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一試題

2017人教版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

本文已影響 3.32W人 

  【2017人教版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卷】

一、(15分,每小題3分)

2017人教版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搔(sāo)癢 撬(qiǎo)開  褒(bāo)義詞 皮開肉綻(zhàn)

B.祆(tiān)教 庇(bì)護   露脊(jǐ)鯨    璀(cuǐ)璨奪目

C.誣衊(miè) 弒(shì)君   蝦(há)蟆陵   刨(bào)根究底

D.裝裱(biǎo) 罪孽(niè)   躥(cuān)上來 畏葸(xǐ)不前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把柄 玄虛 瓦楞 川流不息

B.麥稈  咀嚼 荸薺 濫芋充數

C.琉璃  稟賦 纂位  撒手人寰

D.酗酒 蟊賊 榫頭 突如奇來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1)雨果說,“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________熔化”,這就是讀書使人避惡。

(2)最新報告顯示,________2013年12月31日,我市共增加十種來漢越冬的候鳥,種類包括蓑羽鶴、淡眉柳鶯、針尾沙稚等。

(3)美國總統奧巴馬說,他已經命令美國國防部________徹底調查此事,無論事件涉及到什麼人,射殺阿富汗平民的美軍士兵都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A.漸漸  截止  不折不扣 B.逐步  截至  不折不扣

C.逐步  截止  不遺餘力 D.漸漸  截至  不遺餘力

4.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無誤的一項是

A.大鵬沖天飛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輕盈;駿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隻腳的力量,中國要飛得高、要跑得快,就得依靠13億人民的力量。

B.環境保護部部長表示,要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嚴管“兩高一資”行業(高污染、高能耗、資源消耗型),集中開展鋼鐵、涉砷行業專項檢查,鞏固飲用水源保護區集中整治成果。

C.文學的“自我”不是獨立的、與世隔絕的。自我的心理和情感不是文學的本源,虛構和幻象不過是現實生活的折射。

D.這幾種假說,哪一種更有道理。動物的遊戲,究竟是爲了 “演習”,爲了“自娛”,爲了“學習”,還是爲了“鍛鍊”?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不是觀念的圖解,也不是舊日文學中常見的類型人物,而更大程度上是來自生活的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形象。

B.在東道主所在的D組中,菲律賓、阿聯酋和巴林三支隊伍對於中國球迷都不熟悉,不過就實力而言,他們都無法與中國隊相比。

C.本次發行的三期國債以100元爲起點按100元的整數倍發售、兌付和辦理各項業務,每個賬戶購買單期國債最高限額爲500萬元以上。

D.美國政府發佈的《2013年國別人權報告》中,再次對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狀況橫加指責,妄作評論,但偏偏對美國自身的人權狀況百般遮掩,諱莫如深。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不同生物的相互依存——共生

兩種不同生物之間所形成的緊密互利關係就是共生。在共生關係中,一方爲另一方提供有利於其生存的幫助,同時也獲得對方的幫助。生物界中,共生生物不是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和諧共處的卡通角色。大部分共生生物並不知道自己正在幫助另一種生物,它們只是選擇了對自身最有利的生存方式,這是物種自然選擇的本能行爲。

人類其實也是共生生物,雖然人類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所有生物的天敵,但當今世界的主流環保思想還是提倡與生物和諧共處、努力拯救瀕危動物的。沒有共生現象,地球上可能就不會存在生命。也許正是共生關係推動了多細胞生物的進化。有科學家認爲,整個地球就是個巨大的共生有機體。但共生關係有時看起來很微妙和悄無聲息,並非像大多數人想象的那樣絕對和諧。共生的傳統定義是兩種密切接觸的不同生物之間形成的互利關係。然而,有些生物學家認爲,凡是頻繁發生密切接觸的不同物種間的關係都屬於共生關係,不管其中哪方受益。

有的共生生物要藉助共生關係來維繫生命,這屬於專性共生。有的共生關係只是提高了共生生物的生存機率,但並不是必需的,這叫作兼性共生。共生關係有時是不對稱的,在共生關係中很可能出現一種生物是專性共生而另一種生物是兼性共生的現象。大多數情況下,這種關係很簡單——一種生物直接長在另一種生物之上或另一種生物體內。但生物學家認爲兩種生物如果存在某種生物化學關係,比如產生並分享酶、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那麼它們也可以被視爲共生生物。共生還分爲內共生和外共生。內共生是指一種生物長在另一種生物體內,這裏的“體內”是指生物體的細胞之間或身體組織裏面。外共生是指一種生物長在另一種生物體外。

