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七年級試題

2016人教版七年級語文閱讀訓練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本文已影響 2.09W人 

(一)題目:

2016人教版七年級語文閱讀訓練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①兩個鄉下人,外出打工。一個去上海,一個去北京。可是在候車廳等車時,都又改變了主意,因爲鄰座的人議論說,上海人精明。外地人問路都收費;北京人質樸,見吃不上飯的人,不僅給饅頭,還送舊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還是北京好,掙不到錢也餓不死,幸虧車還沒到,不然真掉進了火坑。

⑧去北京的人想,還是工海好,給人帶路都能掙錢,還有什麼不能掙錢的?我幸虧還沒上車,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機會。

④於是他們在退票處相遇了。原來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發現,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個月,什麼都沒幹,竟然沒有餓着。不僅銀行大廳裏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場裏歡迎品嚐的點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發現,上海果然是一個可以發財的城市。幹什麼都可以賺錢。帶路可以賺錢,看廁所可以賺錢,弄盆涼水讓人洗臉可以賺錢。只要想點辦法,再花點力氣都可以賺錢。

⑦憑着鄉下人對泥土的感情和認識,第二天,他在建築上地裝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樹葉的土,以“花盆土”的名義, 向不見泥土而又愛花的工海人兜售。當天他在城郊間往返六次,淨賺了五個元錢。一年後,憑“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擁有了一間小小的門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個新的發現:一些商店樓面亮麗而招牌較黑,一打聽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負責洗樓不負責洗招牌的結果。抱立即抓住這一空當,買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辦起一個小型清洗公司,專門負責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個打工仔,業務已由上海發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車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場。在北京車站,一個撿破爛的人把頭伸進軟臥車廂,向他要一隻啤酒瓶,就在遞瓶時,兩人都愣住了,因爲五年前,他們曾換過一次車票。

1.整體感知:

(1)請選擇最恰當的一項作爲小說的標題( )

A.偶遇 B.換票的悲劇 C.換票 D.成功與失敗

2.通讀全文,簡要概括兩個人的性格特點。(4分)

成功者:

拾破爛的人: 3.問題探究:假如當初兩個打工者沒有“換票”,小說的結局又會怎樣呢?爲什麼?(3分)

( 二)兒子的魚

我環顧周圍的釣魚者,一對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們在自己的水域一聲不響地釣魚。父親抓住、接着又放走了兩條足以讓我歡呼雀躍的大魚。兒子大概14歲左右,穿着高筒橡膠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裏。兩次有魚咬鉤,但又都掙扎着逃脫了。突然,男孩的魚竿猛地一沉,差一點兒把他整個人拖倒了,卷線軸飛快地轉動,一瞬間魚線被拉出很遠。

看到那魚跳出水面時,我吃驚得合不攏嘴。“他釣到了一隻王鮭,個頭不小。”夥伴保羅悄聲對我說,“相當罕見的品種。”

男孩冷靜地和魚進行着拉鋸戰,但是強大的水流加上大魚有力的掙扎,使孩子漸漸被拉到佈滿漩渦的下游深水區的邊緣。我知道,一旦鮭魚到達深水區就可以輕而易舉地逃脫了。(A)孩子的父親雖然早把自己的釣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發,只是站在原地關注着兒子的一舉一動。

一次、兩次、三次,男孩試着收線,但每次魚線都在最後關頭猛地向下遊躥去,鮭魚顯然在盡全力向深水區靠攏。15分鐘過去了,孩子開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遠處,我也可以看到他發抖的雙臂正使出最後的力氣奮力抓緊魚竿。冰冷的河水馬上就要漫過高筒防水靴的邊緣,王鮭離深水區越來越近了,魚竿不停地左右扭動。突然,孩子不見了!

