驚奇融爲一體,文化與旅遊再次昇華。

對於護國寺老街,我喜愛在春陽朗照下漫步瀏覽,更迷戀在燈火闌珊處佇立沉思。或許,夜燈那份朦朧,能模糊人與人之間閃爍不定的目光與複雜多變的表情?能撫慰老街舊巷、衚衕小院遺失久、難複製的老北京親情?能淡化濃妝淡抹,痛失古城滄桑感的“刷新工程”?天可憐見!還有爲數不多的“京味兒民俗”傳承人,讓千百年延續至今的燈光,映襯古老民俗的章節……

不管怎麼說,我還是要祝福繼往開來的那街、那院、那燈、那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