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內知識點彙總

本文已影響 2.94W人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內知識點彙總】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內知識點彙總

【第1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一、注音

確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 油蛉(línɡ) 腦髓(suǐ) 陌生(mò)  秕穀(bǐ)

斑蝥(máo) 珊瑚(shān hú) 攢成(cuán) 長(chánɡ)媽媽 斂(liǎn) 覓(mì)食 宿儒(sù)

蟬蛻(tuì) 竇(dòu)  厥(jué) 倜儻(tì tǎnɡ) 叵(pǒ) 拗(ǎo) 盔甲(kuī) 錫箔(bó)

二、詞語

確鑿 輕捷 脊樑 納涼 收斂 腦髓 鑑賞 秕穀 恭敬  菜畦 陌生 覓食

和藹 淵博 消釋 宿儒 嚴厲 蟬蛻 倜儻 盔甲 繡像 人跡罕至 人聲鼎沸

1.爲什麼說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一面是與三味書屋的枯燥乏味相比,而我美好快樂的童年在百草園中度過,百草園自然是我的樂園,給魯迅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2.揣摩下面語句,體會作者感情。

(1)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說明封建社會的教育體制的失敗。在我們看來很平常的事物,卻在兒童的心中卻完全不一樣,認爲那是十分有趣的。可見童心的可貴。

(2)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作用:承上啓下 直接抒發了“我”對百草園難分難捨的感情,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依戀和對三味書屋的反感。“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表示了“我”遺憾的心情,“常”字用得十分準確。到三味書屋不是不能到百草園,而是不能經常到。

(3)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

從“只”中可知道魯迅對封建社會的教育體制反感,它的失敗。

(4)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矩,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

表現出了先生的正直,與前“先生是極正……”相照應。再說,先生再狠,也不應該體罰學生。在此之中,我認爲,魯迅是將他的啓蒙老師刻畫的較好,與當時社會成反比。

3.瀏覽課文,說說“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有那幾件事情令我念念不忘,這幾件事情表現了兒童的哪些特點。

①百草園的樂園生活。2-8段寫在百草園中的春夏秋三季的景色;阿長給“我”講美女蛇的神奇傳說;冬天的百草園;離別百草園。這一部分緊緊扣住“樂”字寫“我”在百草園中的無窮樂趣。

②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

10-11段,寫三味書屋的陳設和“我”對先生的印象。

12-24段,“我”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主要寫了幾件事:1、提問“怪哉”一蟲的事;2、到三味書屋後面的小園裏去尋找樂趣;3、師生讀書的場面;4、學生做戲、畫畫兒。

③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

4.課文前半部分寫百草園,後半部分寫三味書屋。對這兩部分之間的關係,它們所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大致有下邊三種說法。你有什麼看法?理由是什麼?

(1).襯托關係。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襯托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

(2).對比關係。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生活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3).統一關係。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兒童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第2課 雪地賀卡】

《雪地賀卡》的作者是我國當代着名的蒙古族作家鮑爾吉·原野,其散文睿智典雅、細膩寧靜,獨具特色。

①《雪地賀卡》是一篇以敘事爲主的散文,記敘了自己偶然發現一個孩子給雪人送的賀卡、以雪人口吻回覆賀卡、爲呵護孩子純真的心靈停止回覆賀卡的經歷,表現了童心的美好純真和我精心呵護童心童趣的高尚情懷。

②《靜默草原》是一篇以抒情爲主的散文,以細膩的筆觸、層層推進的對比,抒發了草原之子對草原深沉的愛,抒發了自己因對草原深沉的情感而形成對生命富有哲理新的感悟:要像草原一樣有善忘(豁達坦然)的胸襟,要像草原一樣靜默,沉穩而不張揚。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懂得珍惜純真的童心。

(2).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執着追求。

2、爲什麼說“帶有祕密的童年是幸福的”?

