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1.69W人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四合永中學——張宇
一、有目標,纔有動力。
1、反覆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疏通文句,熟讀成誦。
2、在讀的過程中賞析文章,欣賞文中月景,理解作者特殊心境。
二、抓重點,突難點。
1、重點:結合課文來理解一些詞和句的含義。
2、難點: 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三、講方法,提效率。
朗讀、討論、賞析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再過一週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了,在中秋節來臨之際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欣賞月色,家庭團聚)但古人有這樣一句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大家知道說這句話的人是誰嗎?(蘇軾)哪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蘇軾?(指生介紹,並把重點內容寫在黑板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他被貶黃州時所寫的小短文《記承天寺夜遊》(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1、本文選自《 》。作者( ),字( ),號( ),北宋( )家,( )家。他是( )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2、根據拼音寫漢字。
Zǎo ( ) xìng ( ) suì( )
(三)、指導生朗讀課文。(1)指生檢查讀。(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讀,找出讀錯的字音。)
(2)教師範讀。(聽準讀音,注意停頓和斷句。)
(3)學生自由讀。 (讀準字音、斷句、節奏,試着讀出感情
(4)展示讀。 (5)齊讀。
(四)、再讀課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從原文中找出“記”的要素:時間( ),地點( ),
人物( ),起因( )。
2、本文共分爲三層:第一層,記事,交代了( )。
第二層,寫景,寫了( )的景色。
第三層,抒情,抒發了( )的感情。
3、根據課下注釋結合自己的理解翻譯課文。把重點字、詞、句的翻譯寫一寫,記一記。
(五)、研讀課文,提難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作者爲什麼想着在初冬的夜裏走出戶外?
(一方面作者被貶,心情鬱悶,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爲月色很美,想去賞月)
2.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去一去關鍵詞,品修辭)
(繪景:月色—積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橫
把“如”、“蓋……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無改變?
變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如臨其境)
3.月夜圖有什麼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潔 、空靈、清麗、淡雅
在“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後加上“叢中蛙鳴起伏,空中流螢飛舞,寺中人語喧譁,院外狗吠連綿。”一段話,好不好?
不好。改變了原文明淨幽閒,清麗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5.文章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貶官的悲涼、落寞,賞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達觀
六、拓展遷移
1、從《記承天寺夜遊》中,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蘇軾。
2、再讀課文,寫一句閱讀小結(啓示或收穫):“讀《記承天寺夜遊》,我懂得了……。”
(七)、課堂檢測 閱讀語段完成各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加黑字。
(1)欣然起行 (2)遂至承天寺
(3)蓋竹柏影也 (4)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2.用“/”給下列句子劃節奏。
(1)念無與爲樂者 (2)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3.選擇與“相與步於中庭”中“於”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何有於我哉 B.達於漢陰
C.責任重於泰山 D.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4.翻譯。
(1)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譯: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
5.“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此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答:
板書設計: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景 皎潔 清澄 寧靜
情 欣然 苦悶 曠達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