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鴻門宴讀後感範文3篇

本文已影響 1.09W人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鴻門宴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鴻門宴讀後感範文3篇

  鴻門宴讀後感範文1

司馬遷的《鴻門宴》是《史記》中流傳彌久、廣爲傳頌的名篇之一,對當世和後世的讀者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之大,不可估量。特別是劉邦的人格暗示意義,更是如此。我認爲,劉邦人格影響力是極大的,可以說是中華民族人格史的一座分水嶺。劉邦把民族的性格引導到另一個方向,引到功利之途,勢利之途,而不是導向之前的具有審美意義的貴族化人格理想。

劉邦被作爲民族成功形象的第一個平民典範,在當時已產生轟動效應,更被後人不斷的研究,甚至作爲怎樣做人的範本。劉邦所作所爲也成了很多人勵志人生走向成功的人生指南。換句話說,那就是,具有什麼樣性格的人更能適應這個社會,更容易出人頭地,實現成功夢想。我想,這可能是《鴻門宴》彌久不衰常讀常新的原因之一吧。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楚漢戰爭就不只是一場軍事政治上的較量,更是人格力量上的較量,是項羽和劉邦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格的殊死較量。歷史鍾情於劉邦,而拋棄了項羽。項羽是一個楚國貴族後裔,極具君子作風,代表了具有審美意義的貴族化人格理想。這樣的人格夢在後世詩人心靈的天空不斷地迴響。李清照詩云:“生當做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由此可以看出,項羽的人格只是在審美的意義上纔是成功的,事實上,他就是一個失敗者,說的好聽一點,是一個失敗的英雄。鴻門宴上,項羽不殺劉邦,是他貴族化的人格在起作用,而不是什麼優柔寡斷。“優柔寡斷”只是功利主義的評價。項羽的意思,我要殺你劉邦,我不用這樣陰險狡詐的手段,完全可以憑藉實力來擊倒對方。有一次,項羽叫陣,要和劉邦單挑,而劉邦不幹。這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所以,歷史拋棄了項羽,同時也拋棄了我們民族的人格夢想。歷史從夢想走向了功利。

孔子是較早認識到這一問題的一個人。我們看一看《論語》,就明白了。《論語》中的那些話是可以說的,可以說給別人聽的,但是大多不能做,一做就不行了。孔子也意思到了,他認爲自己生活在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但是,他志在恢復一個有君子之風的國度,使歷史不至於大滑坡,所以他說:“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然而,事實上,歷史確實在迅速的滑坡。孔子啊,你老人家能擋得住嗎?就連雄兵百萬的項羽也悲壯的倒下了,何況手無寸鐵的一介書生呢?孔子和項羽都是爲即將從歷史的舞臺上退出的一種文化而奮鬥,而抗爭,而死去,就像後來的王國維一樣。兩者的區別只是爲了不同的文化而已。歷史的長河,文化的長河,民族人格之河,最終經過劉邦一搏,而改變了航道,浩浩湯湯,一瀉千里,綿延千年。

項羽死了,劉邦昂然“履至尊而制六合”。同時,項羽背後的文化也像一陣風一樣隨他而去,劉邦卻帶領世人走向一個新世界,一個虛僞而又功利的世界。“君子”已去,“小人”橫行無忌了。封建主義就是小人當道,流氓無賴主政。看一看《紅樓夢》就再明白不過了,封建主義,一個爛泥塘,一個骯髒的世界。曹雪芹雲“欲潔何曾潔”,也無可奈何了。

  鴻門宴讀後感範文2

《鴻門宴》所敘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後,范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因此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麼的威風,多麼的不可一世!但因爲與劉邦爭天下,兵敗垓下,最終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歸根結底,都是他桀驁不馴,猶豫不絕的性格讓他在鴻門之上錯過了一次刺殺劉邦的絕好機會。就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麼的可悲!多麼的殘忍!項羽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所見的種種,皆是劉邦之計。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於小節”。

項羽的性格悲劇還表現在他的'剛愎自用。韓信始在項羽麾下,"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陳平效力於項王,"累諫不受,乃封其金與印,仗劍亡,歸漢於武"。此二人均有經國之偉,濟世之才,然而卻不爲項羽所用。亞父范增,盡心盡力,鞠躬盡瘁,亦未免被猜忌。最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是韓信;七出奇計,困項王於垓下的是陳平;十面埋伏,逼項羽走江東的是張良;烏江渡口取項羽頭顱的竟然是項王"故人"王翳。項王的剛愎自用,終於讓自己飲下了"四面楚歌"的惡果。可以說,過分借重於武力而忽視智謀,也是造成項羽性格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

曹操,歷史上的奸雄。這是基於人們個人愛憎基礎上給予他的名字。讓我們正視歷史:“曹操,字孟德,詩人,軍事家......”這些是什麼?——這沒有什麼,僅僅是因爲他當斷則斷,遇事有魄力,當他誅殺孔氏後人時,正是因爲他的鐵血,後世纔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統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壯詩篇。

項羽之所以失江山,劉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爲個人人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讓他呈匹夫之勇,讓他兵敗垓下;而劉邦,曹操也正是因爲他們的性格,讓他們招賢納士,讓他們統帥三軍,讓他們“該出手時就出手”。當然結局也必然有不同,一個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個則建立千秋功業。

  鴻門宴讀後感範文3

談到楚漢之爭,最出名的不外是鴻門宴,《鴻門宴》敘述的是項羽,劉邦共同滅亡秦國之後,范增見劉邦有毒霸天下的新,因此舉辦了暗藏殺機的宴會,這個宴會就是着名的《鴻門宴》

項伯—一個被長期忽略然卻在鴻門宴起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他通知了張良,項王對他的不滿以及起來殺意,才讓他有機會逃走。

張良——劉邦的智囊袋,然劉邦卻不能給予他足夠的信任,連劉邦想獨霸天下的目地都不曾告訴過張良,但張良卻不記前嫌,是他通知了張良,是他爲張良出謀劃策,是他在劉邦獨自一人逃走時,鎮定自若。

項王——唯我獨尊,目光短淺,毫無心計,他的智囊袋范增告訴他,劉邦有獨霸天下的心,一開始項羽很生氣,且對劉邦起來殺意。然而卻因爲劉邦上門謝罪,而原諒,范增多次示意劉邦,項羽置之不理,項羽的唯我獨尊,不善用人是導致他死亡的原因。

范增——項羽的智囊袋,他說一個老奸巨猾,洞察敏銳,是他最先察覺到劉邦的霸心,他勸說項羽殺了劉邦,劉邦心軟放過劉邦,導致最後被殺。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麼威風,多麼不可一世,但因爲與劉邦爭天下,最終落個自刎烏江的下場,歸根結底,都是他唯我獨尊,猶豫不決的性格讓他在鴻門宴上錯失咯刺殺劉邦的絕好機會,就這樣,一個錯手可得的江山被他拱手送人,多麼可悲啊?

項羽之所以失江山,劉邦之所以得江山。都是因爲個人性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最後在烏江自刎,劉邦因爲他的性格,讓他廣招賢士,統帥三軍。

項羽,我崇拜,只是英雄短命。劉邦,我尊重,他們創造了歷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