一秒鐘後,孩子從河裏冒出頭來,凍得發紫的雙手仍然緊緊抓住魚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臉上的水,一聲不吭又開始收線。保羅抓住魚網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親對保羅說,“不要幫他。如果他需要我們的幫助,他會要求的。”

保羅點點頭,站在河岸上,手裏拿着魚網。

不遠的河對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叢,樹叢的一半淹沒在水中。這時候鮭魚突然改變方向,徑直躥入那片灌木叢裏。我們都聽到魚線崩斷時刺耳的響聲。然而,說時遲那時快,男孩往前一撲,緊跟着鮭魚鑽進了稠密的灌木叢。

我們三個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親高聲叫着兒子的名字,但他的聲音被淹沒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羅涉水到達對岸,示意我們鮭魚被逮住了。他把枯樹枝撥向一邊,男孩抱着來之不易的鮭魚從樹叢裏倒着退出來,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體由於寒冷和興奮而戰慄不已,雙臂和前胸之間緊緊地夾着一隻大約14公斤重的王鮭。他走幾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後再往回走幾步。就這樣走走停停,孩子終於緩慢但安全地回到岸邊。

(D)男孩的父親遞給兒子一截繩子,等他把魚綁結實後,彎腰把兒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氣,但目光一刻也沒有離開自己的戰利品。保羅隨身帶着便攜秤,出於好奇,他問孩子的父親是否可以讓他稱稱鮭魚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親毫不猶豫地說:“請問我兒子吧,這是他的魚!”

1.品析語言:在“兒子”與鮭魚搏鬥的過程中,文章對父親進行了多次精彩描寫,請從文章A、B、C、D四處中任選兩處,並結合語境作點賞析。

我來賞析( )

我來賞析( )

2.問題探究:(4分)

⑴小說以“兒子的魚”爲標題有什麼含義?(2分)

我的理解:

⑵你認爲小說中的兒子是怎樣的一位男孩?(2分)

我的分析:

(三)太 陽 語

我的書房處在一個大深坑裏的二層樓的底層。這排房子東西走向,陰暗潮溼,尤其是四周的樓房沖天而起之後,這排房子幾乎再也見不到陽光了。不過這樣也有好處,門庭冷落,安靜自在,倒是個讀書寫作的絕佳境地,只是大白天浪費電而已。

每天早餐過後,我會走進書房,讀一讀,寫一寫,累了困了,就泡杯清茶,在氤氳的茶香中點上一支菸,擡頭看看窗外的世界。那逼仄的一線天空偶爾也會飛過幾只不知名的小鳥,把我的思緒帶向遠方……那時,我自以爲沒有比這更快活的事情了。

一天早晨,我正寫到妙處,窗紗外忽然穿進一束陽光,如探照燈般繞來繞去,把個寧靜的斗室照得一片明亮。我剛站起來,那束陽光就釘在我的臉上,一動也不動,使我無法睜開眼睛。我有點氣惱,猛地舉起拳頭,那束陽光一下子不見了。我睜開眼睛,卻是一團黑洞。過了一陣才隱約發現,那是個孩子,晃着小圓鏡,在玩太陽呢。我也不去計較,坐下來繼續寫作。可是剛寫了一句,那束陽光又跑進來了,在我的額頭上鋸過來,鋸過去的。

我有點憤怒了,就起身出了門,快步上完幾十級臺階。我想教訓教訓那個頑童。然而,一見我來了,那孩子卻一臉愉快的表情。我也不好發作,因爲他坐在輪椅上……我從此知道了這個孩子名叫瓦片,今年8歲了,父母都是工人,工作很忙。他們早晨上班時,就把輪椅推到外面,讓孩子曬太陽,自己玩。

我衝他笑了笑,依然回到書房寫作,以免靈感走失。

可是,一連幾天的早晨,只要我一坐到書桌前,那束陽光便跳躍進來,如小貓捕鼠,東閃西蹦的。它雖然悄無聲息,卻擾人心緒。我想我應該跟那個孩子談談,告訴他有意打擾別人的工作是不禮貌的,是缺乏教養的表現。

“瓦片,”我叫他,“你幹嗎老往我的房間裏照太陽呢?”

“我跟你說話呀,叔叔。”

我驚訝不已。

“我天天看你,好長好長時間了。人家都是一夥一夥兒地上班去了,只有你一個人在黑房子裏。我天天看你的頭,頭低着——你在裏面哭吧?可憐的,又沒有人和你說話。我讓媽媽給我買個小鏡子,可她說:‘男孩子照鏡子,多丟人!’爺爺從鄉下來了,纔給我買了一個……叔叔,你幹嗎哭呢?你別哭了,只要出太陽,我天天早上都和你說話,你不會急死的。”

這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陽光還有一種語言功能,而告訴我這一知識的,竟是一個這樣的孩子!