生物的適應現象多種多樣,有時這種現象似乎有違邏輯,生物共生現象尤其如此。事實上,許多對進化持懷疑態度的人認爲共生是駁斥自然進化的有力“證據”。其實,自然選擇是解釋共生生物進化過程的關鍵,在某生物種羣中,有些個體具有比其他個體更利於生存繁衍的共生特徵,它們更有可能將這種特徵傳給後代。而其他不具有這種有利特徵的個體則很有可能在進行繁殖之前死去。這樣經一代又一代的傳遞,有利於生存的優越特徵會在該種羣中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決定共生特徵能否得以傳承的關鍵因素是種羣壓力——對某種羣的個體來說比較艱難的生存環境。在進化的過程中,生物的共生特徵和它們逃脫天敵以及捕獲獵物的特性同樣重要。許多共生關係最開始也許只是兼性共生,在經歷了長期進化之後,這些生物會變得越來越依賴共生關係,因爲共生特徵在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中具有優勢。最終,共生雙方將完全依靠共生關係獲取食物、居所、酶等生存資料。

有的生物學家提出了一個叫作“共生起源”的理論,這一理論已經被普遍接受。該理論認爲共生是地球上覆雜生物起源的關鍵。科學家經過實驗得知,在物種的進化過程中,日益多樣的微生物逐漸形成了一系列共生關係,不同的微生物在共生關係中發揮不同的作用,以維持生存。這些共生關係逐漸發展成一個關係緊密的互利網絡。最終,它們進化成了帶有一層保護膜的整體,也就是我們說的細胞;而其中的微生物都成了細胞的一部分:線粒體、細胞核和核糖體。 (選自《自然密碼》,有刪改)

6.下列對“共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敘述的共生關係是指在不同的生物之間,有一方爲另一方提供有利於生存的幫助,同時本身也獲得了對方的幫助。

B.共生關係中的不同生物之間雖有和諧的一面,但並不是絕對的和諧,它們之間有時看起來還是相當微妙和悄無聲息的。

C.共生形式有許多種,有的生物藉助共生維繫生命,有的只是提高了生存機率;有的生長在生物體內,有的生長在生物體外。

D.生物之間的共生關係會發生變化。在長期進化中,所有最初只是兼性共生關係的不同生物最後都會變得相互依賴。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在共生關係中,對於大部分生物來說,它們並不知道自己正在幫助其他生物,這僅僅是物種自然選擇的本能行爲。

B.有些生物學家並不認可共生的傳統定義,兩種觀點的分歧主要在“互利”的問題。有些生物學家認爲共生不一定要互利,而傳統定義認爲共生是互利關係。

C.大多數情況下,無論是一種生物長在另一種生物體內還是長在另一種生物體之上,這種共生關係都比較簡單;但也有生物之間因存在某種生物化學關係而共生的特例。

D.對生物個體來說,比較好的生存環境是共生特徵得以傳承的唯一因素,而共生特徵和逃脫天敵以及捕獲獵物的特性等成爲生物種族繁衍的重要因素。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共生關係中不同生物的親密接觸只是基於對自己有利的生存方式,而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大家共同生活,一起工作,和諧相處的生存形式。

B.共生現象的出現意義巨大,沒有共生現象,就一定不會出現多細胞生物的進化;沒有多細胞生物的進化,當然在地球上也就絕不會有生命的存在。

C.共生生物進化的過程與自然選擇密不可分,生物種羣中的有些個體將有利於生存繁衍的共生特徵代代傳遞下去,而不具有這種有利特徵的個體就很可能在繁殖前死亡。

D.共生是地球上覆雜生物起源的關鍵。日益多樣的微生物形成了一系列共生關係,隨着細胞的出現,這些處於共生關係中的微生物成了細胞中的線粒體、細胞核和核糖體。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題。

十一年,高後誅淮陰侯,布因心恐。陰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

布所幸姬疾,請就醫,醫家與中大夫賁赫對門,姬數如醫家,賁赫自以爲侍中,乃厚饋遺,從姬飲醫家。姬侍王,從容語次,譽赫長者也。王怒曰:“汝安從知之?”具說狀。王疑其與亂。赫恐,稱病。王愈怒,欲捕赫。赫言變事,乘傳詣長安。布使人追,不及。赫至,上變,言布謀反有端,可先未發誅也。上讀其書,語蕭相國。相國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誣之。請系赫,使人微驗淮南王。”淮南王布見赫以罪亡,上變,固已疑其言國陰事;漢使又來,頗有所驗,遂族赫家,發兵反。反書聞,上乃赦賁赫,以爲將軍。

