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及反思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2.19W人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及反思篇一: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及反思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及反思篇

第一單元人生感悟

教材解讀: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給我們很多啓迪,閱讀它們,感悟它們,能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足跡更踏實,步伐更穩健。本單元選編的篇課文,從不同角度闡明瞭人生的哲理。編排這組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讀書和蒐集資料,讀懂課文內容,從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獲得人生的啓示;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重點句段,聯繫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並不斷積累語言,增強預感;三是引導學生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並試着在習作中運用。本組導語點出了?人生感悟?的專題。由於學生對人生的哲理缺乏實際的生活體驗,教學本組教材時,既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感悟,還要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聯繫自己的所見所聞,領悟文中蘊含的道理,獲得人生的啓發,爲在?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中的學習、交流做好準備。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單元各部分的內在聯繫,使本組課文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教學內容:(精讀課文)《文言文兩則》、《匆匆》、《桃花心木》;(略讀課文)《頂碗少年》、《手指》;《口語交際〃習作一》、《回顧〃拓展一》教學時間:13-15課時。(其中精讀課文6-7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3課時,回顧〃拓展1-2課時。)

第1課文言文兩則

學習目標: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課前準備:1.布臵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學弈》)

學習目標: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讀通全文,感悟讀法。

1.師: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先聽老師範讀課文,再跟老師讀課文。(範讀時做到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領讀時有意識地讓學生感悟語速和斷句方法。)

2.學生自由練讀,把不認識的字註上音,並在練習本上寫兩遍。

3.在學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確讀法後,練習熟讀。

二、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1.?弈?是什麼意思??學弈?呢?你怎麼知道的呢?

2.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文後的註釋理解每一話,然後說說這篇文章主要講什麼內容?

3.同桌互講,相互糾正補充,不懂的記下來。

4.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說全文大意。

三、導悟相濟,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

把你和同學都讀不懂的句子提出來。(結合學生提問重點理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思援弓繳而射之?、?爲是其智弗若與?、?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這幾句話。)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麼?從中能得出一個什麼道理?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

(2)指名說說?思援弓繳而射之?的意思。你從哪個詞知道射的是?天鵝?呢?(?之?字。)

(3)指名說說?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意思。這句話中的?之?是指哪個人。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奇怪嗎?兩個人一起學習,可是學習效果卻不相同。用書上的話說說原因。(指名讀?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爲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師範讀,讓學生體會怎樣讀聽得更清楚,學生指出老師停頓的地方然後試着讀讀。

(4)?爲是其智弗若與??這句意思是什麼?師:哪個詞是第二個人?這句話該怎麼讀呢?指名讀,齊讀。

四、流利朗讀,積累語言。

課件出示全文及朗讀錄音,生邊看邊跟讀體會語感,然後練習把全文朗讀好,最後師生合作背誦全文。

五、遷移訓練、練讀古文。

拓展讀?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淺顯易懂、故事性強又爲學生熟知的文言成語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課時(學習《兩小兒辯日》)

學習目標: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3、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孔子嗎?你能講講他的故事嗎?(學生講述,老師結合學生的講述補充孔子的生平,介紹他是一個極有名的學問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這麼有學問,可是有一次,他在周遊列國時,卻被兩個小孩的一個簡單的問題給難住了,你們想知道孔子遇到什麼難題了嗎?今天我們就學習《兩小兒辯日》。(板書課題,齊讀)說說題目是什麼意思?(重點理解?辯?字)

二、初讀課文,梳理學法。

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考查學生對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對弈》的?一是要理解重點字詞;二要讀出詩文韻味;三要感悟人文內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讀熟課文,自學理解。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解決。

2.同桌互相讀文,糾正字音。

3.反覆讀文,把課文讀熟。

4.學生對照註釋,自己理解課文,記下不懂的問題。

5.按學習《學弈》的方法自學課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

四、激勵測試,交流感悟。

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勝學習小組。

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遊:其:爲:也:如:此:乎:始出:小兒:

2.兩小兒在辯論什麼?(太陽大小?太陽冷熱?太陽遠近?)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讀好兩小兒的話,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誦課文,看哪組能讀出古文韻味。

