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八年級語文《有的人》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3.23W人 

《有的人》這首詩熱情地謳歌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諷和鞭撻了反動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同時向我們提出了人生價值的重大課題。全詩結構完整緊湊,感情表達強烈真摯,飽含詩人多年來對歷史和現實的觀察和體驗,融人了作者愛憎分明的真摯感情。學習時,要通過反覆的誦讀、揣摩、品味,把握詩人感情的脈搏,加深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八年級語文《有的人》教案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可以引導學生朗讀魯迅先生的《自嘲》一詩,引人對魯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輝精神的評價,帶人新課時的學習。

二、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參照“教學設計(A)”。

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的基本內容

1.聽朗讀帶,或者教師範讀全詩。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思考:這首詩的體裁是怎樣的?

明確:這是一首抒情性的自由詩。

3.理清詩歌的寫作思路,分清詩歌的結構層次。

結構劃分請參照“教學設計(A)”。

4.請學生用圖示法將各個詩節之間的關係表示出來。

明確:圖示的方法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教師把握主要內容即可。

注意,詩的第一節寫了兩種“生”和“死”,是全詩的總綱;第二、三、四節寫了兩種人對人民的兩種態度,它們之間是並列關係;第五、六、七詩節分別與上面三個詩節對應,寫出了兩種人的兩種不同結局。

四、品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學生齊讀詩歌。

2.品讀詩歌內容,要求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詩歌的首節中“活”與“死”的含義有什麼不同?

(2)如果將詩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點出,在表達效果上會有什麼變化?

(3)對比是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在詩歌中使用對比,能產生強烈的感情衝突。這首詩每一詩節都使用了對比的手法,但每一次對比的角度是不相同的。請大家細讀課文,討論各詩節對比的角度各是什麼。

明確:第1詩節:兩種生死觀的對比。

第2——4詩節:兩種人對人民羣衆態度的對比。

第5—7詩節:兩種人不同結局的對比。

3.品讀詩歌語言,要求學生體會以下語句的修改的妙處。

這首詩在選人語文教材時,曾經臧克家修改,請大家看下面幾例:

(1)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上想不朽。

改句: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頭,想“不朽”。

明確:這樣改不僅筆墨精練了,更重要的是改後愈加準確、形象、深刻。試想,“刻在”

和“刻人”,深度不同,“刻入石頭”,形象地表現了這些人妄圖“不朽”的癡心夢想。“不朽”

加引號,更顯諷刺意味。修改後的“石頭”之後,以逗號點開,句末的“頭”(t6u)與“朽”(xǐu)

押韻,使語句具有音樂美。

(2)原句:騎在人民頭上的從民把他摔倒。

改句:騎在人民頭上的從民把他摔垮。明確:“倒”和“垮”,兩個動詞在程度上有差別:“倒”者未必垮;“垮”者必倒。“垮”比“倒”在程度上更進一層,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的滿腔憤恨之情。此外,這樣一改,“垮”(kuǎ)與下句的“人民永遠紀住他”中的“他”(tā)字也同韻。

(3)原句:給人民當牛馬的人民永遠紀念他

改句: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民永遠記住他。

明確:“當”與“作”,屬同義詞。這裏之所以修改,主要可能是從平仄角度考慮的。原句

中的“當”(dāng)屬平聲,“當”字前後的“民”(mín)、“牛”(niǘ)字皆平聲,轉用一仄聲字“作”(zuò),可使詩的語言更富抑揚頓挫之感。“紀念他”改作“記住他”,在感情深度上也有顯著的不同。

4.可以引導學生細讀詩歌,對詩歌當中其他語言運用精妙的地方加以品味。

五、精讀詩歌,領會詩歌感情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注意體會每節詩歌中的具體感情。

2.指名學生朗讀詩歌,要求能夠讀出各節的真實感情。

朗讀示例:有的人/活着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着。

3.在教學時注意,對學生把握不準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或者變化語氣、語調來朗讀,使學生真正把握住詩歌內在的感情。

對於其他詩節,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體會朗讀,教師指名部分學生朗讀,以檢查效果。

  六、學習遷移

請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文後的.題目。

真是晴天的霹靂,在南臺的宴會席上.忽而聽到魯迅的死

發出了販通電報,薈萃了一夜的行李,第十天我就匆匆跳上了開往上海的輪船。

22日上午10時船靠 了岸,到家洗了一個澡,吞了兩飯,跑到膠州路萬國殯儀館去,遇見的只是真誠的臉,熱烈的臉,悲憤的臉,和千千萬萬青年男女將要破裂似的心肺與緊握的拳頭。

這不是尋常的喪事,這也不是沉鬱的悲哀,這正像是大地震要來,或黎明將到時充塞在天地之間的一瞬間的寂靜。

生死,肉體,靈魂,眼淚,悲嘆,這些問題與感覺,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魯迅的死的彼岸,還照耀着一道更偉大,更猛烈的寂光。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羣;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魯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國還是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

魯迅的靈柩,在夜陰裏被埋入淺土中了;西天角卻出現了一片微紅的新月。

這篇散文《懷魯迅》是郁達夫的一篇紀念魯迅的散文,題材與《有的人》相似,表達的感情也基本一致。年年它哪些是記敘,哪些是議論,它的議論與本詩的議論有什麼不同。

明確:前三段和最後一段是記敘,其餘三段是議論。詩中的議論具體、生動、形象,而本文中的議論相比之下就顯得抽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