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北京摺疊讀後感範文7篇

本文已影響 3.08W人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京摺疊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京摺疊讀後感範文7篇

  北京摺疊讀後感範文1

在我看來,《北京摺疊》難得之處,在於把眼光投射到了最底層的人身上。而且,不僅僅是凌空蹈虛的摹寫(講真,劉慈欣的贍養人類,就像他在其他作品裏犯的錯誤一樣,所有的人物都僅僅是他想闡述的達爾文社會學的一個沒有血肉符號),而是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底層人的困境、希望和掙扎。這篇小說在謀篇佈局中,也通過各種細節描寫,賦予了某種現實性,她筆下的第三層世界讓曾經在京郊城中村迷路的我產生了共情,彷彿又回到了那天擁擠不堪的街道,老刀就像街上那些面目不清但也有着自己喜怒哀樂的路人。

作者是有野心的。她不滿足於僅僅是描寫老刀的窘困,她還着力描繪了老刀的希望和救贖。這是整篇故事的內驅力,即老刀希望抱養的孩子獲得更好的生活。老刀的高尚和他的窘境形成了戲劇衝突,同樣,二層空間和一層空間之間的戀愛如此的僞善,也和老刀的善良質樸產生了強烈的衝突。這種衝突讓人不禁會疑問,難道以階層分化的人,在人格上真的有三六九等之分?

短篇小說,往往從一個簡單的意象,衍生出一個故事,具有強烈的儀式感和象徵意味。但如果人物和劇情缺乏令人信服的內驅力,那就不免顯假。這點是北京摺疊遠好於贍養人類的地方,因爲它更真實,全篇每一個細節都在爲構建善惡美醜的人性衝突而準備,贍養人類太多毫無意義的枝蔓,而一些力求體現人物的細節也和小說主旨並不太有關係。

  北京摺疊讀後感範文2

《北京摺疊》個人感覺,比較溫和,甚至有些悲觀。主角老刀只是爲了掙錢,讓女兒上一個好一些的幼兒園。

從第三空間,往返於第一二空間送信,而送的這封信,也不是什麼衣帶詔,只是幫助一個第二空間的少年,追求一個第一空間已經訂婚卻隱瞞少年的姑娘。順便,幫助第一空間的成功者,帶了藥給癱瘓在牀的雙親……

老刀生活在第三空間,做垃圾處理,在第一空間得知,機器可能代替垃圾處理工,但是當權者爲了第三空間的就業問題,否定了垃圾分類機器的提案。

老刀有驚無險的回到第三空間,從此繼續上班,擔憂着有一天自己會被機器取代。老刀無力承擔反抗者的角色,作者似乎也無意去觸碰這一點。從格局上,似乎不夠宏大。但作者大概只是希望聚焦於小人物,最無能爲力的,也最自私的反抗。有一點宿命論的味道。似乎小人物在大格局上無力改變歷史。個人覺得,這個中篇,構思精當,但寫得略草。沒有挖掘更深的意義。如果支撐一個長篇,會更有空間。畢竟,階級這個問題,真的很值得探討啊。整個世界,整個人類文明,都存在着階級,統治,控制和歧視。

這一點上,《北京摺疊》換成《紐約摺疊》《東京摺疊》,從意義上講,都是一樣的。哪個民族沒有歧視?哪個民族沒犯過錯誤?

希望人們和科幻作者的格局一樣,沒事兒別老狹隘民族主義,多思考思考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窮也好,達也好,誰也阻擋不了一顆兼濟天下的心嘛。

  北京摺疊讀後感範文3

北京摺疊,全文將近2萬字。用一種近似科幻的手法,描述了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狀態,也描繪了智能化時代到來的利與弊。通過學習,總結並提出了以下幾點看法。

(1)社會階層

本文將北京分爲了三個空間並代表相應的階級,即第一空間,第二空間,第三空間。如圖,是各個空間的主要人口數及活動時間段。可以發現第一空間人數最少,活動時間最長,達到24小時,第二空間次之,活動時間爲16小時,第三空間人數最多,活動時間最短,爲8小時。(這些數據與後者老葛對於GDP和失業關係的看法是吻合的)

第三空間支柱產業是垃圾回收分選。垃圾工有兩千萬人,另外三千萬人靠販賣衣服食物燃料和保險過活。屬於社會的最低階層,其主要代表是范蠡以及本文主人公老刀。這個階層的人幹着最髒最重的活,領着最低的工資,每個人生活都是三點一線,工作—吃飯—膠囊睡覺。任勞任怨,唯一的要求就是滿足溫飽,基本也無其他活動(但是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不願意再從事這類工作,更向往娛樂場所發泄證明自己)。他們很少討論自己的未來與規劃,跟如今很多老城區/城中村住戶一樣,他們纔不關心世界變化,真正能引起他們注意的是柴米油鹽,水電、房租費,以及那低的可憐的工資能否上漲。

