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語文上《王幾何》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92W人 

 《王幾何》教學反思一

七年級語文上《王幾何》教學反思

《王幾何》是今年選入的新課文,是我第一次上,有些小感受: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憶了兒童時代王幾何老師的一堂幾何課的難忘經歷,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了一位學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形象。作者是用童心來回憶往事的,在敘事中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動、感人。良好達到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導入新課的開場白非常關鍵。它有利用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使新舊知識自然銜接。因此我設計導語如下:“在黑板上畫一個橢圓,並詢問學生什麼叫做橢圓。以前我們的幾何老師告訴我們橢圓就是踩扁了的圓,他的課聽起來讓人很痛快,好想再上一節痛快幾何課。今天早上有一位同學邀請我和他一起去上一趟幾何課,現在我邀請你們和我們一起去上一堂痛快的幾何課好不?那就讓我們一起跟着馬及時同學去上一堂幾何課吧!提前告訴你們我們的幾何課老師是王幾何。”這節課的重點是欣賞文章中的細節,讓學生通過自己尋找細節描寫來深入體會文章中蘊涵的深情並學會用人物描寫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引導者、參與者,努力在作品與學生心靈之間架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但是我的問題很多,

一、很難調動全部的學生參與到思考中來,很多學生的惰性,是一種懶與思考的惰性!

二、學生無法將自己感受到的東西順利的轉化成語言表達出來。 或者體會不深,表達不清。能基本達到要求只有20多個學生而已。還有一半的學生依舊是聽甚至無法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課堂時間把握不好,由於前面的感知老師形象環節囉嗦,後導致後面學生自己體會細節描寫的時間不夠甚至是沒有。如:讓學生說一說王幾何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文中哪裏可以看出來。結果後面的學生合作探究細節描寫環節沒有時間開展。看來還是要在課堂氣氛節奏的調控上多下些功夫。

四、自己引導學生和對學生的評語語言組織不夠精簡凝練。如:學生答老師是一個方頭大耳的人的時候,我應該引導他並且鼓勵他。總而言之,這堂課上我的問題很多。不過,和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相比,學生畢竟已經有了體會探究獨立思考習慣,無論是好還是壞。這是值得我欣慰的一個地方,希望今後能和他們共同進步。

 《王幾何》教學反思二

《王幾何》這篇課文是一篇典型的寫人記事的文章。通過課前預設以及課堂上學生的現場生成,主要從以下幾點對這節課予以回顧。

首先,我認爲比較成功的設計是:

1、這節課從設計到具體操作達到了讓學生“動起來”的目的,整堂課基本上都是學生在讀、在表達、在歸納、在總結、在修改、再評議,而老師只是一根將這些環節串聯起來的“線”。

2、餘映潮大師提出“難文淺教”,而這篇淺顯易懂的文章就應另闢蹊徑教出新意,落實到《新課標》中則對應的是:“防止教師逐字逐句過深的分析文章”。因此,在我的設計中前半部分注重了學生的口語訓練,後半部分注重的是現場的寫作指導及訓練,有立竿見影之功效。

3、最重要的是在整節課中始終貫穿着學生的體驗活動,以讀促寫,在掌握了文章中描寫人物的幾種方法之後,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寫作模仿與寫作訓練,真正達到了體驗式教學中“少教多學”的理念。

當然,不足之處則體現在:

1、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引導語以及對下文的鋪墊語還不精準到位。

2、在修改學生習作的環節,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學生修改前與修改後的習作顯示在屏幕上,對比起來會更直觀,更能表現出採用多種人物描寫手法相結合的好處。

總之,傳統的一節課閱讀課,老師講完了,學生學完了,一節課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收穫甚微。只有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從教師教什麼怎麼教,落實到學生學會了什麼或者會學了什麼後,才能體現出高效課堂的“效”和體驗式教學方式中的“體驗”,更能挖掘出教材的真正價值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