與大人相比,兒童的心靈比較純真,情感比較真實;心理上更爲好奇,更趨於趣味和幻想,思維更簡單,生活的經驗更有限。因此,兒童們往往把神話、童話,乃至夢幻當作真實,把動物、植物乃至石頭、桌椅都當作有人一樣的生命感覺,乃至“也有爸爸媽媽”;喜歡沉浸在自己所感覺的美好的趣味盎然乃至奇異的世界裏。其中自己感覺特別珍貴,或特別鄭重其事,或特別神祕的東西還往往會把它當作自己心靈王國的祕密。這些孩子氣感覺的最可貴之處就是它的純真、美好,就是他往往把大人們視爲微不足道的東西看得很有興趣。隨着逐漸長大成人,現實的、理性的、功利的東西在人身上會不斷增加,在喪失孩子氣感覺的同時,往往可能也流失了一部分純真、美好和趣味。所以作者會說,相信神話、帶有祕密的童年很幸福。

3、小結:文章的最後一句是對全文的總結,點明瞭主旨,同時也是對童心的讚歎。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整理 北師大

【第3課 山行】

一、《山行》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803~約852)唐代詩人,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出身高門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學家。杜牧晚年任中書舍人,居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後世因稱之"杜紫微"、"杜樊川"。

譯文

深秋時節,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雲霧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車來,是因爲這傍晚楓林的美景着實吸引了我,那被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花兒還要紅。

賞析

詩歌通過詩人的感情傾向,以楓林爲主景,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豔麗的山林秋色圖。遠上秋山的石頭小路,首先給讀者一個遠視。山路的頂端是白雲繚繞的地方。路是人走出來的,因此白雲繚繞而不虛無飄緲,寒山蘊含着生氣,“白雲生處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這只是在爲後兩句蓄勢,接下來詩人明確地告訴讀者,那麼晚了,我還在山前停車,只是因爲眼前這滿山如火如荼,勝於春花的楓葉。與遠處的白雲和並不一定看得見的人家相比,楓林更充滿了生命的純美和活力。

二、《漁家傲·秋思》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譯文: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羣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着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峯裏,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迴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灑滿大地。徵人不能入寐,將軍和戰士們愁白了頭髮,流下了眼淚。

賞析:

上片着重寫景。“塞下”二句首先點明地點,時間和邊地延州與內地不同的風光,其次具體地描述風光的不同,西北邊疆氣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大雁此時奮翅南飛,毫無留戀之意。“四面邊聲”三句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景象,邊聲伴着軍中的號角響起,悽惻悲涼。在羣山的環抱中,太陽西沉,長煙蒼茫,城門緊閉,“孤城閉”三字隱隱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千嶂、孤城、長煙、落日,這是靜;邊聲、號角則是伴以聲響的動。動靜結合,展現出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圖畫,形象地描繪了邊塞特異的風景。  下片抒情。“濁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懷抱,作者爲前線三軍統帥,防守邊塞,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想要借一杯濁酒消解鄉愁,路途遙遠,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戰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之計就無從談起。而要取勝又談何容易,因此更濃更重的鄉愁就凝聚在心頭,無計可除。“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緊承“長煙落日,”到了夜晚,笛聲悠揚,秋霜遍地,更引動了徵人的鄉思。全詞結束在“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二句上,此二句從寫景轉入寫情。戍邊將士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本可以戰勝敵人,無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艱苦,又無歸計,人怎麼能睡得着呢!曠日持久的守邊白了將軍的頭,使征夫灑下許多思鄉的熱淚。

三、《蘇幕遮》

蘇幕遮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譯文

白雲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着寒煙一片蒼翠。遠山沐浴着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  思念家鄉黯然銷魂,羈旅的愁思纏繞不休。只有在夢中得到暫時的慰藉。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淚。

賞析

這首詞別本題作《別恨》或《懷舊》,抒寫作者秋天思鄉懷人的感情。上片用多彩的畫筆繪出絢麗、高遠的秋景,意境開闊。“碧葉天,黃葉地”爲傳誦名句。詞的下片表達客思鄉愁帶給作者的困擾,極其纏綿婉曲。以夜不能寐、樓不能倚、酒不能消解三層刻畫,反言愈切。煞拍酒化爲淚,消愁之物反釀成悲慼之情,最爲警策。前人頗詫異鎮邊帥臣“亦作此消魂語”。《左庵詞話》解釋說:“希文宋一代名臣,詞筆婉麗乃爾,比之宋廣平賦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頭巾氣重,無與風雅也。”此說可謂得之。

【 第4課 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介紹】

馬致遠(約1250-1321至1324間),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着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全文翻譯】