五、深化感悟,明確寓意。

1.各組提出分歧較大的問題以及不懂的問題,同學交流討論。(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兩個小孩爭的是什麼問題,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o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小孩是根據不同的感覺說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

2.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嗎?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課下收集資料,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3.這個故事中,你最喜歡誰,爲什麼?你想對他說什麼?(引導學生肯定兩小兒敢於嘲笑孔子,挑戰權威;或讚揚孔子?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4.練習有感情背誦課文。

5.以表演的形式複述課文內容,看哪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準備)

6.向學生推薦閱讀《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

板書設計:一人惟弈秋之爲聽

學弈貴在專心

另一人思援弓繳而射之

一兒日始出近日中遠

另一兒日初出遠日中近大膽質疑

兩小兒辯日

一兒遠大近小

另一兒遠涼近熱實事求是

教學反思:本課教學,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因此在“備教材”的同時,我也在“備學生”上下了功夫。這樣大大激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一、激發學習興趣

本課教學採用遊戲激趣法和舊知遷移法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達到興奮點,讓學生在遊戲情境中將舊知成語與新知文言文成語故事相結合,從而揭示課題,導入新課。這樣大大激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讀通,整體感悟文章大意

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是思維火花互相碰撞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聽說讀寫的過程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並進的過程,這無疑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由此,在設計上,引導學生回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從而領悟文言文的特點,進行體會交流,爲下面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質疑之後分工合作解決疑難,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彙報合作成果的過程中學生們團結協作以簡驅繁,突破難點,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這也打破了傳統,形成了開放式課堂。熟讀成誦,改變了傳統的評讀僵局,促進了朗讀,誦讀指導的效率,積累了語言。

三、拓展抒發真情

本課教學採用總結法和課外延伸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通過推薦文言文成語故事以及搜索文言文的網址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這樣首尾呼應,成語貫穿始末,體現了“大語文”觀。

本課還以讀爲主線,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習慣也是相當重要的,這將爲以後初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我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通,讀懂,熟讀成誦,感悟學習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批批劃劃中養成學習習慣。

第2課匆匆

教材解讀:《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爲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文中多處運用比喻,使時間變得可以感覺,形象而又真實。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3、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學重點:1、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2、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句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教學準備:1、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3、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3、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學重點:1、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2、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句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初步感受。

出示問題:憑直覺,你認爲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讓學生大膽猜想。估算一下,按80歲計算,能有多少天?你們現在已經過了多少天?這些日子裏你留下了什麼?通過計算,你有什麼感受?(用這些問題調動學生的生活感受和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時間匆匆,爲下面學習文章打下基礎。)

二、自由朗讀,讀通課文。

出示讀書要求:自由朗讀課文,要讀正確讀通順,注意讀好標註拼音的詞語,難讀的地方要反覆讀。(學生自由朗讀;指名接讀課文;教師和學生評價。)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麼?(讓學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內容,從整體上了解。)

教師指導問號的讀法。大家看?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教師範讀,學生練習。)(因爲這篇文章中的問句比較多,教師在這裏引導學生讀好一個問句,其他句子學生也會受到啓發,從而能讀得更

好。)

三、默讀課文,個性感悟,交流感受。

出示讀書要求:默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文中的每一個自然段。邊讀邊隨着作者的描寫,想像文中描寫的畫面。(學生默讀課文:讀完以後,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你想像到了什麼?說說自己讀文章以後的感受。

四、自由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問題。

出示要求:自由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文中的每個句子、每個詞語、每個標點符號。對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對文中的哪些地方還讀不明白?畫出有關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學生默讀課文。)

五、小組交流,解決問題,揣摩朗讀。

出示要求:1、不懂的地方通過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設計如何讀才能把這些句子讀好。3、組長記錄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小組內互相交流。)

六、全班交流,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你們小組畫了哪些句子?從這些句子中讀出了什麼?能不能用你們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句子蘊含的情感讀出來。(學生彙報。)

2、教師出示自己的照片(嬰兒、少年、青年、現在),講述自己的故事,讓學生體驗時間的流逝。(鼓勵學生講出自己和時間有關係的一些故事。)學生講述自己的生活體驗。(用身邊的人和事,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積累,對時間匆匆可以感觸更深。)

