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遠去的鄉村交響樂的散文

本文已影響 1.28W人 

中國的農村正在發生着前所未有的鉅變,儘管不同地域的進程不一,但也大同小異。農民們不再靠天吃飯,不再單一地憑春種秋收討生活。隨着生活物質的豐富,生產技術的進步,他們的思想意識也開始轉變。具有幾千年農耕文明的農業社會正在我們眼前消失,那些貫穿於幾千年的鄉村風俗習慣和生產生活方式也即將隨之湮滅。

遠去的鄉村交響樂的散文

  葫蘆嘭嘭

《莊農雜字》裏講,“開春種地,先動犁杖”。進了穀雨,天更暖了。放眼望去,整潔的田野上,有水蒸氣在向空中抖動升騰。此時,生產隊的馬犁杖牛犁杖同時上陣,春耕開始啦!

俗話說,立夏到小滿,種啥都不晚。但又說,過了芒種,不可強種。因此,人們常把春天叫做春耕大忙季節。

種地時,玉米和大豆這樣大粒的種子,適合用手播,而高粱、穀子這樣的小粒農作物,用手播極容易流失,又不見得能播撒均勻。這時候,點葫蘆便派上用場,它是最合適播種小籽種子的農具。

古老的電葫蘆我沒有見過。聽老被人講,在大個兒葫蘆的上下兩端,各摳出雞蛋大小的窟窿,內中掏空,底部安個牢固的木把,前端裝一節掏空內心的向日葵稈,封住斷頭,在斷頭的上部開個孔,孔下綁一小縷高粱穗,在葫蘆上部開個往裏裝谷種的口,這樣一個點葫蘆就做成了。播種時,用根小棍有節奏地敲打葫蘆頭,谷種便從小孔中流出,流進向日葵稈內,落在高粱穗上得到分流,以便均勻地灑到壠上。

我所看到的“點葫蘆”已改用爲布袋子裝種子,向日葵的筒子也改成封閉的木製槽子,但它仍叫點葫蘆。點種時,用小木棍敲打封閉的木槽,那聲音極像QQ上有人上線的提醒。

種地的主要工具,除了點葫蘆,就是耲耙了。耲耙是種地時破壟的專用農具。它是由爬犁改裝的,爬犁中間加一橫樑,橫樑中間有一立柱,立柱下方裝一個尖角小犁鏵,還可以調試深淺。馬拉着耲耙行走,便把壟臺犁出一道恰好播撒種子的溝兒。耲耙的後端有一掌握方向的扶手。

耲種農作物的時候,一付耲耙配一組人馬,分工順序是:側前方是牽牲口趕牽的;接着是拉着耲耙的兩匹牲口;接着是一手拿鞭子一手扶耲耙,嘴裏吆喝着牲口的車把式;踩底格子的兩個人;拿小棍敲打點葫蘆播種的,這是技術活兒一般由有經驗老者來做;濾糞的,需要兩個人輪流用土籃子將農家肥均勻撒在種子的上邊;雙手扶拉子杆的,拉子兩端的長繩拴在耲耙後的兩個立柱上,在馬拉耲耙的工夫,拉子便把破了壟、播好種、上完肥的壟臺蓋平;最後是兩至三個踩格子的,穿着棉靰鞡邁着小步將蓋好浮土的壟臺踩實,保持土壤的溼潤,必要時用木磙子再壓一遍。《莊農雜字》曰:耲耙先走,隨後揚上,葫蘆點種,磙子軋光。

此時,大片的田野在等待耕種,生產隊的七八副犁杖同時出動。一組組種地的人馬,從地的.這頭走到那頭,又從那頭走回這頭。人們播種着土地,播種着歲月,播種着一年又一年的希望。

  連枷啪啪

莊戶人家有了足夠的菜地,用不了的可能種一些高粱、苞米或蘇子、芝麻、西米谷一類的雜糧,再加上隊裏“解放”後,撿回的幾梱莊稼,雖然沒有多少,但也需要脫粒,於是就在院子光滑處打小場。

手工脫粒打小場,所用的農具叫槤枷。它是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柳條構成,用來拍打高粱、黃豆、芝麻什麼的,經上下揮動長柄,使柳條排繞軸轉動,一下一下地落地敲打,使籽粒掉下來。這項農活兒就叫“打連枷”,南方也有叫調車的。據考證,連枷在先秦時期用於守城,稱之爲“連梃”。梃意同棒。唐代用於騎兵。按說現在的雙節棍,就是連枷的改良。

小時候曾聽人們說一個葷破素猜的謎語,謎面是“上山扛個棍兒,下山配個對兒,老太太一翻身,老頭子一使勁”。其實謎底就是連枷。

“打連枷”很費力,是所有農活中最累人的活。打一場連枷下來,漢子們也都汗流浹背。小時侯,“啪”“啪”的連枷聲,富有節奏感。喜迎收穫的莊稼漢,將連枷拍打出悅耳的聲音,這情景如一幅令人陶醉鄉村風景畫,仍然留在我的記憶深處。

那些應季而來的農事農具,那些五花八門的鄉風民俗,那些搖曳在心的經典故事……在農耕文明裏,一個物象的存在有其特定時期的積極意義,而它們的消逝,又常常會令我們心生留戀,並懷有深深的敬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