上召諸將問曰:“布反,爲之奈何?”皆曰:“發兵擊之,坑豎子耳,何能爲乎!”汝陰侯滕公召故楚令尹問之。令尹曰:“是故當反。”滕公曰:“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貴之,南面而立萬乘之主。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殺彭越,前年殺韓信,此三人者,同功一體之人也。自疑禍及身,故反耳。”滕公言之上曰:“臣客故楚令尹薛公者,其人有籌策之計,可問。”上乃召見問薛公。薛公對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於上計,山東非漢之有也;出於中計,勝敗之數未可知也;出於下計,陛下安枕而臥矣。”上曰:“何謂上計?”令尹對曰:“取吳,西取楚,並齊取魯,傳檄燕、趙,固守其所,山東非漢之有也。”“何謂中計?”“東取吳,西取楚,並韓取魏,據敖庾①之粟,塞成皋之口,勝敗之數未可知也。”“何謂下計?”“東取吳,西取下蔡,歸重②于越,身歸長沙,陛下安枕而臥,漢無事矣。”上曰:“是計將安出?”令尹對曰:“出下計。”上曰:“何謂廢上中計而出下計?”令尹曰布故麗山之徒也自致萬乘之主此皆爲身不顧後爲百姓萬世慮者也故曰出下計上曰善封薛公千戶。乃立皇子長爲淮南王。上遂發兵自將東擊布。

(選自《史記•黥布列傳》,有刪改)

【注】'①敖庾:糧倉。②重:輜重,此指貴重財物。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譽赫長者也 譽:稱讚

B.坑豎子耳        坑:抗擊

C.陰令人部聚兵      部:部署

D.遂族赫家        族:族滅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上乃召見問薛公 淮南王布見赫以罪亡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以狀語武

勝敗之數未可知也 陛下安枕而臥

爲刎頸之交 而無驕尚之情

1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令尹曰/布故麗山之徒也自/致萬乘之主/此皆爲身不顧後/爲百姓萬世慮者也/故曰出下計/上曰/善/封薛公千戶

B.令尹曰布/故麗山之徒也/自致萬乘之主/此皆爲身不顧後/爲百姓萬世慮者也/故曰出下計/上曰/善/封薛公千戶

C.令尹曰/布故麗山之徒也/自致萬乘之主/此皆爲身/不顧後爲百姓萬世慮者也/故曰出下計/上曰/善/封薛公千戶

D.令尹曰布/故麗山之徒也/自致萬乘之主/此皆爲身/不顧後爲百姓萬世慮者也/故曰出下計/上曰/善封薛公千戶

四、(28分)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 赫至,上變,言布謀反有端,可先未發誅也。(4分)

(2)反書聞,上乃赦賁赫,以爲將軍。(4分)

(3)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貴之,南面而立萬乘之主。(4分)

13.閱讀下面這首詩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浣溪沙•鑑湖

徐 渭

淺碧平鋪萬頃羅①。越臺南去水天多。幽人愛佔白鷗莎。

十里荷花迷水鏡,一行遊女惜顏酡②。看誰釵子落清波。

【注】 ①羅:指羅綺。②酡:飲酒後臉色變紅。

(1)詩歌的首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4分)

(2)詞人是怎樣描寫遊女形象的?試簡要分析。(4分)

14.古詩文填空。 (8分)

(1)________________,一夫當關,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難》)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於國也》)

(3)還顧望故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憂傷以終老。(周邦彥《蘇幕遮》)

(4)我爲趙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位居我上。(《廉頗藺相如列傳》

五、 (6分)

15.下列關於名著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卡西莫多受克洛德指使劫持愛斯梅拉達,但被弗比斯抓獲。卡西莫多受刑時口渴難耐,愛斯梅拉達給他喂水喝。(《巴黎聖母院》)

B.結婚一週年的那一天,高老頭的太太送給他一隻盤子、一隻鉢蓋上有一對親嘴的小鴿的湯鉢。在生意經營不當欠下高利貸後,高老頭含淚賣掉了它們。(《高老頭》)

C. 賈府衰敗後,王仁趁賈璉不在家,和賈環等串通一氣,要將巧姐兒賣掉,恰巧劉姥姥來了,救走了巧姐兒,王夫人只裝作不知,還向賈環等人要人。

D.《論語》是一部記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談的儒家經典,它集中反映了孔子哲學、政治、倫理、文化和教育諸方面的思想。(《論語》)

16.甄士隱是在什麼情況下跟跛足道人去了的?請概述相關情節。(3分)

