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鴻門宴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1W人 

導語:影片講述的那場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飯局,而是圍繞鴻門宴前後各方勢力的權謀爭鬥,小編收集了鴻門宴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

鴻門宴觀後感範文

  鴻門宴觀後感範文【一】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麼的威風,多麼的不可一世!但因爲與劉邦爭天下,兵敗垓下,最終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歸根結底,都是他桀驁不馴,猶豫不絕的性格讓他在鴻門之上錯過了一次刺殺劉邦的絕好機會。就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麼的可悲!多麼的殘忍!項羽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所見的種種,皆是劉邦之計。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於小節”。

曹操,歷史上的奸雄。這是基於人們個人愛憎基礎上給予他的名字。讓我們正視歷史:“曹操,字孟德,詩人,軍事家……”這些是什麼?這沒有什麼,僅僅是因爲他當斷則斷,遇事有魄力,當他誅殺孔氏後人時,正是因爲他的鐵血,後世纔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統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壯詩篇。

項羽之所以失江山,劉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爲個人人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讓他呈匹夫之勇,讓他兵敗垓下;而劉邦,曹操也正是因爲他們的性格,讓他們招賢納士,讓他們統帥三軍,讓他們“該出手時就出手”。當然結局也必然有不同,一個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個則建立千秋功業。

就個人觀點而論,項羽我崇拜,但只有一個嘆惋英雄短命;劉邦,曹操我尊重,但他們也只有一個評價書寫歷史。

好的個性好的人生,讓我們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

  鴻門宴觀後感範文【二】

劉邦在項羽面前肯忍一時之氣,才得以逃脫,他要是和項羽一般驕橫氣盛,恐怕早就死在鴻門了。

縱橫古今,凡事忍字當頭才能成大事,否則空有一勇字在身。成功不可能沒有委屈和挫折。忍眼前之氣,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韓信肯忍胯下之辱,藺相如肯忍廉頗的狂言。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如果一味衝動,心裏忍受不了一點怨氣,眼裏容不了半粒沙子,又怎麼能辦大事、成大謀呢?

劉邦在這方面勝過項羽,也就註定了結局。鴻門宴上,試想劉邦項羽要是對換一下,那項羽是必死無疑了。狂妄自大的他的字典裏不可能有低頭道歉,俯首稱臣,做事果斷的劉邦的字典裏也不可能有婦人之仁。果然,項羽最後無法忍受戰敗之氣,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悲壯自刎。劉邦呢?幾乎可以說打了一輩子敗仗,但是他照活不誤。劉邦輸的就是小仗,忍得就是小氣,自然贏得就是大氣,成的就是大事。

敵強我退,敵退我進。敵人強大時,就像劉邦面對項羽四十萬大軍時,忍一下,退一步,不會損失什麼,然後在適當的時機予以反擊。但對於項羽,死打硬拼,決不讓步。可結局呢?項羽自刎,劉邦勝了楚漢戰爭。

小不忍則亂大謀,古人總結多少用血留下的滄桑經驗,是多麼富有哲理。

  鴻門宴觀後感範文【三】

爲了看張涵予和我喜歡的秦漢時期的歷史,抱着歷史又一次被電影篡改的心態,看了鴻門宴。

雖然劇情改的和歷史有點大了,但是這部電影在講完排場、看完大牌的同時還是能給我帶來震撼和思考的。該電影似乎有些偏袒項羽,劇終以霸王和虞姬在幻境中的美好而結束,對於劉邦稱帝后,酷殺功臣和晚年鬱鬱而終。兩者形成對比,引發思考,成敗不能單一的判斷。

既然劇情和歷史有出入,那我們就先從劇情入手,看看其中的哲思吧。

劉邦依舊沒有主見,幸而身邊有仗義的好弟兄和睿智的張良。

樊噲的這一角色有着重刻畫,爲取得棋局的先機,咬斷自己手指的舉動令人震撼。有時候這種不思前想後的真誠,遵從本性的率真更令人感動,他們常常提醒自己是在真真切切的活着,而不是苟苟且且的經營着。

韓信啊,片中把它塑造的太功利了,失去了威風凜然的大英雄本色。每次做出保證前都要說一句:我要得到我應得的。——感覺像是爲展示自己武藝的江湖遊子,這個角色安放在這部電影裏那是相當狗血啊!

至於蕭何,我無話可說。

輪到項羽了,我個人認爲要讓胡軍演,應該更有味道。可是導演考慮到票房人氣,讓馮紹峯來飾演(其實也沒什麼,不過是一場電影而已)。感覺項羽的柔情多了一點,呵呵,戰場失意,情場得意嘛。從來就沒有絕對的輸贏。霸王無論何時都帶有一種濃烈的悲涼氣息。

虞姬,我拒絕評價,歷史上的女人大多都被“傳誦”的失去了原貌,沒什麼可說的。

嗯,到劉邦出場的時候了,黎明的演技還真很棒,很符合劇中的意思。看劉邦更多的是感慨,一將功成萬骨枯,歷史的滄桑之處啊!林語堂曾寫過:自古以來似乎是這樣,殺一個人的是兇手;殺三個,殺六七個的,那他生來就是罪犯;若是組織完善的機構殺幾百個人,那他就是頭腦清晰的真正的罪魁禍首;倘若他殺了千萬百萬,他就爲歷史上的英雄,想要謙謝這個頭銜,也終歸無用了。

哈哈,張良。是我喜歡的歷史人物。電影把張良和范增講成勢均力敵的對手和惺惺相惜的朋友,有點意思“張良就像年輕時的范增”。用五盤棋來作爲鴻門宴的“主菜”,一盤下到兩敗皆輸的棋貫穿全片,在打打殺殺中添點睿智。

可能一場鴻門宴下來,就無法判定誰輸誰贏。因爲自劉邦決定赴鴻門宴起,就註定大家都陷入了算計之中,陷入了利用之中。所以范增悲慘的死去,劉邦夠狠斬功臣,純潔的樊噲也受不了自盡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勾踐,劉邦,朱元璋……

但是張良,儒道權衡適當的人就像是一個傳奇。亂世:學藝練功,曾組織刺殺秦王,投奔明主並輔其成大業,最終目的是百姓蒼生,社稷穩定;之後功成身退,最喜歡的一種說法是騎着青牛遊山,求仙問藥去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