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級教案

蘇教版第三冊《大禹治水》聽課反思兩篇

本文已影響 2.29W人 

  《大禹治水》聽課反思一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說。講的是古時候大禹爲了治理洪水,爲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制服了洪水的事蹟。大禹一心一意爲百姓謀幸福,無私奉獻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蘇教版第三冊《大禹治水》聽課反思兩篇

許紅琴老師用生動的話語,創設情景,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爲了讓學生更感受“滔滔的洪水讓老百姓無家可歸”這一內容,許紅琴老師讓學生通過第一次想象,感受在洶涌的洪水面前,人類的渺小和無奈。在這種情感的渲染之下,說說此時的心情怎樣?進而理解“無家可歸”甚至失去生命的痛苦。自然而然地引出禹爲了治理洪水是“下定了決心”,許老師又質疑:禹是怎麼做的呢?他首先做了什麼呢?輕讀找出幾件事。

在學習禹治理洪水的工作中,加深理解其中的艱辛。其中“察看”、“劈開”、“疏通”這些詞語的講解非常細緻,將詞語的深層含義用文本本身進行了解釋。比如“察看”一次,讓學生解釋,不是一般地看,是仔細的看。那麼前面再加上一個“仔細”,“仔細察看”就說明大禹是多麼認真細緻完成治水準備。這樣巧妙的教學設計在許老師的課堂中時常出現。

在感知了禹所經歷的辛苦之後,便是感知禹的“智慧”。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禹的做法。大禹的父輩用“堵”失敗,禹用“引”成功,這一對比很容易體現禹的智慧。

讀完課文,大禹形象在學生的心中越來越豐滿,正是讓學生暢說自己情感時機。於是,許老師讓學生展開第二次想象,如果你是老百姓,想對大禹說什麼。於是就有了以下的真情表白:大禹,你真是一個一心想着別人的人。大禹,你捨己爲人,真是了不起!大禹寧願不和家人團聚,一定要治好洪水,真是感動!大禹不辭辛勞,三過家門不入,老百姓感謝你!……從學生的話中,我們看到大禹的形象永遠留在孩子們的心中。所以,讓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之下,結合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力是最爲妥帖的方法。

許老師在教學生字的時候,可謂匠心獨具。抓住一個“讓”字讓學生在學習漢字的時候,牢牢抓住了左右結構的“治”“理”“洪”“水”這四個字的書寫特點。同時也引出了課文的中心。

對於我來說,今天真是受益匪淺。有以下幾點可以借鑑:老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非常重要。雖然在課前設計時,我往往把自己整個課堂的語言完完整整地寫好詳案,尤其是創設情境的引導語,但是在課堂表現上總是欠缺真情。在教學設計中不斷要體現讓孩子們邊讀邊質疑,邊讀邊想象的教學理念。設計必須要顯得嚴謹,尤其是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必須反覆斟酌。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時刻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意願,畢竟,我們的教學時爲了學生的發展,必須讓學生始終處於課堂主體。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學習的興趣,也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總之,這堂課帶給我很多的啓示,也爲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和歷練,希望我能從中得到更多地提升。

  《大禹治水》聽課反思二

這篇課文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時代的治水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爲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谷老師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讓學生了解“大禹爲什麼會是世人敬仰、代代相傳的治水英雄”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在教學中以文本的內容與課前佈置蒐集的有關大禹治水的資料相結合進行講解,拓展延伸,讓學生知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感受體會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

首先谷老師播放洪災視頻,讓學生來談談看了圖片以後的感受,然後再來體會洪水給老百姓帶來的災害,體會老百姓的“無家可歸”。最後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講解大禹治水經過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治水的艱辛,特別是抓住“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等語句。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谷老師利用音頻,激情朗讀大禹三次路過自己家門,讓孩子們想一想說一說大禹當時的感受,體會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最後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和第一自然段的無家可歸做對比。

在這堂課中,谷老師利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孩子感受大禹治水時的千辛萬苦,通過三過家門而不入讓孩子感受到大禹的大公無私。由於洪災離孩子的生活經歷太遠,孩子的體會並不深刻。其次,本節課對字詞的教學設計不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