3、怎樣才能讀好這些句子呢?除了想像作者當時的心情,還要加進我們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學們再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老師指導朗讀)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裏閃過了。?這一段應該怎樣讀呢?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感受入手,指導朗讀。

4、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從這些句子中,我們想像到了什麼?作者當時有什麼樣的感受呢?出示作者簡介,加深學生的感受。(自由朗讀作者簡介。交流讀了作者簡介以後的感受。)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及反思篇二: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1《文言文》兩則教學反思今天教學了文言文《學弈》、《兩小兒辯日》覺得效果不錯。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1、興趣爲主:對於文言文的學習和熱愛,必須過好興趣關。對於小學生來說,在他們的初期接觸中,不要讓他們感到難,要讓他們感到有趣。要讓他們感到有用。我從回憶《伯牙絕弦》《論語》《三字經》開始,讓學生再次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簡潔,語句意思豐富,讓學生試着回憶文言文的特點,發掘文言文的魅力深入淺出地把他“可愛的面孔”送到學生面前,學生學得主動積極。

2、方法得當:本設計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的原有知識經驗和水平,教師說得少,學生感悟得多。在這裏,學習成爲學生自己的事情,老師的作用知識“顧問”的角色。

3、注重積累: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有了一定的方法,積累的過程就變得豐富而有趣味。對於兩則故事中的人物和發生的故事,都與學生的生活有着緊密的聯繫。其次古今聯繫的積累。今天的文言文是古代文言文的延續。比如“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今天我們就常用到這個詞,學生非常感興趣。積累也變得有趣了。

總之,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受到文言文對學生的影響,學生從而喜歡上了文言文,熱愛文言文。

2《匆匆》教學反思

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有些環節落實的較好,而有些地方還不盡人意。

首先,能較好地創設情境。其次精心選用教學語言,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地抒發,心靈地傾訴和思緒地流淌,語言都很美,而這篇散文尤爲突出。因而在課堂上,我所使用的語言也儘量與文本一致,與課堂基調相符。再者,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思、劃、悟”的學法。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在學生朗讀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日子來去匆匆後讓學生也寫寫自己或身邊的日子是怎樣過的,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

當然,本節課還有許多不足。

首先,盲目求全。由於追求課堂的完整,而不能使有些環節落到實處。了顯現課堂的整體性,設計了一課時學完,確實密度很大,不夠科學。導致有些地方該拓展的不能拓展,該多讀的不能多讀。其次,交流不夠。課堂應該成爲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生與文本交流的平臺,而這種交流的引發還是離不開提問。爲了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在備課時,我採用了課前預習提示中的問題: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向我們看出了一個什麼問題,對於這個問題,作者有沒有作出回答。並且在學生確定作者作出了回答後又追問:作者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本以爲這個問題可以統鄰全文,讓學生充分交流起來,但在實際上課中,這種“提問”沒有轉化成“交流”,同學們沒有動起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思良久,覺得所提的“問題”是有價值的,只是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我不能融會貫通地遷移,引導,導致師生交流不夠充分,沒能激發起學生地交流熱情。因而,問題的設計固然重要,而把握教學時機更重要。

3《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桃花心木》是我國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流暢、寓意深刻。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編選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抓住重點句段,聯繫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從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本科教學我緊扣目標,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

一、讀課文,抓主要內容。

林清玄的散文吸引讀者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善於從生活小事或不起眼的事物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讀了課文學生不難說出,本文主要講:作者看到種桃花心木的人一些奇怪的舉動,經過與他的一番對話,悟到了一個人生道理——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我相機板書:

奇怪的舉動——一番對話——人生道理

二、抓住線索,突出重點進行教學。

種桃花心木的人有哪些奇怪的舉動呢?學生讀文概括出:一是澆水的時間不定,二是澆水的水量不定。假如老師就是種樹人,你有什麼疑問呢?學生紛紛發問:爲什麼你不按時來?到底一次澆多少水?等等。然後在讀讀文中作者的疑問。

三、迴歸課題、體會寫法。

引導學生迴歸課題——桃花心木。以物命題,意圖何在呢?意在街桃花心木讓人知道,人也要會在不確定中生活尤其重點體會課文以“桃花心木”爲題,不是單純地寫樹木,而是借樹木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歷風雨和磨難,就能成爲意志堅強、有所作爲的人。樹似人,人如樹,樹與人的形象疊印在一起,以此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借物喻人的方法。