以後,我每天清晨都在小男孩那束時斷時續的陽光的陪伴下寫作,它激發了我的靈感,我終於寫出了一部成功的作品。

又是一個天朗風清的早晨,電視臺來了兩個人採訪我,問我是怎麼寫出了這樣一部成功的作品的。“走,到我的書房後,你們就明白了。”我領着客人下到我那個黑乎乎的房間,然後我坐到書桌前,請他們欣賞那束定時出現的陽光。可是,十幾分鍾過去了,卻沒有一點動靜。我忍不住了,就跑出去找那個可愛的孩子。只見他手裏拿着小圓鏡,所不同的是,小圓鏡被一塊小手帕包得嚴嚴實實的。

“瓦片,你今天干嗎不跟我‘說話’呢?”

“哦,我今天不了,”孩子露出燦爛的微笑,“今天有他們跟你說話,我就用不着照太陽啦。”

後來,電視臺播放了對我的專題訪談,題目就叫做“太陽語”……

1.談談小說標題“太陽語”的含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讀全文,你覺得文中的“瓦片”是個怎樣的孩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簡要梳理“我”的情感變化過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

4.小說刻畫小男孩主要採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其作用是什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蘇 七 塊

蘇大夫本名蘇金散,民國初年在小白樓一帶,開所行醫,正骨拿踝,天津衛掛頭牌,連洋人賽馬,折胳膊斷腿,也來求他。

他人高袍長,手瘦有勁,五十開外,紅脣皓齒,眸子賽燈,下巴兒一綹山羊鬚,浸了油似的烏黑鋥亮。張口說話,聲音打胸腔出來,帶着丹田氣,遠近一樣響,要是當年入班學戲,保準是金少山的冤家對頭。手下動作更是“乾淨麻利快”,逢到有人傷筋斷骨找他來,他呢?手指一觸,隔皮截肉,裏頭怎麼回事,立時心明眼亮。忽然雙手賽一對白鳥,上下翻飛,急如閃電,只聽“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貼塊膏藥,上了夾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來,一準是鞠大躬謝大恩送大匾來了。

人有了能耐,脾氣準格色。蘇大夫有個格色的規矩,凡來瞧病,無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七塊銀元碼在臺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則決不搭理。這叫嘛規矩?他就這規矩!人家罵他認

錢不認人,能耐就值七塊,因故得個挨貶的綽號叫做:蘇七塊。當面稱他蘇大夫,背後叫他蘇七塊,誰也不知他的大名蘇金散了。

蘇大夫好打牌,一日閒着,兩位牌友來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遠的牙醫華大夫請來,湊上一桌。玩得正來神兒,忽然三輪車伕張四闖進來,往門上一靠,右手託着左胳膊肘,腦袋瓜淌汗,脖子周圍的小褂溼了一圈,顯然摔壞胳膊,疼得夠勁。可三輪車伕都是賺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塊銀元?他說先欠着蘇大夫,過後準還,說話時還哼喲哼喲叫疼。誰料蘇大夫聽賽沒聽,照樣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憂或驚或裝作不驚,腦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過去,使手指指門外,蘇大夫眼睛仍不離牌。“蘇七塊”這綽號就表現得斬釘截鐵了。

牙醫華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說去撒尿,離開牌桌走到後院,鑽出後門,繞到前街,遠遠把靠在門邊的張四悄悄招呼過來,打懷裏摸出七塊銀元給了他。不等張四感激,轉身打原道返回,進屋坐回牌桌,若無其事地接着打牌。

過一會兒,張四歪歪扭扭走進屋,把七塊銀元“譁”地往臺子上一碼。這下比按鈴還快,蘇大夫已然站在張四面前,挽起袖於,把張四的胳膊放在臺予上,捏幾下骨頭,跟手左拉右推,下頂上壓,張四抽肩縮頸閉眼呲牙,預備重重挨幾下,蘇大夫卻說:“接上了。”當下便塗上藥膏,夾上夾板,還給張四幾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藥面子。張四說他再沒錢付藥款,蘇大夫只說了句:“這藥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兒的牌各有輸贏,更是沒完沒了,直到點燈時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臨出門時,蘇大夫伸出瘦手,攔住華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後,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銀元裏取出七塊,往華大夫手心一放。在華大夫驚愕中說道:

“有句話,還得跟您說。您別以爲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這規矩不能改!”

