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包公審驢》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9.37K人 

  教材分析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包公審驢》教學設計

本文講述了一個充滿智慧的斷案故事,整個故事可以概括爲“換驢——審驢——得驢”三個部分:王五藉以養家餬口的、漂亮的驢被人在市鎮上掉包;他無奈將驢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驢能夠認路的特點,通過巧妙“審”驢捉住了小偷。審驢的過程中,包公的巧用計謀、對於窮人的一視同仁,對於疑難案件的從容應對都讓我們歎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計謀:他將驢調換,而不是偷走,這樣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讓失主有些安慰,讓自己逃脫罪責。但這樣的計謀最終證明是害人害已,是要不得的。這篇課文屬記敘文,記敘順序非常清晰,故事情節不復雜,易理清文章脈絡,瞭解文章大意,並能把握文章“審驢”這一重點部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課文的生字詞,理解“審”、“懊惱”的意思;

(2)培養學生的概況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繼續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質疑─讀─合作─解疑”,深入理解;

(2)表演課本劇,培養表達能力;

(3)概況故事內容和列小標題,鍛鍊概況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讓我們來猜一個謎語吧!“火盡爐冷平添心猿意馬”,猜一字。(板書:驢)

我國宋代有一位著名的清官。廬州人,執法嚴明,善於斷案。(板書:包公),出示課件。

2、今天我們要讀的故事就發生在包公身上,還與驢有關。(板書:審)

學生齊讀課文。

3、前面我們學習另外這篇課文,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生概況,師引導)

王五在賣木炭時,自己的好驢被人調換掉了,於是,王五把這頭瘦驢告上了法庭,經過包公的審理,最終王五找到了自己的好驢並且抓住了那個換驢的小偷。

4、看來“驢”在這個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給課文加三個小標題。(板書:調換驢─告驢─審驢─找到驢)課件。

 二、品讀課文

1、根據這個線索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故事的起因,引讀故事的起因。

(1)課文哪幾段寫了調換驢和告驢?

(2)學生自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劃出描寫毛驢的句子。仔細讀一讀,找出他們的不同之處。

(3)學生交流回答,教師出示句子,對的朗讀。(課件)

王五像愛護珍寶一樣愛護它。他不但把這頭驢喂的毛色發亮,還親手給毛驢做了一個漂亮的的轡頭。

毛驢還拴在書上,驢背上鞍子還是那鞍子,套在驢嘴上的轡頭也還是自己親手做的那個漂亮的轡頭,可是驢卻是一頭毛色難看的瘦驢子!

(4)指導朗讀。指名讀。讀出王五對那頭驢的喜愛,讀出瘦驢的難看。這是王五用來掙錢養家餬口的唯一的財產呀,如果你是王五,發現自己唯一的財產被調換了,你的心情怎麼樣?你會怎麼想?

(5)過渡:王五有氣有恨,一怒之下,把這頭瘦驢告上了公堂。面對這樣以爲特殊的被告,報告如何審案的呢?

2、細讀故事經過。

(1)帶着問題小組合作朗讀課文3—9自然段。

要求:邊讀邊劃出描寫包大人語言、神態、動作的語句,提出不懂的問題。

(2)學習彙報學習所得。要求:包公是這樣審驢的……....從這句話中我感受到了…………指導朗讀,體會包公的足智多謀。

a、“包公了解的案情,皺着眉頭,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辦案的方法,很聰明)

b、“不要給他吃,不要給它喝,……”,“把這頭冒名頂替的蠢驢……..”

(包公知道驢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謀來源於他淵博的知識)

c、“現在把它放了……..”(包公胸有成竹)

(3)問題解答場:學生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

(4)過渡:瘦驢在包公的審訊下飛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裏去了?偷換毛驢的賊被抓住了嗎?

3、學習故事的結果。

(1)生齊讀課文10、11自然段。

(2)生談體會。

  三、深化主題

出示課件,指導學生討論解決。

想一想,這個故事裏都有誰使用了計謀?結果如何?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包公使用了計謀,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計謀,他將驢偷偷調換,這樣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讓自己逃脫罪責,但這樣的計謀害人害己。

 四、表演課本劇

1、過渡:既然同學們都覺得這個故事非常有趣,不如我們把這個故事編成課本劇來演一演,怎麼樣?

2、課件出示要求。

(1)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

(2)想一想自己的對白,表演時該用怎樣的語氣? 3、同學點評,教師總結。

 五、課堂拓展

歷史上還有許多的智謀故事,你還知道哪些?

  六、板書設計

包公 遇事冷靜 足智多謀

審 調換驢 告驢 審驢 找到驢

驢 起因 經過 結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