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三年級語文上冊《那一定會很好》教案

本文已影響 3.46W人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上冊《那一定會很好》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語文上冊《那一定會很好》教案

三年級語文上冊《那一定會很好》教案1

一、質疑問難,導入新課

“那一定會很好”,是課題,是樹在各個階段一以貫之的內心願望。課始,教師可組織學生圍繞“看到題目以後,你想知道些什麼”這一提問質疑問難,並抓住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板書,如,這是誰的想法“那一定會很好”中的“那”分別指什麼爲什麼那樣以後一定會很好……這將有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幫助他們理清故事發展線索,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二、朗讀課文,正音入調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是學生必做的功課,即使是略讀課文也不例外。教學中,教師可首先向學生提出“輕聲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遇到讀不通順的地方反覆多讀幾遍”的朗讀要求,組織學生自讀課文。

在學生朗讀後,教師可運用各種教學策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如,爲提高學生認讀生字的興趣和能力,可以設計以下四種教學方式:

1、辨一辨:縮吱拆莖(區分平翹舌音、前後鼻音。)

2、比一比:經—莖堆—推折—拆(區分形近字)

3、加一加:“糹+宿=縮”“奴+力=努”“口+支=吱”

4、猜一猜:“一日”—“舊”

在正音認形之後,教師可採用開火車的方式組織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隨時糾正出現的問題,直至達到正確、流利的要求。

三、默讀課文,理解內容

圍繞課始階段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是誰的想法”?“‘那一定會很好’中的‘那’分別指什麼”?“爲什麼那樣以後一定會很好”?組織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尋找答案,以鍛鍊其閱讀能力。

根據三年級上學期學生的學情,教師可分步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第一步,默讀課文,將含有“那一定會很好”的句子畫出來;第二步,默讀課文,尋找表格中所列問題的.答案,爲學生閱讀思考提供適當的憑藉,如表1。

在學生兩次默讀思考的基礎上,組織交流討論,體現教材關於略讀課文的編寫意圖,落實閱讀提示提出的要求。閱讀思考重在興趣激發和習慣培養,對答題的質量不作過高要求。

四、聯繫比較,初識童話

第三單元的導語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試着自己編童話、寫童話”,在單元“習作”中又安排了“我來編童話”的練習,在“語文園地”裏還歸納了淺顯的關於童話的知識。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比較一下,這篇課文和《去年的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初步體會在童話的世界裏,植物、動物不但和人一樣會說話,而且也有喜怒哀樂;故事具有想象豐富、曲折離奇的共同特點。至於不同之處,能夠有所感受就行,例如《去年的樹》主要是人物“會說話”,《那一定會很好》主要是人物“有思想”,而且是按照人的一生來寫樹的歷程等。

作業設計

找一本童話書,如《安徒生童話》《稻草人》等,讀讀其中的童話故事,讀後將喜歡的故事講給同學聽聽。

三年級語文上冊《那一定會很好》教案2

教學目標:

1、會認“縮、努”等8個生字。

2、能根據要求獨立閱讀課文,瞭解這粒種子最終成爲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生命歷程。

3、能根據文段結構,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粒種子的生命歷程。

4、體會種子坦然、樂觀的人生態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重點:能歸納一粒種子到變成木地板的變化歷程,並能根據文段結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段生命歷程。

教學難點:體會種子坦然、樂觀的生活態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方法:創境激趣法,談話法。

學習方法:想象體驗,交流探究。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播放音樂《童話鎮》。

2、出示童話故事的圖片,聊童話中的人物,最吸引人的情節,故事的結果。

二、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板書課題。

2、結合我們剛聊到的童話故事,用”那一定會很好”練習說話。

(1)灰姑娘想:要是——————,那一定會很好。

(2)醜小鴨想:要是——————,那一定會很好。

(3)賣火柴的小女孩想:要是——,那一定會很好。

3、文中的主人公是誰,他也有自己的願望,對願望他一定滿懷?帶着這樣的感覺讀課題。

三、學習閱讀提示,明確學習內容。

1、抽生讀閱讀提示。

2、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師生合作讀。

2、學習字詞。

(1)出示圖片學習“莖”字,莖的下半部分,在哪些字裏見過。

(2)用加一加的方法記“努”,出示“怒”讓學生猜字。

(3)說說自己分清“拆”和“折”的方法。

(4)學習擬聲詞“吱呀”“吱吱嘎嘎”。

(5)反義詞和動作識記:推、拉

3、通過填寫這粒種子的變化過程,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4、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種子經歷的變化。

五、再讀課文,體會感悟

1、種子發生的這些變化,是因爲它有美好的願望,找找它的願望,用波浪線劃出來。

2、生交流找出的句子,要求讀出對美好願望的期待之情。

3、用“先……再……接着……然後……最後……練說種子產生願望,願望實現,再產生願望的過程。

4、引導學習第一個願望。

(1)默讀思考:它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願望?它做了什麼?結果怎樣?