枯藤纏繞的老樹的枝幹上棲息着黃昏歸巢的烏鴉,

小橋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飄蕩着炊煙的幾戶人家。

荒涼的古道上,迎着蕭瑟的秋風,一位騎着瘦馬的遊子緩緩前行。

夕陽早已往西沉下來,

漂泊未歸的遊子還在極遠的地方。

【考試範圍】

1、最能表現遊子思鄉這種朗兩蕭瑟之情的詩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描寫景物的氛圍是蕭條、冷落、淒涼的詩句是: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

3、表明遊子飄泊在外思鄉心情(點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遊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秋

作者: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賞析】

該曲雖和馬致遠的《秋思》有相似處,但卻又自有特點。首二句以“孤村”領起,着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感的轉移。接着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一筆並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爲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爲又一篇寫秋傑作。

白樸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爲寫作的題材,我們從其中的修辭可以看出,他的文學涵養是極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麗的自然圖景構成,而白樸本人,就好像是拿着這些自然拼圖的藝術家,拼出一幅美麗中帶着和諧的人生圖畫。

天淨沙 江上

作者:張可九

嗈嗈(yōng)落雁平沙,依依孤鶩殘霞,隔水疏林幾家。

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

作者:張可久,(約1270-?),字小山。慶元路(今浙江寧波市)人。曾爲桐廬典史。崑山幕僚等官。生平好遊,遍及江南。其曲辭藻清麗,華而不豔,善取前人詩詞名句入曲,可謂詞林宗匠。

賞析:這是一首寫景之作。作者以凝鍊的筆墨,勾畫出一幅暮秋江邊落日圖。前三句寫落雁、孤鶩、殘霞、人家等,純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錦上添花,一小舟、一漁歌,使畫面更覺生動,平添了一片從容閒適的情趣。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知識點整理 北師大

【第5課 背影】

一、字詞

交卸(xiè) 狼藉(jí) 簌(sù) 賦閒(fù) 迂(yū) 蹣跚(pán shān)

遊逛(guàng) 妥帖(tuǒ) 躊躇(chóu chú) 揀(jiǎn) 傾(qīng) 惦記(diàn)

拭(shì) 惟(wéi) 箸(zhù) 晶瑩(yíng) 頹唐(tuí) 瑣屑(xiè)

二、文章主旨

《背影》是一篇紀實散文,也是一篇描寫親情的極好的敘事散文。作者通過對幾年前回鄉奔喪<浦口分別<別後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別是通過對凝聚着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苦難經歷的“背影”的描寫,充分體現了父子之間的真摯深厚的感情。

第三層(第6段),直接描寫父親買橘時的“背影”,通過對父親親自艱難地去買橘子的形象<行動描寫,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切感情。

這一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課文開頭說的“最不能忘記”的“背影”就在這一段中。買橘子的過程則更令人感動。先烘托父親去買橘子的費事,一則“須跳下去又爬上去”,二則父親是個胖子。接着寫父親的衣着,勾畫出一個大體的外貌:“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再接着寫父親穿越鐵道的情況和爬上月臺的“背影”:“……(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蹣跚”是父親平地走路的樣子,可見他的肥胖體衰,步履艱難;“探”字就極準確地寫出了彎身下去的過程--先兩手撐地,把兩腳伸出月臺邊,然後身子往外沿月臺慢慢往下挪,直到腳踏到地;爬那邊月臺的“背影”寫得比較詳細,“攀”是寫手的動作,顯示了月臺的高與陡;“縮”是寫腳的動作,表現了父親的年老體衰,動作遲緩;“向左微傾”是寫身子的動作,把右腳跨上月臺有困難,要藉助身子的傾斜。這裏連用“攀”“縮”“傾”三個動詞,細膩而又簡練地寫出了父親爬上月臺的整個動態過程,表現父親動作的困難。如此困難地去買,這就感人至深了。

三、常見問題

1、 “背影”在文中出現過幾次?各有什麼作用?着重寫的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看見的那個背影?