第二空間,正是現實社會中層人士,知識分子,工程師。本文的代表是研究生秦天及其同學張顯。這類人接受過一定教育,都有一份算作穩定且較爲輕鬆的工作。他們有對愛情充滿憧憬,對生活充滿希望,對渴望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躋身上層空間。他們的思想已經不是第三空間那樣,溫飽已解決,他們需要是得到社會認可,完成進階,特別是能在職場得到晉升。如張顯,已做好了基本的規劃,那就是先掙錢(銀行)後入政府,而且自己也明白,需要去第三空間鍛鍊一段時間(如現實的下基層),因爲擁有第三空間的管理經驗才容易獲得升職,否則只能一輩子級別不高的待在第二空間。

第一空間,社會金字塔頂端人士的居住地,是第二空間想盡一切辦法努力奮鬥的地方,但也是第三空間想都未想的地方。這個空間的代表有葛大平、吳聞以及摺疊城市設計者白髮老人。他們三個人中葛大平是草根代表,靠自己一路從第三空間爬上第一空間的人,第一空間裏面級別最低的一類人(安保、廚師、大夫、管家),屬於高級藍領。這類人已經明白了頂層的一些設計和做法,有了清晰的對於社會的思想和看法。而像吳聞及白髮老人,他們都屬於社會遊戲規則的設計者,一個文件就能關係到底層的生存問題。他們已經不在關注自己的生活、生存方式,每天關注的是社會未來發展的大框架,去設定未來的路線,戰略和具體實施方案。

(2)智能化社會

本文從依言與老刀吃飯場景,描繪了機器人送菜;從老刀進入第一空間被逮住時,描繪了機器人巡邏及跟蹤捕捉;從晚會結束後,描繪了機器人自動清掃;以及科技園區的工廠都是機器自動作業。這些都是第一空間的場景,而第一空間也是未來全社會發展的樣板。這些跟如今很熱很火的工業4。0,中國智造以及智慧城市不謀而合。智能傢俱,自動化工廠,自動交通工具等等,都是當今研發與發展的重點。但是本文也從吳聞與白髮老人對話以及老葛的看法中,得出機器換人需要解決一個更加重要而緊迫的問題,如何解決由此帶來的失業問題。吳聞啓用自動化處理垃圾項目,利用溶液消解垃圾,大規模提取材質的辦法來解決垃圾處理,即快速又清潔。可是白髮老人提出了兩大問題,一是本身溶液是否有污染,二是項目上馬,採用自動化後,怎麼解決上千萬的垃圾工的失業問題。老人的第一個問題與現在社會進行一些項目是一致的,比如最明顯的電動汽車,即所謂新能源汽車,各大汽車廠商爭先上報新能源項目。但是目前很多仍採用鋰電池,那麼鋰電池的製作以及後期回收處理是否會污染,如果污染,怎麼解決。這些卻是少有關注,明而不宣。

對於第二個問題,自動化帶來的失業問題。老葛講的很清楚。這與歐洲二十世紀末一樣,經濟發展,失業率上升,印錢不管用,菲利普斯曲線不符合。即經濟發展,失業率沒降反升。

老葛說了,人工成本上漲,機器成本下降,機器便宜,生產力改造升級,GDP上去了,失業也上去了,怎麼辦?越保護工廠越不僱人。地都騰出來搞大規模生產,人又不需要。那麼人去幹嘛呢。歐洲採取強行減少每人工作時間,增加就業機會,但是這樣沒有活力。最好辦法是減少一些人的生活時間,但又給他們找些活幹。就是塞到夜裏,這樣還有一個好處,通貨膨脹傳不到底層去,印鈔票、花鈔票都是能貸款的人消化了,GDP漲了,底下的物價沒有漲。(這跟前面活動時間設置是一致的,第三空間只有8小時活動時間)

  北京摺疊讀後感範文4

相較於《三體》的影響力,獲得雨果獎最佳中短篇的《北京摺疊》口碑卻沒有那麼廣受好評。第一次讀這本小書是在郝景芳獲得雨果獎之前,這次再讀倒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平淡的故事,並不突出的情節,沒有了第一次看到時那種對摺疊世界的新奇感,不過這次讀更多的是把眼光放到了人情上。

