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正面管教》讀後感三篇

本文已影響 2.97W人 

沒有哪個父母不爲了孩子而竭盡全力,但最美好的願望卻不一定給孩子帶來最好的結果。下面是小編我爲您準備的“《正面管教》讀後感”3篇,歡迎參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正面管教》讀後感三篇

  《正面管教》讀後感一

時光在書香中飄逝,《正面管教》這本書也伴着夏日的緩緩炎熱慢慢展開。

書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看到這句話,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們班的X同學,他是個特別不合羣的孩子,上課時永遠坐不端正,常常趴在桌上,並把椅子360度旋轉。喜歡插話,走路永遠不在隊伍裏,磨磨蹭蹭地落在班級後面,作業不按時交,訂正從來不按老師的要求寫……我跟他講了無數次的道理,也經常在下課後把他單獨留下來進行教育批評,可是大半學期下來,我的批評教育對他似乎不起什麼作用,每次在我教育他時都是低着頭,但常常是我在唱獨角戲,後來還是老樣子。因爲我不認爲他是一個笨孩子,所以我決定要在他身上花費更多的心思,爭取對他有更深的瞭解。我想起了正面管教裏的這句話,忽然領悟到,這個讓我如此頭疼的孩子的種種行爲不正是缺愛的表現嗎?我決定用愛“收服”他。於是我在每一次的作業中都加一張用可愛的便籤紙寫的小短語,信中着重表現了其實我內心有多喜歡他,字寫得越來越有進步,今天又比昨天好了一些,告訴他他是我在班裏第一個注意到的孩子,我覺得他優秀又陽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這一點從未變過!一段時間後,我明顯感覺到了他的變化,至少上語文課時聽課比以前認真多了。後來,我對他更加關心,有一次,他感冒了,但是帶的卻還是涼水,於是我就給他倒了一杯開水,還一天多次詢問他有沒有感覺好一些;而當我發現他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喜歡在課堂上玩憤怒的小鳥橡皮,有時還打擾到別的同學。思考良久,我讓他帶着所有的橡皮來我辦公室,在他疑惑時把我準備的兩塊嶄新的學習橡皮和他作交換,並在送他的橡皮上刻下提醒的話。終於,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穫,他跟最初相比有了極大的進步,聽課比以前認真多了,當然成績也突飛猛進,期末考試考了“優”。

《正面管教》一書中“安排特別時光”一節中講到“放學後只要花幾分鐘作爲給一個孩子的特別時光、就能幫助這個孩子感受到足夠的鼓勵停止其不良行爲,儘管在這段時間裏並沒有提到不良行爲。”我對此深有感觸,我們班裏有一個小朋友,上課極易分神,學習上很不踏實,試卷常常做的一團糟,小測驗的成績也不行極差。因爲家長做生意,接小孩經常晚點,她常常是一個人在教室裏做自己的事的。有一次,我很偶然的發現不是值日生的他在很努力地去擦黑板並且整理講桌,我很感動,大大地表揚了他,並且跟她約定以後一段時間如果媽媽又來晚了的話我可以在教室陪她,我和他之間將有十分鐘的“特別時光”,孩子聽了很興奮,像和我共有了一個小祕密。事實上我也照做了,一開始他跟我聊天時很拘謹,後來在我的引導下越來越放得開了,她很願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生活,甚至把他前一段時間狀態不好的原因是爸爸媽媽老是吵架的事都告訴了我……當然,在“特殊時光”的作用下,她進步非常大,不僅是成績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此外,書中還告訴我們要常常鼓勵孩子。說真的,有時我們會認爲鼓勵並不容易,尤其是做一個班主任,通常由於心急很習慣以負面方式對孩子的不良行爲作出迴應,批評能促使孩子改善他們的行爲,很少有人深想過批評帶來的影響。絕大多數的人認爲幫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對他做錯的事進行批評,纔不會再犯。而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要鼓勵。《正面管教》的作者一直強調,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爲,但不能永久地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積累的效果。這一點對班級裏的所有學生,都是可以發揮作用的。

看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我受益非淺,從中學到了很多可操作性強的方法。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努力將這些方法運用到平時的教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中去,真正讓學生們受益。

  《正面管教》讀後感二

作爲母親,我的孩子正上5年級,作爲老師,我的學生正在7年級,他們往往會出現各種讓我難以理解的行爲,比如,孩子玩手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就連讓他們休息一會兒,保護眼睛,孩子不僅不聽,而且心生不滿,嫌棄被打擾。比如,課堂上,做練習題,扭着身體,不寫也不動。懶散,反感,厭學。

究竟出路在哪裏呢?

《正面管教》第四章中論述,“一個行爲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當孩子們喪失信心時,他們會爲自己選擇四個不恰當或者錯誤的目的。四個錯誤觀念和錯誤行爲目的:

(1)尋求過度關注——錯誤觀念:只有在得到你的關注時,我纔有歸屬感。

(2)尋求權力——錯誤觀念:只有當我說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對我發號施令時,我纔有歸屬感。

(3)報復——錯誤觀念:我得不到歸屬,但我至少能讓你同樣受到傷害。

(4)自暴自棄——錯誤觀念:不可能有所歸屬。我放棄。

當我們不理解孩子行爲背後的錯誤觀念和目的時,我們只是對孩子的行爲作出反應,而沒有對其行爲背後的觀念作出反應。一旦大人真正懂得了一個行爲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他們就會樂意去想辦法鼓勵孩子。鼓勵是改變孩子行爲最有效的方法,一個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爲不當。只有通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

想想自己作爲母親,對待孩子,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往往出口便是攻擊威脅懲罰,比如,你玩手機,再不懂得休息,就沒收手機,以後再也不准你玩。懲罰,往往可以起到短暫的效果,但是,很快,又會故態復萌。