答“背影”在文中出現過四次。開頭點出“背影”這個標題,並設置下懸念。接着追述往事,爲“背影”的出現做渲染和鋪墊,直至具體而細膩地描寫“背影”,最後又通過“背影”再現,深化“背影”,照應標題和開頭,使全文結構完整嚴謹。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父親爬過鐵道爲兒子買橘子的“背影”是全文描寫的重點,也是作者抒情的高峯,寫出了父親對兒子真摯的愛。

2、 勾畫出下面選段中的父親買橘子時的動詞,並說出其作用。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答 動詞:走<探<攀<縮<微傾。

作用:這些動詞表達出父親的慈愛和迂執<艱難和努力<以及他對兒子的深厚感情。

【第6課 慈母情深】

1、《慈母情深》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是樑曉聲。

①樑曉聲,當代着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雪城》、《年輪》、《泯滅》,散文《九三斷想》、《丟失的香柚》等。

《慈母情深》通過回憶兒時母親爲“我”向警察討會被沒收的小人書以及不顧家庭貧困、熱心支持“我”買書、讀書(我向母親要錢買《青年近衛軍》)兩件事,表現了母親對子女無私的愛以及“我”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青年近衛軍》是蘇聯作家法捷耶夫的長篇小說,描寫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年輕一代進行反法西斯地下鬥爭的故事。

2.課文主要記敘了母親的哪些事?

全文采用了總分式結構。開頭第一段總領全文。運用倒敘的手法。下文分寫兩件事表現慈母:一是討回小人書;二是給錢讓我買了第一本長篇小說。

3. 閱讀課文,勾畫文中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語句。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課文在敘事過程中,對母親的外貌、動作、語言描寫中,集中表現了慈母的深情,同時融入“我”當時的感受、體驗,表達出強烈的感激、崇敬與熱愛母親的情感,起到了抑揚錯落的感情美,如文中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骯髒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兒疲竭的我熟悉的一雙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的眼睛……”

“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我的母親原來是那麼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錢跑了出去……”

4.描寫母親她們的工作環境和勞動場景,對錶現人物和主題有什麼作用?

(本文描寫母親她們的工作環境惡劣、艱苦,勞動場景忙碌、緊張,又髒、又累,可見母親掙錢的艱辛,與下文母親毫不猶豫給錢讓我買書形成對比,更有力地表現了母親對“我”的疼愛、慈祥,突出主題。)

5.文章最後說,“我鼻子一酸,摸着錢跑了出去……”,這與朱自清被父親的“背影”感動得流淚比較,你覺得哪一個更精彩,更動人?

(選取自己認爲更精彩、更動人的作一分析。如:我覺得本文的描述更精彩,更動人。我目睹了母親的工作環境和勞動場景,深切感受到母親掙錢的艱辛,卻爲了滿足孩子強烈的讀書願望,給錢買書,實在令我感到辛酸、感動,更加感激、崇敬母親。)

6.“我想我沒有權利用那錢再買任何別的東西,無論爲我自己還是爲母親。”爲什麼即使爲母親也不能買“任何別的東西”?

(因爲當時家境貧困,母親掙錢不易,艱辛的掙錢只爲維持家庭生活和滿足孩子讀書的強烈願望,從來不考慮自己,正如文中所述“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母親數落了我一頓”“不是你說買書,媽才捨得給你錢的嗎?”所以即使爲母親也不能再買“任何別的東西”。)

7.文中多次出現“第一次”或“從來沒有”,請結合具體語句.說說其特殊意味。

(我忘不了我的小說第一次被印成鉛字的那份兒喜悅。句中“第一次”蘊含着對母親深深的感激之情。母親,還從來沒有一次給過我這麼多錢。“從來沒有”意在突出母親第一次給我一元多錢,強調“一元多錢”是個非同小可的數字,可見生活的貧困,可見對“我”熱愛讀書的支持。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知識點整理 北師大

【第7課 農夫和蛇】

1、寓言:

文學體裁的一種。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大多簡短,具有故事情節。寓言原是民間口頭創作,後爲文人作家所採用,發展成爲文學創作中的一種體裁。

2、伊索

公元前6世紀希臘寓言家。據歷史學家記載,他原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爲富有智慧,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成爲自由人後,伊索四處漫遊,爲人們講述寓言故事,深受希臘人民的喜愛。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爲希臘人所熟知,希臘寓言開始都歸在他的名下。現在常見的《伊索寓言》是後人根據拜佔莛僧侶普拉努得斯蒐集的寓言以及後來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傳抄本編訂的。