華大夫把這話帶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沒琢磨透蘇大夫這話裏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兒裏欽佩蘇大夫這事這理這人。

1.閱讀全文,概括蘇七塊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3分)

答:

2.小說介紹蘇七塊“格色的規矩”有什麼作用?(4分)

答:

3.小說中多處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任選一處加以賞析。(4分)

答:

4.批註是一種常用的讀書方法,它可以對文章的語言和內容等進行分析點評。試給文中畫 線語句加批註。(4分)

答:

(五)特殊的聽衆

用父親和妹妹的話來說,我在音樂方面是個白癡。當然,這是他們在經受了我數次折磨之後得出的結論。在他們聽起來,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鋸牀腿兒。這話使我感到沮喪和灰心,我不敢在家裏練琴。後來,我發現了一個絕妙的去處,就在樓區後面的小山上,那兒有一片茂密的小樹林,地上鋪滿了落葉。

第一天早上,我躡手躡腳地走出家門,心裏充滿了神聖感,彷彿要去幹—·件非常偉大的事情。林子裏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幽幽的樂曲。我在一棵樹下站好,心劇烈地跳起來,我不得不大喘了幾口氣,使它平靜下來。我莊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拉響了第一支曲於,但事實很快就令我沮喪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鋸帶到了林子裏。我懊惱極了,淚水幾乎奪眶而出,不由得詛咒道:“我真是—·個笨蛋,這輩子也甭想拉好琴!”當我感覺到身後有人並轉過身時,我嚇了一跳。一位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一張木椅上,她雙眼平靜地望着我。我的臉頓時燒起來,心想,這麼難聽的聲音——定破壞了這林中和諧的美,破壞·了這位老人獨享的幽靜。我抱歉地衝老人笑了笑,準備溜走。老人叫住了我,她說:“是我打擾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束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照射下來,她的滿頭銀髮顯得格外晶瑩。“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我指了指琴,搖了搖頭,意思是說我拉不好。“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衆嗎?就在每天早晨。”我被這位老人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我羞愧起來,同時暗暗有了幾分興奮。嘿!畢竟有人願意聽我的琴聲了,儘管她是一位聾子。我拉起另——支曲子,面對這位特殊的“聽衆”,一位耳聾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靜地望着我。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句:“真不錯!我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我心裏洋溢着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很快我就發覺自己變了。從我緊閉着小門的房間裏,常常傳出阿爾德·舒羅德的基本練習曲。雖然妹妹還像以前那樣,敲敲門,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說:“求求你,饒了我吧!”我卻已經不在乎了。練琴時,我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溼透了襯衣,但是我絕不坐在椅子上練習。在以前,我可是坐着練的。

就這樣,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樹林裏堅持不懈地練琴;而我那位特殊的“聽衆”,那位耳聾的老人,也總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歡樂和幸福;我呢,在她面前,信心十足、一絲不苟地拉着每一支曲子,彷彿她真的能聽到我的琴聲。

我一直保守着這個祕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鳴曲讓專修音樂的妹妹大吃一驚。妹妹追問我得到了哪位名師的指點。

我告訴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樓裏,非常瘦,滿頭白髮,不過———她是個聾子。”“聾子?!”妹妹驚叫起來,彷彿我在講天方夜譚,“聾子?!多麼荒唐!她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而且曾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還在指導我們排練呢。她怎麼會是聾子?”

