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餈粑的故事學生作文

本文已影響 1.93W人 

餈粑是中元節祭祖時必備的供品。中元節的故事自然也是從做餈粑開始的。餈粑只不過是一個天南地北通用的語詞,但是在我們當地,卻有一個難以翻譯的稱呼——籺。我很小時候,不知道這個字怎麼寫,只知道天天跟着別人念着類似英文中“@”來指稱辨認,等到稍微識字時,看到墟上出售籺、煎堆、油條等地方的各種各樣招牌,有寫作“紇”,有的寫作“米、乙”,更有的店家乾脆削繁就簡,少了偏旁,但剩下“乞”這一邊。可見,在傳統而簡單的生活中,大家對這個至爲普通的事物並沒有統一而清晰的認識。

餈粑的故事學生作文

雖然在字音上貌似複雜,但製作的方法並不跟一般的餈粑有太多的不一樣。一樣的原料,糯米粉夾雜普通米粉、糖漿;一樣的外衣,不外是些樹葉、糉子葉作爲包皮;甚至裏面所填堵的糖心,也跟餈粑一樣千奇百怪,有芝麻、花生、椰子絲、蝦仁等,炒熟之後塞在糯米粉皮之內,等到煮熟一口咬下去,常常不知道會吃到什麼,用今天舌尖體的言語表述,便是有如一場味覺上的冒險。

唯一值得一說,用來做籺的糯米粉雖然是普通的糯米粉,但是其中卻摻雜進了厚厚的田艾汁。田艾在中藥裏有各種稱呼,最爲常見的莫過於鼠麴草,九月十月生於田間,秋收後荒涼的田野上會常見到農婦小孩蹲坐田間採摘,田艾味苦,但是用作熬藥,最爲清熱解毒、暖胃祛溼。曬乾後的田艾放在鍋裏煮,會煮出猶如墨汁般黏稠的汁水,等到倒進糯米粉中,跟那雪白中和凝合,深墨色便會漸漸蛻變爲靛青,等到做成籺後,蒸煮出籠,雲氣繚繞中,籺全身上下就會變成一團色彩均衡的青玉,彷彿剛從山間挖採而出,活脫脫的還帶着些野氣。

籺有各種形狀。在故鄉,最爲常見的是壽桃、扁擔以及錦囊三種。當然,對於一些心靈手巧的'農家婦人而言,可能還會變化出其他飛禽走獸等模樣。但在中元節,家家戶戶做籺,無一例外會做成最爲簡單的扁擔狀。就是將成團的糯米粉搓成條狀,在上面鑲上幾顆花生,或者乾脆將糯米粉團壓扁,成爲一個鐵餅狀,簡稱圓籠。我小時候在母親做籺時做幫手,總會調皮地將糯米粉團搓成一個小圓球,總少不了挨母親的斥責。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其貌不揚的扁擔,其實是我們想象中祖宗擔衣的工具。祭祖時祖宗歸來,燒下的金銀財寶和布匹衣衫自然需要運輸到他們游來之處,像扁擔一般的籺,便是子孫奉獻予祖先運輸的工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