3、《農夫和蛇》(兩則)體裁是寓言,選自古希臘《伊索寓言》。

①《伊索寓言》是後人託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臘寓言故事,是後人根據拜占庭僧侶普拉努得斯蒐集的寓言以及以後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傳抄本編訂的。所收錄大多是動物故事,如《狼和小羊》、《獅子與野驢》等用豺狼、獅子等兇惡的動物比喻專橫殘暴虐害弱小的權貴及統治者,反映了平民與奴隸備受壓迫的社會現實;《烏龜與兔》、《農夫和蛇》等總結人們的生活經驗,教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古希臘寓言作家。被後人譽爲“寓言之父”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相傳伊索原來是奴隸,後來獲得自由,他善於講寓言故事,諷刺權貴,後來被德爾斐人殺害。

②《農夫和蛇》(兩則)通過農夫的善良和蛇的殘忍、兇狠(第一則)以及農夫對蛇的態度(第二則)相互對比,告訴人們:惡人的本性不能改變,不能對惡人心存僥倖,深仇大恨是難以和解的。

(1)《農夫和蛇》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

揭露恩將仇報和告誡不要憐憫惡人。

(2)《農夫和蛇》這則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於結尾說的那些話?能說說你的理解嗎?

參考答案:其寓意還可作如下理解:①不要憐憫象蛇一樣的惡人。②恩將仇報(忘恩負義)是蛇一樣的惡人的本性;或,不要指望向惡人施善望會還你仁義;或,“善有善報”不一定適用於惡人。③與中國成語“養虎爲患”有類似相通意。

(3)《農夫和蛇》這則寓言裏,農夫臨終所說的話,作者是否將“惡蛇”誤寫爲“惡人”,爲什麼?

沒有誤寫。以動物喻人是寓言故事的重要特點。本題意在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寓言的這一特點。可以舉出過去和課外讀過的寓言中的警句、格言加深認識。

【第8課 漁夫的故事】

《漁夫的故事》(阿拉伯民間故事)選自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主要反映中古時期阿拉伯和亞洲一些國家的社會制度和風土人情。《漁夫的故事》通過敘述漁夫機智地戰勝魔鬼的故事,告訴我們:正義的力量一定能戰勝邪惡,對付兇惡的敵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心慈手軟,而要敢於鬥爭,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戰勝它。

1、閱讀課文第一部分,你能從文中找出描寫漁夫第四次撒網的動作的詞語嗎?

撒--撈--拉攏來--拉不動--跳下水--拖上岸--打開網--發現瓶

2、概括人物:漁夫--誠實、機智、勇敢、善良

魔鬼--兇惡、愚蠢、狡猾

3、漁夫是如何戰勝魔鬼的?這說明了什麼?

明確:漁夫假裝不相信魔鬼能裝在瓶子裏,騙魔鬼重新進了瓶子。這說明了人的智慧是無窮的。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知識點整理 北師大

一、生字詞

萬籟俱寂( lài ) 值更( gēng ) 嗥 ( háo )叫  萵苣( jù ) 瘟神( wēn ) 自詡( xǔ )牛仔( zǎi )

如詬如詈( gòu lì ) 跳踉( liáng ) 鼎 鼐( nài ) 邋遢( lā tā )鬈曲( quán ) 夠嗆( qiàng )

殫智竭力( dān ) 膺懲( yīng ) 猱升( náo ) 緩頰( jiá ) 窗櫺( líng ) 梆子( bāng ) 冷颼颼( sōu)

二、文學常識

梁實秋(1903---1987)着名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本文選自《梁實秋雅舍全集》。

歐·亨利.(1862~1910),美國短篇小說家。和莫泊桑、契訶夫並稱爲“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他的小說結尾有一個

【第7課 貓的故事】

《貓的故事》(散文)講述了一隻冒着生命危險哺育自己的子女的故事,寫出了“我”爲沒有查清事情真相就給貓妄加罪名、差點使小貓失去母親的自責與愧疚之情,表達了我對貓的母性及偉大母愛的崇敬與讚頌。文章多運用比喻、反問、對比等手法,莊重的文言詞語與接近口語的白話交錯運用,語言諧趣幽默。作者是梁實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州,生於北京,學名樑治華,字實秋,清華大學畢業,散文代表作品有《雅舍小品》,其語言流暢、詼諧、生動、風趣。

1、文章的關鍵情節有哪些?

廚師懲罰貓的惡作劇;結尾處貓不顧一切回來餵奶,“我”內心引起的情感變化。

2、文章最後的動人之處是什麼?