我一下子明白了什麼,心中充滿了對老人的感激與崇敬。從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早地來到小樹林裏,面對我這位特殊的聽衆,這位“耳聾”的音樂家,輕輕調好琴絃,拉起一支支優美的曲子。我用心感受着,彷彿聽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着真正的音樂,那美妙的音符從她心中緩緩流淌,充滿了整個小樹林,充滿了我的整個身心。

後來,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對成百上千的觀衆演奏小提琴的機會,但是,每當此時,我總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聽衆,那位“耳聾”的音樂家。

1.文章寫“我”在拉琴的過程中,老人自始至終“很平靜地望着我”。對於老人的“平靜”理解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老人耳聾,聽不到“我”難聽的拉琴聲。

B.“我”找到了自信,琴聲變得動聽,老人聽得入神。

C.老人熱愛音樂,她已經完全陶醉於琴聲中。

D.老人做出“平靜”的樣子,用以鼓勵“我”。

2.“很快我就發覺自己變了。”請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談談你對“變”的理解。(2分)

答:

3.“我”從一個音樂“白癡”成爲“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得益於一位“特殊聽衆”。隨着情節的發展,文章逐步揭示了其特殊性。“我”最初認爲她是        ;後來才知道是                                   。(用文中語句回答)(2分)

4.本文重點塑造一位“德藝雙馨”的老教授的形象,但是文章中描寫“妹妹’’的文字也佔有較大分量,作者爲什麼這樣安排?(4分)

答:

人物分析【答案】

一1(1)C)

2.(1)精明能幹,勤勞務實,積極進取。(2)愚鈍無能,目光短淺,不思進取。(4分,每處2分,意同即可)

3.結局不會改變(與換票的結果一樣)。因爲不同的價值觀、人生觀決定了兩個人不同的命運。

二1.示例:A這句生動的描寫表明這位父親不但時刻關注着兒子,而且做好了隨時救援兒子的一切準備,體現了父愛的深沉。B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對孩子的獨立性格的培養。C父親終於忍不住高聲叫出了兒子的名字,這是情不自禁的擔心,又一次點出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D因爲父親這時清楚地知道,兒子已經精疲力竭,用盡了最後一點力量。父親對兒子的那種特殊的關愛,至此表露得淋漓盡致。(4分,任選兩句,每句2分,意近即可)

2.⑴①表明這是兒子的勞動成果;②強調這是父親對兒子的尊重、肯定、欣賞。(2分,每點1分,意近即可)⑵是一個沉着堅毅、倔強勇敢的小男孩。(2分,意近即可)

三1孩子用一束無聲的太陽光作爲語言傳達着對“我”的一種關心,一種問候。或者:愛是一種像太陽光一樣溫暖人心的無聲的語言。

2.(3分)瓦片是一個天真可愛、善良真誠、富有同情心、懂得關心別人的孩子。

評分標準:答出一個要點得1分,答出三個要點得3分。意思對即可。

3. 氣惱(憤怒)→ 體諒(諒解)→ 驚訝(驚異)→ 珍視(感動)

4.(4分)方法:語言描寫。作用:通過孩子的語言,來揭示他的內心世界,表明他玩太陽光的目的是怕“我”孤獨,想幫助“我”,表現了孩子純真善良、樂於助人的品質。

四1.醫術精湛,行醫規矩奇特,性格倔強但不失善良。

20.能突出蘇七塊行醫的這種特別的個性,鮮明地塑造人物形象,並推動情節的發展。

21.示例:蘇七塊贈送藥物這一細節描寫,突出地表現了蘇七塊善良的本性和鮮明的個性。

22.運用傳神的動詞和生動的比喻,表現了蘇七塊精湛的醫術。

19.(3分)D

20.(3分)“我”的“變”體現在兩個方面:①“我”的演奏信心提高了,更加勤奮地練習;②我的演奏水平提高了,妹妹認爲我得到了名師的指點。(兩個方面,各佔1分;舉例恰當,1分)

21.(2分)一位聾子(一位耳聾的老人) 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而且曾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每空1分)

22.(3分)C

23.(4分)其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①襯托作用:其一,對老教授形象的襯托。妹妹是我的親人,也難以忍受我的琴聲;老教授卻天天用心傾聽。這便形成對比,量出老教授行爲的難能可貴.其二,妹妹的評價的變化,側面寫出了“我”演奏技藝的提高.②推進了情節的發展。例如,妹妹對我含有諷刺意味的玩笑,促使我到樹林練琴,這才能遇到老教授.再如,她一語遭破老人的身份,才使我明白了老人的良苦用心。(每個方面佔2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