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蘇教版六下《最大的麥穗》教學案例

本文已影響 1.61W人 

  教學目標:

蘇教版六下《最大的麥穗》教學案例

在潛心、感情讀文的過程中尋找蘇格拉底的學生爲何沒有摘到最大的麥穗的真正原因,從而明白必須善於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教學活動:

  一、名人簡介,導入新課

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吧!故事發生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臘。有人問大學者蘇格拉底:“據說你是天底下最有學問的人,那麼我想請教一個問題:請你告訴我,天與地之間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蘇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不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有四五尺高,天與地之間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還不把天給戳出許多窟窿?”蘇格拉底仍微笑着說:“所以,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要能夠長久立足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呀!”學生恍然大悟:原來老師要告訴我們做人應懂得謙虛!

多麼平常的對話,多麼深刻的哲理,就是他,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用他的思想,他的睿智,他的循循善誘,征服了無數年輕人。人們敬仰他,崇拜他,以作蘇格拉底的學生爲榮。今天也讓我們做一回智慧大師的學生吧,去採摘(最大的麥穗)(齊讀課題)

 二、複習詞語,整體把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這些詞語,你們能讀好嗎?

出示:

麥壟 飽滿沉甸甸

挑挑揀揀 東張西望 兩手空空

如夢初醒 錯失良機

指名讀詞

2、你能用上上面的詞語,將這個故事簡單地說說嗎?

生回答(蘇格拉底把學生帶到麥壟邊,讓學生摘一束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學生們一路上挑挑揀揀,結果是兩手空空,這時他們才如夢初醒,原來錯失良機。)

  三、精讀課文,明白哲理

1、是呀,機會在哪兒呢,弟子們一定苦苦思索。在這個麥子豐收的季節裏,他們一無所獲,竟然沒有一個人摘到一株最大的麥穗,這是什麼原因,是地裏本來就沒有最大的麥穗嗎?(不是)哦,有最大的麥穗,你是從哪裏知道的,在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2、師生交流探討, 讀書分析

① 地裏不是沒有最大的麥穗

l 那正是大熟的季節,地裏滿是沉甸甸的麥穗。

(扣住“大熟”,“沉甸甸”,理解)

長得多好呀,個個都顆粒飽滿,這其中怎麼會沒有一個最大的呢?你是一個聰明的弟子, 一眼就看出來了,能再讀一讀這句話嗎?讓我們感受一下麥子豐收的景象嗎?

(生感悟,再讀)

你真好,彷彿看了到滿眼的金色。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l 地裏到處都是大麥穗,哪一個纔是最大的`呢?

(生理解,師圈出“到處”,“大”)

一望無垠,密密層層,一顆顆鼓脹的麥穗晃着腦袋像是在說:“我是最大的,你們怎麼沒有看到我呢?你很會讀書,找得很準。

你們還從哪些地方看出的?

l 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

弟子們一邊低着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正因爲地裏的麥穗是一個比一個飽滿,一個比一個大,弟子們纔會在麥田裏挑得眼花繚亂。)

還有嗎?

l 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這塊麥地裏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你讀書多仔細呀,能從另一個角度,從蘇格拉底的話中找到麥田裏是絕對有一個是最大的。

過渡: 地裏有這麼多大麥穗,裏面肯定有最大的,可他們沒有找到。是他們找得不認真?(不) 從哪裏看出他們在很認真地找,再去好好讀書,畫出有關句子說說你的理由。

② 學生們不是找得不認真

l 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

採得很認真,還在作比較。這是一羣認真的學生。你還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他們是在認真地摘麥穗呢?

l 弟子們一邊低着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我們也來用心地讀一讀這句話,注意那些表現出學生認真的詞語

還有嗎?能看出這羣學生在找麥穗時其實很專注的!

l 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株小麥搖晃着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

他們完全沉浸在摘麥穗的過程中,已走到盡頭都不知道,他們是多投入啊!

過渡:這裏有那麼多大麥穗,學生又是如此認真用心,投入地尋找,可學生爲什麼就是沒有摘到最大的一穗呢?請你仔細研讀課文,用心去思考爲什麼摘不到最大的麥穗?可在相關句子旁作批註!

③ 充分交流:

隨機出示,引讀:(齊讀)“這塊麥地裏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這段話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你能讀懂嗎?聯繫學生是怎樣摘麥穗,他們的想法說說你的理解(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l 這塊麥地裏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開頭的要求只許進不許退。最大的麥穗有可能不在你經過的路上,不在你的眼前出現。正如狄更斯所說,機會不上門來找人,只有人去找機會。

l 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

(聯繫“他們總以爲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理解)

l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弟子們雖然也在認真地挑選麥穗,但由於眼界不開闊,態度猶豫,不能當機立斷,好高鶩遠這山望着那山高。在機會面前,缺乏敏銳的判斷力,猶豫不決或者輕易地放棄機會。總以爲機會還有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因此,最後兩手空空。)

你理解的很好,還有誰想來說說蘇格拉底的這段話非常有哲理,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3、聯繫實際,揭示道理

蘇格拉底把學生帶進麥地,並不是要他們去摘一個最大的麥穗,而是去收穫一個人生道理。齊讀最後一小節。

這裏,把“人的一生”比作在麥地中行走,“人的一生”與“在麥地中行走”有什麼相似之處?

(相似處:麥地裏有許多麥穗,就像人的一生中處處有機遇;生命很快就要逝去,一個機會從不會出現兩次,進入麥地,只許進,不許退,錯過了顆粒飽滿的一穗,就再也摘不到了;麥地是有盡頭的人的生命也是有盡頭的。)

(蘇格拉底要求其弟子去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表面上是提出一種要求,實際上是告訴弟子們:時間不能倒流,生命不能重複!)

你想的很深,老師也有同感。有句話說得好,“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人生的路上,我們要把握住每一次機會,不要錯失良機。因爲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最大的一穗”指什麼? (“最大的一穗”指人生的理想或目標。)

l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地錯失良機。

“麥穗”爲什麼加引號?“顆粒飽滿的麥穗”指什麼?

引導:你聽說過這樣的人和事嗎?(除了反面例子,再談談正面事例。)

引讀: 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纔是實實在在的。

小結:是啊!我們應該有遠大的理想,更要抓住眼前的每一次機會,腳踏實地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才能實現你的人生目標。

有時,一句名言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課文的最後一段就是名言佳句,讓我們試着背一背。

  四、小結全文

1、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和蘇格拉底一樣對機遇發出這樣的感嘆,課前,

老師請大家做個有心人收集一下。

交流:

機會是每個人都有的,但許多人不知道他們已碰到它。-----達爾文

機會來的時候像閃電一樣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爾扎克

許多人對待機會,一如孩童在海灘那樣:他們讓小手握滿了沙子,然後讓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 ----托馬思·莫爾

2、總結:讓我們記住哲人的話:握在自己手中的,纔是最大的麥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