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6課《清平樂·村居》課文

本文已影響 1.92W人 

  【原作】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6課《清平樂·村居》課文

清平樂·村居——[宋]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註釋】

村居:選自《稼軒長短句》。清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

茅檐:指茅屋。

溪上:溪邊。

吳音:吳地的方音。作者當時居住的地方信州是春秋時期吳國的地方,故稱吳音。相媚好:互相說一些取悅對方的話。

翁媼:老夫老婦。媼(ǎo),來年女人。

織:編織。

無賴:貶義詞保用,這裏是淘氣、頑皮的意思。

  【翻譯】

淙淙流淌的小溪,岸邊長滿了綠綠的小草,一座低矮的小茅草房就坐落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兩位白髮老夫妻,喝過幾杯酒後,在用地道的吳地土話互相取悅着,語調柔媚而又親暱。

老人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去小溪的東邊鋤豆子了,二兒子在院子裏編織雞籠子呢,最討人喜歡的還是小三兒,正趴在小溪邊剝食着蓮蓬。

  【賞析】

作者辛棄疾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閒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並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來看,他嚮往這樣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並非是作者主觀想象的產物,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本篇是一首描寫農村田園生活的著名詞作。作品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的三個兒子的形象的刻畫,抒發了詩人對安逸恬靜的.農村生活的嚮往和喜愛之情。

作品分爲上下兩闋。

上闋寫的是兩位農家老夫妻在茅檐下喝酒談天的情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作品開篇就爲讀者呈現了一幅清新明快而又充滿着田園色彩的大環境,一所低矮的小茅草房,緊挨着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溪,小溪的邊岸還長滿了碧綠的青草。環境幽雅恬淡,令人想往。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作品接下來些寫房子的主人,一對滿頭白髮的老夫妻,剛剛喝了點兒小酒,親暱地坐在一起嘮家常。溫馨,愉悅,充滿了和諧與幸福。

下闋寫的是老人的三個兒子的不同情形。這是一個充滿了幸福與快樂的家庭。在這裏,作者採用的是白描手法,直接寫出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大兒子正在田裏鋤草,二兒子正在家裏編織雞籠子;三兒子年幼調皮,只知道玩,那玩也有其獨有的特點,趴在小溪的邊上剝蓮蓬吃呢。從短短的文字中,我們似乎望見了小溪兩岸綠油油的莊稼,在草地裏啄食昆蟲的成羣的小雞,溪頭大片的荷塘,田田的荷葉。場面清新,人物形象鮮明,充滿了濃郁的田園樂趣。

作品在寫法上一方面是善於抓住農村生活的特徵描寫環境和人物,自然生動,風格樸實。另一方面是質樸的語言,簡練的白描手法。作品筆墨雖少,卻能做到農村生活的場景優美明晰,人物形象鮮活,自然,生動,活潑,洋溢着濃郁的鄉土氣息。這與作者長期深入農村生活體驗民俗民風是分不開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