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語文三年級下冊《長城》教案及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87W人 

【教學目標】

語文三年級下冊《長城》教案及教學反思

1、認識13個字。正確讀寫“蜿蜒、盤旋、城磚、城牆、屯兵、堡壘、呼應、肩膀、凝結、奇蹟、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瞭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圖文結合,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其實,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長城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交流,導入課題

1、同學們,提起長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過長城嗎?你對長城有哪些瞭解呢?

(學生依據蒐集的資料或見解感受,自由交流。)

2、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靈魂的象徵,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一同來感受這偉大的長城。

(齊讀課題)

二、出示圖畫,比較觀察

1、這兩幅圖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

2、觀察兩幅圖畫: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上畫了什麼景象了嗎?

(引導生觀察和描述圖時,要有一定的順序,由近到遠、由主體到周圍景物。)

三、圖文對照,理清脈絡

讀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語句讀通順,想想課文中的哪些內容是圖中所描繪的。

(生自讀課文找出對應段落。)

四、感悟表達,交流感受

1、進行寫法上的引導,知道作者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由整體景象到局部描寫的方法。

2、首先請同學們自由的放聲朗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以後,試着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你眼中的長城。

(生自由讀課文)

3、自由交流。

五、圖文對照,感悟朗讀

1、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長”的特點:

預設交流一:

研讀重點句: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全長13000多裏。”

體會長城的長。

⑴ 在這句話當中,作者把長城比作什麼?

(長龍)

這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那你知道蜿蜒是什麼意思嗎?

課件出示:

蜿蜒曲折的長城圖像。

理解重點詞。

⑵ 體會比喻、列數字的表達方法。

⑶ 激發情感,感情朗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感受“高大堅固、設計巧妙”的構造特點:

預設交流二:

⑴ 從課文的第二段中,你還能感受到長城的其他特點呢?

⑵ 細細的自由的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看看作者分別給我們介紹了構成城牆的哪些部分?

(學生自由朗讀第二段,瞭解長城的構造特點,感悟堅固、巧妙。)

⑶ 課件出示長城構造圖:

誰能當上小導遊,看着圖向大家介紹長城的結構呢?

⑷ 瞭解每部分的作用,引導體會設計的巧妙。

⑸ 感情朗讀,昇華情感體驗

3、學習三、四自然段,感受古代勞動人民修築長城付出的艱辛、智慧

⑴ 預設交流三:

① 同學們,你們誰知道修築長城的年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你從課文那句話中知道科技非常不發達?

② 重點研讀:

“單看那數不清的條石……一步一步臺上這陡峭的山嶺”。

交流體會:

你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到勞動人民的不容易和艱辛?

(一步一步、陡峭、數不清、兩三千斤重)

③ 激情朗讀:

是啊!在當時科技非常落後的時代,要把這些數不清的巨大的條石,靠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擡上陡峭的山嶺,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鮮血,甚至多少生命啊?同學們,你們能讀出這種艱辛和不易的感覺嗎?

(指讀)

④ 拓展畫面,激發想象,披文入情:

引入課外資料,指讀談感受。

⑤ 激情朗讀,反覆誦讀。

⑵ 預設交流四:

① 一起看課文的最後一句話“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懷着怎樣的情感去讀?

(自豪、激動地、讚美的、敬佩)

② 帶着你們各自的情感體驗,試着把你的感受和心情讀出來!

六、課件出示偉人題詞,齊讀昇華體驗

七、觀看錄象,加深感悟

1、同學們,面對這巍然屹立的萬里長城,此時此刻,你心中肯定有萬語千言。就讓這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寫在課題上!

2、同學們,把心中的歌,把筆下的情,通過你的讀表達出來。

3、播放歌曲《長城長》,暢談感受。

【教學反思】

一、藉助媒體,超越傳統,巧現畫面,有效突破重難點

進行這堂課的教學設計時,我採取了傳統教學時以看圖爲主線,圖文結合,通過“三看長城”而達到理解感悟課文的設計思路。

如:初次讀圖,在看圖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理清課文脈絡,瞭解文章有序表達方法,效果較好。利用兩副畫面,在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中,直觀形象的理解重點詞句,簡潔有效,一改以前詞語教學時反覆糾纏,理解模糊的弊端,收到奇效。再如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更是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優勢,順利幫助學生,爲理解長城“高大、堅固,巧妙”的重點收到了舉重若輕的良效。

二、預設與生成的矛盾,該如何靈活應對

第二自然段創設小導遊介紹長城的情境,藉此瞭解長城的構造特點。原本設計以一名學生爲主介紹,其餘學生補充的環節,學生能介紹多少就介紹多少,可以介紹書上了解到的,也可以介紹課外蒐集的傳說、故事、資料,臺下的“遊客”可以提問,形成互動氛圍。可在實際教學時,在學生還沒有充分閱讀課文、充分交流感受時,我就直接讓一名學生進入當小導遊的教學環節,此時臺下響應者寥寥無幾,沒有出現我預設中的熱烈場面,因此,我又反覆“引導啓發”,可還是費力不討好,造成這部分內容拖拉疲塌。如果當時及時調整,以小組讀書、討論爲主,再結合運用課件的圖片資料,通過調動每一個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再來朗讀理解,我想,效果會大不相同。

縱觀整堂課的教學,有得有失,有成功也有失敗之處。希望能給大家以借鑑。反思課前教學的設計與課中的實施過程中的變化,在實際課堂的教學中,當教學的實際進程並沒有向着課前所預設的方向而去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靈活應對,採取恰當的教學策略,是今後需要自身思考的地方,也需要更多的磨礪,才能真正使我們的教學立足於課堂,服務學生,達到提高自身課堂教學的靈活自如應對的境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