4*《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一.重難點的突破

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指導學生閱讀頂碗少年兩次失敗後的表現來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

我從三個層次上來談對教學重點的突破情況

1.從認識的層面上,我很正確的找到了教學重點,把握很到位。

2.從理解的層面上,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基本到位。

3.在具體操作上,也就是對於引導學生的設計上存在着一定的問題。爲了引導學生突破這一重點,我通過讓學生對比在表演兩次失敗後觀衆的反應和少年的表現來讓學生感悟少年在連續兩次失敗後,在觀衆的巨大壓力下永不放棄的精神。當時我設計了兩條線來幫助學生理解。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後觀衆的反應,另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後少年的表現。在這兩條線的設計力度上很平均,致使學生沒有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少年由失敗再失敗直到成功這一過程的理解上,使學生的感悟不夠到位。

5*《手指》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後,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瞭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爲了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這個道理,我設計了表演“五指爭論”這個環節。四人小組各人分別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小指,爭一爭誰的優點多,一番爭論下來,請學生談談體會。讓他們感受到,只看到自己優點是不行的。在讓學生互相找找對方的優點,讚一讚,懂得每個人都有優點。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6《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方面的問題;接下來略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知道作者是按時間順序來進行敘述的,並按時間順序列舉出這些日子;然後讓學生默讀課文,弄清在不同的日子裏,那裏的人們都有些什麼風俗習慣,並完成表格填寫;在此基礎上,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看作者是將哪幾天作爲重點來寫的,你最感興趣的是哪部分,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再接着就是找出文中描寫孩子們的句段,仔細研讀,體會孩子們過春節的感受;最後,再回顧全文,看你從作者的敘述中感受到了什麼,體會文章的主題。

至此,課文的主體部分已經學完了。接下來我先給同學們拓展了一些其他地方人們過春節的不同習俗。然後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了課文後的閱讀鏈接,體味不同的人過春節的不同感受以及在寫法上的不同。再就是引導同學們說說自己的家鄉或家裏過春節的習俗。最後,讓他們動筆依照課文或課後的閱讀鏈接把剛纔口語交際的內容寫下來。從作文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同學寫得是比較成功的:按時間順序寫得詳略得當,較好地表現出了春節那種熱鬧、祥和的氣氛;特別是孩子們的那種無憂無慮和快樂,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顧本課的教學,我覺得自己有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一是以讀促悟。每一個學習目標基本上都是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去完成,老師極少去代替。二是充分發揮了閱讀鏈接的作用,並有目的地進行了一些拓展。這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積累。三是比較成功地進行了口語交際和習作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鍛鍊了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做到了讀寫結合。

7*《藏戲》教學反思

《藏戲》這篇課文主要爲我們介紹了藏戲的來歷以及藏戲的三個特點。是爲了讓孩子們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這篇課文雖然是一篇閱讀課文,但是我在教學的時候還是花了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因爲這篇課文中優美的詞句較多,同時在說明方法上也有一定的特色,因此爲了讓孩子真正有所收穫,我覺得保證教學時間是一個必要條件。

首先,讓孩子們快速讀課文,找出寫藏戲來歷的自然段,並看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用自己的話將這個故事複述出來。隨後我又請了幾個同學講述這個故事。就這樣,在故事中我帶着孩子們弄清了藏戲的來歷。緊接着就進入下一個環節的教學,弄清藏戲的獨具的藝術形式。我讓孩子們自由分組學習,然後交流。孩子們由於分組學習,一部分後進生在同學們的幫助下都能讀懂課文了。

在交流的時候我讓孩子們抓住文章開頭的3個反問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其次,讓孩子們抓住文章中詳細介紹藏戲特點的詞句來體會來朗讀。在品讀的時候就注意提示孩子們文章所用的表達方法,以提高孩子們的習作水平。

最後我讓孩子們談談學了這課後的體會。教完這課,我覺得神清氣爽,心情超級愉快。我的一個小小的收穫就是老師在帶領孩子們學習的時候只要自己認爲是有價值的東西就不可以放棄,我們有時並不要太拘泥於教學參考書給我們的條條框框,因生而異的教學是相當重要的。