第三空間的老刀爲了能讓收養的女孩兒糖糖上一個好點兒的幼兒園,不惜冒着入獄的風險穿越第二空間替人去第一空間送信。原以爲是權且充當幫有情人傳達美意的信使,結果卻着實讓老刀見識了什麼叫物慾橫流,非但沒能促成佳話,還拿了人家保密費替人隱瞞。有關吳聞的小插曲令人有些詫異,其無視第三空間的勞動人民建議新提案,而後又因接連的小錯誤使得原應按時的轉換延遲甚至重來一次,在這樣的城市環境前提下,空間轉換應該是極其重要有秩序不妨礙三個空間所有人日常工作的,但第一空間的人卻因這樣那樣的疏忽恣意控制轉換時間,這樣豈不是打斷了另外兩個空間的節奏?或許這也從反面說明了第一空間的權勢吧。第三空間的人會爲一點空調費爭執不下,第一空間的人卻在富麗堂皇的會議廳裏掌握着整個北京的摺疊。

  北京摺疊讀後感範文5

抽了一點點時間看《北京摺疊》,篇幅很短,只有兩萬字左右。這是一部獲雨果獎的作品,作者郝景芳也因此成爲亞洲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性。

《北京摺疊》構建了三個空間的北京,可以摺疊的城市,冷酷的,分級的城市。第一層空間住着當權者,第二層空間住着白領,第三層是最底層的工人。上層空間可以去下層空間,而下層空間的人則不可以穿越到上層空間。

故事從一封信說起。在一次會議上,第二空間的研究生秦天愛上了第一空間依言,需要給她送一封信,而老刀因爲急需錢送女兒上一個好的幼兒園,接下了這筆活。

故事很平淡,但是讀完又一點冷。階層已經分開,我們何去何從?

但最後,故事迴歸到溫馨。老刀幫助兩個女孩交了房租,他看着從垃圾站抱養回來的女兒糖糖,在想,她什麼時候才能學會唱歌跳舞。

再多說一句,和同獲獲雨果獎的作品——劉慈欣的《三體》來比較的話,從語言,從邏輯,從格局,從故事等等各個方面比較,這本書還是差了不是一星半點的距離啊。

  北京摺疊讀後感範文6

8月21日,80後女作家郝景芳憑藉僅僅兩萬餘字的《北京摺疊》摘取了第74屆雨果獎中短篇小說獎,一時間名聲鵲起,以至於收錄了這篇小說的《孤獨深處》各大網站,書店紛紛售罄,懷着對上一屆獲獎作品《三體》的無比崇敬,先在網上找到了作者授權的電子版一睹爲快。

讀完的感覺,怎麼說呢,覺得實屬一般。雖然把三個不同階層的人用時間和空間徹底隔離開,整個城市如同三個頻道交替出現這個想法很有新意,但是如果你看過《三體》或是電影《逆世界》,恐怕會和我一樣更喜歡那種不同維度的隔離方式或是鏡面般的隔離美感。

貧富差距極大,生活在三個空間的人,不但在收入,工作內容和生活環境上差異巨大,連時間這一基本權利都沒有得到公平的分配,這一觀點無疑是本書的亮點。但個人覺得有關時間資源的不平衡,至今沒有任何一個作品能有電影《時間規劃局》中那個每個人手腕上有一個死亡倒計時,母親願意分給兒子10分鐘的生命來換他一頓安穩的早餐那一幕來的震撼;有關貧富階層的生活描寫,我的感覺是作者既沒有體驗過真正富人圈的生活,也沒有真正經歷過諸如垃圾場分揀垃圾這種工作(我幹過半年,所以我知道),所以讀起來有點味道不足;科幻成分來說,遠沒有《三體》這種純科幻的衝擊感;感情描寫上吧,自然沒有言情小說的細膩與柔和,情節描寫上更沒有星新一或是希區柯克那種用最短的篇幅描寫一個曲折故事的功底;情懷上吧,遠比不上囧哥,大冰這類的生活寫手;文筆上吧,也沒有龍應臺,馮唐或是和菜頭之類的文字高手的駕馭能力。所以“隨便寫着玩的,碰巧拿了個獎”是我讀過以後的真實感受。

值得一提的倒是翻譯這篇文章到英文,幫助作者獲獎的幕後英雄翻譯劉宇昆(上圖裏那個靦腆的帥哥),這位美籍華裔即是個程序員,又是個律師,還是個業餘翻譯家,真正的牛人一枚!(寫程序,學法律,學外語這三大耗時費力最不容易出成效的活能一起搞好的人物絕對是人尖子),他的精湛的翻譯水平和文理兼修的知識面與文化修養,幫助中國作家的作品被世界所認同,難怪知乎上專門有一個人截取了《北京摺疊》的`部分段落進行中英文對比,相比中文部分的語法錯誤,邏輯不清,詞不達意,英文翻譯的準確,細膩與美感實在是起到了鍍金的作用。

