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語文《張衡傳》第二課時教學大綱

本文已影響 9.76K人 

從中國歷史博物館裏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和郭沫若在張衡基碑上的題詞說起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裏陳列着候風地動儀的模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關欄目!

高一語文《張衡傳》第二課時教學

【教學目的】

1、進一步掌握敘述、說明事物的方法及詳略得當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虛詞"於",複習意動和使動用法。

3、瞭解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和貢獻,學習張衡刻苦鑽研的精神。

作者簡介:

范曄(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學家。他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後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後漢書》。此書內容充實,對考覈史實有參考價值。文筆簡練生動,議論部分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文氣流暢,既具史學識見,又有較高文學價值。

張衡

(78--139)東漢著名文學家。其作品《二京賦》、《四碧詩》等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特別是他在科學上的成就更爲出色,他是我國古代的科學家。他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地震儀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學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爲南陽重修的張衡墓題詞說:

"如此全面發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見。"

本文節選自《後漢書·張衡傳》,作爲一篇科學家的'傳記而節選,對原文有大量的刪節。

一、關於人物傳記:

1、傳記的特點: 作爲傳記,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之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徵的事件,敘述他的爲人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由於傳記不同於史料,所以人物必須“活躍”,有可感性。傳記的基本特點: 翔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

2、傳記的種類: 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

本文屬評傳: 既記敘人物的事蹟,又評介與探討人物的思想狀況、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思想發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

注意: 傳記敘述一個人的生平,並不在於也不可能把一個人的一生的全部經歷,事無鉅細都寫下來,只能記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時顯示他的品格特點。

二、結構提綱:

1、介紹張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學才能。(1自然段)

2、介紹張衡輝煌的科學成就。(2--4)

(1)、張衡的潛心科研。(2)、張衡的不慕名利。(3)、張衡的重大發明。

3、介紹張衡傑出的政治才幹。(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徵:

1、從容淡靜,不慕當世不行、不就、不應。

做官後,哪怕“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也無所謂,他還“不好交接俗人”,不滿當時“王侯以下”的“逾侈”風氣,經過十年苦思而寫成《二京賦》以諷諫當世。一任河間相,立即“治威嚴,整法度”,對奸黨“一時收禽”。這些都反映了他的“從容淡靜,不慕當世”的品德。

2、“無驕尚之情”

年少時“善屬文”,“通五經”,“貫六藝”,“才高於世”,這些都反映他不尚虛浮而謙遜樸實的品德。只有這樣,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於科研,獲得象“候風地動儀”那樣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當,有詳有略,重點突出:

本文全面地記敘張衡各個方面的成就,又重點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貢獻,在科技方面,略寫渾天儀,詳寫地動儀。寫張衡爲人,詳寫他積極進取的主導方面,略寫他“上書氣骸骨”,避害全身,歸隱田園的消極方面。敘述以時間爲經,以張衡事蹟爲緯。寫候風地動儀,以說明爲主,以敘述爲輔。

張衡在科學上的輝煌成就,主要是通過具體、詳細地介紹候風地動儀來說明的。按以下順序來介紹候風地動儀(採用的表達方式是說明): 時間→名稱→材料→外形→構造→作用→效果→評價→驗證→使用。這一段可看成典範的科學說明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