六、(18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題。

大 兵

樑曉聲

天黑了。

暴風雪呼嘯得更加狂怒。一輛客車,已經被困在公路上六七個小時。

車上二十幾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輕母親,她的孩子剛剛兩歲多一點兒。還有一個兵,他入伍不久。他那張臉看去怪稚氣的,讓人覺得似乎還是個少年吶。

那時車廂裏的溫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攝氏度左右,漸漸降至零下四十攝氏度左右了。車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層層“裱”嚴了。車廂裏伸手不見五指。每個人都快凍僵了。那個兵自然也不例外。不知從哪一年起,中國人開始將兵叫做“大兵”。其實,普通的大兵們,實在都是些小戰士。

那個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襖、棉褲、凍不透的大頭鞋,羊剪絨的帽子和裏邊是羊剪絨的棉手套,還有一件厚厚的羊皮軍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個人。

他的大衣讓司機穿走了。只有司機知道應該到哪兒去求援。可司機不肯去,怕離開車後,被凍死在路上。於是兵就毫不猶豫地將大衣脫下來了……

他見一個老漢只戴一頂氈帽,凍得不停地淌清鼻涕,掛了一鬍子,樣子非常可憐。於是他摘下羊剪絨帽子,給老漢戴了。老漢見兵剃的是平頭,不忍接受。兵憨厚地笑笑說:“大爺您戴着吧!我年輕,火力旺,沒事兒。”

人們認爲他是兵,他完全應該那麼做。他自己當然也這麼認爲。

後來他又將他的棉手套送給一個少女戴。

她接受時對他說:“謝謝。”

他說:“不用謝。這有什麼可謝的?我是兵嘛,應該的。”

後來那年輕的母親哭了。她發現她的孩子已經凍得嘴脣發青。儘管她一直緊緊抱着孩子。

於是有人嘆氣……

於是有人抱怨司機怎麼還沒找來救援的人們……

於是有人罵娘,罵天,罵地,罵那年輕的母親哭得自己心煩心慌……

於是,兵又默默地脫自己的棉襖,走到那位年輕母親身邊。幫着她,用自己的棉襖,將她的`孩子包起來了……

穿着大衣的幾個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將自己裹得更緊了。彷彿,兵的舉動,使他們冷上加冷了……

再後來,天就黑了。

伸手不見五指的車廂裏忽然有火苗一亮:是那個想出100元買下他棉襖的男人按着了打火機。他接近到兵跟前,一鬆手指,打火機滅了。車廂裏又伸手不見五指了。

他低聲說:“真的,你這兵就是經凍。咱倆商量個事兒,把你的大頭鞋賣給我吧,200元!200元啊!”

兵說:“這不行。我要凍掉了雙腳,就沒法兒再當兵了。”

他一再地央求。說哪兒會凍掉你雙腳呢!你把大衣、棉襖、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給別人穿着戴着了,怎麼我買你一雙鞋你倒不肯了呢?兵沉默片刻,猶豫地說:“那……如果你願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換的話,我可以考慮……”

二人互換之際,他又灌了一大口酒。好像如若不然,這種交換,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虧的。

兵從車廂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們,讓所有的人都飲口酒驅寒。包括那位年輕的母親,包括那少女。

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時,兵最後將它對着嘴舉了起來——只有幾滴酒緩緩淌進兵的嘴裏。兵感到口中一熱,似乎渾身也隨之熱了一下……

車是被困在一條山路上的。一側是懸崖。狂風像一把巨大的掃帚,將下坡的雪一片片掃向懸崖底谷。  於是車開始悄悄地倒滑了。沒有一個乘客感覺到這是一種不祥。

但兵敏銳地感覺到了,他下車了……

拂曉,司機引領來了鏟雪車和救援的人。乘客們歡呼起來。只有一個人沒有歡呼,就是兵。就是那看上去怪稚氣的兵,就是那使人覺得還是個少年的兵。

人們是在車後發現他的——他用肩頂着車後輪,並將自己的一條腿墊在車後輪下。

他就那麼凍僵在那兒,像一具冰雕。

也許,他沒有聲張,是怕人們驚慌混亂,使車廂內重量失衡,車向懸崖滑得更快。也許,他發出過警告,但沉睡的人們沒有聽見。呼嘯的狂風完全可能將他的喊聲掩蓋……

事後人們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他還不滿19歲。他是一個多子女的窮困鄉村的農家的長子。他的未婚妻是個好姑娘,期待着他復員後做他的賢妻……

(選自《小小說精讀》,有刪節)