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學反思

在《各具特色的民居》這篇課文裏爲我們介紹了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目的是爲了讓孩子們瞭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並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說明方法。

教學中我先是放手讓孩子自學課文,討論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各有什麼特點,然後說說你學到了哪些說明方法。

結果我發發現,孩子們對民居和竹樓的特點可謂是小菜一碟,瞬間就討論完畢了,而且有哪些說明方法,也是容易之至。短短的幾分鐘就完成了我佈置的自學任務了。

於是我臨時佈置了一個討論題:自讀課文,找出有價值的問題,在本組內討論討論。結果交流的時候我才發現孩子們多麼有創造力,現將孩子們精彩發言摘錄如下:

1、如果四川住的是客家民居,地震的時候是不是會減少很多悲劇的發生?是不是可以把客家民居在地震多發地帶進行推廣?

2、從客家人的居住情況你們想象下客家是怎麼樣的一個民族?

3、如果你坐在傣家竹樓聞着陣陣瓜果的香味你會想寫什麼呢?請寫一個片段。

4、用自己的話把”樹滿寨,花滿園“的情景描寫下來。

5、用今天所學的方法寫寫我們的民居,要寫出特色。

然後我和孩子們在第二堂課裏就圍繞着這幾個話題展開了層層討論,課堂氣氛極爲活躍,孩子們個個興高采烈,興趣盎然的。特別孩子們在說怎麼寫出我們民居的特點的時候,更是讓我捧腹大笑,讓我大開眼界。

儘管這課的教學好象偏離了教學的重點難點,但是我覺得給孩子們帶來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是功勞,再說孩子們也是學有所得的。

9*《和田的維吾爾》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介紹了許多饒有興趣的維吾爾風俗。課前十分鐘,以《我們新疆好地方》引入,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感受新疆的美。

對一些詞語的理解,指導學生運用了多種方法:聯繫課文註釋,聯繫插圖,聯繫上下文。抓住本文的重點句段進行學習,是我教學這篇文章的一大特點。“課文哪一句話最能體現和田維吾爾人的性格、精神呢?瀏覽課文,找一找,用波浪線劃出來。”

學生找的比較準確,大部分都找對了。句子如下:

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還是甜的。

對比:苦——甜。

作者爲什麼這麼說?他有親身的體驗嗎?這時我拋出問題(閱讀提示)

1.輕聲讀課文,瞭解課文寫了和田維吾爾人的哪些特點,用“”標一標;

2.和身邊的同學做一下簡單的交流。

接下來學生的學習就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整節課的教學比較有條理,容量也比較大。通過同學的自學分析,又迴歸到課文最後一段:“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還是甜的。”感受和田維吾爾人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10.十六年前的回憶

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描寫,體味人物神態的描寫入手,以發展學生的自學和探索能力,全面發展學生智力。

教學時讓學生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自學課文,讓學生自學、討論、精講、演練。如精講環節,我着重讓學生體味李大釗說的兩句話:

1、“小孩家知道什麼!”

2、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決”“常”“輕易”“什麼時候”展開教學,體會李大釗對工作得極端的負責的工作態度。體會人物神態描寫時,我着重抓住描寫李大釗面對敵人沉着、冷靜的兩句話,品析“慣有”“嚴峻”這兩個詞說明了什麼?

教學時還重視語文知識的教學,如:再現式照應。即後面說的是前文內容的再現或重複。回答式照應。即後面說的是對前面內容的解釋或回答。續寫式照應。即後面說的是對前面提示的內容的延伸和深化。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及反思篇三: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反思(全)(人教版)

第一單元教學教學反思第2課.《匆匆》教學反思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爲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

文章創作於二十年代,在表達上與現代文章有所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文章文質兼美,運用了各種修辭方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而地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課堂教學以讀爲主線,以《長歌行》導入新課,以讀激情:時間匆匆而逝的無奈之情,沒有把握好時間的惋惜之情、自責之情;以讀導練,“燕子去了,又再來的時候;??”,“洗手的時候,日子從臉盆中過去;??”,練習說話,創新運用,以表達學生讀文後的獨特感受。

在這一堂課的教學中,我認爲做得較好的是:1.整體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調,在讀中

