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北京摺疊》有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3.02W人 

當生活的時間都變成階級差異的犧牲品,那下一步就該是生命了吧

讀《北京摺疊》有感範文

1

郝景芳的短篇小說《北京摺疊》就給我們呈現出這樣一個北京,在小說中,中國的首都北京被分成了三層空間:頂層統治者,中層精英和底層勞工。主人公老刀生活在第三空間,與000萬人擠在一起,他的工作是垃圾處理工,生活中充斥着骯髒與黴氣;第二空間是一羣受過良好教育的金領精英,一共200萬人生活在秩序井然的高節奏工作中;擁有同樣面積的第一空間人口最少,這裏生活着北京的權貴和富豪階層,他們制定城市規則和法律法規,人口只有00萬人,僅僅是第三空間的十分之一。

而這三個階層的差別不只是金錢,工作,生活,更是時間。三個空間每48小時輪換一次第一空間的統治者能夠享受從清晨6點到次日清晨6點的完整的24小時,然後睡去;第二空間的白領甦醒,他們能夠享受次日清晨6點到晚上10點的16個小時;而第三空間的勞工只能享受從夜晚十點到清晨六點的時間,也就是說,他們永遠都看不見真正的太陽,高懸頭頂上的陽光,只是第一空間的統治階層用技術手段製造的假象。

2

這哪裏是虛構的小說,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現實。短短四十頁的小說,每一個字都深深的刺痛着我的心。找學校的不公平,找工作的不公平,戀愛婚姻的不公平,哪一個不是21世紀中國目前存在的問題,這本書不應該叫《北京摺疊》,應該叫《中國摺疊》。

有些人從出生開始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像是老刀的女兒糖糖這類人。他們父輩們辛辛苦苦地建造了這樣一個摺疊城市,將自己的青春投入其中,當這座龐然大物,不,不如說是畸形的怪物建造好之後,又將這些青春逝去的人們拋棄,只能在第三階段做着垃圾分類的工作,這,也是第三階段最好最光榮的工作,他們的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只有假太陽的世界,只能吃着摻着沙子的飯菜,只能擠在幾平米的出租屋裏,他們本應是充滿無限希望的孩子,卻早已輸在了起跑線上。

貧窮,是窮人的原罪。貧窮養育貧窮,因爲貧窮治下的環境、教育、見識乃至你能想到的所有資,都因爲貧窮而被限制,被固化,因而輸在了"起跑線"上,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馬太效應差不多就是這世間最冰冷的規則了。

書中所描述的不就是真實的社會嗎,唯一不那麼冷酷的是:三個空間的不同階層,至少在時間面前還處於平等,大家都平等地享受或浪費一天24小時的輪迴。而其他,並沒有什麼誇張。

是不是覺得很憤怒,是不是想要改變,其實哪有那麼容易。其實,這摺疊的北京背後的事令人嘆息的無奈。書中大葛的一段話說明了問題,那就是失業率的問題,其實第三空間的垃圾並不真的需要人工處理,這當時的技術完全可以機器處理,這樣第三空間的人們就不用從事那樣髒的工作。但,假如那樣的話,這000萬人該何去何從。說白了,就是人太多了。

而摺疊城市這個怪物,就是人口太多但工作崗位少催生出的產物。怎麼樣,看到這裏,是不是有些後背發涼,這和現在的中國是不是特別像,已經不能用"像"這個詞了,應該用"是"

假如這問題不能解決好,那麼摺疊城市,或許就是我們的未······

希望我們的未不要像書中的那樣

殘酷,但無奈······

END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