17.小說第2段的“暴風雪呼嘯得更加狂怒”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8.小說較詳細地寫了一個手拿打火機、要用200元買“大兵”大頭鞋的男人和“大兵”的對話,這一情節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19.請概括小說的主題。(4分)

20.請探究小說在結構技巧上的主要特色,並簡要分析。(6分)

七、(15分)

21.對“懂你的人,你不必解釋;不懂你的人,你何必解釋”這句話的意思你是怎樣理解的呢?請寫一段文字進行闡述、評論。要求:①觀點明確,有理有據。 ②使用“比……更重要的是……”的句式和排比的修辭手法。 ③語言連貫,結構相對完整。 ④不少於200字。

八、(50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一隻烏鴉和一隻貓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一天,它們在樹下談心,忽然一隻老虎走過來。烏鴉趕緊飛走了,貓無處可躲,心想“在這關鍵的時候,朋友卻扔下我不管” 。烏鴉快速地在空中飛行,看到不遠處有一個牧羊人,身邊還有幾條肥壯的牧羊犬。烏鴉落在牧羊犬面前,不停地用翅膀撲打地面,吸引牧羊犬向它襲擊,最後把牧羊犬和牧羊人引到了朋友遇險的地方,牧羊犬發現了老虎,一起撲過去把老虎嚇跑了。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礎上,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要求:(1)寫記敘文或議論文;(2) 自擬標題;(3) 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4)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二、(9分,每小題3分)

6.D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D項,表述有誤,由原文第5自然段中的“許多共生關係最開始也許只是兼性共生……會變得越來越依賴共生關係”可知,並不是“所有”,只是“許多”。

7.D 解析 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要想準確解答本題,考生要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篩選出文章中與選項相對應的句子,並進行整合,然後通過比較判斷出選項的正誤。D項,“唯一因素”表述錯誤,由原文第5自然段中的“決定共生特徵能否得以傳承的關鍵因素是種羣壓力……生存環境”可知,生存環境只是關鍵因素,不是唯一因素。

8.B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考生解答此類題目時,要注意張冠李戴、強加因果、範圍擴縮等設題陷阱。B項,“一定”“絕不會”的說法過於絕對。由原文第2自然段中的“沒有共生現象,地球上可能就不會存在生命。也許正是共生關係推動了多細胞生物的進化”可知本項錯誤。

三、(9分,每小題3分)

9.B 解析 坑:把人活埋

10.C 解析 A項 乃,連詞,表承接;乃,副詞, “竟”。 B項 介詞,表原因,“因爲”/介詞,“把”。 C項 結構助詞,“的”。D項 而,連詞,表修飾;而,連詞,錶轉折。

11.C

五、 (6分)

15.B 解析 是女兒欠下了高利貸,爲了給女兒還債賣掉的。

16.元宵失女,憂思成疾;葫蘆廟失火,家成瓦礫場;水旱不收,田莊難安身;投岳丈家,貧病交攻;遇跛足道人,解《好了歌》,飄飄而去。(每一點1分,答對三點即得滿分)

六、(18分)

17.17.①寫出環境的極冷,引出下文大兵讓衣、讓帽、讓手套、換酒等一系列行爲;②以環境的冷反襯“大兵”捨己爲人的高貴品質;③與後文狂風掃雪的環境描寫相照應,推動情節發展,爲結局作鋪墊。(答對兩點得滿分,意思對即可)

18.①“男人”把“大兵”最後一件可以禦寒的鞋子也給換走了,突出了那個男人極端自私的品行;②“大兵”用大頭鞋換了酒,溫暖了衆人,突出了“大兵”捨己爲人的形象;③在對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深化了小說的主旨。(答對兩點得滿分,意思對即可)

19.通過對被困於風雪中大兵的行爲及獻身結局的敘寫,讚揚了年輕的“大兵”捨己爲人、無私奉獻的“兵”精神,也鞭撻了人的自私、冷漠,表達了對社會對人性的深沉思考。

20.①採用補敘的方式結尾,使 “大兵”形象更加豐滿,使小說情節更完整,使小說主題更深刻;②採用對比的方式突出“大兵”形象,人的抱怨與兵的奉獻構成對比,穿大衣的男女的行爲與兵的行爲構成對比,“男人”的自私與兵的無私構成對比,兵的“大”與其年齡的小構成對比,等等。(每點3分,分析到位意思對即可)

七、(15分)

21.脫離評論話題或表達方式不符合要求的9分以下,句式、修辭、結構要求缺一項扣2分,觀點不明,理據不足的12分以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