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九年級語文有的人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2.84W人 

學習目的:

九年級語文有的人教案

1.理解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發紀念魯迅的感受,從中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2.體會詩歌也能講道理,發表議論。

教學重、難點

1.目的:

1.理解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發紀念魯迅的感受,從中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2.體會詩歌也能講道理,發表議論。

教學重、難點

1.重點:(1)通過詩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魯迅爲代表的革命戰士的偉大精神,培養“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觀。(2)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詩的深刻哲理;理解了詩的深刻哲理。

2.難點:第三、六、七節的內容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臧(zang1)俯(fu3)踐踏(jian4)刪刈(yi4)憎惡(zeng3wu4)裝飾(shi4)

2.解釋下列詞語:

(1)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意思。魯迅自嘲詩裏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詩句。

(2)情感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比喻魯迅願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魯迅有一本散文詩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題辭》裏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溶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枯腐。”

(3)華蓋:古星名。迷信的人認爲人的運氣不好,是有華蓋星犯命,叫交華蓋運。但據說和尚華蓋罩頂是走好運。

3.朗讀、背誦課文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臧克家,1905年出生于山東省諸城縣臧家莊。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從小喜愛古典詩詞。18歲以前一直生活在農村,對農民的悲慘處境有較多的瞭解。這段農村生活成爲他以後詩歌創作的深厚基礎。1923年入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學習,開始寫作新詩。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烙印,引起廣泛注意,受到歡迎。抗戰爆發前,詩人又出版了罪惡的黑手自己的寫照等詩集,進一步反映農民的疾苦,揭露和鞭撻了黑暗的舊社會。抗戰勝利後到上海。出版了反映人民疾苦、控訴蔣家王朝罪惡的政治諷刺詩集寶貝兒)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解放後,先後任華北大學三部研究員、人民出版社編審、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詩刊主編等職,曾選爲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這首詩是爲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週年而創作的。

2.導語

“詩言志”,詩可抒情、可敘事,詩也能講道理,發議論,這樣的詩有人稱之爲哲理詩。詩中發表的議論不是抽象的,而是帶有形象性的。是用詩的語言說出來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臧克家先生所寫的有的人就是這樣一首哲理詩,學習這首詩,我們要理解詩中哲理性的深刻內涵以及鏗鏘有力的語句,理解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情的紀念魯迅先生的感受,從中受到革命人生觀教育。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或聽老師範讀,或聽詩歌朗讀錄音。注意朗讀者的感情流露。)

2.提問:這首詩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全詩可分成三個部分。

第1節爲第一部分。大意是: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

第2節到第4節爲第二部分。大意是:詛咒與讚美、鞭撻與褒揚交替使用,形成相互對比,而讚美、褒揚是主旋律,作者熱情頌揚了魯迅先生戰鬥而偉大的一生。

第5節到第7節爲第三部分。大意是:在對生死、榮辱、善惡、美醜議論的基礎上,使詩意昇華到讚頌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高尚的人生觀的高度。詩的容量加大了。

3.提問第l部分中兩個“活”字和兩個“死”字有什麼不同的含義。

討論並歸納:“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軀殼活着,它們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指的是一生爲人民,甘願做人民的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然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在人間。(應啓發學生。離開詩歌原句去解釋“活”與“死”是不易領會詩人深刻含義的。)

4.第二部分從哪些方面把兩種截然不同的人作了對比?

討論並歸納:

(1)對人民的情感:一種是騎在人民頭上;一種是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騎”和“俯”形象地表明瞭兩種相反的態度和感情。

(2)人生境界:那些雖生猶死的人,想通過樹碑立傳,達到“永垂不朽”;而像魯迅先生這樣的人則情願充當無名的野草,當地下火噴薄而出的時候,變成熊熊列焰,“於是並且無可朽腐”(野草·題辭),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3)人生觀:一種給人民帶來災難;一種給人民帶來幸福。

5.提問:這兩種人的結果如何?

討論並歸納: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挎,把人民當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6.提問:第2、3節詩裏沒出現魯迅的名字、但我們一眼便可看出是在讚頌魯迅的偉大精神,原因何在?

討論並歸納:作者說過:“對這樣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頌,那是很難下筆的。我只是概括地從他生前爲人民奮鬥犧牲而從不想到個人,在死後。人民熱烈紀念他這兩點上來表現他的偉大。”這二節中作者含蓄而形象地讚頌魯迅“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偉大精神,因爲本詩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同時“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讓人馬上想到魯迅的.詩:“俯首甘爲孺子牛”。魯迅先生野草散文詩也讓人們與詩中“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聯繫起來,因此雖然詩中沒出現魯迅的名字,可讓人一看便知是魯迅的寫照。魯迅有“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偉大精神,魯迅爲了革命事業甘願貢獻自己的一切。

四、小結

有的人寫於1949年11月1日,新中國成立不久,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週年紀念日,勝利了的人民在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隆重紀念自己的偉大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先生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革命人民隆重紀念魯迅的盛況。