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我應該學會表達對孩子的信任。小踏步前進。停止批評。鼓勵任何一點點的積極努力。關注孩子的優點。不要憐憫。不要放棄。設置成功的機會。教給孩子技能,示範該怎麼做。真心喜歡這孩子。以孩子的興趣爲基礎。鼓勵,鼓勵,鼓勵。

同時,針對孩子的不當行爲所引發的結果,結果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後果,一種是邏輯後果。

自然後果是在沒有大人干預的情況下自然而然發生的任何事情,比如站在雨中,就會被淋溼,不吃東西就會餓。自然後果發揮作用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當一個孩子常常忘記帶午飯,家長不得不中斷工作去學校給他送飯,相信也一定不可避免地有過多次提醒、多次批評而不管用。因此,家長和老師達成一致,不再幫他解決午飯問題,而讓孩子感受一下忘記帶午飯而引發的自然後果,肚子餓或者不得不自己想辦法解決午飯問題,當然,在此過程中,家長不得再通過說教、叱責或其他任何行爲將人爲的責難、羞辱或痛苦附加給孩子。這個方法真正起到了作用,孩子不再忘記帶午飯。

邏輯後果則不同於自然後果,它是人爲干預的結果。針對孩子的某些不當行爲,大人和孩子共同制定規則,在孩子出現這些行爲時,應該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和後果。要保證邏輯後果有效運用,而不至將它演變成懲罰,必須遵循“邏輯後果的四個R”準則。邏輯後果的四個R分別是:相關、尊重、合理、預先告知。遺漏了這四個R中的任何一個,都不能再被叫做邏輯後果,而變成了懲罰。比如家長和孩子約定好,如果晚回家就不提供晚飯,自己做飯吃。這是一個恰當的邏輯後果,那麼,當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家長只需按照約定,告訴孩子晚飯已經結束,要吃自己做。如果忍不住說出類似“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看看,回來晚了吧,沒飯吃了吧”這樣的語言,就不再符合“邏輯後果的四個R”準則,這不再是邏輯後果,而是懲罰。

所以,邏輯後果想要真正運用得恰當,是非常困難的,家長們常常不由自主受情緒支配,陷入權力之爭而將其變成了懲罰,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起到反作用。而且,邏輯後果只有在孩子的錯誤目的是尋求過度關注的情況下才適用,因此,作者並不提倡使用邏輯後果的方法。家長和老師們更應該關注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它所產生的後果。

要關注於解決問題而非關注於邏輯後果。

正面管教關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麼,並且與孩子共同討論,怎樣避免不當行爲的發生,孩子是整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被動(也往往是抗拒的)接受者。

受到尊重的對待並且能夠尊重的對待其他人,給予孩子良好的感覺,孩子會非常樂意接受,主動做出更好的行爲選擇。這需要家長和老師思路把思路轉向關注於解決問題,

1、關注於解決問題的主旨是:問題是什麼以及其解決辦法是什麼?幫助孩子們探討他們的選擇會帶來什麼後果,與把後果強加給孩子有極大的不同。探討要求孩子參與進來,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並且確定對他們重要的是什麼以及他們想要什麼。其最終結果是專注於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不是後果。要幫助孩子探討問題,關鍵是要停止告訴孩子們答案,並且開始問啓發式問題。

2、典型的啓發式問題:你當時想要完成什麼?你對發生的事情有什麼感覺?你認爲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那件事情的發生?你從這件事中學到了什麼?你怎樣才能把這次學到的東西用於將來?你現在對解決這一問題有什麼想法?

《正面管教》4-6章的學習,爲迷茫中的我,提供了科學的方法,我將嘗試這樣面對孩子們:

針對孩子的不良行爲,要理解他行爲背後的目的,是尋求關注,權利,報復,自暴自棄,同時,用鼓勵的方式改變孩子的行爲。

針對孩子的不良行爲的結果,自然結果或者邏輯結果,都應該以不懲罰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承擔。

針對於承擔邏輯後果,要關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懲罰。用啓發式提問,放手給孩子們自己來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讀後感三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正面管教》。這本書是美國的簡?尼爾森寫的。我和我的父母一起讀完這本書之後都深有感觸。

《正面管教》是一本如何從孩子的心理情緒方面去管教孩子的書。這本書有12個章節,我最喜歡的是文章的第一章節,因爲第一章節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從我們平時吃早飯這個最簡單的事情來描繪出不同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在嚴厲的家庭中,孩子會因爲不吃早飯而被家長打,容易造成孩子暴躁自卑的心態;在驕縱的家庭中,孩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而且他們覺得只有這樣不停指揮別人,來滿足他們的需求,纔會突出自己在家庭的重要性,使得孩子從小就培養成一個自私傲慢的脾性;最後,在正面管教型家庭中,孩子不吃早飯但是家長並不會去責罰他,只會讓他體會因爲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讓他自己去意識到錯誤,家長這樣教育孩子即尊重了孩子的選擇權,也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所做選擇有時候也會有不足之處。這個故事以生動的事例說明了大人與孩子之間三種互動方式的區別,以及從正面管教的效果是多麼的有效。

作者還說:只有家長維護了孩子的尊嚴、尊重孩子並且態度堅定不移時。孩子纔會明白,他們的不良行爲,不但得不到自己所希望的那樣,還會給自己帶來傷害。這會去鼓勵他們在保持自尊心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行爲。在這裏我也有同感,只有孩子背後家長的鼓勵與幫助纔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然後孩子纔會從根源拔去自己的壞毛病。

這本書我雖然還沒有讀完,但我已經意識到自己平時就有愛發脾氣的毛病,以後如果有我會努力讓自己學會控制、剋制。如果不行就會尋求大家的幫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