(2)按“原因——願望——做法——結果”引導學生複述課文。

(3)體會願望實現後種子的.心情。

5、扶學第二個願望,引導學生複述。

6、自學後兩個願望,練習複述。

7、一粒種子慢慢長大,不斷實現自己的願望,最後又慢慢變老,多像人的一生啊,你認爲童話中哪些想象特別奇妙?你認爲這是怎樣的一段歷程?

8、同樣的童話,不同的孩子讀就能有不同的想法,太有意思了,但我們都覺得能心想事成是多麼美好啊!

六、拓展延伸

1、看看這些圖片,這些小動物、植物能心想事成嗎?它會經歷一段怎樣的歷程呢?選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來講一講。

2、木地板又想變成一棵樹,它爲什麼想變成一棵樹呢?那又會是怎樣美好的歷程呢?

教學反思

今天我執教了《那一定會很好》這篇童話故事,文章內容有趣,含義深刻,在教學時我以學生特點及單元目標爲依據,做到以生爲本,落實目標,提升素養。鑑於此,我的課堂呈現出了以下特點:

一、抓住主線,凸顯主題

《那一定會很好》一文中,“那一定會很好”這句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這也就成了文章中的主線,教學時我抓住這一主線展開,引導學生默讀找出含有“那一定會很好”的四句話,並弄明白了這四句話分別是種子、大樹、手推車、椅子的想法,那他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自然而然將學生引入課文之中,感受他們爲人民服務的快樂與舒服。

二、引導質疑,促進提升

常言說:學貴在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在學習時引導學生質疑非常重要。在本節課學習之前,引導學生預習課文,讓學生先將課題讀兩遍,說出初次讀課題的想法,此時孩子們的想法是好奇的,也是發自內心的:什麼一定會很好?“那”指的是什麼?等問題油然而生。學生們會帶着好奇走進課文。當讀了幾遍課文後,又引導學生質疑,此時就不單單停留在對課題的質疑,而是深入到對課文的理解之中,步步深入,瞭解學情,真正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教,孩子們在質疑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提問。

三、讀演結合,激發興趣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做過多的講解,而是放手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以小組爲單位選擇本組最感興趣的一次變化歷程讀一讀,演一演,體會主人公的心理。孩子們興趣高漲,小組長分工安排,組員們默契配合,聲情並茂地朗讀與栩栩如生地表演將學生帶入情景之中,在讀與演中展開想象,親身體驗,感受種子的堅持不懈,大樹、椅子、木地板的無私奉獻,在評價之中又一次將文本的理解深化。

四、展開想象,獲得啓示

童話故事富有想象,在教學時我也緊抓這一點,在學生讀文中引發學生的想象,在想象中受到啓示。如課文引導學生想象種子在泥土中的難受及生長時的努力,體會願望的實現要經過不懈的努力;想象手推車裝着東西跑來跑去的快樂以及椅子看似休息,卻還給人們提供方便,感受它們在奉獻中獲得快樂的心情。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在讀童話中受到啓示,這也就達到了童話教學的目標。

在看到優點的同時我也感到了課堂中的不足:

1、學生在評價種子的表演時很精彩,不但從動作中體現心理,還從神態上進行了評價,如果此時再讓另外一個學生演種子,其餘學生朗讀,相信種子那種爲了實現願望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一定會在孩子們的心裏紮根、發芽,學生對讀演結合的學習方法也會掌握的更熟練。

2、因爲本節課容量太多,因此對含有“那一定會很好”四句話的朗讀上欠缺,致使孩子們不能真切地體會到大樹、手推車、椅子的心情。

3、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組長分工明確,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這是一大進步,可在彙報之後,一節課結束時,不能對小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和小結,使孩子們小組學習仍處於盲目狀態,如果在課末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小組長對各組學習進行一個小結,對各位組員的表現進行點評,教師適當引導,相信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會得益於法,今後會運用此法,使小組學習落在實處,並走向成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