貓對子女的無私無畏的付出,我”由此產生的敬重生命的深刻感悟。

【第8課 最後一片葉子】

《最後一片葉子》是一篇短篇小說(小小說),作者是美國傑出的短篇小說作家歐?亨利(1862-1910),他是美國現代短篇小說的創始人。代表作還有《警察和讚美詩》、《麥琪的禮物》等。他和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以短篇小說聞名於世。

《最後一片葉子》這篇小說看似在講述女畫家喬安西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的故事,實則講述老藝術家貝爾曼用生命繪製傑作-最後一片葉子,點燃年輕畫家即將熄滅的生命之花、喚起了她活着的慾望與信心,挽救了一個年輕而幾近喪失求生慾望的生命,歌頌了藝術家之間相濡以沫的友誼,特別是老藝術家崇高的奉獻精神和捨己救人的高貴品質。

1、貝爾曼究竟是怎麼樣的人?

外貌描寫:相貌醜陋 、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騷滿腹、鬱郁不得志的老畫家 。

2、貝爾曼有怎樣的精神品質?

普通的甚至有些醜陋的外表下藏着一顆美好、善良的心靈。有崇高的愛心和自我犧牲精神。

3、葉子中蘊含着貝爾曼的藝術、生命、善心和愛心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知識點整理 北師大

【第11課 皇帝的新裝】

《皇帝的新裝》以“新裝”爲線索,以皇帝爲中心人物,全文情節發展爲“愛新裝-織新裝-看新裝-展新裝-揭穿假新裝”,塑造了昏庸無能、愛慕虛榮、荒廢朝政的皇帝,虛僞愚蠢、自欺欺人、溜鬚拍馬的大臣和官員,天真無邪、大膽率真、無私無畏的小孩等形象,以豐富的想象和極度的誇張表達了對封建統治階級的虛僞、愚蠢和自欺欺人的醜行無情的鞭笞和辛辣的諷刺。

作者安徒生(1805-1875)全名漢斯?克里斯坦?安徒生,19世紀丹麥文學巨匠,世界着名童話作家,生於窮苦的鞋匠家庭,其代表作品有:《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海的女兒》。其作品多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和金錢支配一切的罪惡,諷刺統治階級的專橫愚昧,反映貧富之間的懸殊,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作品想象豐富,情節生動,語言樸素。

1、單音字:

炫耀xuàn 滑稽jī 陛下bì 頭銜xián 駭人聽聞hài

2、多音字:

稱讚chēng 隨聲附和 hè

稱職chèn 和麪 huó

稱杆chèng 溫和 hé

和藥 huò

1.這篇課文以什麼爲線索、誰爲中心人物、展開故事情節?(新裝、皇帝)如何展開的?

標題的作用--線索 具體表現爲:

情節線索:(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試)新裝--(展)新裝。說出起止。

(皇帝)愛新裝--(皇帝讓騙子)做新裝--(皇帝)穿新裝--(皇帝)展新裝

2.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文章是怎樣描寫老大臣、官員、皇帝去看新裝時的樣子的,是通過哪幾方面進行描寫的?找出相關的詞語和句子,想一想這樣寫的好處,並思考這幾處描寫的異同之處。

明確:課文主要從這幾位人物的動作、表情、心理、語言來進行描寫的,不同之處最主要的是詳略不同,避免雷同引起讀者的興趣。教師主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這樣刻畫人物的方法,從中學習這樣的寫作方法。

(1)騙子是憑藉什麼誘使皇帝上當的?

明確:抓住了皇帝喜愛新裝的弱點,告訴皇帝他們可以做出世間最美的新裝,而且有一個特異功能。抓住了人性中虛僞自欺欺人的心理弱點。

(2)在做新裝的過程中騙子又做了哪些工作使自己的騙局完全得逞?

明確:每天夜裏點燈趕夜工,在空織布機上裝模作樣的織布,在每次官員來看布料的時候先下手爲強的誘導他們上當緊緊抓住了人們虛僞懦弱的本性。

(3)找出描寫騙子的詞語句子看看從那幾方面描寫刻畫了騙子。

明確:“擺出、裝作是在工作的樣子、急迫的請求、忙忙碌碌、整夜點起十六隻蠟燭、‘這些衣服輕柔的像蜘蛛網一樣……’爲他繫上…”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語言刻畫人物形象,形象生動。

【第12課 童區寄傳】 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