使讀者與作者、文本對話。2.和學生一起欣賞、品味了文章的語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現美。使閱讀中領悟到的語言表現形成遷移到了寫作。

不足之處:有些相關背景知識沒有引導學生去掌握。因此,語言的感悟還不是很到位。教學過程設計部分對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過程設計還不夠充分。設計注意教師的引導,重視了學生讀後談理解和感受過程,而學生自讀會產生什麼問題,自悟會有什麼困難,怎樣適時機地指導、幫助他們考慮不多。對學生讀書過程和讀後發言,表達之間的輕重關係還需進一步認識。

第3課.《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我教《桃花心木》時,我就有意識地讓學生聯繫現實生活來理解,領悟其中蘊含的道理。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我帶領學生朗讀了這句話以後,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議論:

1、樹木的“不確定”是指什麼?人的“不確定”又是指什麼?

2、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爲什麼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

第一題學生能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從而理解人的“不確定”。

第二題學生能聯繫生活實際,談了自己知道的在艱苦環境中自強自立的人的事例。知道只有在不確定中,纔會對社會環境、人際關係等產生切身的感受,纔會真正感知“尊重”、“艱辛”、“珍惜”等情感,從而學會與他人合作,體驗到奮鬥的艱難,珍惜來之不易的一切。學生在理解了這句話後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教者所費時間不多,卻使學生從文和道兩方面受到啓迪,既學習了語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聯繫現實生活來學習語文課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

第4課.《頂碗少年》

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指導學生閱讀頂碗少年兩次失敗後的表現來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

在教學中,爲了引導學生突破重點,我通過讓學生對比在表演兩次失敗後觀衆的反應和少年的表現來讓學生感悟少年在連續兩次失敗後,在觀衆的巨大壓力下永不放棄的精神。當

時我設計了兩條線來幫助學生理解。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後觀衆的反應,另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後少年的表現。在這兩條線的設計力度上很平均,致使學生沒有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少年由失敗再失敗直到成功這一過程的理解上,使學生的感悟不夠到位。

現在回頭想想應當是以抓兩次失敗後少年的表現爲主,爲了更好的理解這一過程,再逐步引導學生找觀衆的反應,因爲觀衆的反應只是爲了能更好的襯托少年失敗後當時的心理,也是爲了更好的讓學生去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指導學生閱讀頂碗少年兩次失敗後的表現來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

在教學中,爲了引導學生突破重點,我通過讓學生對比在表演兩次失敗後觀衆的反應和少年的表現來讓學生感悟少年在連續兩次失敗後,在觀衆的巨大壓力下永不放棄的精神。當時我設計了兩條線來幫助學生理解。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後觀衆的反應,另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後少年的表現。在這兩條線的設計力度上很平均,致使學生沒有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少年由失敗再失敗直到成功這一過程的理解上,使學生的感悟不夠到位。

現在回頭想想應當是以抓兩次失敗後少年的表現爲主,爲了更好的理解這一過程,再逐步引導學生找觀衆的反應,因爲觀衆的反應只是爲了能更好的襯托少年失敗後當時的心理,也是爲了更好的讓學生去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

第5課.《手指》教學反思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與以前課本中選入的先生的《白鵝》一樣,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雖是一篇略讀課文,但由於我十分喜歡和欣賞先生的文風,就當做精讀課文來講的,課前還請美術吳老師在黑板上畫了插圖。

果然,學生也十分喜歡學習本文。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後,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瞭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爲: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瞭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第6課.《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本文是人教版小語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舍先生,他用“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傳統春節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文章語言簡潔通俗,描寫細膩生動,結構清晰。

教學這一課,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方面的問題;接下來略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知道作者是按時間順序來進行敘述的,並按時間順序列舉出這些日子;然後讓學生默讀課文,弄清在不同的日子裏,那裏的人們都有些什麼風俗習慣,並完成表格填寫;在此基礎上,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看作者是將哪幾天作爲重點來寫的,你最感興趣的是哪部分,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再接着就是找出文中精彩的句段,仔細研讀,體會老北京人過春節的感受;最後,再回顧全文,看你從作者的敘述中感受到了什麼,體會文章的主題。針對本課的教學實際,結合教學過程,我作出如下反思。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