  北京摺疊讀後感範文7

雨果獎又火了一本書,好多人說這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崛起,但是最近這幾天感覺網上的聲音變得不怎麼好聽了,所以纔想寫這篇。有劇透,正在看或者打算看的朋友慎看。

這本書我覺得最大的一個槽點和諷刺點是:作者郝景芳居然是有經濟學背景的,如果她沒有,大約也就罷了,但是她居然有,那裏面的一個低級錯誤就不能忍了。這本書對經濟學有一個論點,就是機器自動化會帶來大批量的失業,而爲了讓人們不失業,所以只能壓縮他們的生存時間,並且不允許代替人工。這個觀點簡直讓我快笑死啊,舉幾個近現代中國的例子:紡織廠女工下崗後稍作培訓就可以當飯店服務員;曾有個年代司機比縣委書記賺得多,但考駕照的速度遠比汽車增長速度快,趕馬車的很快就學會開汽車;財務軟件出現後,並沒有使大量會計失業,原先會打算盤的也很快學會了打鍵盤。

自動化的發展進程不會導致人力的失業,反而會促進人工技能的發展。歐洲現在爲了保住失業率,所以減少了工作的時間,那是因爲他們已經走過了漫長的發展路線啊!就好像美國總要求印度和中國減少燃煤,什麼混蛋邏輯,美國發展的時候燃煤比我們兇多了好嗎,現在你們不擔任這些又髒又累的活了,你們開始從輕工業和科技方向發展了,還不讓我們這些發展中國家走你們的老路了嗎?一邊享受着我們帶來的廉價商品,一邊還譴責我們污染太多,不是矛盾嗎?這是發展的必經之路啊,等到中國發展到一定階段,會有兩種現象:一是人口不會再快速增長了(現在已經有這種趨勢了啊,即使開放二胎);二是我們的勞動時間會大幅度減少。我們現在就是《雪國列車》裏面人肉的永動機啊,等快速發展過去,我們也會進行高質量的短時間的工作模式。

至於有人從中看到什麼社會分級的現象,我想說我們還用從科幻小說裏面看社會分級嗎?我們現實生活就是如此,這個是沒辦法的事情。我覺得作者想表達的完全不是社會層級之間的衝突和矛盾,因爲我沒看到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人對第三世界的壓榨,反而他們很有禮貌,並且在爲第三世界的人謀劃。譬如那個白頭髮的不允許垃圾處理自動化,怕他們失業;譬如老刀受傷之後,第二世界的那個委託人還給他處理傷口,並且讓他洗澡什麼的。

沒有任何的歧視和壓榨,甚至沒有輕視,我覺得我們現實的世界都做不到這麼好的。那麼作者的意圖到底是什麼呢,就是通過一件送信的小事,描述一個科幻的世界,表達一份親情(因爲老刀那麼努力,是爲了一個撿來的娃),就是如此。並且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世界,因爲每個人都沒有壞心眼。讓老刀送信的人讓他洗了熱水澡,先給他打了定金,而委託的任務不過就是去給心愛的人送一封信;收信的那個女的,雖然有些小心思,想瞞着第二世界的那個男生,但是也是怕傷害;老葛不用說,從第三世界上來,對老刀照顧;那個白頭髮管事的,怕第三世界的人失業,不肯使用自動化垃圾處理,等等。雖然等級鮮明,但是沒有衝突。如果不是想給自己撿來的孩子更好的教育,老刀對自己的生活也並不是不滿意的。說句實話,在北京打工那些人,已經比在老家的人好太多了,你看他們衣衫襤褸的,住的環境很差,但是他們可能在家裏蓋着大房子,很風光。否則爲什麼有人前赴後繼地奔向北京呢。人啊,從來都不能縱向對比的,你天天總和王健林比,那你也得能實現那一個億的小目標吧。

書的構思很好,以小見大,喜歡這種簡單的小故事。文筆一般,還需雕琢。但是也不必像網友那麼苛刻,罵的一文不值。國外與我們看重的點不同,就好像《魔獸》在美國被罵得狗血淋頭,但是在中國卻被熱捧一樣。你不一定多牛逼,人家也不一定是瞎,總有你看不到的精華。雖然我也承認《三體》的格局要大很多,文字和整體性也優秀很多,但是《北京摺疊》畢竟獲獎了,說明簡單的小故事也有震撼的力量。爲什麼自己國家的作品獲獎了不引以爲傲還要進行批判打壓呢,這還是一羣讀書的人做出來的事,這纔是讓我覺得震驚和無奈的事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