這首短詩以有的人爲題,是對全詩內容所作的揭示和概括。它蘊含着深意。詩的第一節即第一部分,詩人揭示了這種深刻含意的具體內容,精闢地概括了人生的意義:“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就使詩包含着兩個方面的內容。

九年級語文《有的人》教學設計4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在寫作方面,這首詩也有着鮮明的特色,這就是在對比和對應中表現出深刻的哲理,這裏所說的哲理,詩人並不是用一般抽象的語言來告知讀者,而是運用形象性的詩的語言向我們揭示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意義,它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那種高踞於人民之上的反動統治者和爲人民俯首爲“牛”的革命者的不同人生意義,從而啓示我們。爲多數人去活,才活得有價值。

五、作業

1.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2.完成練習一第1、2、3題。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背誦本詩。熟讀自嘲、野草·題辭。

2.這首詩通過議論,給人講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是什麼?這個道理是以什麼形式怎麼打動讀者的。

二、導人

上一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背誦有的人這首詩,理解了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發的紀念魯迅的感受,從中受到了革命人生觀的教育。通過討論還明確了對“活”與“死”的不同含義。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探討這首詩的深刻內涵。

三、正課

1.背誦全詩

2.提問:第一部分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起什麼作用?是怎麼評價魯迅先生的。

討論並歸納:這一部分的詩歌主要用了連續反覆的修辭方法。連續反覆的修辭在這裏起到了強調作用。這一強調使這一首詩的詩意昇華到讚頌高尚的人生觀的高度,對評價魯迅先生是偉大的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起到了很有力的、很重要的作用。

3.提問:詩歌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內容上是怎樣呼應的?

討論並歸納:第二部分,從不同方面舉出兩種人的不同做法,褒貶鮮明,引起人們的思考;第三部分逐一對應回答,強調了兩種不同做法所得到的不同結果。

4.提問:這首詩的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這“感”具體,形象。如果詩的第二節改成:“有的人/欺壓老百姓;/有的人/爲人民服務。”行不行?請說明理由。

討論並歸納:不行。這樣做,兩種對立的人生觀,兩種對人民截然不同的態度表達得不形象。“騎在人民頭上”這典型動作,加上“我多偉大”這典型語言,二者連結起來,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動統治者的殘暴無恥,“俯下身子”這典型動作,加上“給人民當牛馬”這貼切的比喻、準確、生動的刻畫了魯迅先生鞠躬盡瘁爲人民的形象。

5.提問:這首詩通過討論,給人講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是什麼?它爲什麼能深深地打動讀者。

討論並歸納:這首詩所要說明的道理蘊含在第一節的詩句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作者由紀念魯迅聯想到深愛人民的人,並且甘願爲人民作牛馬,爲人民奉獻、犧牲的人是永垂不朽的。就像魯迅先生一樣,雖然已經逝世多年,生命不存在了,但他的精神永遠活着,人民永遠在心裏紀念他。作者不僅歌頌魯迅和具有魯迅那樣品質的人,也啓發和引導讀者要學習魯迅精神,做品格高尚的人。

作者發揮了詩歌的特點,運用形象化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來闡明上述道理,因而深深地打動了讀者,取得了較好的說理效果。

6.提問:讀讀魯迅的自嘲,想想自嘲和臧克家的有的人兩首詩中表現了怎樣一種鮮明的態度。

討論並歸納:魯迅活着的時候,反動派怕他、恨他、發動攻勢圍剿他,造謠侮辱、中傷他。面對這一切魯迅坦然處之,堅信自己的信念: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作爲人民大衆的代言人,鬥爭的勇士,文化的旗手,偉大的民族英雄,魯迅不屈不撓鬥爭着。魯迅逝世後,反動派仍然是怕他、恨他、發動攻勢圍剿他、造謠侮辱、中傷他,而人民卻敬他,愛他。可見在對待魯迅的態度上,可以清楚地讓人們感到鬥爭的激烈,這兩首詩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分明的愛憎。

7.提問:讀讀《野草·題辭》,聯繫《有的人》談談對課文有否更深的體會。

討論並歸納:魯迅曾說過:“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血。”而“野草”的形象,期待着地下火將它變成熊熊烈焰。這兩個形象都體現了魯迅先生對人民深沉博大的愛,象徵他爲人民奉獻、犧牲的精神。這樣的人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這正是詩中所要歌頌的。

四、小結

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這首優秀短詩,自1949年發表以來,一直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這首詩的生命力如此強盛,究其原因應該是它對革命人生觀的形成有着普遍意義。是呀,人爲什麼活着?不同人生觀,立場不同,就有兩種看法。以魯迅爲代表的人生觀,就是爲人民服務——就是“俯首甘爲孺子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革命者

的人生觀。與此相反,一切爲自己,以別人——特別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作犧牲的人生觀,都應當是爲我們所唾棄的人生觀。《有的人》表面上並沒有人生哲學的說教,這是因爲作者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判若天淵的愛憎讓它隱了形。事實上當人們讀到詩會立刻想到這一點。這也是這首詩創作的高明之處。

五、作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