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課文《張衡傳》教案設計大綱

本文已影響 1.38W人 

教學目標:

高一課文《張衡傳》教案設計

1.積累文中涉及的重點文言詞句知識;

2.篩選並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張衡各方面成就;

3.學習張衡從容淡靜、勤勉謙虛等優秀品質,並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與判斷。

 教學方法:

1.通過課前預習及課堂提問、點撥法,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語法現象;

2.通過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

3.通過延伸拓展,聯繫自身實際,獲得有益啓示。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這個人,是我國東漢的學者張衡。1900年前,當人們都還在茫然中打量這個世界時,張衡,就已經將自己的足跡踏遍了他所能觸及的所有的文明巔峯。

他是文學家,二京大賦,氣勢恢宏;

他是書畫家,東漢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數學家,圓周率說,千年第一;

他是發明家,渾天地動,構造奇精;

他是地理學家,地形圖表,澤被後世;

他更是天文學家,洞觀天象,撥正視聽。

他可謂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人事,無所不精。他爲什麼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我們就來跟隨南朝歷史學家范曄,走進《後漢書 張衡傳》,解讀他的精彩人生

二、整體感知,掌握重點字詞

1.請三位同學分段朗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讀準字音和斷句。其他同學認真聽讀。

2.檢查重點字詞的解釋。課件出示。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1.在讀這篇文章之前,你聽說過張衡嗎?那你所瞭解的,是關於張衡的什麼?

2.這篇文章,除了向我們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還介紹了張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3.在這三方面,張衡分別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呢?結合課文思考,概括回答。

學生概括回答

4.教師小結:我們讀名人的傳記,不僅僅是爲了知道他們的生平事蹟,更重要的是在瞭解這些偉人的過程中探尋他們的精神世界,從而汲取智慧和力量。張衡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也絕不僅僅是因爲他的天資聰穎。蘇軾曾說:“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一個人成就的取得一定離不開性格和精神的引領。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從張衡的生平事蹟、成就中,你能看出他有怎樣的性格呢?請同學們再次研讀課文,結合文章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5.同學結合文章內容談對張衡性格的理解。

6.總結:

張衡從容淡靜 勤勉謙虛細心嚴謹 不慕名利 果敢機智 正式因爲他有如此優秀的品質,所以他才能在各方面都取得傑出的成就。

 四、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

在那個時代,張衡絕對是達人級的`人物,有四句話可以概括:

渾天地動兩儀爭輝,科學文學一代巨人。從容淡靜勤勉終生,萬代景仰名曰科聖。

如果說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發出的耀眼光芒,那麼他的這些優秀品質,便是支撐塔身的堅固基石。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張衡這樣的偉人,如今,他們已經化成了歷史線軸上的永恆座標。我們不可能複製他們的人生道路,但是他們身上所蘊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質,卻是我們應當汲取並堅守的。

張衡成功的性格因素有很多,你有哪些感悟呢?請同學們聯繫生活或自身,就其中一點談談想法。

2.學生髮言

3.教師小結:

同學們從不同方面談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着張衡帶給我們的觸動。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張衡身上有諸多值得我們汲取的優秀品質,不過在我認爲,他的從容淡靜是值得仰視的。但這種淡靜就不是要無所作爲,而是淡泊明志,心無旁騖地向理想前進,有了這份淡靜,纔有了張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碩果累累的成就。也許是受了張衡的影響吧,陶淵明有“採菊東籬下”的悠然輕靈,蘇東坡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瀟灑,沈從文有洗盡浮華的優雅淡定,錢鍾書有榮辱悲歡前的坦然寂靜。他們也因了這份從容淡靜,成爲大成就者。

也許,喧囂中我們總是浮躁難安,紛雜裏我們往往迷失本性,那就盡力讓心變得恬淡一些,將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誘惑視作過眼煙雲,用那顆最純真的心去聆聽夢想的聲音,詩意前行。

最後,把這幅不算特別工整的對聯送給張衡,也送給同學們!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 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 橫批 品才雙馨”

願同學們學業有成,品才雙馨!

  附《張衡傳》教學反思

我本次講課所抽題目爲《張衡傳》,抽到這課時心頭便是一緊。這篇課文是傳記性的文言文,而且要在一課時內完成,到底是要側重“文”,還是要側重“言”,這的確是個問題。說實話,這令我很是糾結了一陣子。後來感覺課文文言難度不大,字詞較好理解,加上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感覺,如果不深入探討文本的話,別說學生,就是我們自己,對張衡這個人,自然並不陌生,但絕對不熟悉,除了知道那個基本上就是個詞語概念的“地動儀”外,其他一無所知,更不用說去了解並學習他身上的那些優秀的品質了。所以我就決定將字詞含義及文意疏通等以預習的形式佈置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完成對大部分字詞的理解和梳理。然後在課堂之初將文章涉及的幾個最爲重要的字詞句,以檢測的方式做一簡單回顧,課堂的重點放到研討張衡的成就和性格。

然而,在經過緊張的準備之後,在經歷四易講稿,五次試講之後,5月19日在公開課上還是有種種不如人意的地方,爲此,我做了認真的反思,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討:

一、佈置預習任務一定要儘可能地詳盡、具體。

如果文言文想要將思想意義作爲主要教學目標,那麼就一定得確保學生們在文意疏通上基本沒有什麼障礙,佈置預習任務就應該儘可能地詳盡、具體。不能只籠統地告知學生要預習,要會翻譯,一定要具體到字詞句上。這次公開課上學生在梳理字詞時表現出的生疏、迷茫,應該說,和我對他們的預習指導不夠到位有很大關係。

二、語文課一定不能脫離文本泛泛而談。

就如黨老師評課時所說,語文課就是語文課,要教給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能力。不要越俎代庖。

對文本的深入挖掘是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爲了追求所謂的華麗,過於延伸,架空教材。教師飄飄然,津津樂道,學生卻是昏昏然,一無所獲。

語文課,老師要踏踏實實地上,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學。

三、文言文學習一定要讓學生拋下翻譯書,自主完成。

藉助翻譯書學習文言文已成了每位初高中生的通例,只要學習文言文,就幾乎人手一本翻譯書。乍看似乎卓有成效,提問起來,字字會譯,句句精通,然而,從這句中抽出任何一字來問他們,卻基本是一無所知。我感覺,這實在是翻譯書惹的禍,試想,一個身體健全的人,若是每日都依靠柺杖生活,到最後,那一定得是自己把自己“忽悠”拐了。同樣,總是依賴翻譯書,又怎能具備親自查字典才能獲知的經驗呢?若沒有這種經驗的積累,又怎能將之遷移運用到更多的文章中去呢?

總之,這次參加優質課比賽,從其他選手的,以及自己的課堂表現中,我看到了日常教學中自己忽略的諸多問題,也從中獲得了許多有益的啓示。學無止境,我會繼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學思路。也請各位同行多多指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