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詩四首》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1.65W人 

【學習目標】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詩四首》教案

1、有感情地朗讀並熟練地背誦這四首詩。

2、概括四首詩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3、認識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學習重難點】

認識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學法指導】

1、充分預習課文,自查工具書,認記字詞,疏通詩文大意。

2、要充分預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注意重音、停頓、速度、語調,進入詩歌意境,領略詩歌語言的特點。

3、認真研究導學案,獨立思考,規範書寫,運用好雙色筆;小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課時安排】2課時

【知識鏈接】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先生,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親均做過太守一類的官職,但到了陶淵明,家境早已破敗。因爲有這樣的家世背景,陶淵明少年時代既好讀六經,有大濟蒼生的宏願,又厭惡世俗,熱愛純淨的自然。他自29歲入仕,作過州祭酒、參軍一類小官。後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煩“爲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宋書隱逸傳》),更憤慨於南北士族的兼併不厭,王恭、司馬道子、桓溫、劉裕等人的篡亂相替,陶淵明於41歲毅然辭去在任僅80餘日的彭澤縣令,回柴桑歸隱。此後直至他逝世的23年間,以耕讀自娛,未再入仕。陶淵明的田園詩主要見於他的組詩《飲酒》《歸園田居》《擬古》《和郭主簿》等。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出身仕宦家庭,過着享樂田園、留戀山水、亦官亦隱的居士生活。王維少年時就有才名,21歲進士及第,任大樂丞,後因伶人舞黃獅子事觸犯皇權而受牽連,被貶爲濟州司庫參軍。張九齡爲相後,提拔他爲右拾遺,後張九齡被罷相,他也被排擠出朝廷,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邊塞。後又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爲最高,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爲“詩佛”。王維在唐詩的範疇顯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喜遊名山大川,二十六歲出蜀,遊蹤遍四方。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爲玄宗所賞識。性高傲,不爲權貴所容,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陳與義(1090~1138),宋代詩人。字去非,自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陳與義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他的詩歌創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爲界線,分爲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詩風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詩受到徽宗的賞識。南遷之後,經歷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亂時頗爲相似的遭遇,轉學杜甫。成爲宋代學習杜甫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著有《簡齋集》。

自研自探·導學

【學習過程】

一、初讀詩文、指導朗讀。

1、大聲誦讀文章,給加點的字注音。(A級)

草盛()荷鋤()荒穢()草木長()屬國()

燕()然候騎()荊門()徙倚()簾旌()

2、再讀課文,結合資料及詞典,解釋下列詞語。(A級)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但使願無違()()

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

江入大荒流()雲生結海樓()

簾旌不動夕陽遲()徙倚湖山欲暮時()

二、、填空。(A級)

1、《歸園田居》選自________,共有_____首,本詩是第____首。作者______,我們曾經學過他寫的詩前序________。成語“________”就出自他的這篇文章。

2、《使至塞上》是作者_______出使邊塞時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_______詩人,蘇軾曾評論他的詩“________,________。”

3、《渡荊門送別》是唐代________主義大詩人________所作,人稱他爲“________”。

4、《登岳陽樓》是________代詩人________所作。

課堂學習·研討

《歸園田居(其三)》

一、激情導入,明確目標。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B級)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並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詩人陶淵明歸園田居的情景。

2、思考:這首詩可分爲幾層意思?

三、四讀課文,合作探究(C級)

1.“但使願無違”的“願”具體指的是什麼?

2、這首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使至塞上

一、激情導入,明確目標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B級)

朗讀詩歌並思考:出使人是誰?在什麼情況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麼?結果如何?

三、四讀課文,合作探究(C級)

1、最能體現作者內心感情的詩句是哪一句?你能說說這一句的含義及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嗎?

2、最能體現詩中有畫的是哪一聯詩句,你能畫畫它的圖景,說說它的意境嗎?

《渡荊門送別》

一、激情導入,明確目標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B級)

說說《渡荊門送別》一詩的主要內容。

三、四讀課文,合作探究(C級)

1、寫景的句子是哪幾句?是按什麼順序描繪的?

2.“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了什麼樣的景象?

3.你能說說頸聯描繪了怎樣的意境嗎?

《登岳陽樓(其一)》

一、激情導入,明確目標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B級)

1、首聯表達了什麼內容?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2、頷聯借用了什麼典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頸聯中的“萬里”“三年”有什麼作用?

三、四讀課文,合作探究(C級)

1、首聯與頷聯的景物描寫對下面詩句的情感表達有什麼作用?

2、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你最喜歡的詩句是哪一句?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自我檢測·拓展

一、根據課文默寫填空。(A級)

1、_______________,帶月荷鋤歸。

2、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_______________。

4、山隨平野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雲生結海樓。

5、《歸園田居》中寫詩人耕種辛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發作者願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渡荊門送別》描寫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象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擬人手法抒發詩人思鄉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使至塞上》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暗寫自己的遭遇並抒發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黃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登岳陽樓》表達漂泊不定的生涯、離鄉背井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

二、選擇題、(B級)

1、對《使至塞上》詩句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首句採用記敘的表達方式交代了詩人的路程去向。

B.詩人用“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初臨“漢塞”,像振翅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激動和雄心。

C.第三句展現了大漠的遼闊與奇特壯麗的景色,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入對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D.整首詩敘事與抒情結合,而作者的情感卻在事件和景物中表現得酣暢淋漓,使得事、景、情融爲一體。

2、下面對詩文內容、寫法理解不正確的是()

A.《登岳陽樓》背景是靖康之變,詩人憑欄弔古,抒家國之恨和身世之愁,頸聯從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脫胎而來,詩歌氣象開闊,蒼涼悲壯,堪稱杜調。

B.《歸園田居》從表面上看,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其實是傳達出詩人歸隱田園的心願,也流露出詩人淳樸率真的生活情態,是五言古詩中的精金良玉。

C.《渡荊門送別》寫景部分,詩人坐在船上沿途觀賞,一路看來,眼前的景物逐漸變化,這是“移步換景”的寫法。

D.《使至塞上》以簡練的筆墨寫了出使邊塞的經歷,詩中所寫景物,極有遠景又有近景,遠景廣闊而雄偉,近景明朗而秀麗,可見詩人很善於攝取自然景物到詩境中來。

三、拓展延伸(C級)

絕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1)詩中有兩個字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春天山花怒放的勃勃生機,你知道是哪兩個字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細品讀詩歌,說說詩人在詩中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山夜月

(唐)於良史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嗚鍾處,樓臺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這兩句詩妙趣橫生,爲後人傳誦,請作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寫這四首詩。(看誰寫得準確、工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